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裏來的野和尚,快滾遠些,否則老子打斷你的腿!”村中汙穢的話語不斷傳出,附近漢子甚至撿起石塊、木柴圍過來。
道濟雙手合十,目中毫無波瀾,施禮後緩緩離去。
龜誼見他又碰壁,不解地問道:“你這和尚,太過迂腐,哪有上來問人索要金銀來供奉佛祖的?”
路邊野草茂盛,樹林稀疏。道濟走到樹邊,盤膝坐下,默誦經文。
寒風吹過,他誦讀一遍心經,答道:“小僧不知佛在何處,心中困惑。寺中如來寶相莊嚴,信眾廣施金銀與我佛。又有八寶隨身,清淨如意。”
“如此法相,誰人見了不說我佛無量?繼而拜服於我佛,虔誠供奉,積攢功德,得享來世富貴。”
“可是窮苦人家,身無金銀卻心懷我佛,如何連寺門都不可入?”
睡佛寺的規矩,見佛拜佛,心誠第一。
何為心誠?供奉金銀俗物、代佛豢養沙彌為最佳;敬獻家資祖產、整日吃齋念佛次之;宣揚我佛神跡、膝行朝拜最末。
往往有人家財散盡,不過換來一句來世富貴加身。
道濟甚少出寺,以往對此習以為常。賤民受苦,不過是前世罪孽,報應加身罷了。
他不曾也沒有關注過那些人。他心中的佛,一直在指引他,斬去紛擾紅塵,斷盡一切緣孽,最終佛門大開,橫渡苦海。
所以在聽聞巴陵道門那位“禍根”事跡後,不自覺產生妒忌、嗔怒心,總覺得道門衰落走眼,什麽人物都收在門中。特別在三清觀主將他收為親徒,且廣告天下後達到巔峰。
廬州一戰,“眾生平等”四字真言仿若當頭棒喝。道濟再看大雄寶殿中的佛祖如來,渾身驚懼不已。
慈眉善目的法相竟是那麽可怖。師父、師叔們整日誦經禮佛,試圖從那些泥塑金身中發現天地真理,竟也能踏上真空之境。
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佛念佛法傳入金剛菩薩遺蛻,想要獲得釋疑。
一無所獲。
縱使神威浩蕩,天地色變,所見之人無不畏懼,就連天下第二的老龜都隻能引頸就戮。但是道濟知道,錯了,都錯了。神通讓人害怕,令人向往,但這不是我佛本意。
畏威而不懷德,有小禮而無大義。
繼續下去,人間當被神通統治,修者不比心性道行,隻拚神通高絕。百姓如牛羊牲畜,百世不得脫。
他歎息一聲,問道:“龜施主,金剛杵落下時,您是否後悔做出此事,招來禍患?”
龜誼倒是想替自己辯解,但是想到唐肅玉的再三強調和後續計劃,斜著眼答道:“哼,仰仗外物,老龜我可從未服過。對也好、錯也好,都是老龜我自己的選擇。”
“倒是你們佛門,究竟是因為老龜擄人的行為、還是那娃娃的身份才生出貪嗔癡念,欲要將老龜置於死地,你心裏清楚。”
“諸多利益中,唯獨人命最輕。小和尚,你說對不對?”
道濟無言以對。
在此時,林中走出一婦人。她衣衫襤褸,被風吹得瑟瑟發抖,風霜早已印刻滿她的麵部。
她瞧著四處無人,從懷中摸出帶著餘溫的窩頭,小心翼翼的靠近。
“大師,吃些東西填填肚子。”她遞過窩頭,靦腆一笑,“您不要怪村裏人趕您。元家老爺在四處抓壯丁。原本村裏湊出金銀,想去睡佛寺求平安。”
“沒想到接待沙彌覺得我們沾染穢物,不能見佛。”她語氣低沉,“三清觀老神仙飛升,睡佛寺不待見我們,村裏壯丁被抓好多。”
她頓了頓,半跪著哭訴:“家裏男人不知是死是活。我又是個婦道人家,娃兒還小,以後的日子怎麽過。”
“沒人種地,產不出糧,交不上稅,孤兒寡母隻有死路一條。”
“大師,我知道這不是您的錯。但是咱老實本分一輩子,也不作惡犯事,為什麽就到這地步?”
她已經泣不成聲。
道濟望著佝僂的婦人,像是看著芸芸中受難的眾生。心緒翻湧,神思難定,他恨不能以身代之。
若能苦一人而救天下,他能發下宏願。
慈悲者受苦,但不及親曆者半分。
龜誼接過窩頭,三兩口吃下,然後劇烈咳嗽起來。
他張大嘴巴,像是被噎著般捶打胸部。
婦人止了哭聲,上前幫忙捶打背部,口中歉意不斷:“都是我不好,粗糧噎嗓,老人家您慢些。”
“哇”
一塊金窩頭落在地上。
龜誼撿起金窩頭瞧瞧,又用牙咬咬,滿意的塞給婦人:“我不白吃,給你給你。”
婦人看著分量甚重的金窩頭,又驚又喜。
道濟卻拿過金窩頭,皺眉道:“懷璧其罪,你是救人還是害人?”
“那你說咋辦。要不你入贅她家,替她照料家中幼兒?”龜誼兩手一攤,滿臉無賴。
道濟想起唐肅玉,忍不住想對方會如何處理此事。
他望向婦人:“身上可有五穀?”
婦人到處捉摸,從草鞋縫隙中摸出一粒豆子,也不知何時掉落進去的。
道濟接過豆子,將其淺淺埋入土中,隨後運轉佛法神通。
豆苗瞬間破土,須臾間長大結出碩大豆莢。
他將豆杆拔起遞給婦人,輕聲囑咐道:“家中無糧時,找無人處種下。此豆唯有你種下後才有用,入土發芽,迎風就長。豆莢滿杆不需半日功夫。”
“多謝大師!多謝大師!”婦人握著豆杆,喜悅之色更甚之前。
“施主以後多念阿彌陀佛,心中有善,即能百災消弭。”
龜誼插了一句:“實在過不下去,就到土地廟前哭訴。總會有些老漢看不懂的人會出手相助。”
若是土地念叨此事,還真可能被社神聽到。他的性子,還真可能親赴此地處理。
婦人將豆莢摘下,塞到懷中,又虔誠磕頭,慢慢離去。
看不見婦人身影後,龜誼笑道:“正好社神有話給你:佛在哪裏,問自己是不行的。世尊成道前曾四度出遊,勘破老、病、死三種苦相,最後決意出家。正可謂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
“走吧,走吧。巴陵戰亂,不好使用神通術法;廬州姑洗、中呂必然監視嚴密,你我的身份不便;酆都那裏,天子見我必然殺之後快;潞州、益州太遠。不如往西北去滁州。”
“那金窩頭,捏碎後用來當過路錢。”
“兩日未曾吃到葷腥,老龜饞的緊,定要在淮水裏吃個盡興。”
道濟雙手合十,目中毫無波瀾,施禮後緩緩離去。
龜誼見他又碰壁,不解地問道:“你這和尚,太過迂腐,哪有上來問人索要金銀來供奉佛祖的?”
路邊野草茂盛,樹林稀疏。道濟走到樹邊,盤膝坐下,默誦經文。
寒風吹過,他誦讀一遍心經,答道:“小僧不知佛在何處,心中困惑。寺中如來寶相莊嚴,信眾廣施金銀與我佛。又有八寶隨身,清淨如意。”
“如此法相,誰人見了不說我佛無量?繼而拜服於我佛,虔誠供奉,積攢功德,得享來世富貴。”
“可是窮苦人家,身無金銀卻心懷我佛,如何連寺門都不可入?”
睡佛寺的規矩,見佛拜佛,心誠第一。
何為心誠?供奉金銀俗物、代佛豢養沙彌為最佳;敬獻家資祖產、整日吃齋念佛次之;宣揚我佛神跡、膝行朝拜最末。
往往有人家財散盡,不過換來一句來世富貴加身。
道濟甚少出寺,以往對此習以為常。賤民受苦,不過是前世罪孽,報應加身罷了。
他不曾也沒有關注過那些人。他心中的佛,一直在指引他,斬去紛擾紅塵,斷盡一切緣孽,最終佛門大開,橫渡苦海。
所以在聽聞巴陵道門那位“禍根”事跡後,不自覺產生妒忌、嗔怒心,總覺得道門衰落走眼,什麽人物都收在門中。特別在三清觀主將他收為親徒,且廣告天下後達到巔峰。
廬州一戰,“眾生平等”四字真言仿若當頭棒喝。道濟再看大雄寶殿中的佛祖如來,渾身驚懼不已。
慈眉善目的法相竟是那麽可怖。師父、師叔們整日誦經禮佛,試圖從那些泥塑金身中發現天地真理,竟也能踏上真空之境。
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佛念佛法傳入金剛菩薩遺蛻,想要獲得釋疑。
一無所獲。
縱使神威浩蕩,天地色變,所見之人無不畏懼,就連天下第二的老龜都隻能引頸就戮。但是道濟知道,錯了,都錯了。神通讓人害怕,令人向往,但這不是我佛本意。
畏威而不懷德,有小禮而無大義。
繼續下去,人間當被神通統治,修者不比心性道行,隻拚神通高絕。百姓如牛羊牲畜,百世不得脫。
他歎息一聲,問道:“龜施主,金剛杵落下時,您是否後悔做出此事,招來禍患?”
龜誼倒是想替自己辯解,但是想到唐肅玉的再三強調和後續計劃,斜著眼答道:“哼,仰仗外物,老龜我可從未服過。對也好、錯也好,都是老龜我自己的選擇。”
“倒是你們佛門,究竟是因為老龜擄人的行為、還是那娃娃的身份才生出貪嗔癡念,欲要將老龜置於死地,你心裏清楚。”
“諸多利益中,唯獨人命最輕。小和尚,你說對不對?”
道濟無言以對。
在此時,林中走出一婦人。她衣衫襤褸,被風吹得瑟瑟發抖,風霜早已印刻滿她的麵部。
她瞧著四處無人,從懷中摸出帶著餘溫的窩頭,小心翼翼的靠近。
“大師,吃些東西填填肚子。”她遞過窩頭,靦腆一笑,“您不要怪村裏人趕您。元家老爺在四處抓壯丁。原本村裏湊出金銀,想去睡佛寺求平安。”
“沒想到接待沙彌覺得我們沾染穢物,不能見佛。”她語氣低沉,“三清觀老神仙飛升,睡佛寺不待見我們,村裏壯丁被抓好多。”
她頓了頓,半跪著哭訴:“家裏男人不知是死是活。我又是個婦道人家,娃兒還小,以後的日子怎麽過。”
“沒人種地,產不出糧,交不上稅,孤兒寡母隻有死路一條。”
“大師,我知道這不是您的錯。但是咱老實本分一輩子,也不作惡犯事,為什麽就到這地步?”
她已經泣不成聲。
道濟望著佝僂的婦人,像是看著芸芸中受難的眾生。心緒翻湧,神思難定,他恨不能以身代之。
若能苦一人而救天下,他能發下宏願。
慈悲者受苦,但不及親曆者半分。
龜誼接過窩頭,三兩口吃下,然後劇烈咳嗽起來。
他張大嘴巴,像是被噎著般捶打胸部。
婦人止了哭聲,上前幫忙捶打背部,口中歉意不斷:“都是我不好,粗糧噎嗓,老人家您慢些。”
“哇”
一塊金窩頭落在地上。
龜誼撿起金窩頭瞧瞧,又用牙咬咬,滿意的塞給婦人:“我不白吃,給你給你。”
婦人看著分量甚重的金窩頭,又驚又喜。
道濟卻拿過金窩頭,皺眉道:“懷璧其罪,你是救人還是害人?”
“那你說咋辦。要不你入贅她家,替她照料家中幼兒?”龜誼兩手一攤,滿臉無賴。
道濟想起唐肅玉,忍不住想對方會如何處理此事。
他望向婦人:“身上可有五穀?”
婦人到處捉摸,從草鞋縫隙中摸出一粒豆子,也不知何時掉落進去的。
道濟接過豆子,將其淺淺埋入土中,隨後運轉佛法神通。
豆苗瞬間破土,須臾間長大結出碩大豆莢。
他將豆杆拔起遞給婦人,輕聲囑咐道:“家中無糧時,找無人處種下。此豆唯有你種下後才有用,入土發芽,迎風就長。豆莢滿杆不需半日功夫。”
“多謝大師!多謝大師!”婦人握著豆杆,喜悅之色更甚之前。
“施主以後多念阿彌陀佛,心中有善,即能百災消弭。”
龜誼插了一句:“實在過不下去,就到土地廟前哭訴。總會有些老漢看不懂的人會出手相助。”
若是土地念叨此事,還真可能被社神聽到。他的性子,還真可能親赴此地處理。
婦人將豆莢摘下,塞到懷中,又虔誠磕頭,慢慢離去。
看不見婦人身影後,龜誼笑道:“正好社神有話給你:佛在哪裏,問自己是不行的。世尊成道前曾四度出遊,勘破老、病、死三種苦相,最後決意出家。正可謂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
“走吧,走吧。巴陵戰亂,不好使用神通術法;廬州姑洗、中呂必然監視嚴密,你我的身份不便;酆都那裏,天子見我必然殺之後快;潞州、益州太遠。不如往西北去滁州。”
“那金窩頭,捏碎後用來當過路錢。”
“兩日未曾吃到葷腥,老龜饞的緊,定要在淮水裏吃個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