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3章:千年帝王情(三十八)
聽到高宗提及滅世量劫,問心不由蹙起了眉頭,身為修行之人自然知道滅世量劫代表著什麽,也證實了之前的種種猜測。
雖然,問心能感覺到神魂深處對天機石的渴望,知道它對自己的重要性,隻要有了它,自己的修為必定一日千裏。
但是,天機石已是有主之物,問心從未有過奪他人機緣的想法,更何況它的主人是高宗。
再者,天機石對高宗和此界天道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問心決不會因為一已之私,奪取此界生靈的一線生機。
這樣的因果,問心自問背負不起,她的道心還做不到太上忘情,視世間萬物為無物的境界。
相對於天機石的歸屬,問心此時更關心高宗所說的滅世量劫,以及被困在帝陵中一千八多年不能入輪回的魂魄。
想到下墓後,在帝陵中看到的屍山骨海,以及化為怨靈的無數冤魂,問心心中一沉,縈繞在兩人之間繾綣旖旎的氣氛瞬間淡去。
不管,此界天道與高宗曾有過怎樣的協定,這麽多無辜之人的性命,卻是實實在在毀於高宗之手。
這道心結,一時間,問心無論如何也跨不過去,更加做不到視而不見。
哪怕,高宗走的是以殺證道,並不在乎身上背負了多少因果業報。
但是,在問心看來,修行之人沾染太多殺戮決非好事;即便,高宗早已跳出六道,因果不沾身;將來晉階時,仍有可能應劫。
而今,問心已將高宗放在心上,這樣一份因果業報,一旦處理不好,極有可能成為高宗修行路上的一個隱患,這絕非她願意看到的。
想了想,問心開口道:“天機石雖然難得,與此界億萬生靈相比,卻顯得微不足道。修行之人先修心再修道,對明月而言,天機石不過是外物,並不是非它不可。齊天利用天機石之威,若能為此界尋得一線生機,便是大善之舉,可謂功德無量,這也是明月心中所願。”
感覺到兩人間的氣氛發生變化,高宗心思何其縝密,將問心言行間的疏離看在眼裏,心裏稍稍一轉,便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
高宗算盡天機,費盡心思,好不容易拉近了兩人間的距離,讓他在問心心裏留下了一絲痕跡,怎麽可能讓問心退離他身邊。
不用問心開口詢問,高宗臉帶惆悵,自顧自的說道:“丫頭,孤王知道你一向心慈,心裏一定在惱恨孤,為了修建這座帝陵,當年逼死了無數百姓的性命。但是,孤王不後悔!若沒有這帝陵的‘五龍朝聖’之勢,孤王便不能逆天改命,即便有天機石相助,孤王也不可能這麽快涅槃重生,那便生生錯過了與丫頭重逢的機緣。對孤而言,這世間億萬生靈的性命,如何比得上丫頭的一次回眸。”
這樣深情又熾熱的表白,讓問心感到有些窒息,一時間不知道應該對高宗說些什麽才好,心裏卻並沒有責備他的意思。
修殺戮之道的人,從來不會在意身上沾染了多少因果業報,卻容易道心不穩,滋生心魔。
修行時,一旦失控,便會墜入魔道,這也是修行之人很少以殺證道的原因。
雖然,高宗修為高深,心性堅韌,道心穩固,卻執念太深。
問心很擔心,因她之故,讓高宗執念成魔,因此走上不歸路。
這一世,能陪伴他的時間,隻有短短幾十年,對擁有無盡壽命的高宗而言,不過是彈指間,問心說不擔心他,那是自欺欺人。
將來如何,問心控製不了,陪伴在高宗身邊這幾十年,卻可以讓他固守本心,不讓他背負因果。
心裏有了決定後,問心感到心頭一鬆,釋然道:“昔日種種不可逆,今日明月有個一事相求,不知道齊天能否同意?”
看到問心神色間的釋然,高宗心頭一喜,知道她已放下當年之事,頷首道:“隻要是丫頭心之所想,孤定當如你所願。”
見高宗應承了自己,問心含笑道:“明月隻求一事,齊天如今道法大成,帝陵中所困的怨靈已無用處,希望齊天能放他們重入輪回。”
聽到問心所求,高宗心有戚戚焉,暗道:她果然還是在意此事。
不想問心對他心懷芥蒂,高宗歎了一口氣,解釋道:“丫頭,孤王雖然修的是殺戮之道,卻並非弑殺之人。這因果輪回之道,孤王豈有不明白的道理,將這些枉死之人一直困於帝陵之中,不過是為了償還當年孤王欠下的因果。”
高宗此番言詞,讓問心倍感意外,這其中莫非還有什麽隱情,趕緊詢問道:“齊天,此話怎講?”
沉思片刻後,高宗開口道:“丫頭,之前通過洛河地書,想必你已經知道,此界千年後,大道將會降下滅世量劫。滅世量劫若是渡不過,將會演化為無量量劫,得道聖人之下無人可活。屆時,天道崩塌,此界不複,萬物化為虛無,重歸混沌。此界天道想要為眾生尋得一絲生機,避免滅世量劫演變為無量量劫,唯有通過殺劫和轉生,才能讓天地能量重歸平衡。量劫之下,眾生平等,幸存下來的生靈萬不存一,人類能否再次成為此界主宰,還是個未知數。在量劫期間,萬物身隕,肉身歸於天地,魂魄化為能量,再無來世。”
聽到這裏,問心有些明白高宗的用意了,人類乃萬物之靈,萬物演化皆以人類形態為基準,天道對其有所偏愛也是自然。
被困於帝陵中的數百萬魂魄,想來是此界天道為人類留下的火種,滅世量劫若是渡得過,這些魂魄便有了轉生的機會。
然而,生滅、修複乃是大道運轉的基本規律,無論是誰想要逆天改命,都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些魂魄被困於帝陵陣法中,雖然承受了數千年的磨難,卻也為他們在滅世量劫中留得了一線生機。
此界天道想要自救,有心助高宗證道成聖,他的所作所為,皆在天道的默許之下。
不然,此處奪天地造化之勢,如何躲得過天道的天地之眼,還有高宗擁有的眾多法寶,想來也是天道所賜。
聽到高宗提及滅世量劫,問心不由蹙起了眉頭,身為修行之人自然知道滅世量劫代表著什麽,也證實了之前的種種猜測。
雖然,問心能感覺到神魂深處對天機石的渴望,知道它對自己的重要性,隻要有了它,自己的修為必定一日千裏。
但是,天機石已是有主之物,問心從未有過奪他人機緣的想法,更何況它的主人是高宗。
再者,天機石對高宗和此界天道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問心決不會因為一已之私,奪取此界生靈的一線生機。
這樣的因果,問心自問背負不起,她的道心還做不到太上忘情,視世間萬物為無物的境界。
相對於天機石的歸屬,問心此時更關心高宗所說的滅世量劫,以及被困在帝陵中一千八多年不能入輪回的魂魄。
想到下墓後,在帝陵中看到的屍山骨海,以及化為怨靈的無數冤魂,問心心中一沉,縈繞在兩人之間繾綣旖旎的氣氛瞬間淡去。
不管,此界天道與高宗曾有過怎樣的協定,這麽多無辜之人的性命,卻是實實在在毀於高宗之手。
這道心結,一時間,問心無論如何也跨不過去,更加做不到視而不見。
哪怕,高宗走的是以殺證道,並不在乎身上背負了多少因果業報。
但是,在問心看來,修行之人沾染太多殺戮決非好事;即便,高宗早已跳出六道,因果不沾身;將來晉階時,仍有可能應劫。
而今,問心已將高宗放在心上,這樣一份因果業報,一旦處理不好,極有可能成為高宗修行路上的一個隱患,這絕非她願意看到的。
想了想,問心開口道:“天機石雖然難得,與此界億萬生靈相比,卻顯得微不足道。修行之人先修心再修道,對明月而言,天機石不過是外物,並不是非它不可。齊天利用天機石之威,若能為此界尋得一線生機,便是大善之舉,可謂功德無量,這也是明月心中所願。”
感覺到兩人間的氣氛發生變化,高宗心思何其縝密,將問心言行間的疏離看在眼裏,心裏稍稍一轉,便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
高宗算盡天機,費盡心思,好不容易拉近了兩人間的距離,讓他在問心心裏留下了一絲痕跡,怎麽可能讓問心退離他身邊。
不用問心開口詢問,高宗臉帶惆悵,自顧自的說道:“丫頭,孤王知道你一向心慈,心裏一定在惱恨孤,為了修建這座帝陵,當年逼死了無數百姓的性命。但是,孤王不後悔!若沒有這帝陵的‘五龍朝聖’之勢,孤王便不能逆天改命,即便有天機石相助,孤王也不可能這麽快涅槃重生,那便生生錯過了與丫頭重逢的機緣。對孤而言,這世間億萬生靈的性命,如何比得上丫頭的一次回眸。”
這樣深情又熾熱的表白,讓問心感到有些窒息,一時間不知道應該對高宗說些什麽才好,心裏卻並沒有責備他的意思。
修殺戮之道的人,從來不會在意身上沾染了多少因果業報,卻容易道心不穩,滋生心魔。
修行時,一旦失控,便會墜入魔道,這也是修行之人很少以殺證道的原因。
雖然,高宗修為高深,心性堅韌,道心穩固,卻執念太深。
問心很擔心,因她之故,讓高宗執念成魔,因此走上不歸路。
這一世,能陪伴他的時間,隻有短短幾十年,對擁有無盡壽命的高宗而言,不過是彈指間,問心說不擔心他,那是自欺欺人。
將來如何,問心控製不了,陪伴在高宗身邊這幾十年,卻可以讓他固守本心,不讓他背負因果。
心裏有了決定後,問心感到心頭一鬆,釋然道:“昔日種種不可逆,今日明月有個一事相求,不知道齊天能否同意?”
看到問心神色間的釋然,高宗心頭一喜,知道她已放下當年之事,頷首道:“隻要是丫頭心之所想,孤定當如你所願。”
見高宗應承了自己,問心含笑道:“明月隻求一事,齊天如今道法大成,帝陵中所困的怨靈已無用處,希望齊天能放他們重入輪回。”
聽到問心所求,高宗心有戚戚焉,暗道:她果然還是在意此事。
不想問心對他心懷芥蒂,高宗歎了一口氣,解釋道:“丫頭,孤王雖然修的是殺戮之道,卻並非弑殺之人。這因果輪回之道,孤王豈有不明白的道理,將這些枉死之人一直困於帝陵之中,不過是為了償還當年孤王欠下的因果。”
高宗此番言詞,讓問心倍感意外,這其中莫非還有什麽隱情,趕緊詢問道:“齊天,此話怎講?”
沉思片刻後,高宗開口道:“丫頭,之前通過洛河地書,想必你已經知道,此界千年後,大道將會降下滅世量劫。滅世量劫若是渡不過,將會演化為無量量劫,得道聖人之下無人可活。屆時,天道崩塌,此界不複,萬物化為虛無,重歸混沌。此界天道想要為眾生尋得一絲生機,避免滅世量劫演變為無量量劫,唯有通過殺劫和轉生,才能讓天地能量重歸平衡。量劫之下,眾生平等,幸存下來的生靈萬不存一,人類能否再次成為此界主宰,還是個未知數。在量劫期間,萬物身隕,肉身歸於天地,魂魄化為能量,再無來世。”
聽到這裏,問心有些明白高宗的用意了,人類乃萬物之靈,萬物演化皆以人類形態為基準,天道對其有所偏愛也是自然。
被困於帝陵中的數百萬魂魄,想來是此界天道為人類留下的火種,滅世量劫若是渡得過,這些魂魄便有了轉生的機會。
然而,生滅、修複乃是大道運轉的基本規律,無論是誰想要逆天改命,都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些魂魄被困於帝陵陣法中,雖然承受了數千年的磨難,卻也為他們在滅世量劫中留得了一線生機。
此界天道想要自救,有心助高宗證道成聖,他的所作所為,皆在天道的默許之下。
不然,此處奪天地造化之勢,如何躲得過天道的天地之眼,還有高宗擁有的眾多法寶,想來也是天道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