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親的隊伍帶著周蘭一路吹吹打打,到了桂花塢,進入家門拜了堂,送到房間,周蘭抬手摸了摸身上的簪子,心中鬆了一口氣,


    不過想著一會兒可能發生的事兒,還有昨天晚上她娘和她說的那些,她的臉就止不住的發燙。


    夜幕降臨,新郎官被他大哥送進了房間,


    這場婚事因為徭役,蒙上了一層暗影,大家都沒啥心思鬧洞房,敬酒的時候,新郎官也沒有被多灌,


    回到房間的時候,呂生黝黑的臉上泛著紅光,不隻是不勝酒力,還是別的什麽。


    看著端坐在床頭的周蘭,他伸手關上房門,亦步亦趨的走到自己媳婦兒跟前,


    在燭火的照映下,周蘭渾身泛著暖黃的光暈,格外迷人,


    呂生瞧著自己新娶的媳婦兒光彩照人,摟著她的身子,倒在床上,


    這對新成婚的年輕夫妻,探索著各自身軀的奧妙和滋味......


    第二天,周蘭早早醒過來,瞧著窗外的天色,她沒有立刻起來,


    男人的大手摟在她肩膀上,回憶起昨夜的事兒,她臉上還是止不住的發紅,輕輕拉了拉被子,蓋住自己,她瞧了瞧身邊的男人。


    兩人訂親前見過一麵,訂了親之後,秋收這男人去家裏幹了兩天活,還偷偷送了自己頭花和頭繩。


    腦中正胡思亂想著,男人醒了過來,看著懷裏的媳婦睜著大眼睛,魂遊天外的樣子,


    很是可口,他之前相看的時候,就一眼相中了周蘭,後麵心心念念娶回家,終於得償所願了,心中異常滿足。


    看著媳婦裸露著的白皙透紅的肩膀,念及昨夜的滋味,他翻身壓了上去,堵住了媳婦兒的驚呼,開始了新一輪的撻伐。


    好不容易兩人結束,天色也開始放亮了,周蘭止住男人任然不老實的手,軟聲道:


    “一會要給爹娘進茶,還要準備早飯,你饒了我吧!”


    呂生曉得規矩,聽了媳婦的抗議,乖乖收手了,


    兩人起床收拾的時候,周蘭把昨天自己趁新房裏無人,偷偷放進嫁妝的銀簪子拿出來,


    盯著梳妝台,拿著簪子,扭頭對呂生道:


    “相公,這根簪子是我的嫁妝,本來今日進茶我是想帶著的,但是因為租稅和徭役的事兒,我覺著不好太招搖,免得招小人,簪子太貴重了,我今日就不帶了,你覺著怎麽樣?”


    呂生聽到媳婦的問話,走過來一眼看見媳婦手裏拿著的銀簪子,心中也是一驚,沒想到嶽家這麽厚道,給媳婦兒添了這麽大一根簪子,思索了一下媳婦的話,他覺得有道理,


    “媳婦兒想得周到,就聽你的,”


    說著還啃了周蘭兩口,周蘭聞言乖巧的把簪子藏好,


    “還有簪子的事兒,相公可以和爹娘說,但是回娘家不要提起,免得我哥哥嫂嫂們對咱們有想法。”


    呂生還以為是丈母娘悄悄給媳婦兒,照樣點頭應了。


    進了茶,周蘭在大嫂的陪同下去給一家子做早飯,呂生的老娘趁機也向兒子打聽了一下兒媳婦的壓箱錢和嫁妝。


    呂生如實交代了周蘭的嫁妝,尤其是銀簪子的事兒,也提點了自己娘親。


    曉得了兒媳婦的嫁妝的虛實,呂老娘的心中十分滿意,後麵對待自己這個兒媳婦自然是和顏悅色。


    加上呂生又喜歡她,她的日子倒過得比在娘家還滋潤。


    剛進十月,周村長就帶著瑤塘村的村民去服徭役了,村子裏還有不少人,但是最多的還是老弱婦孺,


    服役的人走了,村子裏的生活仍然還在繼續,看起來仿佛與原先沒有什不一樣,但是村子裏確實是更加的安靜了,人們臉上的笑容也更加少了一些,麵容更加愁苦,偶爾在村子裏遇見人,大家聚在一處,感慨家裏去服役的兄弟或者老人,愁一愁他們會不會吃不飽、生病或者是被監工的衙役鞭打。


    就像大石頭投入水麵,剛開始的洶湧波瀾過去,水麵也漸趨於平靜了。


    趙大成一行人,獨獨缺少了一個周大剛,他和林蘭華依然三天兩頭的帶著周二剛和林家三兄弟一塊兒進山,


    因為之前遇到野豬,林長山還受傷了,腰養了不少日子才緩過來,他們之後進山時,都謹慎了不少,


    一行人小心翼翼的一點一滴的往深山裏探去,沒有再遇見過很大的風險,收獲卻節節升高,林蘭華和趙大成看著眾人在深山裏越來越如魚得水,欣慰不已。


    十月份過了,地裏的紅薯早已經熟透了,種得多的人家帶著一家老小一天到晚在地裏忙活,


    周二剛和林家三兄弟這幾天也在幫著家裏挖紅薯去了,他們一行人進山的進程就停了下來。


    叫大家先在家裏忙活過這一陣子,他們再繼續進山。


    趙大成家裏的紅薯少,一家子慢悠悠的忙活就行了,他們早早起來,吃飽了早飯,等天色大亮了,才牽著騾子慢悠悠的往地裏去,


    今天趙大成帶著林蘭華和趙大娘挖紅薯,小石頭負責在後麵跟著撿,偶爾小石頭撿膩了,也跑去挖幾鋤頭,


    一行人悠閑的挖了一個上午不到的時間,就把地裏的紅薯全部挖出來了,


    林蘭華看著差不多一畝大的地,瞧著小石頭撿在籮筐裏的紅薯,這時候的紅薯不算大個,最大的也就拳頭大小,大部分都是成人兩個拇指那麽大的,這紅薯烤吃和蒸食,大小適宜,


    畝產也不似現代那樣,畝產幾千斤,這些紅薯沒有經過現代技術的改進,種子不算很好,


    蟲洞也不少,長得不大,畝產不算高,但是林蘭華根據家裏的收獲,估量了一下一畝地差不多也就產五百斤左右的紅薯,


    算不上高產,但是對比一畝田最好的也就產三百斤左右的糧食,紅薯在這饑荒的時代,還是為百姓活下去,做了很大貢獻了,


    村子裏的人家,隻要家裏有多餘的地,都樂意種上一點兒紅薯和土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古代之靠山吃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杲杲冬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杲杲冬日並收藏穿越古代之靠山吃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