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東瀛外交大臣陸奧站起來猛的捶了桌子一下,桌子不堪重負的抖了抖。


    “清國這是欺騙!是在破壞和平!李大人您清楚嗎?!!”


    “現在東瀛對清國已經充滿了仇恨,想要停戰不是這麽容易的事情了,軍方要清國付出代價!和平已經越來越遠了!”


    陸奧強壓著怒火,但其憤怒也是肉眼可見的。


    經年外交官都這樣了,其憤怒可見一斑。


    “外交大臣閣下,我們都不願意看到戰爭再擴大,但這並不是我所能控製的。”


    “我並不是主帥,無法命令閔軍,這是閔軍自發行為,和北洋無關,甚至我曾經阻止過他們,不過他們不肯聽,我也沒辦法。”


    “而且如果不是東瀛遲遲不肯停戰,甚至還想加碼擴大戰爭,也不會有這種事發生。”


    “如果東瀛沒有進攻威海衛、沒有嚐試用運兵船往魯地運兵,如果東瀛海軍主力防守本土。”


    “那麽,閔軍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功。”


    北洋大臣語氣沒有很尖銳,但也沒有很懦弱,至少比前兩次交談的時候強了不少。


    畢竟戰場上取得了一次勝利,雖然不是他北洋做的,雖然不是決定性的戰果。


    但作為外交使者,他還是能拿來說的嘛。


    “外交大臣閣下,老夫私下送你和貴國一句話,叫做無欲則剛。”


    “現在你我兩國都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損失,我認為還是坐下來談談比較好。”


    北洋大臣說完又補充道。


    畢竟他是想停戰的,北洋已經被打殘了,清國也已經快打不起了。


    很悲哀,數十倍於東瀛的體量,十倍於東瀛的人口,數倍於東瀛的軍隊規模,工業上除開船政,也不比東瀛差。


    但開戰後,清國卻節節敗退,甚至所籌集的軍費還比東瀛少的多!


    東瀛還能壓榨國力繼續打下去,但清壓榨國力後,先得被皇室、各級官員、大臣、旗人貴族們分一杯羹(排名不分先後)。


    好不容易喂飽了這些人,皇室、貴族們還要把大量精力用在壓製漢人勢力上。


    遼東戰役中,漢旗之爭往往排在東瀛前麵,雙方互相仇視不信任,更不會說什麽配合作戰了。


    閔軍殲滅第二師團給了北方戰場喘息之機,但北洋大臣知道,繼續打下去,清國依舊打不過。


    非常簡單的判斷方式——戰線。


    清國沒有在陸地上奪回過任何重要地區,哪怕東瀛當前人手緊缺,清國依舊處於防禦中。


    所以,北洋大臣還是寄希望於和談,隻是底氣稍微足了一些。


    “停戰的話,清國能給出什麽條件?”


    陸奧沒有拒絕,東瀛其實也很艱難了,如果條件合適,停戰也挺好,不過得有一個附加條件,


    “李大人,不論如何,必須處罰閔軍!”


    北洋大臣低著頭,不讓陸奧看到自己皺著的眉頭:


    “不知道外交大臣閣下想要怎麽處置閔軍?解散他們嗎?您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具體條件自然可以談,半島讓給你們如何?至於其他,那是萬萬不可的。”


    “不過如果東瀛同意交還遼東,並且在賠款問題上從實際出發,興許老夫能說服閔軍交還琉球。”


    北洋大臣還想做最後努力。


    是的,最後,畢竟他也是不同意由朝廷解散閔軍的。


    今天能解散閔軍,明天解散的是誰?淮軍?


    不僅是他,所有地方實權派都不會同意這個提議,就算拿回去了,也無法通過朝廷那關。


    陸奧想了想,是得讓讓步,不過幅度不大,因為東瀛還有作戰計劃:


    “所有殘害我天皇之凶手必須交由東瀛處理!如果不同意,那決不停戰!”


    “至於其他的,賠款降低為一億英鎊,以奉天方圓五十公裏為代價,交換琉球島。”


    “二者麵積差不多,你們還賺了。”


    北洋大臣搖了搖頭:


    “這是不可能的……”


    陸奧見北洋大臣連價都不回,冷哼一聲:


    “那麽,李大人還是請回吧,咱們戰場上見!”


    “下一次見麵,條件就不是那麽寬容了!”


    ……


    雖然說的厲害,但東瀛現在兵力緊缺,暫時是沒有進攻能力的,甚至防守能力都很勉強。


    第十二混成旅團補充了一個步兵旅團後,改編為了第七師團,繼續對威海衛進行攻擊。


    不過第七師團遇到了一個小麻煩,閔軍第三鎮四處出擊,快速在魯地南部向東突進。


    側翼受到威脅,第七師團不得不轉入防禦,重新分配兵力,先解決側翼威脅。


    “大人,魯地巡撫派人來了。”


    剛打下一個縣城,王福生才把指揮部轉移進去,魯地巡撫派的人就來了。


    “正好,讓他趕緊派人安撫百姓,恢複生產,搶種些粗糧雜糧,以免戰後饑荒。”


    王福生正在頭痛打下來的地盤如何治理呢。


    東瀛人來霍亂了一番,四處搶東西,雖然搶走了不少糧食和財物,但這並不致命。


    但是戰爭引發的混亂,導致流民遍地,流寇四起,毀壞了秩序,也破壞了當地的生產。


    對於恢複秩序,閔軍是會的,曾經幹過,大不了軍管嘛。


    槍斃幾個刺頭,頒布條例,其他的就聽話了。


    但恢複生產,王福生沒辦法,第三鎮也沒這個精力去種地。


    來了地方官正好,讓他們去幹。


    “王大人,下官平度知州,奉巡撫大人之命,前來請大人帶兵赴泉城相聚,商討討賊事宜。”


    “南方各路支援前線的統兵大將都在泉城,東瀛來勢洶洶,統一調配,互相配合,大人您的壓力也小些。”


    平度知州是來攔回第三鎮的。


    當初第三鎮登陸,巡撫就準備把第三鎮拖住,不讓其支援威海衛。


    但是膠州各官員包括平度知州都跑了,後來膠州知州還被第三鎮砍了。


    之後第三鎮開始向東瀛軍隊發起進攻,巡撫也顧不上問罪了,就怕第三鎮想戴罪立功。


    派人趕緊來攔第三鎮。


    “什麽東西?去泉城?還帶兵?這是什麽道理?!”


    “我軍已經抵達前線,已經和東瀛人交上火了,還奪回了多個城鎮,撤不了。”


    “若是巡撫大人有什麽命令,例如要調我軍去往何處,還請巡撫大人和我家大人,或者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商議。”


    “我得到的命令,是支援北洋海軍防守,盡快把東瀛人趕下海。”


    王福生沒有殺這個知州,哪怕他很想殺。


    但,他還需要用這個知州傳話。


    當然,主要是王福生不清楚巡撫是想戰敗的主戰派,不然也不會鳥他了。


    “統製,六標三營在東麵遇到伏擊,初步估計最少有一千名敵人。”


    參謀官帶著戰報走了過來,走到近前才發現在還有個外人在,


    “這是……”


    王福生沒有介紹平度知州,直接準備起戰爭:


    “一千人,東瀛終於反應過來了嗎?”


    “讓偵查營展開大規模搜索,摸清楚周圍的情況,如果隻有這一千人,就圍點打援。”


    “如果是東瀛主力過來了,就先吃點這一部分。”


    劉慶森幹掉了一個滿編師團,頭頂著鎮守使的銜給他炫耀了好久。


    王福生估摸著在國內應該拿不到鎮守使了,而麵對的還是兩個旅團臨時混合成的師團,又低了一級。


    要是再打不好,那可就尷尬了,以後和劉慶森見麵都得矮一頭。


    是,劉慶森打的防守,但劉慶森也就七八千人呀,他打進攻,兵力是劉慶森的兩倍呢!


    “王大人!沒有巡撫大人的同意,這仗你不能打!要顧全大局!”


    平度知州雙目一瞪。


    要是叫不回第三鎮,第三鎮還發起了進攻的話,他就危險了。


    “笑話?我打仗何時要他同意?你快走吧,別在這兒礙眼。”


    王福生轉過身,不去看他,免得自己忍不住一槍崩了他。


    “就憑這是魯地,各路兵馬必須要統一調度,要是人人都自己行動,一盤散沙,這仗怎麽打的贏?”


    “你要是敢私自出擊,吃了敗仗,就等著掉腦袋吧你!”


    平度知州忍著恐懼放話威脅。


    說實話,單獨理解這些話,他說的還挺有道理,特別是統一調度,是軍隊所必備的。


    而這,就是問題所在,壞人不會表現的像壞人,不然根本活不了多久。


    魯地巡撫是帝黨,渴望戰爭失敗,後方下台,帝黨崛起接過權利。


    所以他集中了各路支援人馬,表麵上是統一調度以便作戰,實際上是拖住援兵,想坐等戰爭失敗。


    能爬到這個位置,自然不會傻,他都有正當理由留下這些援軍。


    “這就不勞巡撫關心了,若是戰敗,本將自會給出交代!”


    “衛兵,叉出去!”


    …………


    魯地的小豆對淞滬的影響很大,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物價。


    大量閔軍集結於淞滬,準備從這兒坐船去魯地,帶來了消費,自然也造成了物價上漲。


    糧商們趁機亂傳東瀛人要打過來了的謠言,一邊收緊糧食出售,人為製造短缺,抬高糧食價格以牟取暴利。


    “大人,不如開倉平抑糧價,再從周圍各州府常平倉調糧,七日之內,糧價可回歸正常。”


    劉一鳴出著主意。


    清國是有常平倉製度的,就有應對這種情況的職能。


    “幹嘛?無病無災的,沒必要動用常平倉的糧食,不僅不賣,還得吃進。”


    “戰爭結束後,魯地怕是會有饑荒,得提前準備。”


    湯瀟逸的心情並不沉重,甚至有些驚喜。


    “啊?”


    劉一鳴嘴巴微張。


    糧食價格已經漲了不少了,常平倉再吃進,那不得餓死一大片?


    “大人,常平倉的銀子是有數的,以當下的糧食價格,怕買不了多少……”


    湯瀟逸搖搖頭:


    “挖船塢的錢不是不夠嘛,這些糧商都是大戶,拿下他們,錢肯定是夠了,糧食應該也不差。”


    “日落之後,讓徐希顏派兵戒嚴,許進不許出,然後把人都抓來。”


    “該挖礦的挖礦,挖不了的槍斃。”


    劉一鳴一驚,急忙製止:


    “大人萬萬不可!這些糧商身後牽扯甚廣,現在咱們已經夠高調了,還是低調些好。”


    “而且這些糧商雖然該殺,但各地糧食流轉確實離不開他們,若是都抓了,後果不堪設想呀大人!”


    就和鹽商一樣,大糧商壟斷了許多地方的糧食貿易,是糧食流轉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要是糧商沒了,不僅淞滬可能會缺糧,其餘缺糧的地區也會被影響。


    而兩江、湖廣等地生產出來的糧食價格會大跌。


    得到的錢少了,佃戶和貧農會因交不起稅、還不起地主的高利貸而破產,中農富農也會元氣大傷。


    而且影響會持續兩三年之久。


    “我不是第一天想動這些糧商了,糧食掌握在這些人手裏,我睡不著啊。”


    這個時代的糧商可不是什麽好東西,都是官商。


    收獲季聯合壓低收購價格,青黃不接時抬高出售價格都是正常行為,沒什麽說的。


    和官府勾結,故意拖延收購時間、收獲季開倉放糧,讓稅吏去催收,把糧食價格壓低到極致也不算什麽。


    和官府、地主勾結,故意給農民放貸然後壓低糧價,導致破產。


    就這麽說吧,把糧商和掌櫃們全抓起來,挨個槍斃,沒有一個冤枉的。


    甚至,還有漏網之魚,因為他們的家人也參與了。


    糧食是穩定的根本,之前是湯瀟逸沒辦法取代糧商,所以一直沒動手。


    “我手握大軍,我爹是兩江總督,地利人和都在我,這次糧商哄抬物價,發國難財,天時也倒向我了,我還怕什麽?”


    “把人都抓起來,家產充公,家不在兩江閔浙的,和當地主官分潤一二也好。”


    湯瀟逸提筆寫信,


    “我會讓我爹宣布兩江實施糧食軍管,招募船丁,接收糧商的船隻,負責兩江閩浙的大宗糧食運輸。”


    “再由閔軍接手常平倉,改常平倉為糧站,統一負責兩江閩浙大宗糧食收購和出售任務。”


    湯瀟逸隻抓大宗,主要是人手不足,不可能滲透到方方麵麵。


    要是真搞糧站,哪怕就他這點地方,也要搞個幾十萬人的大係統才能運轉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摸魚劃水睡懶覺並收藏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