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衙議事之後的第二天,胡繼統早早來到城樓上,巡視守城事宜。如今湳西軍屯不保,如果州城再生事端,自己的罪責可就大了去了。


    站在城樓上向下觀瞧,便看見馬義單人匹馬,匆匆出城,不由暗中失笑。


    沒過多久,又見孫惟彥帶著數人打馬而去,心思瞬間惆悵起來,這幫家夥倒是聰明的緊,跑的比兔子還快。


    還沒等胡繼統回過神來,又有一夥人走出城門,仔細觀瞧之下,居然是刑房司吏楊天意,不由暗暗頭疼,這日子沒法過了,遲早得出大事。


    想來想去,胡繼統才走下城樓,帶著人出城,直奔城外演武場而去。


    回到三亞水寨,馬義讓留守哨官看好營寨,自己則帶領兩艘艚船,匆忙出海而去。


    傍晚的時候,符慶急匆匆過來找李政,說是馬義帶走的那些俘虜又回來了,說是要投靠華興人,讓李政趕緊到村裏看看。


    走進村中,便見一群兵丁圍坐在空場中,周子毅帶著人在一旁監視。李政和董承軍商議一番,讓周子毅將這些人先安置下來,打頭的楊寬則跟著李政和董承軍回到軍營。


    篝火旁,當楊寬說出投靠的話時,李政和董承軍均覺不可思議,此時也隻能耐著性子聽他解釋。周子毅不放心,帶著符慶過來旁聽,順便當個翻譯。雖然李政等人對燕朝話越來越熟悉,但碰上一些繞口的土話,肯定無法搞定。


    楊寬初始的說法很簡單,那就是不想當楊天勇身死的替罪羊,走投無路,才想著投靠華興人。當然,馬義的吹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聽說這裏能吃飽飯,還不苛待下屬,是個存身的好去處,如果華興人不收留他們,他們就隻能入山為匪,聽天由命了。


    聽到楊寬解釋,董承軍直接表示不信,李政則不置可否,雖然也算個理由,但還不充分,倒是周子毅在一旁插話,說楊家不是啥好東西,對黎人更是極為仇視,楊寬能過來投靠,肯定是權衡過利弊的,建議楊寬詳細說說,也好消除華興首領的疑慮。


    楊寬也知此行極為冒險,如果說不清楚,人家華興人可不是吃素的,搞掉他們二十來人並無顧忌。見周子毅幫著說項,才將更多往事吐露出來。


    在楊寬眼裏,位於六羅山腳下的楊家寨可不是一般的小勢力,而是當地頂級豪強。實際上,作為漢人,能在遍布黎村的六羅山中生存下來,實力自然非同小可。


    作為楊姓一脈,楊寬家裏的條件實在一般,田地是肯定沒有的,生活來源主要靠打獵,和周邊村人換些糧食,勉強混口飽飯。


    早些年前,楊家寨能和黎人村寨和諧相處,除了實力過硬之外,楊家曆代家主大多與人為善,起了很大作用。然而世事發展,總是難遂人願,自從楊天意的祖父掌管家族之後,愈發強勢起來,不僅對族內旁支大加盤剝,對周邊黎人也不再友善,雙方多有衝突。


    由於年代久遠,其中恩怨,楊寬也說不清楚,反正在族人看來,楊天意的祖父還是很有本事的,不僅從黎人手中奪取了山油樹的控製權,還開山鑿石,硬生生弄出一片石料礦場,不僅在崖州銷售,還能賣到府城瓊州、省城廣州,自此家業日漸興旺。


    凡事總是利弊相伴,楊家發達了,受惠的僅為少數楊家近支親屬,像楊寬一家,除了打獵之外,還得到礦場出工,才能勉強度日,畢竟和黎人關係惡化,對楊寬一家銷售獵物影響不小。


    不能從楊家發達中取利,輪到受害時,楊姓旁支卻沒跑掉,幾乎戶戶慘遭洗劫。


    六年前的那場黎人暴亂,席卷了整個崖州地區,六羅山的楊家也未能幸免。當時楊天意祖父已經過世,其父楊訓接手主持族務。變亂驟起時,楊訓帶領家人、近親乘船離寨,躲入州城,將其他楊姓族人拋在寨中,不管不顧。


    就是在那場劫難中,楊寬父母為保護楊寬逃跑,被黎人射殺。三百餘人的村寨,僅剩半數百餘人得以幸存,楊家寨被屠戮燒殺,幾乎淪為白地。


    等到黎人暴亂被鎮壓下去,已是半年之後,楊家老大楊天榮帶著官軍返回,將附近黎村盡數掃蕩一遍,部分黎人逃入深山,剩下的幾乎都成為楊家礦工,在礦場上自生自滅。


    對於楊姓旁支的抱怨,家主楊訓隻是施舍了些錢糧,保證族人在劫難之後,不至於餓死即可,連村寨重建,都是各人顧各人,毫無同族互助之情。


    自此之後,楊家寨的楊姓族人分住兩處,其中楊寬等楊姓旁支居於山穀坡地,稱為下寨,楊訓家人及近親居於附近小嶺之上,稱為上寨。


    麵對家業重建,生計難尋之苦,下寨楊姓慢慢成為上寨楊姓的佃戶、礦工、奴仆,隻能拋卻舊怨,再度相攜發展。之後上寨興旺發達,下寨受些湯水,勉強度日,雖各有所獲,但親情不再,已為從屬關係,


    楊寬從山上下來時,楊家老三楊天勇已經升任回風嶺大營哨官,見楊寬孤身一人,又有些武藝,便將其帶入營中,從此走上從軍之路。


    和楊寬有同樣經曆的楊氏族人,約十餘人,除前次衝突喪命之外,剩餘九人均跟隨楊寬來到紅沙村,準備投靠華興。


    用楊寬的話來說,他們雖然跟楊天勇親近一些,但也有限,這次楊天勇出事,楊家要找出氣筒,他們九人是逃不脫的,重則陪死,輕則進入礦場勞役,沒個幾年,別想獲得自由。


    從楊寬的敘述來說,應該不會作假,隻是太過匪夷所思,讓人難以置信。李政和董承軍聽的雲裏霧裏,總覺得人與人相處,不至於如此殘酷,何況又是同族。


    周子毅見李政、董承軍心中迷惑,忙跟著解釋起來。當年父親周雄帶領眾人跨海入港,雖然人員損失巨大,但金銀財物卻保留不少,能在紅沙村站穩腳跟,除了符田嶺等黎人寬厚之外,賄賂官吏才是主要手段,待身邊錢財被盤剝殆盡,也隻能當個軍屯佃戶,勉強生存,想要翻身,已無可能。要是人人相親,互助友愛,他們早已分別返回福建、浙江老家,哪會淪為邊地流民。


    楊寬的故事並不複雜,卻道盡了人間心酸。唏噓之間,李政心生感慨,還是現代社會好,至少不用為了生存,互相以命相搏。董承軍卻笑話李政,說他無病呻吟,應該是華興大陸還算和諧,藍星其它地方,像楊寬這樣經曆,並不少見。


    夜色已深,周子毅領著楊寬返回村中,符慶纏著李政,說是要體驗軍營的感覺,跟著李政和董承軍鑽進帳篷,看來是準備耍無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興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高路遠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高路遠月明並收藏華興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