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臨淮王奏省帥事
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 作者:MangoEV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澄見後,焦急起來!
撿回秦姝時她年幼,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故鄉在哪裏,如今又能去哪裏尋找?
就憑她記憶裏的南邊東邊?
便顧不得上朝,命令百餘人分別四散去追!
而他自己領著斛律光兩兄弟,還有舍樂等人也往東邊而去。
舍樂看著幹著急:“大將軍,沒準阿姝不久就會回來了!”
高澄並沒有理會,隻覺得煩悶至極,也不明白她為何好端端的,就又離了自己。
可追了一天,也毫無結果,回到府中,也沒有任何人有秦姝消息。
高澄隻能落寞回到秦姝房裏,她一直住高澄經常與人謀事辦公的東柏堂中,房內陳設簡單樸素,就如秦姝本人一樣。
高澄緩緩走進秦姝的床沿邊坐下,又開始摩挲那支玉螞蚱。
過了許久之後,便抱著秦姝的枕被慢慢睡了過去。
近年來東魏可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同時魚鹽業、手工製造業、冶鐵製瓷等工農業發達,算得上是中原最富庶之地。
高澄輔政已從最初熟悉了解試探,轉變為著手根除國內各類政治弊端。
興和三年(公元541年),有雀銜永安五銖置於高歡座前。
於是高澄便於朝堂上奏請,令公百爐鑄錢,統一鑄背四出文錢,以區別於孝武帝時期錢幣,同時令新幣的流入以削民間假幣的流通。
又常微服於民間,於食館、街邊攤販之間,發現百姓茶餘飯後,愛論時事政局。
無非愛談高王與關中的那幾場大戰,以及高王世子作為宰輔的政施。
高澄於席中聽了,說道他們父子好的,難免自豪而笑,聽到說他們父子難聽的,雖然心裏並不高興,但也不會遷怒。
心中一動,如今修格基本算是初成,且如今各項施政也較以往有所不同,若能張榜於世,供百姓論足,若論之有理,有新建議者,豈不甚好。
到了第二日上朝。
臨淮王元孝友則先行奏道:“陛下,臣請奏!”
孝靜帝元善見便說道:“臨淮王有何奏請?盡管道來。”
元孝友便娓娓道來:“如今法令:以一百戶為黨族,二十戶為一閭,五戶為比鄰。
百家之內,有帥二十五,他們的賦稅勞役均可免除,這顯然苦樂不均。
如羊少狼多,且複有蠶食。此之為弊久矣。
京中諸坊,有的多達七八百戶人家,但隻設一位裏正,兩位史,具能庶事無闕,何況京外諸州?
臣請依舊置,三正之名不改,但將一百戶分為四閭,每一閭分為二比。
這樣一黨族可省十二丁,增十二匹絹稅。
略計見管之戶,應有二萬餘黨族,這樣一歲可增二十四萬匹絹稅。十五丁征一番兵,可增一萬六千兵。
此富國安人之道也。”
高澄細思,這確實能增稅擴兵增加勞役,於國有利。
但於民有盤剝,有損既得利者,各地方豪強必定難憤。
帥數減少,那恐怕容易產生腐敗擅權的問題,更易激起民憤。
京中之地法治一向嚴密較外地諸州,且人才易得,到了京外諸州管地,可就不一定了。
實施下去,恐不見益。
而元孝友仍在繼續奏言論:“古諸侯娶九女,士有一妻二妾。
《晉令》:諸王可娶妾八人,郡公、侯妾六人。
《官品令》:一、二品可娶四妾;三、四可娶三妾,五、六可娶二妾,七、八可娶一妾。
所以陰教聿修,子孫人丁興旺。後代興旺,孝也;修陰教,禮也。
而今我朝廢此禮製,由來漸久。
將相多娶公主,王侯則多娶後族,故而無妾媵,習以為常。
婦人多幸,生逢今世,滿朝文武官員皆不娶妾,天下之人皆隻娶一妻。
如果有誰貿然多娶,則家道離索,身遭坎坷,內外雙親知後,還會加以譏笑怪罪。
當今之人,通失禮教。
父母嫁女,則教之以妒;姑姊逢迎,必相勸以忌。持製夫為婦德,以能妒為女工。
還自雲為了不受人欺,怕他人笑話。
王公貴族尚且如此想法,已下何敢二意?
夫妒忌之心生,則妻妾之禮廢;妻妾之禮廢,則奸淫之兆興。
斯臣之所以毒恨此也。
臣請奏,以王公、一品可娶八妾,通妻以備九女;稱事二品備七;三品、四品備五;五品、六品則一妻二妾。
限以一周,悉令充數。
若不充數,或對妾不待之以禮,使妻妒加捶撻,免去所任官職。
其妻無子而不娶妾者,此乃自絕後代,無以血食祖、父,請以不孝之罪,離遣其妻。
臣之赤心,全為家國。
欲使婚喪嫁娶無不合禮,貴賤各有其宜,省人帥以出兵丁,立倉儲以豐穀食,設賞格以擒奸盜,行典令以示朝章,庶使足食足兵,人必信服之。
又冒昧申妻妾之數,正欲使王侯、將相、功臣子弟,滿朝人丁興旺,傳祚永無窮止,此臣之誌也。”
高澄聽了後續之言,隻覺得此易成寵妾滅妻之勢。
如今各王侯將相,王公貴族相互聯結姻親,皆有各自利益盤算,即便強令,又如何能消真正的婦人之妒。
不過各地設倉豐穀,倒是可取。
此時朝堂一片嘩然,眾說紛紜。
元善見端坐問道:“眾卿對臨淮王之言,可有異議?”
因與高澄與元孝友私交甚好,故而自己不想在朝堂上親自駁他麵子。
便對崔季舒使了使眼色,眼神斜了斜,表示讓他上奏反對。
崔季舒見了,隨即上表道:“陛下,臨淮王之言,雖有其益,但亦有其弊。
省人帥雖可擴充徭役兵丁,增加稅賦來源。
但增徭之效,增稅之源,皆取之於民,實乃增加民負。
臣覺此事,尚需再議!”
而後又有多人反對,皆站出表奏:“陛下,婚嫁休娶之事,自古言七出才可以休棄,若依臨淮王之言,隻怕妄生休棄之事,一夫一妻,妾乃附屬,又怎可同妻而論之。”
崔暹此時也上奏道:“陛下,天下久戰,百姓苦矣。
且朝廷上下,各州郡縣貪腐亦是甚多。
雖今年五穀豐登,然百姓心中積怨已久。
省帥雖於國可利,但於民尚無顯益。
若施此政,尚先懲治根除貪腐
使文武百官廉潔自身,百姓心無積怨,富庶有餘才可施行。”
高澄聞言,望著崔暹微微一笑。
元善見便說道:“崔卿此言有理!”
然後他習慣的問了高澄:“不知高卿,對臨淮王之言,有何見解?”
高澄端手說道:“陛下,臣以為臨淮王之言,有利有弊,尚需再議,此事尚不宜定奪!”
元善見便說道:“既如此,此事就交由尚書省再議!諸位愛卿,可還有奏?”
高澄本來打算上奏,可元孝友又搶先了一步,他素來
高澄也就靜立而待,聽他之言。
“陛下,如今有人生為皂隸,可死後,葬擬王侯,生死異途,無複節製。
其墳墓修建,壯丘壟,祭祀之儀過隆重奢華,鄰裏之間以此相互誇耀,將其為大孝。
而且夫婦之始,應以王道教化為先,共食合瓢,足以成禮。
可如今富者彌奢,成婚同牢之設,宴堪比祭祀之盛。
累魚成山,山有林木,林木之上,鸞鳳斯存。
如此徒有煩勞,鋪張浪費,恐非上天之意。
臣請此後,若婚葬過禮者,就照違旨而論處,官司不加以檢舉彈劾,即與同罪。”
元善見聽後,便說道:“此言有理,傳朕旨意,依臨淮王之言,使各官司嚴查處罰,婚葬過禮者,倡導節儉之風!”
這時高澄才上奏道:“陛下,臣請一事!”
元善見立刻說道:“高卿請講!”
“陛下,凡事皆以論而定,國事,家事,事事如此,臣以為,一人定不如二人論,二人論不如多人論,多人論不如世人論。
且如今格律修正已入尾聲,其中格律亦需民曉。
臣請奏,將朝廷各方治國之策書於榜上,張貼街頭,供人而論,使世人品評論足,複以意見。
對建議有理,批判有據者給予厚禮;對言辭有失者亦無罪責,予以寬容
由此廣開言路,聽取民意,納天下良言以治世,使民曉政事,政利於民!”
元善見笑著說道:“高卿所言極是,此事就由你全權主持。”
高澄微笑退到官列,這時朝中眾人都紛紛點頭稱讚,隻有敵視高澄者一臉輕蔑。
撿回秦姝時她年幼,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故鄉在哪裏,如今又能去哪裏尋找?
就憑她記憶裏的南邊東邊?
便顧不得上朝,命令百餘人分別四散去追!
而他自己領著斛律光兩兄弟,還有舍樂等人也往東邊而去。
舍樂看著幹著急:“大將軍,沒準阿姝不久就會回來了!”
高澄並沒有理會,隻覺得煩悶至極,也不明白她為何好端端的,就又離了自己。
可追了一天,也毫無結果,回到府中,也沒有任何人有秦姝消息。
高澄隻能落寞回到秦姝房裏,她一直住高澄經常與人謀事辦公的東柏堂中,房內陳設簡單樸素,就如秦姝本人一樣。
高澄緩緩走進秦姝的床沿邊坐下,又開始摩挲那支玉螞蚱。
過了許久之後,便抱著秦姝的枕被慢慢睡了過去。
近年來東魏可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同時魚鹽業、手工製造業、冶鐵製瓷等工農業發達,算得上是中原最富庶之地。
高澄輔政已從最初熟悉了解試探,轉變為著手根除國內各類政治弊端。
興和三年(公元541年),有雀銜永安五銖置於高歡座前。
於是高澄便於朝堂上奏請,令公百爐鑄錢,統一鑄背四出文錢,以區別於孝武帝時期錢幣,同時令新幣的流入以削民間假幣的流通。
又常微服於民間,於食館、街邊攤販之間,發現百姓茶餘飯後,愛論時事政局。
無非愛談高王與關中的那幾場大戰,以及高王世子作為宰輔的政施。
高澄於席中聽了,說道他們父子好的,難免自豪而笑,聽到說他們父子難聽的,雖然心裏並不高興,但也不會遷怒。
心中一動,如今修格基本算是初成,且如今各項施政也較以往有所不同,若能張榜於世,供百姓論足,若論之有理,有新建議者,豈不甚好。
到了第二日上朝。
臨淮王元孝友則先行奏道:“陛下,臣請奏!”
孝靜帝元善見便說道:“臨淮王有何奏請?盡管道來。”
元孝友便娓娓道來:“如今法令:以一百戶為黨族,二十戶為一閭,五戶為比鄰。
百家之內,有帥二十五,他們的賦稅勞役均可免除,這顯然苦樂不均。
如羊少狼多,且複有蠶食。此之為弊久矣。
京中諸坊,有的多達七八百戶人家,但隻設一位裏正,兩位史,具能庶事無闕,何況京外諸州?
臣請依舊置,三正之名不改,但將一百戶分為四閭,每一閭分為二比。
這樣一黨族可省十二丁,增十二匹絹稅。
略計見管之戶,應有二萬餘黨族,這樣一歲可增二十四萬匹絹稅。十五丁征一番兵,可增一萬六千兵。
此富國安人之道也。”
高澄細思,這確實能增稅擴兵增加勞役,於國有利。
但於民有盤剝,有損既得利者,各地方豪強必定難憤。
帥數減少,那恐怕容易產生腐敗擅權的問題,更易激起民憤。
京中之地法治一向嚴密較外地諸州,且人才易得,到了京外諸州管地,可就不一定了。
實施下去,恐不見益。
而元孝友仍在繼續奏言論:“古諸侯娶九女,士有一妻二妾。
《晉令》:諸王可娶妾八人,郡公、侯妾六人。
《官品令》:一、二品可娶四妾;三、四可娶三妾,五、六可娶二妾,七、八可娶一妾。
所以陰教聿修,子孫人丁興旺。後代興旺,孝也;修陰教,禮也。
而今我朝廢此禮製,由來漸久。
將相多娶公主,王侯則多娶後族,故而無妾媵,習以為常。
婦人多幸,生逢今世,滿朝文武官員皆不娶妾,天下之人皆隻娶一妻。
如果有誰貿然多娶,則家道離索,身遭坎坷,內外雙親知後,還會加以譏笑怪罪。
當今之人,通失禮教。
父母嫁女,則教之以妒;姑姊逢迎,必相勸以忌。持製夫為婦德,以能妒為女工。
還自雲為了不受人欺,怕他人笑話。
王公貴族尚且如此想法,已下何敢二意?
夫妒忌之心生,則妻妾之禮廢;妻妾之禮廢,則奸淫之兆興。
斯臣之所以毒恨此也。
臣請奏,以王公、一品可娶八妾,通妻以備九女;稱事二品備七;三品、四品備五;五品、六品則一妻二妾。
限以一周,悉令充數。
若不充數,或對妾不待之以禮,使妻妒加捶撻,免去所任官職。
其妻無子而不娶妾者,此乃自絕後代,無以血食祖、父,請以不孝之罪,離遣其妻。
臣之赤心,全為家國。
欲使婚喪嫁娶無不合禮,貴賤各有其宜,省人帥以出兵丁,立倉儲以豐穀食,設賞格以擒奸盜,行典令以示朝章,庶使足食足兵,人必信服之。
又冒昧申妻妾之數,正欲使王侯、將相、功臣子弟,滿朝人丁興旺,傳祚永無窮止,此臣之誌也。”
高澄聽了後續之言,隻覺得此易成寵妾滅妻之勢。
如今各王侯將相,王公貴族相互聯結姻親,皆有各自利益盤算,即便強令,又如何能消真正的婦人之妒。
不過各地設倉豐穀,倒是可取。
此時朝堂一片嘩然,眾說紛紜。
元善見端坐問道:“眾卿對臨淮王之言,可有異議?”
因與高澄與元孝友私交甚好,故而自己不想在朝堂上親自駁他麵子。
便對崔季舒使了使眼色,眼神斜了斜,表示讓他上奏反對。
崔季舒見了,隨即上表道:“陛下,臨淮王之言,雖有其益,但亦有其弊。
省人帥雖可擴充徭役兵丁,增加稅賦來源。
但增徭之效,增稅之源,皆取之於民,實乃增加民負。
臣覺此事,尚需再議!”
而後又有多人反對,皆站出表奏:“陛下,婚嫁休娶之事,自古言七出才可以休棄,若依臨淮王之言,隻怕妄生休棄之事,一夫一妻,妾乃附屬,又怎可同妻而論之。”
崔暹此時也上奏道:“陛下,天下久戰,百姓苦矣。
且朝廷上下,各州郡縣貪腐亦是甚多。
雖今年五穀豐登,然百姓心中積怨已久。
省帥雖於國可利,但於民尚無顯益。
若施此政,尚先懲治根除貪腐
使文武百官廉潔自身,百姓心無積怨,富庶有餘才可施行。”
高澄聞言,望著崔暹微微一笑。
元善見便說道:“崔卿此言有理!”
然後他習慣的問了高澄:“不知高卿,對臨淮王之言,有何見解?”
高澄端手說道:“陛下,臣以為臨淮王之言,有利有弊,尚需再議,此事尚不宜定奪!”
元善見便說道:“既如此,此事就交由尚書省再議!諸位愛卿,可還有奏?”
高澄本來打算上奏,可元孝友又搶先了一步,他素來
高澄也就靜立而待,聽他之言。
“陛下,如今有人生為皂隸,可死後,葬擬王侯,生死異途,無複節製。
其墳墓修建,壯丘壟,祭祀之儀過隆重奢華,鄰裏之間以此相互誇耀,將其為大孝。
而且夫婦之始,應以王道教化為先,共食合瓢,足以成禮。
可如今富者彌奢,成婚同牢之設,宴堪比祭祀之盛。
累魚成山,山有林木,林木之上,鸞鳳斯存。
如此徒有煩勞,鋪張浪費,恐非上天之意。
臣請此後,若婚葬過禮者,就照違旨而論處,官司不加以檢舉彈劾,即與同罪。”
元善見聽後,便說道:“此言有理,傳朕旨意,依臨淮王之言,使各官司嚴查處罰,婚葬過禮者,倡導節儉之風!”
這時高澄才上奏道:“陛下,臣請一事!”
元善見立刻說道:“高卿請講!”
“陛下,凡事皆以論而定,國事,家事,事事如此,臣以為,一人定不如二人論,二人論不如多人論,多人論不如世人論。
且如今格律修正已入尾聲,其中格律亦需民曉。
臣請奏,將朝廷各方治國之策書於榜上,張貼街頭,供人而論,使世人品評論足,複以意見。
對建議有理,批判有據者給予厚禮;對言辭有失者亦無罪責,予以寬容
由此廣開言路,聽取民意,納天下良言以治世,使民曉政事,政利於民!”
元善見笑著說道:“高卿所言極是,此事就由你全權主持。”
高澄微笑退到官列,這時朝中眾人都紛紛點頭稱讚,隻有敵視高澄者一臉輕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