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入京
通常來說聖旨都是要使臣宣讀之後才能知道具體內容,但是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以朱棣的身份使臣也不好不給麵子,私下通個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在路上的時候朱棣就已經知道聖旨裏麵是什麽事了,一路回到王府遵照禮儀接了旨,果然是召自己入京的。
使臣完成工作之後,本該是王府下人招待他去歇息的,這也是遠程送旨固有的程序。
但朱棣卻屏退了眾人把使臣留了下來,笑嗬嗬對他問起話來:“天使稍安,本王尚有事情想詢問一二,陛下少有召諸王一同進宮,這次卻是一反常態,莫非是京中發生了什麽事情嗎?”
使臣聞言就明白這是朱棣想套話了,這種事情也算是常見,他猶豫了一下便道:“啟稟殿下,京中一切安好,唯獨陛下開年以來龍體時有不豫,也時常念叨諸位藩王,這才召諸王入京麵聖。”
有些話不能說的太明白,但使臣相信自己這麽說了之後,朱棣應該是能夠聽懂的。
朱棣當然聽得懂,任何事情隻要是與皇帝相關的,表述都隻會是美化之後的說辭,這種情況下使者說皇帝龍體不豫,那隻能說明皇帝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不好了。
再一想到老父親現在的年齡,朱棣也就有所猜測是什麽情況了,一時間他的臉色就有些沉重下來了。
現場一時安靜下來,使臣心有忐忑不敢多說什麽,隻能站在原地等待著。
好一會兒之後朱棣才從思緒中脫離出來,然後喚人把使者帶了下去,而他自己則是心緒難平,下意識在客廳中來回踱步。
朱元璋製定的藩王政策給予了諸王極大的權力,但同樣也有嚴格的束縛,藩王平時都不能擅自離開自己的封地,一旦犯了規矩那就要麵臨朱元璋的嚴厲懲罰,周王朱橚當年就吃了這個大虧。
封地都出不去,那進京的機會更是少得可憐,以往也就是朱元璋主動宣召的時候,他們才能進京一回。
但像這一次一樣諸王一同進京那更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再結合使臣的暗示,朱棣能夠很快判斷出來恐怕是老父親自感要不行了,就把所有兒子叫過去見最後一麵,同時交代後事。
這種事並不稀奇,有些老人在死之前卻是有所預感,往往都會提前安排後事,朱元璋雖然是皇帝,但終究也是凡人。
“馬和,備車隨本王一同入京,對了,去把道衍主持一同請來。”
朱棣心頭沉重吩咐入京事宜,他能預感到這次進京恐怕不會平靜,所以打算帶著姚廣孝一起去,到時候遇到複雜局麵也能幫自己做做參謀。
而且他察覺到了老父親此舉的一些特別的心思,把所有兒子都叫進京城裏,未必沒有防備他們的意思。
藩王的基本盤在哪裏,那都在各自的封地裏,他們一旦入了京城那也就是沒了牙齒的老虎,就算是想鬧出什麽亂子也沒有條件,至少新舊皇帝交接的這段時間,可以保證平穩渡過。
朱棣心中苦笑起來,老父親愛護這些兒子的同時,防備卻也一點沒少啊,朱元璋畢竟不是朱重八了。
他覺得其實就算不這麽做,也沒有哪個藩王真敢動朱標這個大哥的心思,大哥的位子說句穩如泰山一點都不過分,沒有人敢存非分之想。
不過涉及到皇位的事情,最好的做法是不給藩王滋生野心的機會,從這一點來說朱元璋的安排確實合情合理。
.......
同樣接到這道聖旨的不止是朱棣,各地藩王一個不漏全都被朱元璋宣召入京,無論他們對這個命令高興還是不高興,最終都要乖乖的踏上入京的行程。
朱棣的車隊人並不算多,百來人的府衛一路隨行護衛,除此之外就是馬和他們這些奴婢,隻有姚廣孝算是比較特殊的存在。
從北平到關中的距離也不算很近,雖然隻是一百來人的隊伍,但一路走過去卻也花了近十天。
雖然舟車勞頓很是辛苦,但是朱棣即便是出征塞外也不在話下,這點辛苦對他倒也算不得什麽了。
進入關中之後,朱棣有一種不適的感覺,以往進京都是往應天府去,這一次卻是進入關中,不過同屬北方,這裏的風俗民情和燕地倒有不少相近。
最後距離京城大約一日路程的時候,朱棣便下令休整一夜,就地在野外安營。
一夜過後,早晨一番修整,朱棣正待啟程的時候卻發現姚廣孝不見蹤影,疑惑之下他正要派人去尋,這時候姚廣孝又悠悠然的走了回來。
“嗯?主持這是去了哪裏?”朱棣倒沒有生氣,隻是有些好奇。
他說著便邀姚廣孝與自己同乘一車,這十來天兩人都是這麽一路聊天論道。
登上馬車之後,姚廣孝雙手合十,這才笑著解釋起來。
“當初貧僧遠赴西安觀青山論戰,猶記得工業之論本為兼並之解,彼時這隻是許良的設想無法驗證,但今天西安工業已具規模,想來該可以一看究竟了。
這裏就是西安府所屬鄉縣,既然途徑這裏,貧僧自是按捺不住心中好奇,便往附近鄉村走了走。
所幸與本地鄉民交談一番之後,平僧終於有了答案,心中便也求得平靜。”
一聽這番話,朱棣的眼睛也亮了起來,他也突然來了興趣很想知道姚廣孝在這裏看出些什麽東西來了。
土地兼並這個事情並不是什麽新鮮話題,朱棣當然知道這是個近乎無解的問題,若是工業化當真能解決甚至延緩土地兼並,那麽這足以稱得上千古佳事。
“主持不妨說來聽聽,本王對此倒也有些興趣!”馬車顛簸之中,朱棣笑道。
姚廣孝也是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就說了起來:“以貧僧詢問的情況來看,至少在這附近的鄉村,近年的田租的確有所下降,據鄉民所說,這些年西安城招收勞力一直就沒停過,很多年輕人耐不住性子都去京城進廠工作,這就導致鄉下不僅勞力變少,還少了吃飯的嘴,大家都隻伺候自己的田地倒也能養活自己,鄉紳們不太好找佃農,租子自然也就低了。”
通常來說聖旨都是要使臣宣讀之後才能知道具體內容,但是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以朱棣的身份使臣也不好不給麵子,私下通個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在路上的時候朱棣就已經知道聖旨裏麵是什麽事了,一路回到王府遵照禮儀接了旨,果然是召自己入京的。
使臣完成工作之後,本該是王府下人招待他去歇息的,這也是遠程送旨固有的程序。
但朱棣卻屏退了眾人把使臣留了下來,笑嗬嗬對他問起話來:“天使稍安,本王尚有事情想詢問一二,陛下少有召諸王一同進宮,這次卻是一反常態,莫非是京中發生了什麽事情嗎?”
使臣聞言就明白這是朱棣想套話了,這種事情也算是常見,他猶豫了一下便道:“啟稟殿下,京中一切安好,唯獨陛下開年以來龍體時有不豫,也時常念叨諸位藩王,這才召諸王入京麵聖。”
有些話不能說的太明白,但使臣相信自己這麽說了之後,朱棣應該是能夠聽懂的。
朱棣當然聽得懂,任何事情隻要是與皇帝相關的,表述都隻會是美化之後的說辭,這種情況下使者說皇帝龍體不豫,那隻能說明皇帝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不好了。
再一想到老父親現在的年齡,朱棣也就有所猜測是什麽情況了,一時間他的臉色就有些沉重下來了。
現場一時安靜下來,使臣心有忐忑不敢多說什麽,隻能站在原地等待著。
好一會兒之後朱棣才從思緒中脫離出來,然後喚人把使者帶了下去,而他自己則是心緒難平,下意識在客廳中來回踱步。
朱元璋製定的藩王政策給予了諸王極大的權力,但同樣也有嚴格的束縛,藩王平時都不能擅自離開自己的封地,一旦犯了規矩那就要麵臨朱元璋的嚴厲懲罰,周王朱橚當年就吃了這個大虧。
封地都出不去,那進京的機會更是少得可憐,以往也就是朱元璋主動宣召的時候,他們才能進京一回。
但像這一次一樣諸王一同進京那更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再結合使臣的暗示,朱棣能夠很快判斷出來恐怕是老父親自感要不行了,就把所有兒子叫過去見最後一麵,同時交代後事。
這種事並不稀奇,有些老人在死之前卻是有所預感,往往都會提前安排後事,朱元璋雖然是皇帝,但終究也是凡人。
“馬和,備車隨本王一同入京,對了,去把道衍主持一同請來。”
朱棣心頭沉重吩咐入京事宜,他能預感到這次進京恐怕不會平靜,所以打算帶著姚廣孝一起去,到時候遇到複雜局麵也能幫自己做做參謀。
而且他察覺到了老父親此舉的一些特別的心思,把所有兒子都叫進京城裏,未必沒有防備他們的意思。
藩王的基本盤在哪裏,那都在各自的封地裏,他們一旦入了京城那也就是沒了牙齒的老虎,就算是想鬧出什麽亂子也沒有條件,至少新舊皇帝交接的這段時間,可以保證平穩渡過。
朱棣心中苦笑起來,老父親愛護這些兒子的同時,防備卻也一點沒少啊,朱元璋畢竟不是朱重八了。
他覺得其實就算不這麽做,也沒有哪個藩王真敢動朱標這個大哥的心思,大哥的位子說句穩如泰山一點都不過分,沒有人敢存非分之想。
不過涉及到皇位的事情,最好的做法是不給藩王滋生野心的機會,從這一點來說朱元璋的安排確實合情合理。
.......
同樣接到這道聖旨的不止是朱棣,各地藩王一個不漏全都被朱元璋宣召入京,無論他們對這個命令高興還是不高興,最終都要乖乖的踏上入京的行程。
朱棣的車隊人並不算多,百來人的府衛一路隨行護衛,除此之外就是馬和他們這些奴婢,隻有姚廣孝算是比較特殊的存在。
從北平到關中的距離也不算很近,雖然隻是一百來人的隊伍,但一路走過去卻也花了近十天。
雖然舟車勞頓很是辛苦,但是朱棣即便是出征塞外也不在話下,這點辛苦對他倒也算不得什麽了。
進入關中之後,朱棣有一種不適的感覺,以往進京都是往應天府去,這一次卻是進入關中,不過同屬北方,這裏的風俗民情和燕地倒有不少相近。
最後距離京城大約一日路程的時候,朱棣便下令休整一夜,就地在野外安營。
一夜過後,早晨一番修整,朱棣正待啟程的時候卻發現姚廣孝不見蹤影,疑惑之下他正要派人去尋,這時候姚廣孝又悠悠然的走了回來。
“嗯?主持這是去了哪裏?”朱棣倒沒有生氣,隻是有些好奇。
他說著便邀姚廣孝與自己同乘一車,這十來天兩人都是這麽一路聊天論道。
登上馬車之後,姚廣孝雙手合十,這才笑著解釋起來。
“當初貧僧遠赴西安觀青山論戰,猶記得工業之論本為兼並之解,彼時這隻是許良的設想無法驗證,但今天西安工業已具規模,想來該可以一看究竟了。
這裏就是西安府所屬鄉縣,既然途徑這裏,貧僧自是按捺不住心中好奇,便往附近鄉村走了走。
所幸與本地鄉民交談一番之後,平僧終於有了答案,心中便也求得平靜。”
一聽這番話,朱棣的眼睛也亮了起來,他也突然來了興趣很想知道姚廣孝在這裏看出些什麽東西來了。
土地兼並這個事情並不是什麽新鮮話題,朱棣當然知道這是個近乎無解的問題,若是工業化當真能解決甚至延緩土地兼並,那麽這足以稱得上千古佳事。
“主持不妨說來聽聽,本王對此倒也有些興趣!”馬車顛簸之中,朱棣笑道。
姚廣孝也是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就說了起來:“以貧僧詢問的情況來看,至少在這附近的鄉村,近年的田租的確有所下降,據鄉民所說,這些年西安城招收勞力一直就沒停過,很多年輕人耐不住性子都去京城進廠工作,這就導致鄉下不僅勞力變少,還少了吃飯的嘴,大家都隻伺候自己的田地倒也能養活自己,鄉紳們不太好找佃農,租子自然也就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