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內,紫禁城中,三月,在開春之後,大小官員開始了各自的忙碌。


    正常來說,這個時候他們應該忙於春耕的事情。


    什麽要緊的東西都得為這一段時間讓路。


    春耕是絕對不能被耽誤。


    哪怕是勸農詩,祭天,禮儀,這些行為,也無比重要。


    戶部與工部,這兩個一天一地的職司,也將在此時,緊密聯係在一起。


    修水壩,造水車,批量生產農具,給耕牛上好用的犁。


    你工部凡是這方麵的花銷,我戶部沒有不批文的。


    畢竟家國一年稅賦之所托全寄希望於此。


    春耕夏收,夏耕冬收。


    有種才有收,有收才有稅。


    糧食才是最根本的東西。


    而問題同樣也是在糧食上。


    每年的藩王供給問題,官員俸祿問題,皇宮供應問題,邊疆士卒補給問題。


    這一係列東西,都壓在國庫上。


    完了還要防備旱澇災害,饑民災民等等問題。


    而正德年以來,大小起義已經破十次以上,劉六劉七那一次,更是全國性動員出兵鎮壓,那又是巨大花銷。


    內閣首輔楊廷和天天爬起來之後,往這一檔子事裏一瞧,頭大到他至今都想不明白,當年李東陽那老......老先生,以及各位弘治朝的忠傑臣子們,怎麽做到,讓國庫有盈餘?


    難不成真是皇帝問題?


    可為什麽皇帝都已經是先皇了,他楊廷和看著這堆事還是有想砍人的心思,而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值廬中有人匆匆跑來,卻是年邁的蔣冕,他年歲不比楊廷和年輕多少,地位也是閣老中的一員。


    可匆匆這個詞匯本身,就讓楊廷和感到了本能的不喜。


    “楊公,楊公,這新帝不日即將進京,我等該如何是好?”


    “敬之,遇事還需先靜氣才是啊,吾等閣中重臣,養氣功夫不足,如何能做一眾同僚之表率呢?”


    “是,是,楊公說的是,隻是,次乃先皇欽點的繼承人,此前,先皇彌留之際甚至特意拿出些許時間召見了他,可見此子雖然年幼,卻不得不防。”


    楊廷和眼神輕輕波動了一下,稍微朝蔣冕輕輕看了一眼。


    “既然,已經選了方法應對,這個方法不走到絕處,敬之何以先懼呢?”


    “楊公說的是,既然楊公這般說了,敬之便先行做些準備。”


    蔣冕似乎就是為了問這麽幾句話,匆匆忙忙間,他就去做安排去了。


    楊廷和微微啜了一口奉於桌案之上的茶水。


    世上就是自作聰明的傻子太多,才導致很多事情,沒有辦法進行。


    怎麽那些個前人,比如李東陽,他怎麽就那麽好運道,能碰上劉健以及謝遷這樣的好搭檔。


    果決如劉健,善談如謝遷,好的辦法立刻就能夠得到施行,由是弘治一朝之名聲才會如此動聽悅耳,令人神往。


    而自己,就隻能碰到,薄肚皮,裝小膽,還貪權的人呢?


    蔣冕,他有講兩句話就忙事情去的時候嗎?


    如果不是膽小,何必來這裏找自己尋求那一點兒可憐的安全感呢?


    如果不是貪權,又何必跟隨著自己去做這種忤逆皇帝的事情呢?


    如果不是肚量小,又何必害怕他楊廷和畏縮不前呢?


    如果不是他楊廷和瞅著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不是心中的主意已定,他蔣冕絕對不會得到任何來自於楊廷和的正麵答複。


    真正做官的人,就不存在正麵答複這一說法,都是循序漸進的,都是不到關鍵時刻不甩勝負手的。


    沒有城府,腹中空空,也配做官?


    無謀無膽,見機不上,心中少丘壑之人,休做上官!


    你不拿出好前程來,憑什麽叫人跟你混?


    這等千載難逢的機會,上蒼絕對不會接二連三的賜予。


    那至高無上,一言決斷天下的權柄。


    他楊廷和僅僅隻握住這國家的至高權柄不過數十日而已。


    裁汰威武營,回籠宣州的金銀珠寶入內庫,廢除皇家商店,遣散豹房。


    哦,這權力太讓人迷醉了。


    如果能夠徹底擁有這樣的權力,內閣恐怕也不必要有那麽多人的存在。


    隻要多給自己一屆垂老殘骸十年時光,足以成就一番足以叫天下文人垂顏的功業。


    一股子略微掀起波瀾的激動情緒,瞬息間被楊廷和壓製下去。


    他不是年輕人,即便一些充斥於心緒之中的事情,也不會擾亂他的心弦,這就是養氣了。


    氣養於胸懷,沉澱於心,由是平心而靜氣。


    相比較於自己,自己的兒子楊慎在這件事上做的就非常不好。


    教導過多少回,那從骨子裏散發的傲,從筆鋒裏透出來的意氣,幾乎能穿透過他用的案牘,戳到地麵上去。


    即便成了家,有了孩兒,他也還是沒有那種想要去沉澱的意思,有時候叫楊廷和也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楊廷和發覺自己思緒發散的太過厲害,又微啜了一口茶水,思緒便又重新集中起來。


    天氣寒涼的厲害,這種關於權力的鬥爭將要掀起波瀾了,接下來這件事情,皇帝肯定不喜歡。


    而有反抗便一定會有爭鬥,爭鬥的核心必然是權力劃分。


    這是一種悲哀,可也是王朝最基本的事情。


    派係,權爭,黨政,皇帝厭惡,其實朝臣也厭惡。


    但又不得不做,你隻要是想做一點兒事情,就肯定會陷入到這三者的泥潭中去。


    他楊廷和宦海沉浮,曆經三朝,一生其實就是在爭權奪利中度過,真正做出事情的時候,可能隻占人生的二分之一。


    可就是這二分之一的做事時間,鑄就了他楊公的名望。


    而似蔣冕,毛紀這樣的人,可能就連二分之一的時間都沒有,卻也被人尊稱一聲蔣公,毛公。


    相比較於這些人,楊廷和更希望能擁有更好的搭檔,比如楊一清。


    但是,話又說回來......相比較楊一清,他更希望朝堂上隻有他一個人的聲音。


    正是因為聲音太多,人太多,不同的建議太多,不同的想法太多,才會導致國朝變成如今這副局麵。


    互相掣肘的朝堂,才會晦澀,凝滯,叫人寸步難行。


    這並不是說誰的想法,誰的建議就是錯的。


    但道路萬般,必須擇一而行。


    說實話,他甚至可以理解,已經故去的先皇帝,他的學生,這些年練兵打仗的政策。


    單單從政令的角度來看,將野心一年比一年大的小王子,以及蒙古諸部驅逐出北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場擁有足夠震懾力的戰爭,能夠為十年乃至數十年的平靜打下基礎。


    憲宗皇帝就是這麽幹的,天下人都小瞧了那位陛下,隻被他混亂的後宮,殘酷的西廠,自私的皇莊蒙蔽住了眼睛。


    幾乎是個文人,都會認為,那是一個昏庸的皇帝。


    但真正自成化皇帝時代慢慢走過來的楊廷和卻知道,那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陛下。


    他的成化犁庭就非常能夠見識到一名皇帝的功底。


    不做則已,任爾來去,做則做絕,犁庭掃穴。


    整個建州三衛幾乎被屠幹淨了。


    隻要是個聽聞過這場戰爭的人,都覺得憲宗皇帝殘忍嗜殺。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麽多年了,無論北邊有什麽動靜,邊疆怎麽不穩固,建州女真部落那邊的人,你是聽不到一絲一毫消息的。


    可以預計,他們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將處於食物夠吃的狀態。


    就連寒冬的白毛風,能餓死牲畜的寒冬,也不能讓他們出現饑荒。


    很簡單的道理,人少了,東西就夠吃了。


    因此,楊廷和可以理解皇帝建功立業的心思,可以理解為國家,在邊疆與敵人戰鬥的做法,甚至你皇帝本人親自帶兵跟人互砍,都是可以理解的。


    太祖,太宗,宣宗就是親自拿刀和人互砍的好手,他們每次出征都是奔著滅人全家去的,這就是正麵榜樣,後來皇帝要學,就麻煩你學個全套的。


    不能草草了之,不能準備不充分,不能什麽話都不聽,愣頭愣腦就上了。


    有的地方,自己那位已經過世的學生做的很不錯,比如學習兵法,比如練兵,比如邊疆兵卒與京城團營換防以增強戰鬥力。


    而在應州戰役中的表現,證明了他的準備沒有哪個是用不上的,全是正確,且充分的準備。


    可其餘的地方,自己那位皇帝,又展現出了諸多缺點。


    他的三分鍾熱度,以及貪玩好耍的特點,在應州戰役之後,表現的淋漓盡致。


    既然決定了做過一場,那這一刀逮到機會了,就非得從天靈蓋劈到地湧穴不可。


    不能顧及士卒傷亡,甚至你皇帝本人既然選擇了上馬殺敵,那就不要顧及生命,跟他拚命再說。


    機會難得,一名皇帝,最基本的素質就得有貪婪這一項,哪怕是殺死一個人的功勞,這個人的人頭也得是達延汗,才配得上你朱厚照多年來的堅持。


    在楊廷和看來,小王子兵馬,死的人數少於一半,受的損失少於一代人的休養生息功夫,那都不能被稱之為勝利,那就得叫勞民傷財。


    因此他會毫不猶豫的就將一切關於應州大捷的相關內容潑墨抹黑,能如何醜化就如何醜化。


    目前國朝已經沒有多餘的銀子再進行戰爭行為了。


    國庫沒有,內帑,就算是有,也不能有。


    必須要讓朝廷法度穩住,解決各地流民,流寇之害當為第一要務,再勸農桑,適當減少一些各地稅賦,讓下麵的先緩一口氣再說。


    楊廷和再度微啜茶水,因為天氣寒涼,春暖雖綠大地,卻沒把北風消淨,因此,寒冽之意仍舊讓楊廷和感覺到了一陣想要縮手縮腳。


    年年都有凍死的屍骨,這種屍骨在京畿地區也時常能夠看到。


    伐柴燒炭者凍斃於山野,失雙親之幼童凍斃於破屋。


    而這,又是不能去管,不得去管的事情。


    國朝沒有餘力照顧這些人,國家的力量就這麽多,或者說國庫內稅賦需要預防的事情太多了,而能被凍死的這幫子人,屬於根本不需要施舍太多顧及的那一類。


    事實上,大部分時候,收束住社會上層,不讓其觸角亂伸,就能算是一朝良臣,一朝明君了。


    而楊廷和的目光,如同許多睿智首輔,擁有超絕遠卓目光的諸多前輩一樣,他的目光在更重要的問題上。


    比如日趨嚴重的起義,比如愈發多的流民正轉變為流寇。


    人沒飯吃,就會造反,這是毋庸置疑的問題,可國朝曆經百年,正是不斷朝著這個深淵滑落。


    除了鐵腕與血腥,這種現象幾乎不可能被任何其他手段製止。


    十年寒窗,能有幾個衝著為國為民不為家去的?


    十年寒窗,若是我秀才不如平民,舉人不如秀才,進士不如舉人,我讀書有個屁用?


    遠的不說,就說他楊廷和,如果沒有一幫子徒子徒孫支撐,你能做個屁的首輔?


    而他們利用職權之便,為家族謀地產,田宅你敢阻止嗎?


    那不是在刨根?自掘墳墓?


    你楊廷和總是要退休的,到時候,旁人上位之後,你楊家接下來日子怎麽過?還能不能過?


    但,問題該怎麽解決?


    眼睜睜看著?不,那是絕對不妥當的行為,學劉瑾那瘋子,直接把什麽都捅一遍?


    那是找死!自己敢這麽幹,絕對沒有劉瑾堅持的久,自己的徒子徒孫們就會是第一群捅刀子的人。


    不會有人心甘情願奉送上自身的利益。


    在大部分上層家族勢力的眼中看來,自身的利益好比身上長的肉,不會有人存在割肉飼民的精神。


    這點,即使連自己,也是一樣,沒有任何區別,不因首輔身份而高尚或卑劣半分。


    楊廷和皺了皺眉頭,第四度飲茶,茶水已然半涼,飲之卻是半失茶水之味,吞而無苦,吐而無甘。


    他心腸冷硬,腹中又有百轉千回,不忍一啜,潑灑出去,落於塵灰之中,卻是捏杯腕緊,潑而未盡,猶有數片殘茶,數滴涼水留於杯中。


    楊廷和眼底心緒盡收,任何浮在表麵的東西都不曾出現過一般,宛如老僧入定。


    正德十六年三月底,興王,入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嘉靖是我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極朱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極朱砂並收藏大明:嘉靖是我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