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條件是剛性約束,梁繼盛也隻能妥協,無線電台和總部不在一起,那就隻能成立通信兵隊伍,往來兩邊傳遞信息。


    另一方麵,就是安全問題,鹿回頭嶺那邊太過熱鬧,不僅防護難度大,還不利於保密,倒是煙墩嶺,嶺下是東海訓練基地,嶺上是軍事設施榆林堡,作為電台所在地,最為適合。


    選址確定之後,薛紀平便帶人登嶺,在保安團的協助下,對榆林堡進行改造,除了安全、堅固等要求外,居住場所也要盡量搞的舒適些,作為長期施行封閉管理的地方,總要給大家弄點兒實惠。


    按照工程進度,年後不久,華興集團的通信總台,對外聯絡樞紐,就能正式開通運行。


    麵對委員們的掌聲,薛紀平多少有些汗顏,外出的幾路隊伍,沒一個攜帶發報機的,倒是最簡陋的礦石收音機,李政、嶽文雍、顧恒各帶了一台,圖的就是能隨時聽到總部的消息,或者聽聽音樂,也是一種享受。


    大家不帶,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沒有發報員,就連薛紀平自己,研製電台是把好手,發報卻是個二把刀,要不是人手不足,他可沒耐心學這種枯燥的手藝。


    現在總台開通在即,嶽文雍那裏鞭長莫及,廣州辦事處和雲屯開拓團駐地,肯定是要優先配備。


    說到這裏,薛紀平表示總台這邊需要多訓練一些發報員,關鍵是報名的都是女性,男人們寧可出力、賣命,也不願意幹這種沒滋沒味的工作。


    關鍵是無線電小組人員有限,總不能把工程師都派到外地,那這邊的維護、研發怎麽辦?


    對於這個問題,委員們個個發懵,一時間沒人敢輕易插話,省得被工業部眾人嘲笑。


    最後,還是林誌剛接過話茬,讓薛紀平先給海陵島、雲屯地區配上發報員,至於電報機的研製工作,完全可以放一放,反正高級貨咱們根本弄不出來,最低端的火花發報機、礦石收音機,來之前已經基本搞定。


    待總台建設完畢後,無線電小組的主要工作,除了日常維護之外,就是對火花發報機、礦石收音機進行優化,想要再往前進,涉及到眾多現代電子技術,完全就是絕望的局麵。


    既然進無可進,那就沒必要人人都窩在總部這邊,至於發報員的培訓,隻要假以時日,土著們也能勝任。


    林誌剛說的直白,薛紀平歎了口氣,隻能表示服從,同時告訴大家,若是未來據點增加,他這邊可沒人手可派了。


    林誌剛和薛紀平演了一番二人轉,大家聽的懵懵懂懂,唯一的疑惑,就是像這種專業事項,真的有必要拿到會上討論嗎?


    梁繼盛笑了笑,隨即告訴大家,通信總台的建立,是咱們華興集團的最高機密,大家知道就行了,絕不能到處宣揚。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無線電報的戰略意義太過巨大,如果讓燕朝官府知道了,碰巧其中還有個識貨之人,對於這種千裏傳音的絕技,必定會全力奪取,就憑咱們這點兒地盤,遲早得讓人家連鍋端了。


    正是因為不合算,燕朝官府才下不了打仗的決心,如果加上這份籌碼,局麵必會陡然反轉,咱們真能抗住數萬大軍的圍剿嗎?


    等梁繼盛發出警告,大家才恍然大悟,合著說了半天,就是為了讓委員們引起重視,別到處瞎嚷嚷,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有些東西,不上稱,啥也不是,一旦上稱,引來的可都是真正的“豺狼虎豹”。


    ......


    討論過無線電台、電報機等設施之後,林誌剛示意王學軍說說槍械的事情,被梁繼盛出聲阻止,表示這事放到軍事部內部會議討論即可,大過年的,讓大家鬆快鬆快,別把會議時間拖得太長。


    工業部談的全是技術,光解說一項,就要占用不少時間。


    沒讓王學軍發言,展飛、邵宏銘立馬知趣地閉嘴,林誌剛笑著作起了總結,其主要用意就一條,讓大家多點兒耐心,科學發展不是隨便說說就能實現的,誰也不能超越客觀規律。


    工業部發言之後,符思南舉起手,說起農業方麵的事情來。


    農業部去年種植的冬玉米,再有一個多月,就可以收割了,從目前的品相來看,與之前的預期差距不小。


    從實際種植來看,畝產千斤的計劃怕是要落空了,雖然咱們帶過來的都是優質良種,但這裏畢竟是古代,沒有化肥加持,光靠農家肥,並不能大幅提升產量,再加上土地肥瘦不同,產量也隨之不均,好的或許等到五百斤以上,差一點的地塊,三四百斤也是有可能的。


    總之,和現代社會動輒上千斤的產量相比,按照當下的條件,能達到一半的水平,就相當不錯了。


    即便是這樣,咱們的產量也能吊打燕朝水稻,隻是對開春後華興水稻的種植,可能不會太樂觀,能達到今年的玉米產量,就算大獲成功。


    通過符思南的一番講述,大家至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化肥的作用,才是現代農業和古代農業的分水嶺。


    至於其它技術,在提升農業種植的效率方麵或許有作用,但就產量來說,能做到兩到三倍的拉動,就算不錯了。


    也就是說,華興農業可以比燕朝農業強,但這種強,還達不到劃時代的程度。


    順著符思南的發言,大家各自發表意見,或是詢問耕作難度,或是提供一些建議,相比工業上的那些冶煉原料、技術參數,大家對農業更加熟悉,對農業部提出的產量估算,也都能夠理解,從最低限度來看,光是湳西農莊一處,養活千餘華興人應該富富有餘。


    關於崖東田地清查問題,符思南表示還在進行之中,就地域麵積來看,養活現在這萬餘人,應該沒有問題。


    隨後,劉桂芳又說了些蔬菜、豆類作物的試種情況,和符思南講的情況差不多,倒是有個好消息,那就是咱們的種子和崖州本地種子區別較大,加上玉米、土豆等外來作物,對本地病蟲害的抵禦能力較強,因此,短期不用擔心意外減產的問題。


    當然啦,咱們現在還沒有研發農藥的能力,未來會不會有,還要看工業部的本事。


    說到這裏,大家自然而然地將目光聚焦到邵宏銘身上,這位化工專家嘿嘿笑著,居然向大家拱了拱手,脫口卻是一句,“別急、別急,咱們還是一步一步來。”


    一席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科學這東西,靠逼是逼不出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興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高路遠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高路遠月明並收藏華興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