輾轉一夜,莫行雲也沒想出個道道來。


    沒精打采地歇了一天,才想起馬上過年了,總要和書坊掌櫃說說明年的事,順便做些安頓,省得有人嘴不嚴,將新書刻版泄露出去。


    一早來到書坊,與掌櫃對坐敘談,才知江守泰昨日過來取走十餘本,說是要趁著過年,賣力推銷一把。


    莫行雲頓覺渾身無力,點點頭表示認可,然後略微叮囑幾句,說了些拜年的話,便意興闌珊地離開書坊。


    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將喜慶的氣氛傳遞到四麵八方。


    第一次在京城過年,莫行雲索性將煩惱拋到一邊,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閑逛起來。


    心情就是這樣,逛著逛著便莫名其妙地好了起來。


    什麽取舍不取舍的,先把這個難得的新年美滋滋地過完,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人家胡英懷、劉度、喬仁這些大人物都不發愁,他一個小小舉人,何必患得患失,亂了方寸。


    再過一晚,莫行雲便與書童一起,帶著各色年節禮品,樂樂嗬嗬地前往城外宅院,進入過年節奏。


    ......


    在京交遊數年,江泉跟在江守泰身邊,心性變的和緩許多,左右逢迎的本事更是練的精熟,與眾人在宅院相處,很快便熱絡起來。


    作為燕朝武人,自然少不了與杜威、杜金虎,溫剛切磋一番,不僅見識了杜家父子南北雜糅的武術水平,還對華興技擊之術有了深刻認識。


    用江泉自己的話來說,溫剛練的可是效率極高的殺人術,而這些技能,隻有久曆戰場的老兵,才能琢磨出來。


    與此同時,嶽文雍則過起了令人豔羨的家庭生活。


    從秋桐、秋雁姐妹略帶羞澀的眼神中,以及張羅家事的熱情勁,便能看出來,這三位怕是已經在火炕上滾過床單啦。


    為了這事,江泉找嶽文雍商量,準備辦桌酒席以示慶賀,溫剛、杜威等人也在一旁起哄,說是人都弄到手了,他們還沒上過禮呢?


    宅院裏的餐食味道雖好,但卻不如酒樓排場,嶽文雍表示既然要辦,那就去外麵,將秋桐姐妹倆也帶上,按照華興習俗,正正經經擺一場婚宴。


    酒樓之內,姐妹倆喜滋滋地接過眾人遞上的紅包,然後在嶽文雍的帶領下,展開敬酒環節。


    當溫剛一口一個嫂子叫起來的時候,二女再也掩飾不住內心激動,一邊輕聲答應著,一邊豪爽地喝起美酒,直到最後,嶽文雍不得不慨歎,自己這點酒量,恐怕不是兩位娘子的對手。


    回到宅院,見莫行雲站在門口張望,眾人盡皆大笑,說他姍姍來遲,必須包個更大的紅包。


    得知嶽文雍居然組建家庭,一本正經地過起了小日子,莫行雲頓時豁然開朗,相比官場上的那些斤斤計較,還是遵從本心,盡力而為,才能活的舒暢。


    ......


    十五一過,胡英懷即將進京的消息,便在城內傳開,原本對福瑞昌送禮一事頗有微詞的官員們,隨即火力全開,將矛頭對準這位還在路上的兩廣總督。


    隨著遼東戰事日漸吃緊,天津作為漕糧北運的關鍵節點,同時緊鄰渤海,也是往遼東運送軍糧的主要基地,其重要地位得以凸顯,與之相關的練兵、屯田等工作隨之展開。


    新任北直隸巡按禦史左拱之來到劉度府中,請教赴任事宜。


    劉度給左拱之的建議很簡單,那就是把屯田一事認真抓起來,相比京城周邊,天津一帶荒地甚多,隻需稍加開墾,便能收獲奇效。


    據天津衛報來信息,從年前開始,有不少遼人跨海而來,急需就地安置,一並招來屯田,定會兩廂得宜。......


    聽劉度解說一番,左拱之連連點頭,作出認同表態,並趁機向其詢問,坊間所傳的華興種子,是否真有其事?


    劉度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隻讓左拱之先去河間府,與通判盧冠祥聯絡上,或許會有收獲。


    若是大有可為,務必將消息送來府中。


    左拱之走後數日,順天巡撫喻安慶入府拜訪。


    大燕京城屬於北直隸順天府轄地,府衙亦設在京城之內,但喻安慶這個順天巡撫,官署卻在邊塞重鎮薊州,護持著長城防線,其自身職分,亦以軍務為主。


    正月期間,喻安慶來到京城聯絡一番,也是為官本分。


    四處交遊數日,喻安慶選擇在離開之前,到劉度府中探望,順便說些體己話。


    笑著將喻安慶迎入堂中,劉度也沒打馬虎眼,直接出言詢問,這幾日在城中聯絡,必定大有收獲吧?


    喻安慶苦笑著搖搖頭,表示去其他大人那裏,屬於年節禮數,而來你劉大人府上,卻是拜年加請罪,真是一言難盡。


    劉度聽後哈哈大笑,直言你父子二人俱為世間英豪,何來請罪一說?


    華興重寶來京,你家那位公子,怕是出力不小吧?


    所謂真人麵前不說假話,見喻安慶態度真誠,劉度也不作遮掩,直接點出喻邦泰相關作為。


    作為父親,喻安慶除了收到一封信外,其他一無所知,見劉度明顯知道更多內情,連忙出言問詢?


    我這個逆子,定已闖出潑天大禍。


    劉度細思片刻,表示闖沒闖活禍現在還說不好,但作為廣東官府與華興之間的招撫聯絡人,這小子幹的相當不錯。......


    聽劉度說了些兒子事跡,喻安慶連連歎息,跟著說出一項決定,務請大人多多見諒。


    得知兒子與華興人糾纏不清的消息後,喻安慶思慮許久,分別給家鄉、廣東去信,將喻邦泰逐出家門,從此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再無任何關係。


    此次來京聯絡,亦在同僚之間略作解釋,以求擺脫牽連。......


    劉度疑惑地看著喻安慶,許久不發一言。


    麵對如此尷尬局麵,喻安慶隻是苦笑,並未作出任何解釋。


    無奈之下,劉度隻好出言詢問。


    當年獨闖濠鏡,驅逐數千倭寇的豪傑之士,為何變的如此謹慎?


    再次歎息之後,喻安慶緩緩吐露心聲。


    在廣東時,羈絆甚少,才好建功立業,來到京城,先做守備,再任巡撫,一路兢兢業業,卻又如履薄冰,想要舒展誌向,就不得不謹小慎微。


    情況不明之時,果斷切割才能走的安穩。


    此次上門,亦是向大人告罪,若是逆子做事無狀,大人不必看我情麵,嚴加懲戒即可。


    場麵再次沉默下來。


    劉度雖然對喻安慶所作決定有些不喜,但也不得不承認,狠人就是狠人,果然做事滴水不漏。


    父子英豪,當真令人羨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興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高路遠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高路遠月明並收藏華興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