摯啟與陶真二人初入浮生院時,最先見到的就是柏淵和千影二人,此時按他們的描述入門不過二十載。
隨後兩人從浮生若夢中走出時,不過才過去了十年。也就是說兩位師兄師姐從入門到離開,隻過去了三十年時間。
何以三十年前尚在的家鄉,卻在這本修訂了五十年的詳盡縣誌中查無此地?
這位主簿也看出了兩人的疑惑,最終查閱了許多史料之後,終於找到一位曾在縣衙中供職多年的老檢校,也是如今整個建安縣對地理誌了解最詳盡之人。
如今摯啟與榆婧就站在這位老者的小院門口。
“咚咚咚!”
輕叩木門,院中響起了一陣窸窣聲。良久之後大門方才開啟,映入眼簾的是一位身形佝僂,滿臉溝壑的老人。
顫巍的身軀靠著身側的拐杖勉強穩住,看著門口兩位氣宇軒昂的年輕人有些愣神。
“兩位貴人是來找老朽的?”
“有些事想請教老人家。”對於一位長者,兩人不失禮數。
“請進,請進。”
院子不大,老人獨居。對於許久沒有人探訪的老者來說,兩人的到來令他感到難得的慰藉。從進門的那一刻起,他就忙碌著想要好好招呼兩人,可惜歲月讓他力不從心。
最終還是在榆婧的勸說下,才安靜的坐回屬於他的木椅上。
摯啟很直接的闡明了來意,老人在聽到柏家灣的時候愣了愣,追憶了許久之後似乎想起什麽。蹣跚的進屋搜索了一陣,最後拿出一本老舊泛黃的書冊回到二人跟前。
小心的翻開書冊,捧在臉前仔細查找了一陣,最後欣喜的輕呼兩聲,將摯啟二人吸引了過去。
原來在其中殘缺的一頁上,赫然寫著柏家灣的來曆。
柏家灣是建安縣內緊鄰漳江的一處村落,因為處在漳江與支脈分流的三角位置,且物產獨特又有幾分凶險,曾經是縣內頗有名氣的風景地。
可百年前某年冬夜,正值枯水期的漳江突然水勢爆發,衝破了剛剛加固的堤防傾瀉而下,將還在熟睡中的柏家灣變成了一片澤國。
那一場水災中,整個村落沒有一人生還。洪水也在將其淹沒之後漸漸平息,沒有繼續向下造成更大的災難。
整場水災來去都十分突兀,令當時的百姓官員無不覺得蹊蹺。隻是人、屋盡毀,誰也不知道那一夜究竟發生了什麽。
損壞後的柏家灣與漳江連成一片,已經沒有了施救的必要。於是治水官選擇在下方築堤,讓柏家灣徹底成為了漳江的一部分。
“百年前?”這個時間點讓摯啟也覺得十分蹊蹺。
“那時候的事,如今已經沒人記得了。這本是上一任檢校的手記,發生在他任內的大事都被記在了上麵。要不是它,五十年前的那場大火恐怕燒掉建安縣的許多過往。”老人對這本手記十分看重,盡管殘缺但保存的極好。
“關於柏家灣,這上麵可還有別的記載?”
“沒有了,不是三災九難這等大事,他極少記錄。”
“可我聽說柏家灣曾一次出過兩個有仙緣的孩子,這可是大事。”
“仙緣?這本手記傳到我手上近六十載,在他手中也有數十年歲月,關於柏家灣的記錄隻此一條。”
為了讓摯啟死心,老者將手記交給他來翻閱。摯啟小心的將每一頁看完,結果正如老者所說,除了大水突降再無其他。
從老人院中出來時,摯啟滿腦子都是關於柏家灣的離奇事。按照手記中記載,柏家灣百年前遭遇水災已經沉入江底。可十年前在浮生院遇到柏淵與千影之時,他們入門不過二十載,也就是三十年前他們才從故鄉離開。
若不是摯啟這一路已經打聽了無數遍,確信南朝隻有一個建寧府,建寧府隻有一個建安縣,他都覺得自己找錯了地方。
如今兩種來源不同的消息產生了衝突,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判斷。他站在街上思慮良久,決定前往柏家灣舊址一探。
從建安縣漳江沿岸一路向南,第三條支脈分流的地方,便是曾經的柏家灣。如今放眼望去江水潺潺,絲毫看不出這裏曾有一批百姓安居,並且還出了兩位浮生院的弟子。
百年前正逢亂世,不管是修行界的無端血戰,還是俗世的皇權更迭,對於百姓來說都是無妄之災。
可這處偏居一隅的村落,既沒有修行者的流矢之災,也沒有作為戰場的刀兵之禍,何以在一個處於枯水季的夜晚,亡於一場洪水之中。
兩封筆跡相同的書信,一封得自許老之手,是柏淵師兄的家書;一封來自百年前的山墳,是最後一任織夢者寄給故鄉的師妹。
如果這兩封信真的出自同一人之手,那麽柏淵就是上一任織夢者,而他的師妹千影便是埋身鎮江府的護夢人。
兩人與百年前陷入修行界之爭,一個在血墳中大戰重傷不治,一個在故鄉遇襲水淹村落,似乎這樣一切都能說得通。
可摯啟卻在十三年前,親眼見過兩人。隻此一麵,就足以將一切推翻。
撲朔迷離的疑團讓摯啟身心疲憊,如今故土變澤國,如果再遇柏淵二人相遇,又該如何向他們解釋?
“唉!”
摯啟長歎一聲,坐在河邊喝起酒來。
“緣何歎息?”
“我有位隻見了一麵的師兄,托我替他回故鄉瞧瞧,也算是我在師門得的第一個委托。可眼前的一切你也看到了,第一件事就辦砸了。”摯啟無奈的豪飲了一口。
“你辦砸的又豈止這一件!”
就在榆婧要出言安慰之時,一道洪亮的聲音從遠處直入兩人耳中。緊接著一道棕色的身影從禦空而至,緩緩落在他們身前。
來人一位須發花白的老者,略帶笑意的臉上一雙銳利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一切。身上除了命境修士的氣勢之外,還有一股多年居於高位的雍容氣質。
“命境?”摯啟皺了皺眉。“你是何人?”
“臨安城禦靈司,夏峪。”
隨後兩人從浮生若夢中走出時,不過才過去了十年。也就是說兩位師兄師姐從入門到離開,隻過去了三十年時間。
何以三十年前尚在的家鄉,卻在這本修訂了五十年的詳盡縣誌中查無此地?
這位主簿也看出了兩人的疑惑,最終查閱了許多史料之後,終於找到一位曾在縣衙中供職多年的老檢校,也是如今整個建安縣對地理誌了解最詳盡之人。
如今摯啟與榆婧就站在這位老者的小院門口。
“咚咚咚!”
輕叩木門,院中響起了一陣窸窣聲。良久之後大門方才開啟,映入眼簾的是一位身形佝僂,滿臉溝壑的老人。
顫巍的身軀靠著身側的拐杖勉強穩住,看著門口兩位氣宇軒昂的年輕人有些愣神。
“兩位貴人是來找老朽的?”
“有些事想請教老人家。”對於一位長者,兩人不失禮數。
“請進,請進。”
院子不大,老人獨居。對於許久沒有人探訪的老者來說,兩人的到來令他感到難得的慰藉。從進門的那一刻起,他就忙碌著想要好好招呼兩人,可惜歲月讓他力不從心。
最終還是在榆婧的勸說下,才安靜的坐回屬於他的木椅上。
摯啟很直接的闡明了來意,老人在聽到柏家灣的時候愣了愣,追憶了許久之後似乎想起什麽。蹣跚的進屋搜索了一陣,最後拿出一本老舊泛黃的書冊回到二人跟前。
小心的翻開書冊,捧在臉前仔細查找了一陣,最後欣喜的輕呼兩聲,將摯啟二人吸引了過去。
原來在其中殘缺的一頁上,赫然寫著柏家灣的來曆。
柏家灣是建安縣內緊鄰漳江的一處村落,因為處在漳江與支脈分流的三角位置,且物產獨特又有幾分凶險,曾經是縣內頗有名氣的風景地。
可百年前某年冬夜,正值枯水期的漳江突然水勢爆發,衝破了剛剛加固的堤防傾瀉而下,將還在熟睡中的柏家灣變成了一片澤國。
那一場水災中,整個村落沒有一人生還。洪水也在將其淹沒之後漸漸平息,沒有繼續向下造成更大的災難。
整場水災來去都十分突兀,令當時的百姓官員無不覺得蹊蹺。隻是人、屋盡毀,誰也不知道那一夜究竟發生了什麽。
損壞後的柏家灣與漳江連成一片,已經沒有了施救的必要。於是治水官選擇在下方築堤,讓柏家灣徹底成為了漳江的一部分。
“百年前?”這個時間點讓摯啟也覺得十分蹊蹺。
“那時候的事,如今已經沒人記得了。這本是上一任檢校的手記,發生在他任內的大事都被記在了上麵。要不是它,五十年前的那場大火恐怕燒掉建安縣的許多過往。”老人對這本手記十分看重,盡管殘缺但保存的極好。
“關於柏家灣,這上麵可還有別的記載?”
“沒有了,不是三災九難這等大事,他極少記錄。”
“可我聽說柏家灣曾一次出過兩個有仙緣的孩子,這可是大事。”
“仙緣?這本手記傳到我手上近六十載,在他手中也有數十年歲月,關於柏家灣的記錄隻此一條。”
為了讓摯啟死心,老者將手記交給他來翻閱。摯啟小心的將每一頁看完,結果正如老者所說,除了大水突降再無其他。
從老人院中出來時,摯啟滿腦子都是關於柏家灣的離奇事。按照手記中記載,柏家灣百年前遭遇水災已經沉入江底。可十年前在浮生院遇到柏淵與千影之時,他們入門不過二十載,也就是三十年前他們才從故鄉離開。
若不是摯啟這一路已經打聽了無數遍,確信南朝隻有一個建寧府,建寧府隻有一個建安縣,他都覺得自己找錯了地方。
如今兩種來源不同的消息產生了衝突,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判斷。他站在街上思慮良久,決定前往柏家灣舊址一探。
從建安縣漳江沿岸一路向南,第三條支脈分流的地方,便是曾經的柏家灣。如今放眼望去江水潺潺,絲毫看不出這裏曾有一批百姓安居,並且還出了兩位浮生院的弟子。
百年前正逢亂世,不管是修行界的無端血戰,還是俗世的皇權更迭,對於百姓來說都是無妄之災。
可這處偏居一隅的村落,既沒有修行者的流矢之災,也沒有作為戰場的刀兵之禍,何以在一個處於枯水季的夜晚,亡於一場洪水之中。
兩封筆跡相同的書信,一封得自許老之手,是柏淵師兄的家書;一封來自百年前的山墳,是最後一任織夢者寄給故鄉的師妹。
如果這兩封信真的出自同一人之手,那麽柏淵就是上一任織夢者,而他的師妹千影便是埋身鎮江府的護夢人。
兩人與百年前陷入修行界之爭,一個在血墳中大戰重傷不治,一個在故鄉遇襲水淹村落,似乎這樣一切都能說得通。
可摯啟卻在十三年前,親眼見過兩人。隻此一麵,就足以將一切推翻。
撲朔迷離的疑團讓摯啟身心疲憊,如今故土變澤國,如果再遇柏淵二人相遇,又該如何向他們解釋?
“唉!”
摯啟長歎一聲,坐在河邊喝起酒來。
“緣何歎息?”
“我有位隻見了一麵的師兄,托我替他回故鄉瞧瞧,也算是我在師門得的第一個委托。可眼前的一切你也看到了,第一件事就辦砸了。”摯啟無奈的豪飲了一口。
“你辦砸的又豈止這一件!”
就在榆婧要出言安慰之時,一道洪亮的聲音從遠處直入兩人耳中。緊接著一道棕色的身影從禦空而至,緩緩落在他們身前。
來人一位須發花白的老者,略帶笑意的臉上一雙銳利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一切。身上除了命境修士的氣勢之外,還有一股多年居於高位的雍容氣質。
“命境?”摯啟皺了皺眉。“你是何人?”
“臨安城禦靈司,夏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