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滴漏推算,已是人間酉時。
唐肅玉輕吹,心火火氣逸散,將宣紙墨跡吹幹,隨後收起放入袖中。
他說謊了。
凡人和修士不會影響他呼名顯聖,對他也沒有半分幫助。
甚至此番操作,稍有不慎就是遭泰山厭棄的下場。
按照他前世說法,呼名顯聖不過是利用道德綁架,換取一線生機。
如果據實而說,凡人或許想要求生,不在乎手段如何,但修士多會拒絕。
泰山與他有因果,不過算下來,他已從泰山娘娘處獲得更多。
蟠龍珠、始、玄二炁,哪一樣現世都會引起天下修士爭奪。
初臨此界,不過心中一句“我願意供奉泰山娘娘”就能完成新手任務,真心與否娘娘並未在乎。
而後兩次見麵,他更是出言不遜,依仗前世記憶批判如今時代。
若是能豁出命去推翻大魏,倒也能稱得上至情至性,可當時的他還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拒絕娘娘托寶。
結局就是幻想破碎,二爺以命換他生。
仙神有德再有名,泰山娘娘、酆都大帝、太白星君以及佛門彌勒等,都未曾在他麵前擺出任何姿態,待他猶如鄰家孩童,勸導中還有幾分溺愛。
若說他有什麽特殊,係統麵板清清楚楚,甚至初始還不如普通人。
如今為求生存,想出這樣的法子,不過是因為他知道,娘娘不會坐視不理。
察照人間善惡,庇佑婦女孩童。
或許有人質疑,凡人供奉香火,仙神顯聖響應,本就是你情我願之事,不必心有負擔。
但此界泰山一脈,除去修士知曉,凡人早已忘卻許久,哪還有香火供奉。
大魏立朝前酆都不顯,兩位陰天子在地府殘缺時,仍是盡職盡責運轉地府。
後迫於無奈,顯聖世間,許王朝血脈為地府陰神。
大魏即使欺上瞞下,私心作祟,籌謀酆都之位,隻要他讓人間保持太平,協助修複地府,陰天子從未阻止。
大魏皇室將地府視作私有,呂崇禁絕仙神顯名,甚至不惜故意引發正統之爭,用以收割功德,好竊取酆都大帝名號。
結果是陰天子將城隍、土地神職收回,告誡呂崇不得依仗神通幹涉人間,僅此而已!
生死同權,分而治之。
泰山一脈本應在酆都大帝任期結束後,接任地府職權。
現在東嶽大帝不顯,娘娘托寶於呂岱,使得大魏還有中興之機。
若真是為些許香火,大可坐等泰山掌權,新的正統上位。
輪回之處,還能缺了凡人香火不成?
不安、懊惱、期許等情緒交織不斷,唐肅玉緩步回到屋中。
“小子欠著好多承諾,二爺、逍遙山土地、彌勒、太白等等。”他跪坐在蒲團上,雙目迷茫,“內城凡人、修士何其無辜,要遭此劫。”
“娘娘,小子究竟有幾分自私,幾分真心呢?”
溫柔女聲響起:“論跡、論心說,你難道忘了嗎?”
唐肅玉抬起頭,驚喜道:“娘娘!”
泰山娘娘一如當初,端莊大方,眉眼帶笑,令人心安。
“娘娘您不怪我吧?”唐肅玉帶著愧疚,“小子說了大話。”
“吾父不在,泰山暫由吾代理。”泰山娘娘指尖微動,宣紙盡數飛到祂身前空浮,“祭文寫好聽點,不然吾就讓石敢當顯聖,帶走他人,留你在地府受難。”
唐肅玉連忙答道:“娘娘放心,大不了當回文抄公,將小子那會的讚美之詞全部給您用上。”
“你呀你。”泰山娘娘輕笑搖頭,仔細翻閱紙上姓名,“回祿。看來他也選擇轉世,亢金神與他也算至交,倒有些不好處置。”
“娘娘您是說火德星君嗎?”唐肅玉不解,“難道是有什麽變故?”
“確實與回祿有關,但並非他的劫難,而是其幼子。”娘娘似乎興致很好,“馬靈光、馬靈耀,你難道不覺得有些耳熟嗎?”
唐肅玉思來想去,苦著臉回道:“娘娘,小子水平不夠,大約知曉些名號事跡。詳細事件、姓名隻能說是略知一二。”
總不能說人間神話常有以訛傳訛,前後矛盾不知該以哪個為準吧。
泰山娘娘似是看穿他的心思,並未接話。
倒是一旁童子開口道:“人間傳唱幾位三眼天神,你還記得幾位?”
唐肅玉下意識喊道:“二郎真君!太師聞仲!”
“南極大帝才是應元普化、統禦雷霆的正神。那應該沒有太師才對。”
係統任務說的明明白白,這裏顯然不是《封神演義》的編撰。
“火德星君的幼子是二郎顯聖真君?!”他心中不斷想起前世影視劇傳說,總覺得哪裏怪怪的,“可真君不是姓楊嗎?”
童子倒持拂塵,敲在他腦門上:“小小年紀,盡是胡思亂想。即使不知其名,有首歌謠你且聽來。”
敲鑼聲起,隨後竟有小調唱出,就聽:
趙州橋來什麽人修?
玉石欄杆什麽人留?
什麽人騎驢橋上走?
什麽人推車壓了一趟溝?
遠古的記憶湧現出來,唐肅玉撫掌而笑:“原來是他!”
也怪不得唐肅玉了解甚少,前世老家附近沒有這位的香火神廟。若不是這首傳唱度極高的小調,他還真想不到。
“娘娘,可否告知小子,他究竟會遇到什麽劫難,小子總不好袖手旁觀。”
泰山娘娘望向他,道:“他人因果他人擔,你且好自為之。”
眼前忽的一亮,唐肅玉驚醒過來,發現自己還跪坐在蒲團上。
摸摸衣袖,其中宣紙已經不見。
心中暗道:多謝娘娘。可是娘娘,喜鵲仙子在人間亂說、汙蔑小子的事,我還沒給你打小報告呢!
下次一定要記得先告狀。
他輕鬆許多,一時沒了休息的念頭,走出屋子來到池邊。
順手拿起竹竿,綁上細線直鉤,捏上少許紅薯團,學起薑太公做那願者上鉤的事來。
隻是這直鉤剛入水,就有下沉動靜。
唐肅玉定睛一看,螭烽火將鉤上餌料吞下,咬著鉤玩呢。
“你這是做什麽?”
“師父,徒兒知曉您近來心情不好,思慮甚多。於是學學人間孝道,給您耍些樂趣。”
滴漏推算,已是人間酉時。
唐肅玉輕吹,心火火氣逸散,將宣紙墨跡吹幹,隨後收起放入袖中。
他說謊了。
凡人和修士不會影響他呼名顯聖,對他也沒有半分幫助。
甚至此番操作,稍有不慎就是遭泰山厭棄的下場。
按照他前世說法,呼名顯聖不過是利用道德綁架,換取一線生機。
如果據實而說,凡人或許想要求生,不在乎手段如何,但修士多會拒絕。
泰山與他有因果,不過算下來,他已從泰山娘娘處獲得更多。
蟠龍珠、始、玄二炁,哪一樣現世都會引起天下修士爭奪。
初臨此界,不過心中一句“我願意供奉泰山娘娘”就能完成新手任務,真心與否娘娘並未在乎。
而後兩次見麵,他更是出言不遜,依仗前世記憶批判如今時代。
若是能豁出命去推翻大魏,倒也能稱得上至情至性,可當時的他還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拒絕娘娘托寶。
結局就是幻想破碎,二爺以命換他生。
仙神有德再有名,泰山娘娘、酆都大帝、太白星君以及佛門彌勒等,都未曾在他麵前擺出任何姿態,待他猶如鄰家孩童,勸導中還有幾分溺愛。
若說他有什麽特殊,係統麵板清清楚楚,甚至初始還不如普通人。
如今為求生存,想出這樣的法子,不過是因為他知道,娘娘不會坐視不理。
察照人間善惡,庇佑婦女孩童。
或許有人質疑,凡人供奉香火,仙神顯聖響應,本就是你情我願之事,不必心有負擔。
但此界泰山一脈,除去修士知曉,凡人早已忘卻許久,哪還有香火供奉。
大魏立朝前酆都不顯,兩位陰天子在地府殘缺時,仍是盡職盡責運轉地府。
後迫於無奈,顯聖世間,許王朝血脈為地府陰神。
大魏即使欺上瞞下,私心作祟,籌謀酆都之位,隻要他讓人間保持太平,協助修複地府,陰天子從未阻止。
大魏皇室將地府視作私有,呂崇禁絕仙神顯名,甚至不惜故意引發正統之爭,用以收割功德,好竊取酆都大帝名號。
結果是陰天子將城隍、土地神職收回,告誡呂崇不得依仗神通幹涉人間,僅此而已!
生死同權,分而治之。
泰山一脈本應在酆都大帝任期結束後,接任地府職權。
現在東嶽大帝不顯,娘娘托寶於呂岱,使得大魏還有中興之機。
若真是為些許香火,大可坐等泰山掌權,新的正統上位。
輪回之處,還能缺了凡人香火不成?
不安、懊惱、期許等情緒交織不斷,唐肅玉緩步回到屋中。
“小子欠著好多承諾,二爺、逍遙山土地、彌勒、太白等等。”他跪坐在蒲團上,雙目迷茫,“內城凡人、修士何其無辜,要遭此劫。”
“娘娘,小子究竟有幾分自私,幾分真心呢?”
溫柔女聲響起:“論跡、論心說,你難道忘了嗎?”
唐肅玉抬起頭,驚喜道:“娘娘!”
泰山娘娘一如當初,端莊大方,眉眼帶笑,令人心安。
“娘娘您不怪我吧?”唐肅玉帶著愧疚,“小子說了大話。”
“吾父不在,泰山暫由吾代理。”泰山娘娘指尖微動,宣紙盡數飛到祂身前空浮,“祭文寫好聽點,不然吾就讓石敢當顯聖,帶走他人,留你在地府受難。”
唐肅玉連忙答道:“娘娘放心,大不了當回文抄公,將小子那會的讚美之詞全部給您用上。”
“你呀你。”泰山娘娘輕笑搖頭,仔細翻閱紙上姓名,“回祿。看來他也選擇轉世,亢金神與他也算至交,倒有些不好處置。”
“娘娘您是說火德星君嗎?”唐肅玉不解,“難道是有什麽變故?”
“確實與回祿有關,但並非他的劫難,而是其幼子。”娘娘似乎興致很好,“馬靈光、馬靈耀,你難道不覺得有些耳熟嗎?”
唐肅玉思來想去,苦著臉回道:“娘娘,小子水平不夠,大約知曉些名號事跡。詳細事件、姓名隻能說是略知一二。”
總不能說人間神話常有以訛傳訛,前後矛盾不知該以哪個為準吧。
泰山娘娘似是看穿他的心思,並未接話。
倒是一旁童子開口道:“人間傳唱幾位三眼天神,你還記得幾位?”
唐肅玉下意識喊道:“二郎真君!太師聞仲!”
“南極大帝才是應元普化、統禦雷霆的正神。那應該沒有太師才對。”
係統任務說的明明白白,這裏顯然不是《封神演義》的編撰。
“火德星君的幼子是二郎顯聖真君?!”他心中不斷想起前世影視劇傳說,總覺得哪裏怪怪的,“可真君不是姓楊嗎?”
童子倒持拂塵,敲在他腦門上:“小小年紀,盡是胡思亂想。即使不知其名,有首歌謠你且聽來。”
敲鑼聲起,隨後竟有小調唱出,就聽:
趙州橋來什麽人修?
玉石欄杆什麽人留?
什麽人騎驢橋上走?
什麽人推車壓了一趟溝?
遠古的記憶湧現出來,唐肅玉撫掌而笑:“原來是他!”
也怪不得唐肅玉了解甚少,前世老家附近沒有這位的香火神廟。若不是這首傳唱度極高的小調,他還真想不到。
“娘娘,可否告知小子,他究竟會遇到什麽劫難,小子總不好袖手旁觀。”
泰山娘娘望向他,道:“他人因果他人擔,你且好自為之。”
眼前忽的一亮,唐肅玉驚醒過來,發現自己還跪坐在蒲團上。
摸摸衣袖,其中宣紙已經不見。
心中暗道:多謝娘娘。可是娘娘,喜鵲仙子在人間亂說、汙蔑小子的事,我還沒給你打小報告呢!
下次一定要記得先告狀。
他輕鬆許多,一時沒了休息的念頭,走出屋子來到池邊。
順手拿起竹竿,綁上細線直鉤,捏上少許紅薯團,學起薑太公做那願者上鉤的事來。
隻是這直鉤剛入水,就有下沉動靜。
唐肅玉定睛一看,螭烽火將鉤上餌料吞下,咬著鉤玩呢。
“你這是做什麽?”
“師父,徒兒知曉您近來心情不好,思慮甚多。於是學學人間孝道,給您耍些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