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黛玉心思
提籃橋進修後,穿到紅樓當丫鬟 作者:蜀中說書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說摘掉烏紗帽,林如海抱著烏紗帽而來,那意思就很清楚了。
這個官,他林如海不做了。
皇帝見林如海自摘烏紗帽,心下一沉。
“臣林海,有負皇恩,特來請罪。”林如海將烏紗帽置於身側,跪地請罪。
他沒有質問皇帝,自己的女兒究竟出了什麽事,作為讀書人,忠君的思想已經刻入他的骨子,因此他做不出詰問君上的事情,隻能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決心。
“林卿此言,羞煞朕也!”但凡是換一個人,皇帝都會認為,對方自摘烏紗帽,是向自己示威,唯獨林如海這樣做,皇帝不會這樣想。
因為林如海是真的忠君,當年為了肅清鹽政,林如海的妻子與幼子都折了進去。
皇帝也知道,此事林家是無辜受到牽連,對方的目標是太子。
皇帝歎息一聲,對林如海道:“林卿放心,此事,朕定然會給林卿一個交代。”
林如海叩首:“臣,惶恐。”
皇帝走下高台,親自將林如海扶起,又彎腰拿起地上的烏紗帽,親自給林如海戴上。
“林卿放心,朕一定會妥善處理好此事,給林卿與瀟湘縣君一個交代。”皇帝再一次保證。
要不是太子妃還在,看著還能活幾年,皇帝都想直接下旨,封林如海之女為太子妃了,吏部尚書之女,太子妃也做得的。
而且,林如海身上還有太子太傅的虛銜,立太子後,他天然就是太子黨。
六皇子選擇林如海之女陷害太子的目的,就是分裂林如海與太子。
林如海紅著眼眶,問道:“臣女,可否隨臣歸家?”
皇帝道:“愛卿放心,瀟湘縣君現下在未央宮,一切安好。隻是……此事到底是瞞不住,瀟湘縣君名節有損,朕有意封瀟湘縣君為太子良娣,享太子妃例,愛卿意下如何?”
“陛下,不可!”林如海急忙推拒,“陛下,聽臣一言。此事萬萬不可,此事若是定下,不利於太子內宅安定,東宮不穩,於江山社稷無益。”
林如海是真的怕皇帝下旨,他知女兒現如今已經入了道途,要是進了太子東宮,就毀了女兒的修行。
若黛玉隻是一個凡人,林如海可能就同意此事了。
皇帝聽了林如海的擔憂,心下更加感動,隻覺得林如海果真忠君,都這個時候了,還為太子考慮。
黑心腸的皇帝,此刻見著林如海,倒真的生出了一絲絲的愧疚之情。
林如海借機,便提出了致仕,帶女兒回姑蘇,當事人遠離了京城,那些流言蜚語傳幾日也就不傳了,這樣對女兒的影響最小。
皇帝歎息一聲:“林卿,你這般,朕倒是真的無顏見你了。”
對於林如海致仕的請求,皇帝提都沒提,林如海走了,他去哪找一個如林如海這般讓人放心的內閣大學士、太子太傅、吏部尚書。
畢竟,林家“無後”,林如海擁有再多的權勢,也威脅不到皇權。
兕姐兒端著茶,將林如海與皇帝的對話聽了個明明白白,知曉皇帝為什麽不肯讓林如海致仕。
在皇帝身邊這些日子,兕姐兒已經將皇帝的性子摸得差不多了,對皇帝也祛魅了,準確的來說,是對“皇帝”這一身份祛魅了,刨除對方皇帝的身份外,再來看這個人,就更容易懂了。
皇帝雖然是個勤政的,但是能力確實比不上太上皇,又對文臣武將多有防備。
怎麽說呢,就是……有點子小家子氣。
能得皇帝信任的文臣武將,基本上下一代,都不咋樣,換而言之,就是後繼無力。
就拿忠勤伯王子騰來說,皇帝之所以信任王子騰,就是因為王家下一代,出不了武將,王子騰死後,兵權自然會回到皇帝的手中。
即使是這樣,皇帝對王子騰的猜忌之心,也從未停止。
一個皇帝,心性如此,即使能做個明君,也做不了千古一帝。
單看秦皇漢武,對於能臣幹吏,不論文武,都敢交付自己的信任,因為他們有那個自信,對方不會背叛自己,或者說不敢背叛。
這就是千古一帝的自信,對自己能力的自信。
皇帝當年能得這個皇位,運氣的成分占了大多數,是太上皇矮子裏麵拔壯丁,而不是皇帝適合這個位置。
兕姐兒將茶盞放禦案上,退至一側,靜靜的聽著。
林如海走的時候,黛玉已經從皇後宮裏出來了,在未央宮的時候,皇後話裏話外,都在說太子的好話,顯然是有意給太子與黛玉拉紅線。
若是沒有這個事情發生,皇後不敢這樣做,林如海是文官之首,太子正妃、兩良娣都定下了,叫林如海的女兒,做侍妾,皇後是不敢的,這不是得罪人嗎?
但現在,也不知道是誰算計太子,反而給太子與瀟湘縣君拉了紅線,皇後心中免不得竊喜。
黛玉隻做備受打擊的樣子,不言不語,倒也沒引起人懷疑。
林如海看見這樣的黛玉,免不得心疼,便跟皇帝告退,帶著黛玉歸家。
歸家後,林如海道:“玉兒,你能告訴為父,你究竟是何打算?”
知女莫若父,林如海相信,隻要黛玉願意,旁人是難以算計到她的。
黛玉歎氣,跪了下來:“女兒不孝,讓父親擔心了。”
“你跟為父說實話,你所作之事,可是恭夫人授意?”林如海道。
黛玉驚訝,隨即收斂神色,詢問道:“父親為何會這樣想?”
林如海道:“不然,為父實在是想不出,你為何要這樣做?你可知,你這樣有損名節。”
黛玉跪著回話:“女兒知曉。”不過是名節有損,隻要能拉下兩個皇子,同時將父親從權力的旋渦中拉出來,黛玉覺得值得。
林如海現如今的位置,看似顯赫,實際上危機重重。
自立下儲君後,太子平庸,林如海這個太子太傅可謂是腹背受敵。
不管林如海有多厲害,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樣下去,林如海定然會陷進去,難以脫身,九死一生。
黛玉知曉林如海的脾性,要是太子出了什麽事情,林如海是不會放棄太子,太子若有個事情,林如海定然會走在他前麵。
即使太子登基了,林如海也不一定能得一個好結果,皇室的人,可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
因此,黛玉想要借此,讓林如海自請致仕,遠離朝堂,這才是黛玉最主要的目的,至於自己名節受損,自請出家,不過是順帶的事情。
而恭夫人是想借此斷絕兩個皇子繼位的可能,自己與對方,不過是各取所需。
恭夫人承諾,會讓自己達成所願,黛玉相信對方,她有這個能力。
這個官,他林如海不做了。
皇帝見林如海自摘烏紗帽,心下一沉。
“臣林海,有負皇恩,特來請罪。”林如海將烏紗帽置於身側,跪地請罪。
他沒有質問皇帝,自己的女兒究竟出了什麽事,作為讀書人,忠君的思想已經刻入他的骨子,因此他做不出詰問君上的事情,隻能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決心。
“林卿此言,羞煞朕也!”但凡是換一個人,皇帝都會認為,對方自摘烏紗帽,是向自己示威,唯獨林如海這樣做,皇帝不會這樣想。
因為林如海是真的忠君,當年為了肅清鹽政,林如海的妻子與幼子都折了進去。
皇帝也知道,此事林家是無辜受到牽連,對方的目標是太子。
皇帝歎息一聲,對林如海道:“林卿放心,此事,朕定然會給林卿一個交代。”
林如海叩首:“臣,惶恐。”
皇帝走下高台,親自將林如海扶起,又彎腰拿起地上的烏紗帽,親自給林如海戴上。
“林卿放心,朕一定會妥善處理好此事,給林卿與瀟湘縣君一個交代。”皇帝再一次保證。
要不是太子妃還在,看著還能活幾年,皇帝都想直接下旨,封林如海之女為太子妃了,吏部尚書之女,太子妃也做得的。
而且,林如海身上還有太子太傅的虛銜,立太子後,他天然就是太子黨。
六皇子選擇林如海之女陷害太子的目的,就是分裂林如海與太子。
林如海紅著眼眶,問道:“臣女,可否隨臣歸家?”
皇帝道:“愛卿放心,瀟湘縣君現下在未央宮,一切安好。隻是……此事到底是瞞不住,瀟湘縣君名節有損,朕有意封瀟湘縣君為太子良娣,享太子妃例,愛卿意下如何?”
“陛下,不可!”林如海急忙推拒,“陛下,聽臣一言。此事萬萬不可,此事若是定下,不利於太子內宅安定,東宮不穩,於江山社稷無益。”
林如海是真的怕皇帝下旨,他知女兒現如今已經入了道途,要是進了太子東宮,就毀了女兒的修行。
若黛玉隻是一個凡人,林如海可能就同意此事了。
皇帝聽了林如海的擔憂,心下更加感動,隻覺得林如海果真忠君,都這個時候了,還為太子考慮。
黑心腸的皇帝,此刻見著林如海,倒真的生出了一絲絲的愧疚之情。
林如海借機,便提出了致仕,帶女兒回姑蘇,當事人遠離了京城,那些流言蜚語傳幾日也就不傳了,這樣對女兒的影響最小。
皇帝歎息一聲:“林卿,你這般,朕倒是真的無顏見你了。”
對於林如海致仕的請求,皇帝提都沒提,林如海走了,他去哪找一個如林如海這般讓人放心的內閣大學士、太子太傅、吏部尚書。
畢竟,林家“無後”,林如海擁有再多的權勢,也威脅不到皇權。
兕姐兒端著茶,將林如海與皇帝的對話聽了個明明白白,知曉皇帝為什麽不肯讓林如海致仕。
在皇帝身邊這些日子,兕姐兒已經將皇帝的性子摸得差不多了,對皇帝也祛魅了,準確的來說,是對“皇帝”這一身份祛魅了,刨除對方皇帝的身份外,再來看這個人,就更容易懂了。
皇帝雖然是個勤政的,但是能力確實比不上太上皇,又對文臣武將多有防備。
怎麽說呢,就是……有點子小家子氣。
能得皇帝信任的文臣武將,基本上下一代,都不咋樣,換而言之,就是後繼無力。
就拿忠勤伯王子騰來說,皇帝之所以信任王子騰,就是因為王家下一代,出不了武將,王子騰死後,兵權自然會回到皇帝的手中。
即使是這樣,皇帝對王子騰的猜忌之心,也從未停止。
一個皇帝,心性如此,即使能做個明君,也做不了千古一帝。
單看秦皇漢武,對於能臣幹吏,不論文武,都敢交付自己的信任,因為他們有那個自信,對方不會背叛自己,或者說不敢背叛。
這就是千古一帝的自信,對自己能力的自信。
皇帝當年能得這個皇位,運氣的成分占了大多數,是太上皇矮子裏麵拔壯丁,而不是皇帝適合這個位置。
兕姐兒將茶盞放禦案上,退至一側,靜靜的聽著。
林如海走的時候,黛玉已經從皇後宮裏出來了,在未央宮的時候,皇後話裏話外,都在說太子的好話,顯然是有意給太子與黛玉拉紅線。
若是沒有這個事情發生,皇後不敢這樣做,林如海是文官之首,太子正妃、兩良娣都定下了,叫林如海的女兒,做侍妾,皇後是不敢的,這不是得罪人嗎?
但現在,也不知道是誰算計太子,反而給太子與瀟湘縣君拉了紅線,皇後心中免不得竊喜。
黛玉隻做備受打擊的樣子,不言不語,倒也沒引起人懷疑。
林如海看見這樣的黛玉,免不得心疼,便跟皇帝告退,帶著黛玉歸家。
歸家後,林如海道:“玉兒,你能告訴為父,你究竟是何打算?”
知女莫若父,林如海相信,隻要黛玉願意,旁人是難以算計到她的。
黛玉歎氣,跪了下來:“女兒不孝,讓父親擔心了。”
“你跟為父說實話,你所作之事,可是恭夫人授意?”林如海道。
黛玉驚訝,隨即收斂神色,詢問道:“父親為何會這樣想?”
林如海道:“不然,為父實在是想不出,你為何要這樣做?你可知,你這樣有損名節。”
黛玉跪著回話:“女兒知曉。”不過是名節有損,隻要能拉下兩個皇子,同時將父親從權力的旋渦中拉出來,黛玉覺得值得。
林如海現如今的位置,看似顯赫,實際上危機重重。
自立下儲君後,太子平庸,林如海這個太子太傅可謂是腹背受敵。
不管林如海有多厲害,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樣下去,林如海定然會陷進去,難以脫身,九死一生。
黛玉知曉林如海的脾性,要是太子出了什麽事情,林如海是不會放棄太子,太子若有個事情,林如海定然會走在他前麵。
即使太子登基了,林如海也不一定能得一個好結果,皇室的人,可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
因此,黛玉想要借此,讓林如海自請致仕,遠離朝堂,這才是黛玉最主要的目的,至於自己名節受損,自請出家,不過是順帶的事情。
而恭夫人是想借此斷絕兩個皇子繼位的可能,自己與對方,不過是各取所需。
恭夫人承諾,會讓自己達成所願,黛玉相信對方,她有這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