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藍城基地尋找新的出路
廢土拾荒,我的金手指與眾不同 作者:飯食真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次地震震源來自海底。
藍城基地是依海而建的,整體建在地勢較高的岩石麵上。
平日裏海獸掀起的浪卷,大家已經習以為常,能夠輕鬆應對。
反正住宅較高,對基地根本沒影響。
以往也有過海麵不平靜的情況,巨浪侵襲海岸線,但浪卷不高,對基地沒造成太大的影響。
這次的浪卷已經快跟岩石麵持平了。
湧來的海浪反複拍打岩石石壁,岩石麵上的房屋震感很強,浪卷雖然沒有直接拍到房屋,但卷出的浪花濺上來,拍散了一幢又一幢的房頂。
岩石麵上的房子,沒辦法打多深的地基。
因為基地長期受海風影響,所以房子隻注重了扛風,但不扛海浪拍。
經過浪花的拍打,房屋倒塌過半,隻有在後線的新建基地住宅完好保存下來了。
當時正在海上作業的人和船,盡數被海浪掀翻卷走。
在海岸線一層層浪卷開始翻騰的時候,基地就開始大喇叭通知所有人,讓大家舍棄物資,拚命往高地衝。
然而人的速度哪有浪快,被倒塌房屋壓住的人不在少數。
等海浪平靜下來,已經到了後半夜。
失去了房屋,失去了親人,不時有人守在廢墟邊嚎哭。
不論心裏守著怎樣的悲傷,藍城基地的人都在堅持做著同一件事情。
從廢墟下,找出還能救治的人。
藍城基地的人口規模比熊貓基地要大。
熊貓基地甲城26萬人口,乙城42萬人口,丙城67萬人口,丁城169萬人口。
然而藍城基地因為人口計劃突出,早已突破400萬人口的大關。
照理說藍城基地的城建麵積會比熊貓基地要大上很多,才可以容納這麽多人口。
可正是相反,藍城基地的居住密度是遠遠高於熊貓基地的,基地的麵積隻有熊貓基地的2\/3。
一戶人家七八口人,住兩間房子,是很常見的事情,通常是父母一間,孩子們擠一間。
如果孩子成家了,就獨立門戶,小家庭分出去住。
即便分出去住了,也不會離長輩太遠,家族關係大多數是很融洽的。
房子分開住,可飯是習慣了一起吃的,每個家庭出自家的份額,然後由不出海的家庭或者家裏長輩做飯。
通常一個漁船出海的多個家庭,會共用一間廚房。
五六戶人家用一個廚房,是很正常的。
有些大家庭,孩子很多的,以家庭為單位一起用,十幾戶用一個廚房,也是常見的事。
就是每天負責做飯的人,會累的不輕,要煮很多人的飯。
好在生活海邊的人,以吃海鮮為主,現在海鮮也體積偏大。
大家的口味以清蒸或者水煮為主,做起來倒不會太麻煩。
大家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海上,跟海鮮打交道。
每天都得幫大型海獸清理藤壺,然後捕撈海獸周邊的魚獲。
都是靠海生活,所以占據海岸線很重要,分秒必爭的趕海,誰都不願意往後線住。
這海岸線也就越拉越長,靠海的房子越建越多,岩石麵上房子挨著房子。
還有很多人家剛分家,暫時沒精力建房,先搭建的棚子居住。
後線新建出來的住宅區,並不吃香,隻有家裏有老人有小孩的,實在是照應不了,海岸線的住房不夠住,才會送到後線住宅居住。
後線靠近林子,藍城基地的人,並不擅長跟地麵動物打交道,所以住在後線,基地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去駐守巡視,保障後線居民的安全。
三天兩頭的夜間野獸襲擊事件,搞得人心惶惶,大家更不願讓家人待在後區了,索性都在海岸線擠著住,臨時棚子也越搭越多。
一直相信海的人,這次對海的失望也很大。
海洋曾給予他們生存下去的食物,現如今也剝奪了很多人生存的機會。
藍城基地這次人口損失慘重,年輕壯勞力大半隨了海,存活下來的機會渺茫。
海岸線一共放置了三千多艘漁船,現在僅剩四百多艘。
這四百多裏麵還有一半需要修補才能重新入海。
至於各家各戶的小型散船,少說也有上萬隻,大半還飄散在海麵上,需要時間慢慢拉回岸線。
原本還猶豫著往後線居住的家庭,現在果斷決定搬家。
可後線新建的住宅,並不能容納剩下的兩百多萬的人口。
就算提升住宅的密度,也還是會有接近一百萬人無房可住。
這是藍城基地正在頭疼的問題。
藍城基地跟未來基地,已經建交很多年了,未來基地的海鮮供給,一直都是藍城基地負責,兩邊一直算是友好往來,守望相助。
這次藍城基地需要的,是基地居民的臨時安置,還有大量的基建材料。
藍城基地率先跟未來基地發起了支援請求,希望未來基地能夠先接收一部分的基地居民,幫忙臨時安置。
再者就是希望能夠預借出基建材料,能讓藍城基地早日完成後線基地建設。
未來基地基於本身的基地容量,並不打算壓縮未來基地居民的生活空間,倒是未來基地的原址,可以借給藍城基地暫度難關。
但是這涉及到一個問題,藍城基地的居民,並沒有狩獵野獸的經驗。
藍城基地的居民分流居住到未來基地原址,就需要穿越森林,跟野獸碰麵也是必然的。
未來基地的原址,就是當初祁悅和裴一發現的空城,至少可以容納20萬人居住。
若是按照藍城基地慣有的居住密度,住到50萬人,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未來基地慷慨提供了原基地舊址,藍城基地心存感激。
甚至沒有來得及多想,那好好的能夠居住的舊址,為何會被未來基地舍棄空置。
還有那些路程上的危險,總不能全部指望未來基地出麵協助,隻能見招拆招了。
既然決定往地麵發展,這些危險遲早需要麵對,基地居民的生存能力也需要借此機會提升。
別的基地都可以很好的生活在內陸,藍城基地覺得他們也可以做到。
因為損失了大量的年輕勞動力,那些老弱婦孺肯定沒辦法第一批走向內陸。
所以藍城基地做出的決策是,老弱婦孺留守海岸線,中年勞動力負責留下擴建後線住宅。
年輕勞動力不論男女,全部派去內陸,一半去未來基地的舊址。
剩下的一半準備向熊貓基地行進,打算跟熊貓基地尋求幫助。
不過熊貓基地遲遲沒有回應藍城基地,藍城基地並沒有想過熊貓基地會拒絕支援的可能。
所以往熊貓基地分配的五十萬人,已經輕裝踏上了行程。
藍城基地是依海而建的,整體建在地勢較高的岩石麵上。
平日裏海獸掀起的浪卷,大家已經習以為常,能夠輕鬆應對。
反正住宅較高,對基地根本沒影響。
以往也有過海麵不平靜的情況,巨浪侵襲海岸線,但浪卷不高,對基地沒造成太大的影響。
這次的浪卷已經快跟岩石麵持平了。
湧來的海浪反複拍打岩石石壁,岩石麵上的房屋震感很強,浪卷雖然沒有直接拍到房屋,但卷出的浪花濺上來,拍散了一幢又一幢的房頂。
岩石麵上的房子,沒辦法打多深的地基。
因為基地長期受海風影響,所以房子隻注重了扛風,但不扛海浪拍。
經過浪花的拍打,房屋倒塌過半,隻有在後線的新建基地住宅完好保存下來了。
當時正在海上作業的人和船,盡數被海浪掀翻卷走。
在海岸線一層層浪卷開始翻騰的時候,基地就開始大喇叭通知所有人,讓大家舍棄物資,拚命往高地衝。
然而人的速度哪有浪快,被倒塌房屋壓住的人不在少數。
等海浪平靜下來,已經到了後半夜。
失去了房屋,失去了親人,不時有人守在廢墟邊嚎哭。
不論心裏守著怎樣的悲傷,藍城基地的人都在堅持做著同一件事情。
從廢墟下,找出還能救治的人。
藍城基地的人口規模比熊貓基地要大。
熊貓基地甲城26萬人口,乙城42萬人口,丙城67萬人口,丁城169萬人口。
然而藍城基地因為人口計劃突出,早已突破400萬人口的大關。
照理說藍城基地的城建麵積會比熊貓基地要大上很多,才可以容納這麽多人口。
可正是相反,藍城基地的居住密度是遠遠高於熊貓基地的,基地的麵積隻有熊貓基地的2\/3。
一戶人家七八口人,住兩間房子,是很常見的事情,通常是父母一間,孩子們擠一間。
如果孩子成家了,就獨立門戶,小家庭分出去住。
即便分出去住了,也不會離長輩太遠,家族關係大多數是很融洽的。
房子分開住,可飯是習慣了一起吃的,每個家庭出自家的份額,然後由不出海的家庭或者家裏長輩做飯。
通常一個漁船出海的多個家庭,會共用一間廚房。
五六戶人家用一個廚房,是很正常的。
有些大家庭,孩子很多的,以家庭為單位一起用,十幾戶用一個廚房,也是常見的事。
就是每天負責做飯的人,會累的不輕,要煮很多人的飯。
好在生活海邊的人,以吃海鮮為主,現在海鮮也體積偏大。
大家的口味以清蒸或者水煮為主,做起來倒不會太麻煩。
大家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海上,跟海鮮打交道。
每天都得幫大型海獸清理藤壺,然後捕撈海獸周邊的魚獲。
都是靠海生活,所以占據海岸線很重要,分秒必爭的趕海,誰都不願意往後線住。
這海岸線也就越拉越長,靠海的房子越建越多,岩石麵上房子挨著房子。
還有很多人家剛分家,暫時沒精力建房,先搭建的棚子居住。
後線新建出來的住宅區,並不吃香,隻有家裏有老人有小孩的,實在是照應不了,海岸線的住房不夠住,才會送到後線住宅居住。
後線靠近林子,藍城基地的人,並不擅長跟地麵動物打交道,所以住在後線,基地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去駐守巡視,保障後線居民的安全。
三天兩頭的夜間野獸襲擊事件,搞得人心惶惶,大家更不願讓家人待在後區了,索性都在海岸線擠著住,臨時棚子也越搭越多。
一直相信海的人,這次對海的失望也很大。
海洋曾給予他們生存下去的食物,現如今也剝奪了很多人生存的機會。
藍城基地這次人口損失慘重,年輕壯勞力大半隨了海,存活下來的機會渺茫。
海岸線一共放置了三千多艘漁船,現在僅剩四百多艘。
這四百多裏麵還有一半需要修補才能重新入海。
至於各家各戶的小型散船,少說也有上萬隻,大半還飄散在海麵上,需要時間慢慢拉回岸線。
原本還猶豫著往後線居住的家庭,現在果斷決定搬家。
可後線新建的住宅,並不能容納剩下的兩百多萬的人口。
就算提升住宅的密度,也還是會有接近一百萬人無房可住。
這是藍城基地正在頭疼的問題。
藍城基地跟未來基地,已經建交很多年了,未來基地的海鮮供給,一直都是藍城基地負責,兩邊一直算是友好往來,守望相助。
這次藍城基地需要的,是基地居民的臨時安置,還有大量的基建材料。
藍城基地率先跟未來基地發起了支援請求,希望未來基地能夠先接收一部分的基地居民,幫忙臨時安置。
再者就是希望能夠預借出基建材料,能讓藍城基地早日完成後線基地建設。
未來基地基於本身的基地容量,並不打算壓縮未來基地居民的生活空間,倒是未來基地的原址,可以借給藍城基地暫度難關。
但是這涉及到一個問題,藍城基地的居民,並沒有狩獵野獸的經驗。
藍城基地的居民分流居住到未來基地原址,就需要穿越森林,跟野獸碰麵也是必然的。
未來基地的原址,就是當初祁悅和裴一發現的空城,至少可以容納20萬人居住。
若是按照藍城基地慣有的居住密度,住到50萬人,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未來基地慷慨提供了原基地舊址,藍城基地心存感激。
甚至沒有來得及多想,那好好的能夠居住的舊址,為何會被未來基地舍棄空置。
還有那些路程上的危險,總不能全部指望未來基地出麵協助,隻能見招拆招了。
既然決定往地麵發展,這些危險遲早需要麵對,基地居民的生存能力也需要借此機會提升。
別的基地都可以很好的生活在內陸,藍城基地覺得他們也可以做到。
因為損失了大量的年輕勞動力,那些老弱婦孺肯定沒辦法第一批走向內陸。
所以藍城基地做出的決策是,老弱婦孺留守海岸線,中年勞動力負責留下擴建後線住宅。
年輕勞動力不論男女,全部派去內陸,一半去未來基地的舊址。
剩下的一半準備向熊貓基地行進,打算跟熊貓基地尋求幫助。
不過熊貓基地遲遲沒有回應藍城基地,藍城基地並沒有想過熊貓基地會拒絕支援的可能。
所以往熊貓基地分配的五十萬人,已經輕裝踏上了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