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華興人意圖,多日焦慮得到稍稍緩解,至少不用擔心海賊會立時上門。午飯之後,再次返回大堂時,兩位千戶軍將悄然消失,陳繼統前去組織城防事宜,不管華興人來不來,自己這邊也得先行準備起來。孫惟彥的揚威右營隸屬瓊州府,隻是衙署設在崖州城內,如果不是事出反常,他才懶得趟這趟混水,聽了半天“神話”,下午肯定要商量對策,這種沒油水的事情,還是躲遠點好。


    張素對兩位軍將的偷奸耍滑不以為意,大燕朝以文禦武,他們這邊議定之後,交給他們執行即可。


    隻剩他們四人,張素幹脆將議事地點挪到後院,這樣一邊喝茶,一邊商量事情,倒也愜意。事情既然已經了解清楚,剩下的就是如何應對,聽聽郭文紹和李樹信的意見,無論是向上匯報,還是製定下一步策略,都會增益不少。


    作為一名低級官員,學正李樹信的品級和張素、郭文紹相差甚遠,此時能參與政事,也是因為張素欣賞其才幹,平日裏多有倚重。時間長了,李樹信便自覺當起了張素的幕僚,反正學宮事情不多,難得知州大人看重自己,跟著增長見識,出謀劃策,倒也不負自己胸中所學。


    見張素看著自己,李樹信也不拿捏,率先發表意見。在李樹信看來,苟重善講述的那番“神話”,純屬無稽之談,俱為華興人的障眼法,隻是為了給他們長久定居找個借口而已。千百年來,我華夏之人遠赴海外,不知凡幾,其中不乏出類拔萃者,在外為王,繁衍種族。因此,華興人為我華夏後人,應無異議,但其來源,應為遠方海外之人,鑒於其所攜物資太過驚世駭俗,才編出這段說辭,以免對我朝驚擾過甚。究其本心,返鄉定居之說,才是其越洋而來的初衷,至於其中利弊,還需多加接觸,才好定論。


    李樹信向來穩重,此番言論,亦不出奇,畢竟不是親眼所見,妄論利弊長短,隻能徒增笑柄,倒不如各抒己見,找出華興言論暗含信息,為日後接觸增加勝算。


    郭文紹的想法頗為務實,不管華興人編出這段“神話”有何目的,當下最為緊要之事,是先作出敵友之分,若其來意不善,當為大敵,合全府、甚至全省之力,趁其立足未穩,迅速剿滅之,才是上上之策。當然,若其能釋放善意,守我大燕規矩,從我州府調遣,靜等朝廷旨意,給他一處安身之所,亦無不可。


    對於如何區分敵友,郭文紹的辦法十分簡單,那就是讓華興人老實呆在榆林港,放棄武力,由官兵嚴加看守,等朝廷旨意下來,何去何從,自有定論。


    見郭文紹仍如以往一般強勢,張素微微一笑,轉向苟重善,問起郭通判所言,華興人能否遵從。


    苟重善可沒那麽多心思,直言此策難行,人家華興人武力不凡,上島數日,便已將周邊清理一空,就是要形成既定事實,哪會輕易放棄武力。人家要和咱們和談,可不是說任由咱們拿捏,至於如何權衡,還需各位大人細細思量。


    見郭文紹麵色不虞,苟重善連忙打住話頭,低頭品茶。如何行事,可不是他一個小小巡檢就能決定的。


    張素不以為意,轉頭和郭文紹商量,這幫華興人武力極強,咱們崖州未必應付的了,若有其它折中之法,也可一並說出來。


    郭文紹低頭斟酌一番,才繼續說出自己意見,一是要立即上報府城,詳細說明崖州情形,最好能派重兵進駐,將來和談也能有所倚仗。二是派得力之人前往榆林港,宣示我大燕律令,申斥其不法行為,釋放前期俘獲軍士。既要定居,就得聽從州城指示,不可肆意妄為。


    張素微微點頭,說起黎人之事。華興人中居然有黎族成員,真是奇聞中的奇聞,務需重視起來,崖州地區黎人多於漢人,若是讓華興人和本地黎人勾結一處,定是極大的麻煩。


    見張素對自己建議表示認可,郭文紹心中暗喜。平日裏雖與張素政見不同,但張素為人平和,能廣納眾言,對郭文紹各種舉措也是支持的多,掣肘的少,倒也相處和諧。此時見張素詢問,自當表明心跡,也省得這位知州下來和稀泥。


    在郭文紹眼裏,黎人就是麻煩的源頭,朝廷撫慰時,好處該拿就拿,待到納賦時,一個個就往山裏跑,自己種地不行,卻說朝廷賦稅太高,官吏勒索,實在是難以管理。對於華興人和黎人勾結之事,郭文紹心中糾結不已,從其本心來說,幹脆讓他們混到一處,這幫懶民、蠢民,就是個累贅,華興人願意背起來,倒給官府省了不少事。時日一久,兩邊必起衝突,他們正好坐收漁翁之利,問題是他們敢賭嗎?要是人家兩邊相處得宜,他們的麻煩可就大了。


    雖然心中糾結,郭文紹還是從穩妥的角度,提出自己建議。近年來,州城對黎人安撫有加,大家日子過得去,自然難生動亂,如今多了華興這個變數,確需認真對待,以防不測。依照郭文紹的想法,崖州境內黎人眾多,防不勝防,還是要把重點放在華興人這邊,委派官員現場約束,監視其各項舉動,才是妥善應對之法。


    張素沉吟半晌,最後說出心中策略,不管府城、省城,甚至京城會作何論斷,總歸要遷延不少時日,這段時間若是出現波折,還是要州城這邊處理的。既然華興人已經釋放善意,他們這邊幹脆就順水推舟,先派人過去看看,如果對方確有誠意,那就得接受官府監管,順勢招撫、定居,省卻一樁動亂。如果其不聽號令,肆意妄為,等府城大軍來時,再行剿滅,亦能永訣後患。


    至於前往榆林人選,張素看向李樹信。州城能人不多,他和郭文紹不便出麵,事情交給李樹信,張素才能放心。


    見知州大人點將,李樹信心中叫苦,卻也不能推脫,連聲應承下來,眼睛瞄向苟崇善,作為一方巡檢,要對華興人實施監管,苟崇善可是上佳人選。


    李樹信提出希望和苟崇善結伴而行,張素一並應允,苟崇善此時也不敢亂講話,隻能先答應下來,畢竟是在自己轄地,根本無處推脫,至於將來能否約束華興人,苟崇善不作指望,能保住小命就算成功,這個郭通判純粹是瞎出主意。


    郭文紹這邊,張素讓其盡快擬寫公文,將崖州情形速速上報,至於派不派兵,他們這邊先提出來,一切以府城決策為準。另外就是要多倒苦水,如要派兵,務請自備糧草,崖州乃邊境蠻荒之地,實在是招待不了各路大神。


    對於張素的安排,郭文紹表示同意,隻是其中倒苦水的說法,可否隱晦一番,省的觸怒上官。張素表示不必隱諱,錢糧之事,來不得半點含糊,至於得罪上官,應該不至於,府城指揮使大人、知府大人久在瓊島為官,對崖州情況知之甚詳,不會另生心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興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高路遠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高路遠月明並收藏華興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