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華興人的敏感身份,於立府決定直接在住處置辦宴席,無非是從酒樓請幾個廚子,帶上材料過來即可,現在這種情況,保密才是最重要的。


    嶽文雍和曹洪商量,用不用帶上莫行雲?曹洪想了半天,神色狐疑地看向嶽文雍,問他是不是有啥想法?


    嶽文雍點點頭,表示莫行雲的背景肯定不一般,人品嘛,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還算中規中矩,若是能利用起來,說不定將來會有用處。


    關於華興人的身份,從拿出那本“石頭記”開始,嶽文雍就不再瞞著莫行雲,隻是在出行計劃上,莫行雲十分知趣的選擇不聞不問,嶽文雍隨即就坡下驢,隻當同行友人相處。


    不排斥莫行雲,是他和曹洪一開始便定下的策略,賭的是喻邦泰的信譽。


    身處燕朝內陸,最怕的就是內部互相猜忌,不管莫行雲來路為何?既然決定同行,就得給人家起碼的尊重和信任。


    帶莫行雲一同參與宴席,嶽文雍打的也是同樣的主意,省得其私下胡猜亂想,引出其他事非來。


    為了穩妥起見,曹洪一大早出去,找於立府商量許久,最終決定帶莫行雲一同赴宴,從於立府角度,也想看看這位莫舉人,到底是何方高人?


    有喻家擔保,人家又是舉人身份,結識一下,總歸是件好事。


    ......


    宴席之中,有莫行雲參與,大家便隻能談些家長裏短、生意來往之事,對於此行任務,隻能待餐後,再行聚集商議。


    聊來聊去,無論是華興人,還是曹洪這個生意人,都變的沉悶起來,倒是莫行雲比較熱切,一口一個於大人,談了不少學業、詩書方麵的內容,直接把於立府的興致激發出來,說了不少書院逸事,雖然不再做官,但在培養後輩方麵,他還是做了不少事情的。


    從才學上來看,莫行雲明顯比於老爺子要差上一籌。


    談到後邊,莫行雲從懷中取出一疊紙張,說是之前和嶽先生一同整理的華興文章,請老爺子鑒賞一番,稍稍做些評價。


    聽說嶽文雍準備拿這個謀生,於立府立馬興致大增,連忙認真閱讀起來,隨後便被其中情節吸引,幾乎忘了還在宴席之上。


    看完手裏這些抄件,於立府問莫行雲還有沒有?莫行雲說是有,隻是都放在住處,若是需要的話,他立即返回取來,再請先生品評。


    於立府愣了一下,隨即搖搖頭,表示不急在這一刻,隻是如此錦繡文章,真的是華興人所為嗎?


    說著話,於立府又看向嶽文雍,臉上現出問詢之意。


    嶽文雍本想著事情談定之後,再把“石頭記”拿出來賣弄,誰承想莫行雲更加心急,直接在宴席上獻起寶來。


    見於立府詢問,嶽文雍隻好如實匯報,這部小說乃是華興前輩所著,考慮到這次赴京,銀子總有用完的時候,才將此書拿出,與行雲兄弟一同研究,或許能找到一份謀生的路子,同時也可證明,華興人確屬漢人血脈,文化傳承與燕朝並無二致。


    抄本中的內容,僅占原著十一不到,還需耗費大量時間,才能完成整本著作的文字分辨、翻抄工作......。


    嶽文雍說的簡略,於立府聽的卻是心潮澎湃,光看這文字編排水平,華興對我漢人文化的傳承還是相當紮實的。


    大家又議論片刻,於立府提議去堂前議事,待明日得空,再去拜讀後續章節。


    莫行雲十分知趣,主動提出告辭,說是要四處轉轉,晚間再去住處與眾人相聚。


    ......


    堂中議事,於立府詢問眾人是否已決定返回?


    嶽文雍主動說出未來打算,除了赴京尋求庇護之外,這次帶來的種子,也需及時入地,才能不枉此行。


    昨日敘談,重點都在招撫上,於立府對種地這事就沒放在心上,今日聽嶽文雍再次提出,連忙細細詢問起來。


    種地這種粗活,你們華興人為何如此重視?


    嶽文雍笑著說是新品種,其中玉米、土豆兩宗作物產量尤其大,用來養民,比你們燕朝的稻穀要強不少。


    我等返鄉定居,也不知該如何表現,才能讓家鄉之人滿意?大家議來議去,覺得金銀、寶物這些東西太過爛俗,即便是給出去,也隻能讓少數人受益,倒是這種子,一年一年推廣開去,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百姓能吃到華興特有的糧食,總會替我們說幾句好話吧?


    在種地這件事上,我等隻圖名,不圖利,為的就是給億萬燕朝老鄉留個好印象。


    隨後,張作海緊跟發言,講起華興作物的優勢和特點來。


    具體來說,像玉米、土豆等作物,最大的優勢便是產量大、好種、好活,在沒有現代化肥的加持下,產量仍是燕朝水稻的兩倍,甚至三倍以上,而且種植技術極為簡單,隻要是常年種地的農民,略加學習、實踐,便能應用自如。


    從土地適應性的角度來看,要求也比燕朝稻穀、小麥低很多,這就意味著,那些不宜種植稻穀的地塊,之前隻能荒著,現在卻能用來種植玉米、土豆等作物,其中收獲,定能養民無數。


    另外,他們這次帶來的玉米、土豆等種子,均為旱地作物,特別適合北方氣候,若是能推廣成功的話,絕對是件大好事。


    若說缺點的話,那就是玉米、土豆的食用口味,要比燕朝稻穀、小麥等作物差上不少,富人嚐嚐鮮問題不大,長期吃肯定還是稻米、白麵更香,窮人可就有福了,那可是有和沒有的巨大區別。


    讓赤貧之家不至於挨餓,讓普通人家能夠吃飽,這才是我等推廣玉米、土豆等新品種的真實用意,也是返鄉後,獻給家鄉父老的一片誠意。


    說到這裏,張作海很是急切地告訴於立府,此時已到種植季節,若是不能及時將種子入地,等到來年,效果定會更差。


    為今之計,還需於大人居中幫忙,盡快在北方找一處適宜地塊,先把這一季種下去,待明年有了新種子,再送往京城不遲。


    按照張作海話裏的意思,現在趕往京城,肯定是來不及了,隻能因地製宜,盡量往北走,然後找一處差不多的土地,先種下再說。


    經過嶽、張二人一通忽悠,於家伯侄多少有些發懵,作為金壇豪門,這二位對種地絕不陌生,像這種隨便給塊地,就能順利生長的作物,可比金銀、寶物貴重多了。


    養民,從來都是朝廷一等一的要務。


    談到這裏,於立府哪還坐的住,直接要求前往船上查看,若是真有這樣的好事,他就是拚盡全力,也要促成此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興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高路遠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高路遠月明並收藏華興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