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十戶百姓,九戶無田
大明:我每天收到一個未來的快遞 作者:瘋狂十三姨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這條政令的存在,讀書人利用這份優待,開始接受別人的投效。”
“那些富戶商賈,還有交不起稅和不願意交稅的人,就將田產投效在他們名下。”
“這樣他們就不需要繳納田稅,隻需要繳納人丁稅,可人丁稅又能收多少呢?”
確實,魏武說的這些,朱元璋心中也明白。
田稅才是國家賦稅之中最重要的一項。
隻是他沒想到,自己對讀書人的優待,卻成了導致國家亡國的導火索之一。
正當朱元璋沉思之時,耳邊再次傳來魏武的聲音。
“陛下您也知道南方富碩,江南更是產糧和納稅重地,讀書人多為南方學子。”
“朝中多數文官都是南方出來的,與江南各地士紳關係密切,多有書信往來。”
“現在他們隻是師生或好友關係,可發展到後期就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派係。”
說到這裏,魏武神色嚴肅的看著朱元璋。
“朱老伯,您開國之君的威勢,老鼠隻敢躲在陰溝,無人敢亂來,未來可就不一定了。”
“大明朝中期到晚期,士紳和文官糾纏在一起,他們的影響力甚至在皇權之上。”
“當這些利益集合體壯大之後,或許不能影響會試和殿試,但院試和鄉試卻是他們說了算。”
聽到文官的勢力大到皇權之上,朱元璋眼中的殺意就開始翻湧了。
他為什麽要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製度,就是為了皇權高度集中。
為此他哪怕是再累也沒有怨言。
然而在魏武的描述中,將來文官集團居然將皇權壓製。
那他現在做的這些不都是白做了嗎?
文官勢大的結果是什麽,從那無能的趙宋就能看出來了。
朱元璋心中正想著,一旁再次傳來了魏武的聲音。
“朱老伯,您可知為何崇禎帝連軍餉都發不出來嗎?因為天下十戶百姓,九戶無田。”
天下十戶百姓,九戶無田!!
聽到這裏朱元璋麵色更加凝重了,他自己是挨過餓的。
他比誰都清楚沒有田產的後果是什麽,當初他就是差點被餓死才選擇造反。
如果大明晚期真如魏武說的這樣,那麽亡國幾乎是必然!
“百姓連耕地都沒有,國家上哪去征收田稅,那些擁有大量田地的人又根本不需要交稅。”
“一開始他們隻是捧出來大量有功名的書生,將自己的田產變成投效田,無需交稅。”
“可接下來他們就不滿足於不交稅,而是在不交稅的同時,想盡辦法霸占別人的田地。”
說到這裏,魏武有些口渴,直接取出兩瓶雪碧,其中一瓶遞給朱元璋。
然而這個時候,朱元璋哪裏還有心情喝飲料。
他現在隻想知道那些畜生,是怎麽禍害他這大明王朝的。
好在魏武也沒有讓他多等,一口氣幹掉半瓶之後就繼續開口說道:
“那些士紳富商手中掌控大量財富,有些人直接勾結當地官員,低價強買百姓手中田產。”
“再或者聯手屯糧操控糧價,隨便一倒手就能逼的百姓沒有生路,隻能抵押田產求活。”
“等到來年再用同樣的方式,那些田產就成他們的了,更有甚者直接強搶,百姓無處伸冤。”
為何無處伸冤,朱元璋心知肚明,俗話說民不與官鬥。
當年他自己未曾發跡之時,同樣被前元官員逼的走投無路。
這也是他對官員那般苛刻的重要原因之一。
想到這裏,朱元璋心中已經開始琢磨,自己要想辦法處理這個問題。
自己必須要讓百姓有個伸冤的出路才行,而且官員還不能阻攔。
如果魏武能聽到朱元璋心中的想法,那麽一定會說確實想到辦法了。
洪武十八年編寫出大誥,百姓頭頂大誥進京告官,沿途不得阻攔。
甚至百姓可以衝進府衙之中,直接將貪官綁了帶到京城來告狀。
隻可惜這玩意隻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有用,死了它連廢紙都不如。
百官不願意頭頂懸著一把刀,朱允炆剛上位,就攛掇著將其束之高閣。
朱元璋心中沉思之時,魏武這邊也還在繼續。
“一開始還隻是那些官紳侵占良田,隨後皇莊,王莊,勳貴也全都參與進來。”
“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後期小冰河影響,各地百姓隻能吃樹皮,觀音土,乃至…易子而食!”
“朱老伯,行將餓死的人是什麽樣的,想必這大明朝文武百官,沒有一人比您更清楚了。”
朱元璋沉默,他一家十口活生生被餓死,誰能比他感觸更深?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吐出一句話。
“行將餓死之人,連畜生都不如,隻要能活……”
朱元璋的話隻說到一半,但魏武卻沒有追問,而是繼續開口說道:
“草根,泥土,樹皮什麽都能吃,甚至有人餓極了吃觀音土,吃到將自己活活撐死!”
“那易子而食不是書上的幾個字,而是活生生放在鍋裏煮熟的一堆肉,用以果腹……”
砰!
“夠了!!!”
魏武話才剛說到一半,朱元璋卻猛地一拍桌麵,低聲大喝了一聲。
其實魏武心裏也明白,老朱不是對他發火,而是被勾起了過往的痛苦回憶。
當年老朱當乞丐的時候,為了活命吃過什麽沒人知道,也不會有任何記載。
這些東西隻會存在記憶之中,人肉應該是不會但其他東西說不準。
但這就是魏武的目的,否則一句餓殍遍野就能概括,沒必要說的這麽細。
因為隻有讓朱元璋回憶起家人被餓死的切膚之痛,才能讓他的刀更鋒利。
平緩了一段時間之後,朱元璋調整好情緒,看著魏武緩緩開口詢問。
“土地兼並之事,在曆朝曆代都不可避免,小武,後世是否有可行之策?”
聽到朱元璋的話,魏武緩緩搖了搖頭。
“即使是六百年後的世界,也沒有一個完美的辦法能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
“隻是我們那個年代,百姓已經不需要靠種地才能活著,更著重於發展經濟。”
“土地兼並源於人的貪心,不管出台什麽政令都是一時的,將來還是會被鑽空子。”
說到這裏,魏武停頓了一會,才繼續開口說道:
“不過倒是有個辦法,短期可以讓國庫豐盈,長遠也能讓國庫收到稅,不至於虧空。”
“那些富戶商賈,還有交不起稅和不願意交稅的人,就將田產投效在他們名下。”
“這樣他們就不需要繳納田稅,隻需要繳納人丁稅,可人丁稅又能收多少呢?”
確實,魏武說的這些,朱元璋心中也明白。
田稅才是國家賦稅之中最重要的一項。
隻是他沒想到,自己對讀書人的優待,卻成了導致國家亡國的導火索之一。
正當朱元璋沉思之時,耳邊再次傳來魏武的聲音。
“陛下您也知道南方富碩,江南更是產糧和納稅重地,讀書人多為南方學子。”
“朝中多數文官都是南方出來的,與江南各地士紳關係密切,多有書信往來。”
“現在他們隻是師生或好友關係,可發展到後期就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派係。”
說到這裏,魏武神色嚴肅的看著朱元璋。
“朱老伯,您開國之君的威勢,老鼠隻敢躲在陰溝,無人敢亂來,未來可就不一定了。”
“大明朝中期到晚期,士紳和文官糾纏在一起,他們的影響力甚至在皇權之上。”
“當這些利益集合體壯大之後,或許不能影響會試和殿試,但院試和鄉試卻是他們說了算。”
聽到文官的勢力大到皇權之上,朱元璋眼中的殺意就開始翻湧了。
他為什麽要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製度,就是為了皇權高度集中。
為此他哪怕是再累也沒有怨言。
然而在魏武的描述中,將來文官集團居然將皇權壓製。
那他現在做的這些不都是白做了嗎?
文官勢大的結果是什麽,從那無能的趙宋就能看出來了。
朱元璋心中正想著,一旁再次傳來了魏武的聲音。
“朱老伯,您可知為何崇禎帝連軍餉都發不出來嗎?因為天下十戶百姓,九戶無田。”
天下十戶百姓,九戶無田!!
聽到這裏朱元璋麵色更加凝重了,他自己是挨過餓的。
他比誰都清楚沒有田產的後果是什麽,當初他就是差點被餓死才選擇造反。
如果大明晚期真如魏武說的這樣,那麽亡國幾乎是必然!
“百姓連耕地都沒有,國家上哪去征收田稅,那些擁有大量田地的人又根本不需要交稅。”
“一開始他們隻是捧出來大量有功名的書生,將自己的田產變成投效田,無需交稅。”
“可接下來他們就不滿足於不交稅,而是在不交稅的同時,想盡辦法霸占別人的田地。”
說到這裏,魏武有些口渴,直接取出兩瓶雪碧,其中一瓶遞給朱元璋。
然而這個時候,朱元璋哪裏還有心情喝飲料。
他現在隻想知道那些畜生,是怎麽禍害他這大明王朝的。
好在魏武也沒有讓他多等,一口氣幹掉半瓶之後就繼續開口說道:
“那些士紳富商手中掌控大量財富,有些人直接勾結當地官員,低價強買百姓手中田產。”
“再或者聯手屯糧操控糧價,隨便一倒手就能逼的百姓沒有生路,隻能抵押田產求活。”
“等到來年再用同樣的方式,那些田產就成他們的了,更有甚者直接強搶,百姓無處伸冤。”
為何無處伸冤,朱元璋心知肚明,俗話說民不與官鬥。
當年他自己未曾發跡之時,同樣被前元官員逼的走投無路。
這也是他對官員那般苛刻的重要原因之一。
想到這裏,朱元璋心中已經開始琢磨,自己要想辦法處理這個問題。
自己必須要讓百姓有個伸冤的出路才行,而且官員還不能阻攔。
如果魏武能聽到朱元璋心中的想法,那麽一定會說確實想到辦法了。
洪武十八年編寫出大誥,百姓頭頂大誥進京告官,沿途不得阻攔。
甚至百姓可以衝進府衙之中,直接將貪官綁了帶到京城來告狀。
隻可惜這玩意隻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有用,死了它連廢紙都不如。
百官不願意頭頂懸著一把刀,朱允炆剛上位,就攛掇著將其束之高閣。
朱元璋心中沉思之時,魏武這邊也還在繼續。
“一開始還隻是那些官紳侵占良田,隨後皇莊,王莊,勳貴也全都參與進來。”
“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後期小冰河影響,各地百姓隻能吃樹皮,觀音土,乃至…易子而食!”
“朱老伯,行將餓死的人是什麽樣的,想必這大明朝文武百官,沒有一人比您更清楚了。”
朱元璋沉默,他一家十口活生生被餓死,誰能比他感觸更深?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吐出一句話。
“行將餓死之人,連畜生都不如,隻要能活……”
朱元璋的話隻說到一半,但魏武卻沒有追問,而是繼續開口說道:
“草根,泥土,樹皮什麽都能吃,甚至有人餓極了吃觀音土,吃到將自己活活撐死!”
“那易子而食不是書上的幾個字,而是活生生放在鍋裏煮熟的一堆肉,用以果腹……”
砰!
“夠了!!!”
魏武話才剛說到一半,朱元璋卻猛地一拍桌麵,低聲大喝了一聲。
其實魏武心裏也明白,老朱不是對他發火,而是被勾起了過往的痛苦回憶。
當年老朱當乞丐的時候,為了活命吃過什麽沒人知道,也不會有任何記載。
這些東西隻會存在記憶之中,人肉應該是不會但其他東西說不準。
但這就是魏武的目的,否則一句餓殍遍野就能概括,沒必要說的這麽細。
因為隻有讓朱元璋回憶起家人被餓死的切膚之痛,才能讓他的刀更鋒利。
平緩了一段時間之後,朱元璋調整好情緒,看著魏武緩緩開口詢問。
“土地兼並之事,在曆朝曆代都不可避免,小武,後世是否有可行之策?”
聽到朱元璋的話,魏武緩緩搖了搖頭。
“即使是六百年後的世界,也沒有一個完美的辦法能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
“隻是我們那個年代,百姓已經不需要靠種地才能活著,更著重於發展經濟。”
“土地兼並源於人的貪心,不管出台什麽政令都是一時的,將來還是會被鑽空子。”
說到這裏,魏武停頓了一會,才繼續開口說道:
“不過倒是有個辦法,短期可以讓國庫豐盈,長遠也能讓國庫收到稅,不至於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