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曾想到,大燕國沒有動孱弱的南宋,反而一口將西夏吞了,而後大軍壓境直奔吐蕃。
吐蕃地處高原,平地上的兵馬沒有一定時間適應出不得全力,然而早有準備的遼國大軍則不同,他們居高臨下從背麵入侵,順順利利的拿下了大片疆域,而從中原方向入侵的大軍在西夏適應一段時間後,也加入進去,一時間打得吐蕃大軍節節敗退。
遼國大軍迂回西方,中原大軍從西夏開始,與吐蕃北麵入侵,東麵川蜀大軍依托要塞動作頻繁,吐蕃國三麵受敵,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境況。
吐蕃國主發動大軍三麵防禦,同時召集國內高手商談對策,大輪明王鳩摩智首當其衝被問話,鳩摩智年富力強佛法精通武功絕頂,然而非常不幸的是掃地僧派出了以佛子虛竹為首的百人團,向吐蕃佛教發起了挑戰。
論法、論武功,百人團中虛竹接受了掃地僧三年培養早已今非昔比,更有痊愈的蕭遠山、新晉絕頂高手玄慈老和尚陪伴左右,因為是佛學院第一次出征,神山上人、觀心大師、融智大師以及原少林半數玄字輩高僧一起隨行,實力之強震驚了整個吐蕃國佛門。
不,不僅僅是吐蕃國佛門,便是南宋佛道兩家,中原道家也頗為震驚。中原道門倒還好,他們有無崖子這位大宗師坐鎮,童飄雲也是一位半步大宗師級別的道門高手,不說這兩位,便是李秋水也比這三位佛門絕頂高手略勝一籌甚至更多。
但是南宋佛道兩家卻是膽戰心驚,唯恐他們這一撥人逞威吐蕃之後,順道也罷南宋佛道兩家給收拾了,他們卻是沒有那麽多高手。
吐蕃高手佛門占據了九成,鳩摩智雖是其中翹楚卻並不是唯一,佛門起源於天竺,相比中原,吐蕃距離天竺更近,佛法傳到這裏更加正宗,中原的佛法漢化的痕跡太重,反而沒有吐蕃的原汁原味。
然而你卻真的不好說到底誰更勝一籌,改良之後的未必不如原汁原味的,尤其是武功一道上,貌似中原武林的我們武功更加出名,尤其是少林七十二絕技,雖名字中帶了許多佛門的名詞,然而創始人依舊是中原武林人士,內裏很多中原武功高的影子在其中。
吐蕃地處高原條件惡劣,人數相對較少,卻也造就了這裏的高手堅韌不拔的性格,鳩摩智三年前能夠技壓少林玄字輩高僧,與他的先天後天條件密不可分,當然了這其中慕容博給他的少林絕技精要同樣至關重要。
這一次大燕國佛學院出征吐蕃,提前一個月打招呼,而後大軍開道將他們送到大雪山,於雪山之上會戰吐蕃百位僧人,論法比武耗時七天七夜,最終大燕國佛學院大獲全勝。
虛竹小和尚依舊是一套一百零八式羅漢拳,輔以少林輕功、九層龍象般若功、小成金剛不壞神功,以易筋經內功推動,連續大敗三位吐蕃絕頂高手,震驚了無數人。
神山上人是第一批加入佛學院的,而今也是資深的超一流高手,雖不入絕頂,眼力卻是一點都不差,他最不服氣的便是玄慈方丈,為何這個破戒僧花花和尚能夠突破絕頂,而自己依舊隻是超一流?
然而,他對虛竹卻是頗為服氣,這小和尚看著醜陋,卻內有乾坤胸懷錦繡,一身武功且不說,那易筋經自己也憑著貢獻得以閱覽,卻是真的練不成,這小和尚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居然練成了。除此之外,這小和尚經文佛法造詣同樣驚人,早期信心不足倒也罷了,雖有東西卻講不出來,而後跟著慕容聖僧三年,時常聽人論經辯法,慢慢的也學會了口燦蓮花。
隻有掃地僧知道,少林曆代都不缺絕頂高手,玄慈和尚能夠就任少林方丈自身資質卻是足夠了,又有少林那許多絕學可以參悟,幾十年下來積累也足夠了,隻是因為葉二娘母子心有掛念,這才不得突破。自與葉二娘、虛竹母子相認,且又名正言順偷偷摸摸的和葉二娘重歸於好日夜相伴,這層障礙便不存在了,絕頂高手不出半年便水到渠成的突破了。
玄慈方丈一經突破實力突飛猛進,如今一身實力卻是不在蕭遠山之下,而蕭遠山這三年更多的是糾正之前的偏差,修複身體的損傷,同時隨著掃地僧加強佛法研究,提升武學境界。有逍遙派名醫在,三年時間足以讓蕭遠山痊愈,甚至身體更好一些,武功同樣不退反進。
這三位絕頂高手,隨便拿出一個都不在鳩摩智之下,而心理壓力頗大的鳩摩智,這三年更是強練了許多其他武功,以至於身體出現了損傷,武功不進反退,一進一退之下,鳩摩智卻是大敗虧輸差點走火入魔。
所幸虛竹宅心仁厚,以易筋經內功幫他暫時壓製下去,此舉獲得了眾吐蕃高僧一致讚許,同時承諾退出此次大燕國、吐蕃國紛爭,並考慮加入佛學院共探佛法。
佛學院群僧卻是遵照掃地僧之前的吩咐,並沒有飛揚跋扈,反而非常謙遜,並求取了許多吐蕃國的經文,讓吐蕃國眾僧對他們越發和顏悅色。而玄慈方丈稍微透露了一點點大燕國佛學院的野心:天下正統!
何為天下正統?
那便是鎮壓一切不服,先是吐蕃,而後是大理,接著順勢入江南,待得大燕國統一,便要傳法高麗、扶桑,最後攜大勢入天竺,爭取佛門正宗!
吐蕃眾僧聞言大驚,要知道天竺可是佛門發源地,他們這些僧人佛教徒卻是從來都不曾想過將要自己的佛學思想反哺天竺,如今玄慈方丈的話如何不讓他們震驚,且心中多少有些瘙癢難耐。
萬一成了呢?
若真成了,絕對可以在佛學史上留名,隻是此時卻需強大的國力支持,群策群力方能成事,吐蕃國力還是差了些,也未必願意讓佛門繼續擴大影響。
於是在吐蕃群僧的默許甚至暗中幫助下,大燕國三路大軍齊頭並進,短短半年時間便將整個吐蕃國拿下,曹倚任命為西域大都督,東院大王,成了大燕國第三位異姓王!
西夏、吐蕃一戰而下,大燕國疆域擴土數千裏,潛力國力再度大幅提升,隨後佛學院群僧入大理,大理國保定帝偕天龍寺眾僧出迎,與天龍寺論法三日後,大理國宣布並入大燕國,改國為州府,暫時依舊由段氏治理,不過不再是段正明而是段譽。
這三年時間,段譽真真切切的學到了許多東西,對於大燕國的治政了解頗深,也帶動了一些大理國的二代們一起進步,段譽因為大理國的投降直接被封王,眾人許多都知道王語嫣、阿朱、阿紫、鍾靈的身世,自然不會反對。
隻是大理段氏其他皇室成員封爵者了了,不僅如此,那萬劫穀鍾萬仇反而因為醫術和民間影響力被封男爵,雖隻是低基本的縣男,卻因為是大燕國的爵位而備受大理人士尊崇。
而鍾萬仇對此非但沒有不滿,反而非常得意,他可以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不是靠著賣女兒得到的爵位,而是憑借著自己的實力博來的,也是能夠傳於後代的。
嗯,前提是你要有一個後代。
鍾萬仇:紮心了啊,寶寶,今晚我能上床嗎?
且說大理國的舉國投降,給南宋小朝廷帶來了太大太多的壓力,舉目四望都是大燕國的影子,自己該何去何從?
在曹皇後的陪伴下遊曆三年的原大宋官家,而今已經積功成了伯爵,隻是他的後代能否保住伯爵爵位尚不可知,他世襲罔替的隻是子爵。這三年間,他先是做天下行走監察使,見到了太多人間慘劇,一次次伸張正義,一次次思量利弊,一次次口舌之爭,讓他明白了之前大宋到底是個什麽樣子的存在,現在的大燕國又有何不同。
當真正了解了差距,放下了心理負擔之後,他過得很舒心,拿著雞毛當令箭辦了不少讓自己舒心的事兒,之後他突然發現這些事情有些無趣,開始縱情於山山水水。趙家人是有天賦的,當他開始從文,一路上也引發了不少轟動,同時也發現了文人和文人也是不同的,實幹興邦空談誤國,之前作為大宋皇帝的自己太想當然了。
那些喜歡舞文弄墨耍嘴皮子的文人大半是不適合做地方官的,而沒有地方官經驗直接提升到京城高層大半是要壞事的,各方麵來說都是如此。於是他一邊玩,一邊將喜歡陪他玩的地方官員一一舉報給了朝廷,又是一大撥功勳來襲,三年後居然升官到了二品,主管的還是教育文化。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當大燕國拿下西夏、吐蕃,接受了大理國投降後,他讓留在身邊的小兒子帶信給長子,讓他放棄和大燕國正麵抗衡,全力發展民生,並告訴他大燕國不會輕易南下,他們在等。
等什麽?
等著北麵混不下去的毒瘤南下,等著這些人禍害南方民不聊生自動崩潰,待得叛軍四起國將不國的時候,才是大燕國大軍南下統一天下之時,若南方國泰民安,大燕國大概率是不會動的。
出身鮮卑族的慕容世家貌似比他們更懂禮義,更體恤民生,也更加講道理,這是他們的道理自己未必喜歡,世家豪門更不可能喜歡罷了。
他們要的是高高在上,絕非公平公正,而大燕國卻不需要這等沒本事的上等人,所以他們在扳不倒大燕國的情況下,隻能奔赴南宋,繼續自己的蛀蟲生活。
吐蕃地處高原,平地上的兵馬沒有一定時間適應出不得全力,然而早有準備的遼國大軍則不同,他們居高臨下從背麵入侵,順順利利的拿下了大片疆域,而從中原方向入侵的大軍在西夏適應一段時間後,也加入進去,一時間打得吐蕃大軍節節敗退。
遼國大軍迂回西方,中原大軍從西夏開始,與吐蕃北麵入侵,東麵川蜀大軍依托要塞動作頻繁,吐蕃國三麵受敵,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境況。
吐蕃國主發動大軍三麵防禦,同時召集國內高手商談對策,大輪明王鳩摩智首當其衝被問話,鳩摩智年富力強佛法精通武功絕頂,然而非常不幸的是掃地僧派出了以佛子虛竹為首的百人團,向吐蕃佛教發起了挑戰。
論法、論武功,百人團中虛竹接受了掃地僧三年培養早已今非昔比,更有痊愈的蕭遠山、新晉絕頂高手玄慈老和尚陪伴左右,因為是佛學院第一次出征,神山上人、觀心大師、融智大師以及原少林半數玄字輩高僧一起隨行,實力之強震驚了整個吐蕃國佛門。
不,不僅僅是吐蕃國佛門,便是南宋佛道兩家,中原道家也頗為震驚。中原道門倒還好,他們有無崖子這位大宗師坐鎮,童飄雲也是一位半步大宗師級別的道門高手,不說這兩位,便是李秋水也比這三位佛門絕頂高手略勝一籌甚至更多。
但是南宋佛道兩家卻是膽戰心驚,唯恐他們這一撥人逞威吐蕃之後,順道也罷南宋佛道兩家給收拾了,他們卻是沒有那麽多高手。
吐蕃高手佛門占據了九成,鳩摩智雖是其中翹楚卻並不是唯一,佛門起源於天竺,相比中原,吐蕃距離天竺更近,佛法傳到這裏更加正宗,中原的佛法漢化的痕跡太重,反而沒有吐蕃的原汁原味。
然而你卻真的不好說到底誰更勝一籌,改良之後的未必不如原汁原味的,尤其是武功一道上,貌似中原武林的我們武功更加出名,尤其是少林七十二絕技,雖名字中帶了許多佛門的名詞,然而創始人依舊是中原武林人士,內裏很多中原武功高的影子在其中。
吐蕃地處高原條件惡劣,人數相對較少,卻也造就了這裏的高手堅韌不拔的性格,鳩摩智三年前能夠技壓少林玄字輩高僧,與他的先天後天條件密不可分,當然了這其中慕容博給他的少林絕技精要同樣至關重要。
這一次大燕國佛學院出征吐蕃,提前一個月打招呼,而後大軍開道將他們送到大雪山,於雪山之上會戰吐蕃百位僧人,論法比武耗時七天七夜,最終大燕國佛學院大獲全勝。
虛竹小和尚依舊是一套一百零八式羅漢拳,輔以少林輕功、九層龍象般若功、小成金剛不壞神功,以易筋經內功推動,連續大敗三位吐蕃絕頂高手,震驚了無數人。
神山上人是第一批加入佛學院的,而今也是資深的超一流高手,雖不入絕頂,眼力卻是一點都不差,他最不服氣的便是玄慈方丈,為何這個破戒僧花花和尚能夠突破絕頂,而自己依舊隻是超一流?
然而,他對虛竹卻是頗為服氣,這小和尚看著醜陋,卻內有乾坤胸懷錦繡,一身武功且不說,那易筋經自己也憑著貢獻得以閱覽,卻是真的練不成,這小和尚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居然練成了。除此之外,這小和尚經文佛法造詣同樣驚人,早期信心不足倒也罷了,雖有東西卻講不出來,而後跟著慕容聖僧三年,時常聽人論經辯法,慢慢的也學會了口燦蓮花。
隻有掃地僧知道,少林曆代都不缺絕頂高手,玄慈和尚能夠就任少林方丈自身資質卻是足夠了,又有少林那許多絕學可以參悟,幾十年下來積累也足夠了,隻是因為葉二娘母子心有掛念,這才不得突破。自與葉二娘、虛竹母子相認,且又名正言順偷偷摸摸的和葉二娘重歸於好日夜相伴,這層障礙便不存在了,絕頂高手不出半年便水到渠成的突破了。
玄慈方丈一經突破實力突飛猛進,如今一身實力卻是不在蕭遠山之下,而蕭遠山這三年更多的是糾正之前的偏差,修複身體的損傷,同時隨著掃地僧加強佛法研究,提升武學境界。有逍遙派名醫在,三年時間足以讓蕭遠山痊愈,甚至身體更好一些,武功同樣不退反進。
這三位絕頂高手,隨便拿出一個都不在鳩摩智之下,而心理壓力頗大的鳩摩智,這三年更是強練了許多其他武功,以至於身體出現了損傷,武功不進反退,一進一退之下,鳩摩智卻是大敗虧輸差點走火入魔。
所幸虛竹宅心仁厚,以易筋經內功幫他暫時壓製下去,此舉獲得了眾吐蕃高僧一致讚許,同時承諾退出此次大燕國、吐蕃國紛爭,並考慮加入佛學院共探佛法。
佛學院群僧卻是遵照掃地僧之前的吩咐,並沒有飛揚跋扈,反而非常謙遜,並求取了許多吐蕃國的經文,讓吐蕃國眾僧對他們越發和顏悅色。而玄慈方丈稍微透露了一點點大燕國佛學院的野心:天下正統!
何為天下正統?
那便是鎮壓一切不服,先是吐蕃,而後是大理,接著順勢入江南,待得大燕國統一,便要傳法高麗、扶桑,最後攜大勢入天竺,爭取佛門正宗!
吐蕃眾僧聞言大驚,要知道天竺可是佛門發源地,他們這些僧人佛教徒卻是從來都不曾想過將要自己的佛學思想反哺天竺,如今玄慈方丈的話如何不讓他們震驚,且心中多少有些瘙癢難耐。
萬一成了呢?
若真成了,絕對可以在佛學史上留名,隻是此時卻需強大的國力支持,群策群力方能成事,吐蕃國力還是差了些,也未必願意讓佛門繼續擴大影響。
於是在吐蕃群僧的默許甚至暗中幫助下,大燕國三路大軍齊頭並進,短短半年時間便將整個吐蕃國拿下,曹倚任命為西域大都督,東院大王,成了大燕國第三位異姓王!
西夏、吐蕃一戰而下,大燕國疆域擴土數千裏,潛力國力再度大幅提升,隨後佛學院群僧入大理,大理國保定帝偕天龍寺眾僧出迎,與天龍寺論法三日後,大理國宣布並入大燕國,改國為州府,暫時依舊由段氏治理,不過不再是段正明而是段譽。
這三年時間,段譽真真切切的學到了許多東西,對於大燕國的治政了解頗深,也帶動了一些大理國的二代們一起進步,段譽因為大理國的投降直接被封王,眾人許多都知道王語嫣、阿朱、阿紫、鍾靈的身世,自然不會反對。
隻是大理段氏其他皇室成員封爵者了了,不僅如此,那萬劫穀鍾萬仇反而因為醫術和民間影響力被封男爵,雖隻是低基本的縣男,卻因為是大燕國的爵位而備受大理人士尊崇。
而鍾萬仇對此非但沒有不滿,反而非常得意,他可以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不是靠著賣女兒得到的爵位,而是憑借著自己的實力博來的,也是能夠傳於後代的。
嗯,前提是你要有一個後代。
鍾萬仇:紮心了啊,寶寶,今晚我能上床嗎?
且說大理國的舉國投降,給南宋小朝廷帶來了太大太多的壓力,舉目四望都是大燕國的影子,自己該何去何從?
在曹皇後的陪伴下遊曆三年的原大宋官家,而今已經積功成了伯爵,隻是他的後代能否保住伯爵爵位尚不可知,他世襲罔替的隻是子爵。這三年間,他先是做天下行走監察使,見到了太多人間慘劇,一次次伸張正義,一次次思量利弊,一次次口舌之爭,讓他明白了之前大宋到底是個什麽樣子的存在,現在的大燕國又有何不同。
當真正了解了差距,放下了心理負擔之後,他過得很舒心,拿著雞毛當令箭辦了不少讓自己舒心的事兒,之後他突然發現這些事情有些無趣,開始縱情於山山水水。趙家人是有天賦的,當他開始從文,一路上也引發了不少轟動,同時也發現了文人和文人也是不同的,實幹興邦空談誤國,之前作為大宋皇帝的自己太想當然了。
那些喜歡舞文弄墨耍嘴皮子的文人大半是不適合做地方官的,而沒有地方官經驗直接提升到京城高層大半是要壞事的,各方麵來說都是如此。於是他一邊玩,一邊將喜歡陪他玩的地方官員一一舉報給了朝廷,又是一大撥功勳來襲,三年後居然升官到了二品,主管的還是教育文化。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當大燕國拿下西夏、吐蕃,接受了大理國投降後,他讓留在身邊的小兒子帶信給長子,讓他放棄和大燕國正麵抗衡,全力發展民生,並告訴他大燕國不會輕易南下,他們在等。
等什麽?
等著北麵混不下去的毒瘤南下,等著這些人禍害南方民不聊生自動崩潰,待得叛軍四起國將不國的時候,才是大燕國大軍南下統一天下之時,若南方國泰民安,大燕國大概率是不會動的。
出身鮮卑族的慕容世家貌似比他們更懂禮義,更體恤民生,也更加講道理,這是他們的道理自己未必喜歡,世家豪門更不可能喜歡罷了。
他們要的是高高在上,絕非公平公正,而大燕國卻不需要這等沒本事的上等人,所以他們在扳不倒大燕國的情況下,隻能奔赴南宋,繼續自己的蛀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