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住所不久,喻邦泰便領著孔傑悄然來訪。
見到真正的華興人,羅治盛心中好奇頓時有了答案,這幫貨雖然麵相上和燕朝人並無差異,但在行事舉止方麵,完全就是異域之人。
禮節隨意,說話隨意,總之除了態度還算恭謹之外,幾乎沒有任何謙卑之意,傳說中的平等相待,原來俱是真事。
據孔傑所說,華興人之間相互來往,最看重人格平等,像那種動不動給人磕頭的舉動,純屬陳規陋習,是要被眾人笑話很久的。
談事也是一樣,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理,然後大家求同存異、相互妥協,直至達成協議,其中隻有信用、合作等要義,並無誰高誰低,誰恩賜誰的說法。
說白了,華興人更看重實務,對顯示地位的虛禮,卻是不太感冒。
見羅治盛麵現不悅,孔傑隻能嘿嘿笑著,表示他們也會慢慢適應燕朝習俗,或許再過數年,華興人也能喜歡上磕頭、鞠躬等規矩呢?
實在不行,羅大人可讓喻、周二人先出去一下,等他悄悄磕完頭,再讓二人返回,省得消息傳回去,引發同仁嗤笑。
一席話下來,堂中眾人盡皆大笑,人家孔傑根本沒把燕朝禮節當回事,他們再強行要求,隻會貽笑大方。
既然是來談事的,那就隻能相互遷就,畢竟不能真把孔傑當作無賴處理?
笑聲過後,孔傑隨即發出邀請,希望羅治盛能去榆林港一帶走走看看,待有所接觸後,便知華興歸鄉誠意,絕無半分虛假。
當下四處經商,也是為了將來能過的富足一些......。
言談之間,周茂才表示崖東乃燕朝屬地,何來邀請一說?若是沒有華興允許,我家大人就不能去榆林港巡視了嗎?
孔傑笑著表示口誤,按照我們那邊的說法,羅大人應該是去榆林港視察,我等算是新進富戶,隻為做好接待事宜而來,並無覬覦燕朝疆土之心。
堂中之人,再次被孔傑話語逗笑,華興人雖然不習燕朝規矩,但這態度,還是相當誠懇的。
隨後,周茂才問孔傑在華興人中的地位如何?是否能代表你們首領意圖?
孔傑隨即作出解釋,說他是對外聯絡的負責人,地位這東西實在不好說,畢竟華興內部並無高下之分,倒是言出即諾一項,絕對沒有問題。
也就是說,他孔傑答應的事,梁總那邊亦會給予背書。
之後,孔傑又將華興內部的管理結構,以及風俗習慣,向羅治盛等人作了些介紹,以免雙方因為習慣不同,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聊到最後,周茂才建議孔傑隨官船一同前往三亞,一方麵繼續進行溝通交流,讓大家更準確地了解華興,另一方麵,也能隨時做好兩邊聯絡。
孔傑當即答應下來,直言陪羅大人一起趕往三亞,乃是他的榮幸。
實際上,在度過最初的不適後,羅治盛發現眼前的華興人,絕對是個知情知趣的人才,其言語中暗含的恭敬之詞,可比那些繁文縟節來的實在多了。
異域漢人,這兩個因素疊加起來,才是華興人的真正麵目。
快到傍晚的時候,張素帶著州城官員再次前來,邀請羅治盛前往醉紅樓赴宴,同時也給周茂才、喻邦泰、羅懷蔭等人設了席麵,說是大家一起熱鬧熱鬧,也算是給省城上官接風洗塵。
至於呂易那邊,則由陳繼統出麵陪同,一並安排在醉紅樓飲宴。
孔傑作為客人,直接混在喻邦泰等人中間,準備先混個臉熟。
酒宴這東西,或許對談判助益不大,但在聯絡感情方麵,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大殺器。
......
三日後的下午,船隊緩緩在臨川港靠泊。
梁繼盛帶領孟慶祥、林誌剛、符思南等管委會高層,恭恭敬敬地將羅治盛一行迎上碼頭,略作寒暄之後,便一起登上鹿回頭嶺,進入連珠寨歇息。
原本熱鬧非凡的三亞水麵,臨川港碼頭早已被清空,用於迎接省城上官,三亞港那邊也僅有數艘海運部船隻停靠,用於港口護衛,大批來往商船,則是被盡數移到畢潭港駐泊,免得讓招撫團隊看到,生出別樣想法。
呂亨率領的大批貨船,則在久生利大掌櫃金喜翠的指引下,合並為一支大型船隊,早一步來到三亞港,隨後又移駐畢潭港,進行人員、貨物交接,確保不讓招撫團隊難堪。
至少在表麵上,相對而立的臨川港、三亞港碼頭,俱是一派冷清場麵。
盡管如此,望著兩邊修整齊備的大碼頭,羅治盛、張素心中仍舊訝異不已,誰能想到一年前還是野碼頭的臨川港、三亞港,此時已變成兩處設施完善的商業港口。
尤其是三亞港,之前可是沒有的呀?那些密密麻麻的樹林都去哪兒啦?龍舌坡是怎麽回事?鹽戶們盡皆消失,透過稀疏的樹林,裏邊似乎有許多人,正在辛苦勞作,難不成是在蓋房子嗎?
相比羅治盛,張素受到的衝擊更加劇烈,畢竟之前這裏是個什麽鬼樣子,他可是門清。
帶著滿腹狐疑,一行人來到連珠寨主寨。
寬敞的院子裏,多了一個長長的木棚,棚下數張長桌拚到一起,上麵擺放著各種點心、水果,顯出一副盛情接待的場景。
在征得羅治盛同意之後,梁繼盛笑著坐到其身邊,介紹著周邊變化,孟慶祥則主動坐到張素身邊,殷勤地說著奉承話,盡力將二人的驚詫情緒平複下來。
林誌剛、符思南主動坐到對麵,配合著梁、孟二人,積極地回應起各種問題,主打一個知無不言,絕無半分怠慢。
孔傑、喻邦泰、周茂才、李樹信等人則是圍在左右,不時做些補充,將眼前場麵弄得其樂融融。
羅懷蔭本來跟在喻邦泰身邊,見眾人圍在一起,沒有他插話的餘地,幹脆走到一邊,張羅起端茶倒水的活來。
隨著菜品上桌,氣氛變的更加熱烈起來,雖然都是些平常的肉食、蛋菜,可在華興人手裏,卻都成了美味,比之燕朝烹飪,明顯要美味許多。
從符思南口中,羅治盛第一次聽到“味精”這種調料,而且所剩不多,完全是給省城上官特意留下來的。
至於能不能在燕朝生產出來,符思南搖搖頭,表示短期並無可能,若是再過數年,或許還有希望。
梁繼盛笑著告訴眾人,今日時辰已晚,加上一路勞累,關於華興美酒,這次沒拿出來,待明日參觀之後,定讓各位大人細細品嚐,以解口腹之欲。
聽著華興眾人暢談家鄉特色,再看看眼前精美食品,羅治盛、張素心中俱是感歎。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真要細論起來,燕朝人和華興人,雖為同族,區別還是蠻大的。
見到真正的華興人,羅治盛心中好奇頓時有了答案,這幫貨雖然麵相上和燕朝人並無差異,但在行事舉止方麵,完全就是異域之人。
禮節隨意,說話隨意,總之除了態度還算恭謹之外,幾乎沒有任何謙卑之意,傳說中的平等相待,原來俱是真事。
據孔傑所說,華興人之間相互來往,最看重人格平等,像那種動不動給人磕頭的舉動,純屬陳規陋習,是要被眾人笑話很久的。
談事也是一樣,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理,然後大家求同存異、相互妥協,直至達成協議,其中隻有信用、合作等要義,並無誰高誰低,誰恩賜誰的說法。
說白了,華興人更看重實務,對顯示地位的虛禮,卻是不太感冒。
見羅治盛麵現不悅,孔傑隻能嘿嘿笑著,表示他們也會慢慢適應燕朝習俗,或許再過數年,華興人也能喜歡上磕頭、鞠躬等規矩呢?
實在不行,羅大人可讓喻、周二人先出去一下,等他悄悄磕完頭,再讓二人返回,省得消息傳回去,引發同仁嗤笑。
一席話下來,堂中眾人盡皆大笑,人家孔傑根本沒把燕朝禮節當回事,他們再強行要求,隻會貽笑大方。
既然是來談事的,那就隻能相互遷就,畢竟不能真把孔傑當作無賴處理?
笑聲過後,孔傑隨即發出邀請,希望羅治盛能去榆林港一帶走走看看,待有所接觸後,便知華興歸鄉誠意,絕無半分虛假。
當下四處經商,也是為了將來能過的富足一些......。
言談之間,周茂才表示崖東乃燕朝屬地,何來邀請一說?若是沒有華興允許,我家大人就不能去榆林港巡視了嗎?
孔傑笑著表示口誤,按照我們那邊的說法,羅大人應該是去榆林港視察,我等算是新進富戶,隻為做好接待事宜而來,並無覬覦燕朝疆土之心。
堂中之人,再次被孔傑話語逗笑,華興人雖然不習燕朝規矩,但這態度,還是相當誠懇的。
隨後,周茂才問孔傑在華興人中的地位如何?是否能代表你們首領意圖?
孔傑隨即作出解釋,說他是對外聯絡的負責人,地位這東西實在不好說,畢竟華興內部並無高下之分,倒是言出即諾一項,絕對沒有問題。
也就是說,他孔傑答應的事,梁總那邊亦會給予背書。
之後,孔傑又將華興內部的管理結構,以及風俗習慣,向羅治盛等人作了些介紹,以免雙方因為習慣不同,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聊到最後,周茂才建議孔傑隨官船一同前往三亞,一方麵繼續進行溝通交流,讓大家更準確地了解華興,另一方麵,也能隨時做好兩邊聯絡。
孔傑當即答應下來,直言陪羅大人一起趕往三亞,乃是他的榮幸。
實際上,在度過最初的不適後,羅治盛發現眼前的華興人,絕對是個知情知趣的人才,其言語中暗含的恭敬之詞,可比那些繁文縟節來的實在多了。
異域漢人,這兩個因素疊加起來,才是華興人的真正麵目。
快到傍晚的時候,張素帶著州城官員再次前來,邀請羅治盛前往醉紅樓赴宴,同時也給周茂才、喻邦泰、羅懷蔭等人設了席麵,說是大家一起熱鬧熱鬧,也算是給省城上官接風洗塵。
至於呂易那邊,則由陳繼統出麵陪同,一並安排在醉紅樓飲宴。
孔傑作為客人,直接混在喻邦泰等人中間,準備先混個臉熟。
酒宴這東西,或許對談判助益不大,但在聯絡感情方麵,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大殺器。
......
三日後的下午,船隊緩緩在臨川港靠泊。
梁繼盛帶領孟慶祥、林誌剛、符思南等管委會高層,恭恭敬敬地將羅治盛一行迎上碼頭,略作寒暄之後,便一起登上鹿回頭嶺,進入連珠寨歇息。
原本熱鬧非凡的三亞水麵,臨川港碼頭早已被清空,用於迎接省城上官,三亞港那邊也僅有數艘海運部船隻停靠,用於港口護衛,大批來往商船,則是被盡數移到畢潭港駐泊,免得讓招撫團隊看到,生出別樣想法。
呂亨率領的大批貨船,則在久生利大掌櫃金喜翠的指引下,合並為一支大型船隊,早一步來到三亞港,隨後又移駐畢潭港,進行人員、貨物交接,確保不讓招撫團隊難堪。
至少在表麵上,相對而立的臨川港、三亞港碼頭,俱是一派冷清場麵。
盡管如此,望著兩邊修整齊備的大碼頭,羅治盛、張素心中仍舊訝異不已,誰能想到一年前還是野碼頭的臨川港、三亞港,此時已變成兩處設施完善的商業港口。
尤其是三亞港,之前可是沒有的呀?那些密密麻麻的樹林都去哪兒啦?龍舌坡是怎麽回事?鹽戶們盡皆消失,透過稀疏的樹林,裏邊似乎有許多人,正在辛苦勞作,難不成是在蓋房子嗎?
相比羅治盛,張素受到的衝擊更加劇烈,畢竟之前這裏是個什麽鬼樣子,他可是門清。
帶著滿腹狐疑,一行人來到連珠寨主寨。
寬敞的院子裏,多了一個長長的木棚,棚下數張長桌拚到一起,上麵擺放著各種點心、水果,顯出一副盛情接待的場景。
在征得羅治盛同意之後,梁繼盛笑著坐到其身邊,介紹著周邊變化,孟慶祥則主動坐到張素身邊,殷勤地說著奉承話,盡力將二人的驚詫情緒平複下來。
林誌剛、符思南主動坐到對麵,配合著梁、孟二人,積極地回應起各種問題,主打一個知無不言,絕無半分怠慢。
孔傑、喻邦泰、周茂才、李樹信等人則是圍在左右,不時做些補充,將眼前場麵弄得其樂融融。
羅懷蔭本來跟在喻邦泰身邊,見眾人圍在一起,沒有他插話的餘地,幹脆走到一邊,張羅起端茶倒水的活來。
隨著菜品上桌,氣氛變的更加熱烈起來,雖然都是些平常的肉食、蛋菜,可在華興人手裏,卻都成了美味,比之燕朝烹飪,明顯要美味許多。
從符思南口中,羅治盛第一次聽到“味精”這種調料,而且所剩不多,完全是給省城上官特意留下來的。
至於能不能在燕朝生產出來,符思南搖搖頭,表示短期並無可能,若是再過數年,或許還有希望。
梁繼盛笑著告訴眾人,今日時辰已晚,加上一路勞累,關於華興美酒,這次沒拿出來,待明日參觀之後,定讓各位大人細細品嚐,以解口腹之欲。
聽著華興眾人暢談家鄉特色,再看看眼前精美食品,羅治盛、張素心中俱是感歎。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真要細論起來,燕朝人和華興人,雖為同族,區別還是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