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老爺!喜事,大喜事!”


    張鶴齡眼睛睜開,一腳踹開正在為他捏腿的女人,冷冰冰朝屋外喝問道


    “什麽事?說!”


    “那陸斌,今日被捉到刑部過堂去了!”


    張鶴齡不算年輕的臉龐輕輕抖了抖,感到一絲詫異“你說的是我讓你這幾日盯緊了的那個陸斌?”


    “回老爺的話對沒錯,就是這個人被抓去刑部過堂去了。”


    張鶴霖短暫的沒有作聲,他有些疑惑不解。


    這並不是他想象中的結果。


    陸斌乃是皇帝陛下的奶兄弟,這個身份就注定了他背景不凡。


    抓起來過堂,別做夢了,刑部的人豈會有這種膽子?


    大街上官員之子執法犯法的一大堆,也沒見哪個真被刑部抓去審問。


    而像是陸斌這種,臉上幾乎就要直接蓋皇帝陛下本人的玉璽印章了,他張鶴齡幾乎百分百的肯定,這貨將來必然是一任錦衣衛指揮使,而且大概率是直接幹到死的那種。


    甚至誇張點兒,說不定某一天,整個錦衣衛下轄的南北政鎮撫司都會收攏於他一人之手,而整個錦衣衛勢力都將壓過宦官。


    這種正兒八經是玉殼子鑲金邊的家夥,張鶴齡絕不相信刑部的大佬們會看不出來。


    朝堂上的官員們按理來說一個個精的跟鬼一樣才對。


    按照正常的流程,應該是刑部官員上門之後,這個陸斌應當以錦衣衛百戶反抗刑部官員的逮捕,然後由他張鶴齡一番勾兌之後引發,京師儒界地震,一眾士子以及讀書人的不滿之後會又無數文人去告官,鬧事。


    朝中官員將會承受不住壓力,去不斷將這件事情上報。


    禦史,給事中們也會找到理由,不斷寫彈劾奏章,呈送禦前。


    然後就是皇帝不受理導致的君王與文臣對立。


    隻不過不同於以往的是,這一次皇帝陛下絕對站不住跟腳。


    而隻要達成這種局麵,張鶴齡就可以從容不迫的去渾水摸魚了。


    最理想的局麵是,皇帝被文官諫臣的陣仗給嚇住,開始尋求第三方力量支援。


    毫無疑問他張鶴齡與姐姐張皇太後代表的部分勳貴,將是皇帝的最佳選擇。


    而眼下這個狀況,張鶴齡從沒有預料過。


    他不是傻子,從沒有想過去逼迫皇帝。


    張鶴齡非常清楚,皇帝或許還沒有跟大臣們下棋的能力,可掀桌子的權力卻一直捏在皇帝的手裏。


    可為什麽,這個陸斌會毫無反抗的就被拿人了呢?


    “他真是被拿入刑部的?”張鶴齡又問道。


    “千真萬確,半點兒做不得假,咱家人都瞧見了,就是沒大張旗鼓,那陸斌穿的是市井刁頑的小褂,瞧著和凡夫俗子沒啥區別,而且他們是偷摸開的刑部府衙後堂門,也不是押送,客客氣氣將人給請了進去。”


    張鶴齡緊皺的眉頭快鎖進骨頭縫裏去了。


    這就更令他想不通了。


    刑部這個德行,顯然曉得這陸斌身份特殊。


    否則似這種大張旗鼓殺人放火的家夥,需得上五十斤枷號,遊行示眾,以彰其罪。


    而既然是偷偷摸摸,沒有大張旗鼓,那就表明,刑部官員清楚這個陸斌身份象征什麽。


    那帶走這個人,偷摸去過刑部的堂子是為了什麽呢?


    不對啊,按照正常的想法,朝堂核心官員們最急切的想法不應該是把這件事往下壓,把影響降到最低才對嗎?


    這般思索著,張鶴齡突然想到了一個可能。


    有沒有一種可能,朝堂中人在做樣子?


    這也是一種慣用的手段,朝堂之上經常有得罪的皇帝的官員,調任上縣為官,精修一兩任縣官之後,再以各種理由升遷入朝的情況。


    這些官員無不是朝中內閣大佬們的馬前卒,而往往,就是這樣的人,升遷速度最快。


    唯一出現瑕疵的地方,就是非翰林觀政出身,不純粹為清流而已,但並不會有人因此小瞧或者不待見他們。


    眼前這逮捕陸斌的狀況是不是就類似這種情況?


    不得不說,張鶴齡雖然智商不太夠用,但在想陰私陰暗的事情上,他的直覺真的很敏銳。


    沒錯,負責這件事情的梁儲以及蔣冕就是這般想法。


    刑部隻是過場,接下來定然是轉手到都察院手裏。


    隻要案子進入到都察院手上,這件事情就簡單了。


    這地方是閣老們的道場,文官的核心圈子,上到左、右都禦史,下到十三道監察禦史,這裏麵每一個人,但凡身份存在一丁點兒疑問,都坐不上去。


    一個拖字決下去,再加上新皇登基,來年必然有一場恩科,這件事就會不了了之。


    士子們全部的希望都在科舉上麵,平日裏閑著,見到不平的事情,管了那是增加名望,對於一眾讀書人的舉業生涯來說,這叫添頭。


    而科舉考試,榜上有名,那是一生的根本,不得官做,終究是一根野草,一生名望,即便傳世百年又有何用呢?


    所以沒有傻子會為了一丁點兒添頭損失自己的根基。


    想到這裏,張鶴齡自認為自己已經有了正確的答案。


    為了他張家的利益,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如此平淡的被熄滅。


    “去把府裏供養的那些個讀書人名冊給老爺我找來,挑幾個名氣大的草包,送點兒禮物上門,然後安排一場和尚喊冤的好戲唱給這些個草包去聽。”


    “啊?姥爺那陸斌不是已經抓起來了嗎?怎的還要使銀子給那些勞什子讀書人?”


    “本老爺做事難道還要你過問嗎?”


    張鶴齡淡淡看了一眼這名報信的仆人,冷冰冰言道。


    如若不是個跟了自己這麽多年,又是個綁定了他張家的,就這麽一句話不對,他就要將其打的皮開肉綻。


    可饒是如此,這一記冰冷的眼神還是叫這仆人兩股戰戰。


    “是小的多嘴,小的這就去辦。”


    “去吧,辦成了這件事情,去賬房那裏自己去領二十兩銀子的賞錢。”


    “謝謝老爺,謝謝老爺。”


    這仆人恨不得跪在地上磕頭來謝,表露出一副歡天喜地的模樣離開了。


    至於張鶴齡,則接著閉目享受起貌美女子的揉按。


    其實他有感覺到哪兒似乎不對,但他覺得那無關緊要,因為他本人始終在幕後躲著。


    他自認為,這回的算計,十分妥當,就算是當朝首輔楊廷和親自來斷這些個爛糟糟的事情,也隻會焦頭爛額,而不會發覺他這鬼鬼祟祟的身影。


    可他忽略了太多東西。


    張鶴齡直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注意到,最基本,也最明顯的異常是什麽。


    張家的仆從動作非常迅速,張鶴齡的命令上午發出,下午就已經有人在街頭上開始的宣揚。


    都是讀書人。


    一些是拿到了好處,目的不純的人。


    一些是起哄的人。


    一些是真正感到義憤填膺,氣憤不已的人。


    不管是因為什麽,都是傻瓜,唯獨目的不純的那些人好一些,好歹人家有著自己最利益勾結,甚至已經得到了好處。


    這股子喧鬧,影響的不隻是官員或者是其他之類的文人。


    風聞總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傳遞入各式各樣人耳朵中去。


    對於一般人來說,似大覺寺這樣的事情,其實並沒有什麽值得關注的地方,那隻不過是給茶餘飯後添加的一點兒談資而已,有也可以,沒有也行的那種。


    就算是大覺寺上上下下全部死了個幹淨,就算真死的是個有修行之高僧,也抵不過地頭上一瓢水,鍋裏一勺飯來的重要。


    而對於官員家的子弟來說,這是一件難得的趣事。


    是的,對於官員子弟以及勳貴子弟來說,這就是一件趣事。


    一件在百無聊賴的人生中,偶得一件不可錯過的趣事。


    隻有真正有閑心,有空餘時間,穿著錦衣華服的一波人,才有資格將風聞當個寶貝,伸出頭來瞧,抬過眼來望,乃至恰逢其會,當作盛事。


    楊慎,就是一個因傳聞,而開始逐漸關注這件事的官員子弟。


    不過他與普通的官員子弟有所不同。


    首先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家夥,其次他正處於一個熱血愣直的時期,最後他爹叫楊廷和。


    楊慎這個人生於弘治元年,正德六年狀元及第,到了今年已經三十出頭了。


    其人才華橫溢(注意,這不是修飾詞,真的就是指這個人的才華,溢出來點兒能淹死一大片的士子學生的那種。)


    因為其父親是楊廷和的緣故,他在官途上走的比別人要順暢很多。


    這讓他不像他的父親一樣老謀深算,老奸巨猾。


    他沒有經曆過太多的官場曆練,也缺少人情世故的打磨,所以,哪怕他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娶了老婆有了孩子,可對於是非對錯黑白曲直,他就是不能做到平淡對待。


    關於大覺寺的傳聞,一開始他並不在意。


    一方麵是因為其父親楊廷和明確告訴過他,少摻和這些瑣事,應該以本職工作為要,以修書撰策,平心養性為本。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他本以為這隻是如其他縣裏發生的盜賊搶劫殺人的案件類似,是不值得關注的事情,是兵丁就能解決的事情。


    可後來他的一些朋友來找他,向他描述這個事情後,他便按捺不住了。


    他對這件事情左看右看,上瞧下瞧,無論怎麽看他都覺得這件事情的公義,公理都站在儒生們這一邊。


    無論是錦衣衛當街殺人,還是屠戮金殿僧人,又或者是違抗律法以及陛下包庇。


    這些都是不公正且對朝廷威嚴造成影響的事情。


    楊慎所學的一切都告訴他,這個時候他應該寫一份奏章,或者規勸,或者彈劾。


    而且言辭要激烈,要文采斐然,要表達出內心憤慨的情緒,才能夠維護住自身的顏麵。


    他有這個本事,寫詩或者寫詞對他來說宛如吃飯喝水那樣簡單。


    隻是,該如何說呢。


    不僅僅是父親莫名其妙的態度影響了他,也是因為自己那同樣有才女之名的妻子黃峨給他鼓吹枕邊風緣故,他現在並不急著上所謂的奏章。


    他想要出去走一走,聽聽旁人到底是怎生談論這件事情。


    實際上他也生了好奇之心。


    他妻子談及這件事情的時候,直接就問了他一大串問題。


    “你朋友跟你說的就是全部事實了嗎?他們怎麽確定自己知道了全部?朝堂之上就這般閑,哪個人都要管這刑名之事嗎?皇帝為什麽要庇護這個叫陸斌的呢?真的隻是因為關係親近嗎?是不是裏麵有什麽利益勾連是你不知道的呢?金殿僧人真的就是無辜的嗎?我也聽到了不一樣的傳聞,說著金殿的僧人做了不可饒恕的罪行,由此被錦衣衛中人因義憤所殺,不知兩個傳聞哪個是對的呢?”


    他當然曉得,這應當是妻子在家憋的狠了,原先妻子也是才女的名聲,這會兒卻被相夫教子所困,好容易有了一些勾動人心弦的事情,就丟出了一大串足叫人頭暈腦脹的問題來。


    唉,實在是不該給她買市麵上新出來的勞什子《狄仁傑探案》那書。


    她一看就入了迷。


    家裏史書一大堆,她也不是沒仔細翻閱過,那市麵上話本小說,她也不曾著迷過。


    那狄青,乃是文人楷模,其事跡,傳記就放在小書樓裏,隨她去翻閱的,狄青狄公一生軌跡,她比自己都熟,怎生就著迷上了這一本寫都沒寫完,也不知是哪個酸書生寫的破書?


    好吧,他承認,那書裏麵,確實有一些地方挺出彩。


    比如狸貓換太子那案子裏麵,對於朝堂的影射,對於當時周皇武則天心思的把控,確實挺像那麽回事。


    可也不至於就把自家妻子禍害成這副茶飯不思的模樣了吧?


    天天叫他去市集上轉悠一下,看還有沒有續本。


    據說父親大人因為得了她推薦,也有意動,有打算叫他私底下尋摸回來。


    可憐自己楊慎,可是一代才子,真正是被逼得想離家出走的心都有了。


    咳咳!扯的遠了。


    雖然妻子問了許多都挺單純,但,妻子有一句話卻正好問在了自己的心上。


    她問自己“一邊是一眾士子讀書人的名節,一邊是可能被隱瞞的冤屈,倘若這件事情,因為你的奏章,導致錯判,你該如何自處呢?”


    於是楊慎一邊摸著腦門,嘀咕著自己妻子到底是從哪兒學的這般道理。


    一邊又覺著這道理挺對,直接出門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嘉靖是我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極朱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極朱砂並收藏大明:嘉靖是我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