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初見北洋大臣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一月初,湯瀟逸出了廣渠門,回頭看了一眼高聳威武的城樓。
然後轉頭就走。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或者後年他還會再來一次。
到時候他就不是以一個小卡拉米的身份來了,而是攜大勝之威,謀劃東南。
“走吧,這鬼天氣,太冷了,咱們還準備了厚衣服,頂不住這涼風颼颼的吹。”
鄭景溪縮了縮脖子,上了馬車。
按清國的規矩,達官貴人都是坐轎子的,因為相比較剛性連接的馬車,轎子加了一層人肉緩衝,沒那麽顛簸。
但湯瀟逸硬要坐馬車,不過湯瀟逸的馬車增加了減震彈簧片,沒那麽顛簸,平坦路麵上坐起來還比轎子舒服些。
“嶽父,北洋大臣那邊還沒有回信嗎?”湯瀟逸一邊爬上馬車,一邊問道。
“沒有回音,那李和就這麽重要?船政也不是沒有人才,駕駛學堂畢業的還是有幾個。”鄭景溪有些不高興。
前些日子,湯瀟逸讓他以船政大臣的名義,給北洋大臣寫了信,討要一些海軍人才,李和排在首位。
本來他以為北洋大臣會給他這個新晉船政大臣一個麵子,畢竟他二人理論上平級。
哪怕不給,總會來信說一說原因,這樣大家都有麵子。
結果沒想到毫無回音。
“有!我要一個成熟的指揮官,如果可以,我甚至想把平遠號上的船員都帶走,但是不行。”
“東瀛海軍一輪輪擴張,形勢越發嚴峻,戰爭隨時可能爆發。以我們現有的力量,一旦開戰,台澎危矣。”
這一點湯瀟逸都沒有把握。
隨著閔海軍的擴張,東瀛會不會改變戰略戰術?
比如,先易後難,各個擊破。先搞定閔海軍,再轉身北上?
艦艇數量目前隻有福靖福清,加一艘已經交付但還未形成戰鬥力的鐵甲艦福安。
明年底之前,頂多再交付5000噸級裝甲巡洋艦福星。
如果東瀛真采取各個擊破的戰術,鐵甲艦如果不能發揮作用,東瀛隻需要一支戰艦分隊,閔海軍就隻能龜縮於港口之內。
至於北洋會不會來救?
即便會,就北洋那後勤保障能力,跨越兩千海裏的征途,不知道抵達時還剩幾分戰鬥力。
“東瀛在近期一定會發起戰爭嗎?”鄭景溪皺著眉頭。
他有些不願意相信湯瀟逸的話,但湯瀟逸好像又沒有在這種大事上判斷失誤過。
就連他這個船政大臣的名頭,也是湯瀟逸弄來的。
但是,確實,東瀛海軍實力正在快速擴張,可也並沒有達到能擊敗北洋的地步,更別說清國有四支艦隊。
雖然南洋和粵水師的戰艦大多不能作為主力艦艇使用,但這麽多船,也夠東瀛喝一壺了。
“形勢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明年,東瀛主力艦隊的艦隊規模不論是噸位、火炮數量、艦體性能,都會超越北洋。”
“除此之外,東瀛還在進行海軍擴張,他們還計劃以君權為藍本,訂購兩艘真正的萬噸級戰列艦,籌款計劃已經在執行了。”
“這是我們從未擁有的大型軍艦。”
“定鎮不過七千多噸,青州船塢裏也隻有一艘八千噸級的裝甲巡洋艦。”
“現在,時間站在東瀛那邊,今年之後,隻要找到借口,東瀛便會毫不猶豫的開戰。”
“再等幾年,等戰列艦回國,東瀛怕是會直接找借口開戰。”
湯瀟逸冷靜的說著。
這些都是已成定局的事情,力量此消彼長,戰爭不過是時間問題。
隻是信息掌握不明確的情況下,無法判斷或者證明這件事。
“李和我是知道的,練兵有方,治軍嚴謹,如果他能來幫我們,福安號很快能形成戰鬥力。”
“並且他有艦隊訓練的經驗,對編隊聯合作戰,包括未來新艦下水後快速形成戰鬥力,都是有幫助的。”
湯瀟逸也歎了口氣,這個決定下的其實很艱難。
因為北洋大臣這個做法相當於在無視鄭景溪,赤裸裸的不給麵子。
結果鄭景溪還要上去求人,那就是去服軟。
驟然上位,很少有人能下這樣的決定。
“既然如此,那我就去津門見一見這個北洋大臣吧!”
“正好他這幾天在津門,我倒是要看看,他究竟是個什麽意思。”
鄭景溪沉著臉,決定還是去試一試。
…………
十一月初三,依舊是三天行程,湯瀟逸才抵達津門。
這一次,就沒有北洋艦隊的人來接他們了,畢竟北洋艦隊的駐地在旅順口和威海衛,不是什麽時候都能來津門的。
馬車沒有去碼頭或者客棧,而是直接到了北洋大臣行署,這是北洋大臣在津門辦公的地方。
直隸總督的總督署理論上講在保定,可北洋大臣的工作又主要在津門。
以前北洋大臣是每年頻繁來回跑,後來隨著洋務越來越重要,通商事務越來越多,北洋大臣就長期在津門辦公了。
不過上次他們來的時候,北洋大臣正好走了。
“煩請通報,船政大臣鄭景溪拜訪。”
湯瀟逸和鄭景溪都沒下馬車,而是讓車夫傳話給衛兵。
衛兵聽到船政大臣,趕緊進去通報。
這一等,就是十來分鍾,湯瀟逸都有些沉不住氣了,鄭景溪抓住他的手:
“年輕人做事毛躁可以理解,但你現在也是統領三軍的人了,要沉得住氣。”
湯瀟逸歎了口氣,拍了拍腦袋:
“小婿知道了。算了,車到山前必有路,即便是沒有李和,總歸也會有辦法的。”
鄭景溪翻了個白眼,正想再說他,一堆人影出現在行署門口。
“來了。”
鄭景溪輕輕的說道。
隻見一具高大的人影被人群拱衛著,人影更低矮,顯得他鶴立雞群。
出了門,他們直接下了樓梯,向著馬車走來。
“走,咱們下去。”鄭景溪還是講禮節的,連忙拉開車簾,下了馬車。
這下,才看清了那高大人影的全貌。
“可是李大人當麵?李大人威震天下,在下早就聽聞李大人的威名,今日一見果真不凡。”
鄭景溪拱了拱手,讚歎不已。
沒別的,北洋大臣身高183厘米,在這個時代特別是官場中相當罕見。
即便是西方,這麽高大的人也不多見。
人類平均身高瘋長是在二戰後開始的,科技進步、貿易繁榮、相對和平,給人類提供了大量營養,才把身高拉上去。
“不敢,不敢。鄭大人說笑了,不過是些許無知之輩瞎傳的,全賴朝廷信任。”
北洋大臣拱了拱手,然後斜著身子,攤開手向後伸,指著大門,
“鄭大人,在這大街上說笑有失體統,等會兒人家還說我把大人拒之門外呢。有話進去喝口茶再說,請。”
“李大人請。”
湯瀟逸佩服的看著鄭景溪,竟然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滿,和北洋大臣交流時,也好像雙方第一次打交道一樣。
進了行署,先上了一遍茶、幾盤點心,說了些閑話,鄭景溪才轉入正題:
“李大人,我前些日子給您寫了封信,不知道您看過沒有?覺得怎麽樣?”鄭景溪直入主題。
北洋大臣一臉茫然,轉頭問了問他的幕僚兼女婿:
“幼樵啊,咱們有收到鄭大人的信嗎?”
張佩綸點了點頭,一臉為難的說道:
“中堂大人,是有這麽一封信,但那時候您沒回來,後來又去了要塞視察,一來二去的,就給忘了,我這就去拿。”
鄭景溪麵無表情:
“不用了,信中內容隻是有個小事想和李大人商量一下,當時我在京師,往來不便才寫信。”
“現在李大人在我身旁,直接說就是。”
鄭景溪把茶杯放在桌子上,看著北洋大臣:
“中堂大人,這封信是想從您這兒要個人的。您也知道,閔海軍正在重建,需要人才。”
北洋大臣聽到後,一副讚同的樣子:
“要人?好說,好說。但好教鄭大人知道,海軍各主力艦管帶大副什麽的,都是海軍中堅力量。”
“也不是我老頭子小氣,而是有資格的確實不多。鄭大人是要誰?”
鄭景溪點點頭:
“我不會讓大人難做的,我想調平遠號管帶、都司李和去閔海軍。”
“北洋各艦管帶最低都是參將銜。平遠卻是都司,可以看出這不是主力艦。”
“李和畢業於船政,優良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他最合適不過。”
鄭景溪說完觀察著北洋大臣的反應。
高興便是圈套,失落便是沒預料到。
結果北洋大臣來了一手麵色不變,沒有絲毫變化。
“李和啊,我是知道的,先後管帶鎮南、平遠,兢兢業業,確實是個堪用的。”
“按理說鄭大人開口了,老夫不該推辭,但這事兒,還真有些難辦。”
北洋大臣放下茶杯,看向鄭景溪,
“北洋人才濟濟,若是平時,該支援一下友鄰居必然不會推辭,但來年就是太後六十大壽。”
“朝廷已經同意,來年舉行海軍大閱,為太後賀。”
“這時候把管帶調走,萬一新任管帶管不住手下的兵,大閱出了差錯,你我都,擔待不起呀!”
然後轉頭就走。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或者後年他還會再來一次。
到時候他就不是以一個小卡拉米的身份來了,而是攜大勝之威,謀劃東南。
“走吧,這鬼天氣,太冷了,咱們還準備了厚衣服,頂不住這涼風颼颼的吹。”
鄭景溪縮了縮脖子,上了馬車。
按清國的規矩,達官貴人都是坐轎子的,因為相比較剛性連接的馬車,轎子加了一層人肉緩衝,沒那麽顛簸。
但湯瀟逸硬要坐馬車,不過湯瀟逸的馬車增加了減震彈簧片,沒那麽顛簸,平坦路麵上坐起來還比轎子舒服些。
“嶽父,北洋大臣那邊還沒有回信嗎?”湯瀟逸一邊爬上馬車,一邊問道。
“沒有回音,那李和就這麽重要?船政也不是沒有人才,駕駛學堂畢業的還是有幾個。”鄭景溪有些不高興。
前些日子,湯瀟逸讓他以船政大臣的名義,給北洋大臣寫了信,討要一些海軍人才,李和排在首位。
本來他以為北洋大臣會給他這個新晉船政大臣一個麵子,畢竟他二人理論上平級。
哪怕不給,總會來信說一說原因,這樣大家都有麵子。
結果沒想到毫無回音。
“有!我要一個成熟的指揮官,如果可以,我甚至想把平遠號上的船員都帶走,但是不行。”
“東瀛海軍一輪輪擴張,形勢越發嚴峻,戰爭隨時可能爆發。以我們現有的力量,一旦開戰,台澎危矣。”
這一點湯瀟逸都沒有把握。
隨著閔海軍的擴張,東瀛會不會改變戰略戰術?
比如,先易後難,各個擊破。先搞定閔海軍,再轉身北上?
艦艇數量目前隻有福靖福清,加一艘已經交付但還未形成戰鬥力的鐵甲艦福安。
明年底之前,頂多再交付5000噸級裝甲巡洋艦福星。
如果東瀛真采取各個擊破的戰術,鐵甲艦如果不能發揮作用,東瀛隻需要一支戰艦分隊,閔海軍就隻能龜縮於港口之內。
至於北洋會不會來救?
即便會,就北洋那後勤保障能力,跨越兩千海裏的征途,不知道抵達時還剩幾分戰鬥力。
“東瀛在近期一定會發起戰爭嗎?”鄭景溪皺著眉頭。
他有些不願意相信湯瀟逸的話,但湯瀟逸好像又沒有在這種大事上判斷失誤過。
就連他這個船政大臣的名頭,也是湯瀟逸弄來的。
但是,確實,東瀛海軍實力正在快速擴張,可也並沒有達到能擊敗北洋的地步,更別說清國有四支艦隊。
雖然南洋和粵水師的戰艦大多不能作為主力艦艇使用,但這麽多船,也夠東瀛喝一壺了。
“形勢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明年,東瀛主力艦隊的艦隊規模不論是噸位、火炮數量、艦體性能,都會超越北洋。”
“除此之外,東瀛還在進行海軍擴張,他們還計劃以君權為藍本,訂購兩艘真正的萬噸級戰列艦,籌款計劃已經在執行了。”
“這是我們從未擁有的大型軍艦。”
“定鎮不過七千多噸,青州船塢裏也隻有一艘八千噸級的裝甲巡洋艦。”
“現在,時間站在東瀛那邊,今年之後,隻要找到借口,東瀛便會毫不猶豫的開戰。”
“再等幾年,等戰列艦回國,東瀛怕是會直接找借口開戰。”
湯瀟逸冷靜的說著。
這些都是已成定局的事情,力量此消彼長,戰爭不過是時間問題。
隻是信息掌握不明確的情況下,無法判斷或者證明這件事。
“李和我是知道的,練兵有方,治軍嚴謹,如果他能來幫我們,福安號很快能形成戰鬥力。”
“並且他有艦隊訓練的經驗,對編隊聯合作戰,包括未來新艦下水後快速形成戰鬥力,都是有幫助的。”
湯瀟逸也歎了口氣,這個決定下的其實很艱難。
因為北洋大臣這個做法相當於在無視鄭景溪,赤裸裸的不給麵子。
結果鄭景溪還要上去求人,那就是去服軟。
驟然上位,很少有人能下這樣的決定。
“既然如此,那我就去津門見一見這個北洋大臣吧!”
“正好他這幾天在津門,我倒是要看看,他究竟是個什麽意思。”
鄭景溪沉著臉,決定還是去試一試。
…………
十一月初三,依舊是三天行程,湯瀟逸才抵達津門。
這一次,就沒有北洋艦隊的人來接他們了,畢竟北洋艦隊的駐地在旅順口和威海衛,不是什麽時候都能來津門的。
馬車沒有去碼頭或者客棧,而是直接到了北洋大臣行署,這是北洋大臣在津門辦公的地方。
直隸總督的總督署理論上講在保定,可北洋大臣的工作又主要在津門。
以前北洋大臣是每年頻繁來回跑,後來隨著洋務越來越重要,通商事務越來越多,北洋大臣就長期在津門辦公了。
不過上次他們來的時候,北洋大臣正好走了。
“煩請通報,船政大臣鄭景溪拜訪。”
湯瀟逸和鄭景溪都沒下馬車,而是讓車夫傳話給衛兵。
衛兵聽到船政大臣,趕緊進去通報。
這一等,就是十來分鍾,湯瀟逸都有些沉不住氣了,鄭景溪抓住他的手:
“年輕人做事毛躁可以理解,但你現在也是統領三軍的人了,要沉得住氣。”
湯瀟逸歎了口氣,拍了拍腦袋:
“小婿知道了。算了,車到山前必有路,即便是沒有李和,總歸也會有辦法的。”
鄭景溪翻了個白眼,正想再說他,一堆人影出現在行署門口。
“來了。”
鄭景溪輕輕的說道。
隻見一具高大的人影被人群拱衛著,人影更低矮,顯得他鶴立雞群。
出了門,他們直接下了樓梯,向著馬車走來。
“走,咱們下去。”鄭景溪還是講禮節的,連忙拉開車簾,下了馬車。
這下,才看清了那高大人影的全貌。
“可是李大人當麵?李大人威震天下,在下早就聽聞李大人的威名,今日一見果真不凡。”
鄭景溪拱了拱手,讚歎不已。
沒別的,北洋大臣身高183厘米,在這個時代特別是官場中相當罕見。
即便是西方,這麽高大的人也不多見。
人類平均身高瘋長是在二戰後開始的,科技進步、貿易繁榮、相對和平,給人類提供了大量營養,才把身高拉上去。
“不敢,不敢。鄭大人說笑了,不過是些許無知之輩瞎傳的,全賴朝廷信任。”
北洋大臣拱了拱手,然後斜著身子,攤開手向後伸,指著大門,
“鄭大人,在這大街上說笑有失體統,等會兒人家還說我把大人拒之門外呢。有話進去喝口茶再說,請。”
“李大人請。”
湯瀟逸佩服的看著鄭景溪,竟然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滿,和北洋大臣交流時,也好像雙方第一次打交道一樣。
進了行署,先上了一遍茶、幾盤點心,說了些閑話,鄭景溪才轉入正題:
“李大人,我前些日子給您寫了封信,不知道您看過沒有?覺得怎麽樣?”鄭景溪直入主題。
北洋大臣一臉茫然,轉頭問了問他的幕僚兼女婿:
“幼樵啊,咱們有收到鄭大人的信嗎?”
張佩綸點了點頭,一臉為難的說道:
“中堂大人,是有這麽一封信,但那時候您沒回來,後來又去了要塞視察,一來二去的,就給忘了,我這就去拿。”
鄭景溪麵無表情:
“不用了,信中內容隻是有個小事想和李大人商量一下,當時我在京師,往來不便才寫信。”
“現在李大人在我身旁,直接說就是。”
鄭景溪把茶杯放在桌子上,看著北洋大臣:
“中堂大人,這封信是想從您這兒要個人的。您也知道,閔海軍正在重建,需要人才。”
北洋大臣聽到後,一副讚同的樣子:
“要人?好說,好說。但好教鄭大人知道,海軍各主力艦管帶大副什麽的,都是海軍中堅力量。”
“也不是我老頭子小氣,而是有資格的確實不多。鄭大人是要誰?”
鄭景溪點點頭:
“我不會讓大人難做的,我想調平遠號管帶、都司李和去閔海軍。”
“北洋各艦管帶最低都是參將銜。平遠卻是都司,可以看出這不是主力艦。”
“李和畢業於船政,優良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他最合適不過。”
鄭景溪說完觀察著北洋大臣的反應。
高興便是圈套,失落便是沒預料到。
結果北洋大臣來了一手麵色不變,沒有絲毫變化。
“李和啊,我是知道的,先後管帶鎮南、平遠,兢兢業業,確實是個堪用的。”
“按理說鄭大人開口了,老夫不該推辭,但這事兒,還真有些難辦。”
北洋大臣放下茶杯,看向鄭景溪,
“北洋人才濟濟,若是平時,該支援一下友鄰居必然不會推辭,但來年就是太後六十大壽。”
“朝廷已經同意,來年舉行海軍大閱,為太後賀。”
“這時候把管帶調走,萬一新任管帶管不住手下的兵,大閱出了差錯,你我都,擔待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