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綠江防線崩潰,東瀛的疑惑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應該說相比曾經的戰鬥,這次淮軍和綠江守軍的條件是要好的多的。
第一是淮軍能打的那幾千人沒有被白白丟掉。
第二是戰爭爆發後閔軍給綠江防線爭取了大量時間,讓守軍有充足的時間鞏固工事。
甚至於,在東瀛第二艦隊覆滅後,有一段時間東瀛海軍在黃海上並不活躍,北洋能隨意運輸物資。
兵力充足、準備充分、工事完備。
怎麽看,綠江防線都是難啃的骨頭。
特別是這是在冬季,十分寒冷且交通不便,利於防守。
但是吧,比抽象,清軍也是認真的。
湯瀟逸一邊處理著金陵的湘係,一邊收到了陸陸續續的戰報。
“二十七日,日軍發起偷襲……偷襲?這打了這麽久的仗了,還好意思說偷襲?”
徐希顏的眼睛中充滿了茫然,接著看下去,
“日軍從虎山北部冰麵渡江,被聶總兵及宋總兵所部所阻。”
“二十八日,日軍繞過虎山等地,南下直奔九連城,提督葉曙青所部與敵激戰,殺敵二千餘,擊退敵軍。”
“但本部人馬也傷亡慘重,不得不撤離九連城……”
徐希顏徹底沒了看下去的念頭。
防守方殺敵兩千,就算傷亡拉滿,也不會超過兩千吧?畢竟這是“勢均力敵”的對手。
就算超過兩千。
綠江防線經過兩個月的增兵休整,總計有兵力近四萬,一線就布置了不足兩萬人。
剩下兩萬,隨時都能調動。
這份戰報,必定造假。
所以徐希顏直接翻到最後,看情況如何。
“三十日,聶宋二人所部擅自撤離虎山一線,致使中路告破,右路軍左總兵被敵圍困,力戰至死……”
徐希顏拿著地圖反複比對,又看了戰報,總覺得不太對勁。
“兩個月的時間就這麽浪費了,四天,四萬人的防線,還是沿江防禦,就這麽崩潰了。”
“我何必做這些事兒呢?”
湯瀟逸無語的搖了搖頭。
他以為給北洋保存了實力,又爭取了這麽久的時間,雙方總歸會死磕一段日子。
沒想到,四天就垮了。
嗯,多堅持了一天,但那也是多增加了一萬兵馬的原因。
“大人,我們該怎麽辦?東瀛打掉了這個心腹之患,會不會掉頭增兵琉球?”
“近些日子沒聽到東瀛海軍的動靜,要不要趁機組織一次運兵,給劉慶森補點兵力?”
徐希顏擔憂東瀛會掉頭來打閔軍,因為他們在北方已經沒有多少能威脅他們的東西了。
而且北方苦寒,進一步進軍,收獲也不大,反而會大幅度增加補給難度。
“補充點物資就是,兵力暫時不用。”
“盡快練兵,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湯瀟逸以為能牽製東瀛更長時間的,沒想到這麽快就反應了過來。
而且還果斷的在冬季發起了攻擊。
…………
“東瀛人追來了嗎?”
直隸提督,綠江諸軍總統葉曙青像一隻驚弓之鳥一樣。
“沒來,我們撤的及時,東瀛人都去堵聶總兵宋總兵去了。”
一旁的副將慶幸的說道。
“咱們到哪兒了?”
葉曙青看了一眼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分不清到哪兒了。
但很冷就是了。
他逃離時帶了一萬來人,兩天過去隻剩下三千,凍死凍傷者不計其數。
“再往前一二十裏,差不多就到莊河了,在哪兒我們能停下來歇一歇。”
副將看了看地圖,又看了看地形,大概猜測。
他們兩晝夜跑了近百公裏,還是帶著大軍,速度不可謂不快。
為什麽這麽快呢?
剩下的三千士兵,近兩千人手裏連步槍都沒有,統統扔掉了。
連武器彈藥都扔了,更別說火炮、炮彈了。
除了糧食,也就葉提督的親衛帶著武器。
“那快趕路吧,進城吃頓熱的。”
葉提督總統綠江防務,節製實數近四萬人的兵馬,而且不是敗兵,又準備充分。
按理說,防守個十天半個月的輕輕鬆鬆。
但,清軍之抽象就體現出來了。
總管綠江防務的葉提督,是個徹頭徹尾的畏戰派,十分懼怕東瀛軍。
對江防並不上心不說,還把自己的嫡係人馬撤下來,換成補充過來的練軍和勇營。
九連城第一天的仗就是練軍和勇營打的,他們步槍倒是有,但火炮就少了,而且彈藥缺乏,訓練落後。
葉提督手裏有槍有炮,但不願意調給這些不從屬於他的士兵。
甚至聶所部得到的補充也不多。
戰鬥打響之前,葉提督認為東瀛人根本不可能在冬季發動攻勢,毫無防備。
他每天在營中飲酒,不管是飲酒作樂還是借酒消愁,總之並不清醒。
自然也就沒有調整江防。
沒有統一指揮,江防就是一盤散沙。
九連城打了一天,練軍的彈藥打出去八成,去後麵要,發現葉提督竟然帶著兵馬跑了。
主將都跑了,他們自然也就沒心思打下去,趁著夜色跑了,左翼崩潰。
東瀛人發現後,立刻開始合圍中路和右翼,試圖消滅淮軍有生力量。
聶宋所部不得不趁著包圍圈沒形成之前突圍,付出巨大代價才打出包圍圈。
但因為沒人接應,又是天寒地凍的,很快被東瀛軍咬住。
右翼更慘,距離遠反應慢,一部分向南打,想跟著主力走,被東瀛軍包了餃子。
一部分向西鑽進了大山,天寒地凍的,也很難說會有多大損失。
等到一月上旬,清軍清點兵力時,四萬人就剩下一萬兩千。
同時接連失去了七八個重鎮,東瀛人距離奉天隻剩不足五十公裏。
沒打進去,純粹是因為又下了大雪,交通直接被堵死了,東瀛人的補給線跟不上。
一月中旬,朝廷令收押葉提督,送京師會審,同時開始準備奉天防禦。
…………
“經過皇軍半個多月的戰鬥,綠江戰役取得重大戰果。”
“擊斃、俘虜敵人餘人,我部隻傷亡了三千餘人,且90%的傷亡是凍傷或者摔傷。”
“另外最保守的估計,清國軍隊在逃跑中被凍死了超過一萬人,還有大量人員失蹤。”
“據可靠消息,清國軍隊逃出去的人數隻有一萬兩千餘人,相當於我們每損失一個人,清軍就得損失十個人。”
山縣滿麵紅光的看著內閣大臣們。
他頂著壓力發起的冬季攻勢,取得了重大成功,第一把火已經燒起來了。
他的位置,也就此鞏固。
他開心的看著手中的繳獲名單:
“皇軍還有著重大收獲。”
“繳獲火炮106門,炮彈發,各式步槍餘支,子彈1100餘萬發。”
“騾馬二千匹,精糧三萬六千石,雜糧九千六百石。”
“這些繳獲的物資,已經遠遠超出了皇軍這次戰役所消耗的物資。”
山縣真的很開心。
特別是106門火炮,這個數量已經大大超過了東瀛一個軍所擁有的常規陸軍火炮數量。
雖然其中小口徑速射炮偏多,但繳獲的75炮已經足夠再擴編一個師團用的了。
步槍型號很雜,即便清軍的步槍更加先進,東瀛人也暫時用不了。
但清點整理一下,還是能編給一些支隊或混成旅用。
而那些糧食,是清軍預備的過冬糧食,冬天很漫長,所以才這麽多糧食。
有了這批糧食、火炮、牲口,東瀛人可以進一步進攻,而不用承擔太大的物資壓力。
“太好了!”
“清國真富裕啊,竟然能給軍隊配置這麽多物資。”
“孱弱、落後的清國朝廷不配占有這片土地,強大、先進的大和民族才配擁有這樣富饒的土地。”
內閣大臣們十分激動。
東瀛這次戰鬥準備的物資都沒這麽多,特別是炮彈。
沒想到打了一仗,物資不僅沒消耗,還增多了。
“首相閣下,我有一點不明白。”
繼續擔任海軍大臣的西鄉興奮之餘想到了另一件事。
“西鄉君請說。”
西鄉吸了口氣,翻找出另一份戰報:
“在北方,我們取得了一比十的傷亡比,甚至其中大部分是凍傷,真實比例更加誇張。”
西鄉下意識的避開了如果天氣沒這麽差,也不會有這麽多清兵被俘或者被凍死。
“而在南方,同樣是清兵處於守勢,甚至於他們的準備時間比北方短,麵臨的火力比北方強。”
“但進攻持續了一個月,不僅沒奪回那霸,傷亡比還是二比一。”
“我們損失了五千人,才給他們造成了不足三千人的傷亡,好不容易奪回的土地,也會被他們搶回去。”
“我們是否應該把重點放在閔軍身上?”
這還是西鄉不知道第六師團長黑木謊報了戰況,把一周內的損失分一個月上報。
一個月剩下的三個星期,第六師團動都沒動,這五千人,是實打實的一周內死在戰場上的。
黑木把陣亡當傷亡往上報,有一些找不到屍體的,直接算失蹤。
閔軍和第六師團的傷亡比,超過一比五十。
主要得益於第六師團前期頭夠鐵,敢往馬克沁機槍槍口上撞。
如果西鄉知道這個真實傷亡比,他會立刻建議對閔軍進行決戰。
如果山縣知道,他也會如此。
可惜,黑木中將對戰報進行了略微的技術加工。
甚至於那些重炮被搶的事兒到現在都瞞著,閔軍是沒覺得有啥就沒公布,東瀛那邊,琉球對外聯絡的通道他掌握著。
所以,每隔幾天,東瀛就會和閔軍炮台進行炮戰,在成功摧毀敵人數門重炮後,不幸被敵人擊中,上報損失。
“確實不應該如此,都是清國人,差距不應該有這麽大……”
“但是,戰爭還是得將目標放在北洋,放在北方。隻有在北方取得戰鬥的勝利,才能盡快確定戰爭的勝利。”
山縣並不同意南下,南邊打的這麽艱難,哪有北邊好。
第一是淮軍能打的那幾千人沒有被白白丟掉。
第二是戰爭爆發後閔軍給綠江防線爭取了大量時間,讓守軍有充足的時間鞏固工事。
甚至於,在東瀛第二艦隊覆滅後,有一段時間東瀛海軍在黃海上並不活躍,北洋能隨意運輸物資。
兵力充足、準備充分、工事完備。
怎麽看,綠江防線都是難啃的骨頭。
特別是這是在冬季,十分寒冷且交通不便,利於防守。
但是吧,比抽象,清軍也是認真的。
湯瀟逸一邊處理著金陵的湘係,一邊收到了陸陸續續的戰報。
“二十七日,日軍發起偷襲……偷襲?這打了這麽久的仗了,還好意思說偷襲?”
徐希顏的眼睛中充滿了茫然,接著看下去,
“日軍從虎山北部冰麵渡江,被聶總兵及宋總兵所部所阻。”
“二十八日,日軍繞過虎山等地,南下直奔九連城,提督葉曙青所部與敵激戰,殺敵二千餘,擊退敵軍。”
“但本部人馬也傷亡慘重,不得不撤離九連城……”
徐希顏徹底沒了看下去的念頭。
防守方殺敵兩千,就算傷亡拉滿,也不會超過兩千吧?畢竟這是“勢均力敵”的對手。
就算超過兩千。
綠江防線經過兩個月的增兵休整,總計有兵力近四萬,一線就布置了不足兩萬人。
剩下兩萬,隨時都能調動。
這份戰報,必定造假。
所以徐希顏直接翻到最後,看情況如何。
“三十日,聶宋二人所部擅自撤離虎山一線,致使中路告破,右路軍左總兵被敵圍困,力戰至死……”
徐希顏拿著地圖反複比對,又看了戰報,總覺得不太對勁。
“兩個月的時間就這麽浪費了,四天,四萬人的防線,還是沿江防禦,就這麽崩潰了。”
“我何必做這些事兒呢?”
湯瀟逸無語的搖了搖頭。
他以為給北洋保存了實力,又爭取了這麽久的時間,雙方總歸會死磕一段日子。
沒想到,四天就垮了。
嗯,多堅持了一天,但那也是多增加了一萬兵馬的原因。
“大人,我們該怎麽辦?東瀛打掉了這個心腹之患,會不會掉頭增兵琉球?”
“近些日子沒聽到東瀛海軍的動靜,要不要趁機組織一次運兵,給劉慶森補點兵力?”
徐希顏擔憂東瀛會掉頭來打閔軍,因為他們在北方已經沒有多少能威脅他們的東西了。
而且北方苦寒,進一步進軍,收獲也不大,反而會大幅度增加補給難度。
“補充點物資就是,兵力暫時不用。”
“盡快練兵,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湯瀟逸以為能牽製東瀛更長時間的,沒想到這麽快就反應了過來。
而且還果斷的在冬季發起了攻擊。
…………
“東瀛人追來了嗎?”
直隸提督,綠江諸軍總統葉曙青像一隻驚弓之鳥一樣。
“沒來,我們撤的及時,東瀛人都去堵聶總兵宋總兵去了。”
一旁的副將慶幸的說道。
“咱們到哪兒了?”
葉曙青看了一眼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分不清到哪兒了。
但很冷就是了。
他逃離時帶了一萬來人,兩天過去隻剩下三千,凍死凍傷者不計其數。
“再往前一二十裏,差不多就到莊河了,在哪兒我們能停下來歇一歇。”
副將看了看地圖,又看了看地形,大概猜測。
他們兩晝夜跑了近百公裏,還是帶著大軍,速度不可謂不快。
為什麽這麽快呢?
剩下的三千士兵,近兩千人手裏連步槍都沒有,統統扔掉了。
連武器彈藥都扔了,更別說火炮、炮彈了。
除了糧食,也就葉提督的親衛帶著武器。
“那快趕路吧,進城吃頓熱的。”
葉提督總統綠江防務,節製實數近四萬人的兵馬,而且不是敗兵,又準備充分。
按理說,防守個十天半個月的輕輕鬆鬆。
但,清軍之抽象就體現出來了。
總管綠江防務的葉提督,是個徹頭徹尾的畏戰派,十分懼怕東瀛軍。
對江防並不上心不說,還把自己的嫡係人馬撤下來,換成補充過來的練軍和勇營。
九連城第一天的仗就是練軍和勇營打的,他們步槍倒是有,但火炮就少了,而且彈藥缺乏,訓練落後。
葉提督手裏有槍有炮,但不願意調給這些不從屬於他的士兵。
甚至聶所部得到的補充也不多。
戰鬥打響之前,葉提督認為東瀛人根本不可能在冬季發動攻勢,毫無防備。
他每天在營中飲酒,不管是飲酒作樂還是借酒消愁,總之並不清醒。
自然也就沒有調整江防。
沒有統一指揮,江防就是一盤散沙。
九連城打了一天,練軍的彈藥打出去八成,去後麵要,發現葉提督竟然帶著兵馬跑了。
主將都跑了,他們自然也就沒心思打下去,趁著夜色跑了,左翼崩潰。
東瀛人發現後,立刻開始合圍中路和右翼,試圖消滅淮軍有生力量。
聶宋所部不得不趁著包圍圈沒形成之前突圍,付出巨大代價才打出包圍圈。
但因為沒人接應,又是天寒地凍的,很快被東瀛軍咬住。
右翼更慘,距離遠反應慢,一部分向南打,想跟著主力走,被東瀛軍包了餃子。
一部分向西鑽進了大山,天寒地凍的,也很難說會有多大損失。
等到一月上旬,清軍清點兵力時,四萬人就剩下一萬兩千。
同時接連失去了七八個重鎮,東瀛人距離奉天隻剩不足五十公裏。
沒打進去,純粹是因為又下了大雪,交通直接被堵死了,東瀛人的補給線跟不上。
一月中旬,朝廷令收押葉提督,送京師會審,同時開始準備奉天防禦。
…………
“經過皇軍半個多月的戰鬥,綠江戰役取得重大戰果。”
“擊斃、俘虜敵人餘人,我部隻傷亡了三千餘人,且90%的傷亡是凍傷或者摔傷。”
“另外最保守的估計,清國軍隊在逃跑中被凍死了超過一萬人,還有大量人員失蹤。”
“據可靠消息,清國軍隊逃出去的人數隻有一萬兩千餘人,相當於我們每損失一個人,清軍就得損失十個人。”
山縣滿麵紅光的看著內閣大臣們。
他頂著壓力發起的冬季攻勢,取得了重大成功,第一把火已經燒起來了。
他的位置,也就此鞏固。
他開心的看著手中的繳獲名單:
“皇軍還有著重大收獲。”
“繳獲火炮106門,炮彈發,各式步槍餘支,子彈1100餘萬發。”
“騾馬二千匹,精糧三萬六千石,雜糧九千六百石。”
“這些繳獲的物資,已經遠遠超出了皇軍這次戰役所消耗的物資。”
山縣真的很開心。
特別是106門火炮,這個數量已經大大超過了東瀛一個軍所擁有的常規陸軍火炮數量。
雖然其中小口徑速射炮偏多,但繳獲的75炮已經足夠再擴編一個師團用的了。
步槍型號很雜,即便清軍的步槍更加先進,東瀛人也暫時用不了。
但清點整理一下,還是能編給一些支隊或混成旅用。
而那些糧食,是清軍預備的過冬糧食,冬天很漫長,所以才這麽多糧食。
有了這批糧食、火炮、牲口,東瀛人可以進一步進攻,而不用承擔太大的物資壓力。
“太好了!”
“清國真富裕啊,竟然能給軍隊配置這麽多物資。”
“孱弱、落後的清國朝廷不配占有這片土地,強大、先進的大和民族才配擁有這樣富饒的土地。”
內閣大臣們十分激動。
東瀛這次戰鬥準備的物資都沒這麽多,特別是炮彈。
沒想到打了一仗,物資不僅沒消耗,還增多了。
“首相閣下,我有一點不明白。”
繼續擔任海軍大臣的西鄉興奮之餘想到了另一件事。
“西鄉君請說。”
西鄉吸了口氣,翻找出另一份戰報:
“在北方,我們取得了一比十的傷亡比,甚至其中大部分是凍傷,真實比例更加誇張。”
西鄉下意識的避開了如果天氣沒這麽差,也不會有這麽多清兵被俘或者被凍死。
“而在南方,同樣是清兵處於守勢,甚至於他們的準備時間比北方短,麵臨的火力比北方強。”
“但進攻持續了一個月,不僅沒奪回那霸,傷亡比還是二比一。”
“我們損失了五千人,才給他們造成了不足三千人的傷亡,好不容易奪回的土地,也會被他們搶回去。”
“我們是否應該把重點放在閔軍身上?”
這還是西鄉不知道第六師團長黑木謊報了戰況,把一周內的損失分一個月上報。
一個月剩下的三個星期,第六師團動都沒動,這五千人,是實打實的一周內死在戰場上的。
黑木把陣亡當傷亡往上報,有一些找不到屍體的,直接算失蹤。
閔軍和第六師團的傷亡比,超過一比五十。
主要得益於第六師團前期頭夠鐵,敢往馬克沁機槍槍口上撞。
如果西鄉知道這個真實傷亡比,他會立刻建議對閔軍進行決戰。
如果山縣知道,他也會如此。
可惜,黑木中將對戰報進行了略微的技術加工。
甚至於那些重炮被搶的事兒到現在都瞞著,閔軍是沒覺得有啥就沒公布,東瀛那邊,琉球對外聯絡的通道他掌握著。
所以,每隔幾天,東瀛就會和閔軍炮台進行炮戰,在成功摧毀敵人數門重炮後,不幸被敵人擊中,上報損失。
“確實不應該如此,都是清國人,差距不應該有這麽大……”
“但是,戰爭還是得將目標放在北洋,放在北方。隻有在北方取得戰鬥的勝利,才能盡快確定戰爭的勝利。”
山縣並不同意南下,南邊打的這麽艱難,哪有北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