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參觀福靖,撬牆角?誰撬誰撬還不一定呢。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鄭大人,經年未見,恭喜高升啊!”
“鄭大人,還記得我否?我等特來祝賀鄭大人高升,想必這位就是湯大人了吧?當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下官李和,見過鄭大人。”
鄭景溪還未下船,岸上的三名武官就開始恭賀他高升。
鄭景溪覺得聲音耳熟,定睛一看,連忙下船:
“凱仕兄,益堂兄,李和賢弟,當真是經年未見啊!”
按順序,第一個是林凱仕,第二個是方益堂,第三個是……人家說了。
林凱仕是右翼總兵、鎮遠艦管帶。
方益堂是中軍左營副將、濟遠艦管帶。
李和是後軍前營都司、平遠艦管帶。
三者還都是船政學堂畢業,和鄭景溪是師出同門,而且一起留過洋,不過目的地不同,科目不同而已。
船政畢業其實很正常,畢竟以前清國正經海軍學堂就一所。
後來的江南、津門、威海什麽的,都才建成不久。
一陣寒暄後,鄭景溪將湯瀟逸介紹給了他們,同時也介紹了他們的身份。
聽到方益堂的名字,湯瀟逸忍不住看了他好幾眼。
“鄭大人,這便是福靖級吧?不知道是福靖還是福清?”方益堂感受到了這目光,感覺有些不自在,趕緊轉入正題。
鄭景溪眉頭挑了挑:
“哦~這是福靖,巡海快船,閔海軍的主力,比不得北洋八大遠,排水量隻有一千多噸。”
“主炮口徑隻有120毫米,且隻有4門。”
“唯一值得說一說的是航速還可以。”
“怎麽?你們北洋也有興趣?這船可價值不菲,而且航程也不遠,不太適合北洋。”
林凱仕笑了笑:
“鄭大人說笑了,奪人所好非君子所為,我們隻是好奇這天下第一快船,到底有沒有傳說中那麽快。”
“今日一見,艦體修長,還有這獨特的煙囪,實在給人以深刻印象。”
“唉!”
見他歎氣,鄭景溪眨了眨眼,裝沒看到。
“大人何故歎氣?”
鄭景溪不說話,方益堂就接過了話茬子。
林凱仕搖搖頭,感慨的說道:
“我在感歎,這船型怕是世上頭一遭,航速也是世界一流,全為我自己設計製造,我大清數十年奮起努力,終於有了追上西方的苗頭。”
明明沒有誇人,而且明眼人知道這是無稽之談,但鄭景溪還是如三伏天喝了冰水一下,爽透了。
“凱仕兄喜歡,不如上艦一觀?”鄭景溪想了想,也不是不能讓他看看。
至於扣船,鄭景溪沒想過。
鄭景溪招呼兩人,湯瀟逸就在一旁招呼李和。
因為看到李和,湯瀟逸也沒阻止鄭景溪邀請他們上船參觀。
“李大人,鄙人湯瀟逸,在船政有差遣,平遠就是原船政出產的龍威吧?”
湯瀟逸故意把李和帶到一旁,和另外三人分開,然後和李和搭話。
“見過湯大人,湯大人說的對,平遠就是龍威,當年調北洋留用後,改名平遠。”李和有些緊張的看著湯瀟逸。
不明白這個年輕的過分的男人,品級比他高,還對他這麽客氣幹什麽?
他一個都司,正四品,還沒有加銜,而湯瀟逸年紀輕輕就有了三品銜。
三年轉正,就是三品官了。
(以高品留用、署理,滿三年轉正,我也才知道,加銜不確定,幹脆一起套用。)
“李大人不必緊張,你也出身船政,曾在船政水師留用,說起來我們之間應該很親近嘛!”
湯瀟逸笑著說著,就走到了後主炮炮位。
“大人客氣了,大人有什麽吩咐,盡管說就是。”李和搞不清湯瀟逸這麽客氣幹什麽。
“那有什麽吩咐,你這樣說就太生分了。來,李大人,你也是老海軍了,認識這個嗎?”
湯瀟逸把人拉進去,指著火炮問道。
“這……這是,和曾在報紙雜誌上看到過,英吉利研發了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看炮架,是這個嗎?”
李和驚訝的看著火炮,甚至鬼使神差的上去摸了摸。
這炮已經出來五年了,北洋也都知道。左右翼總兵二人還都曾多次上書,讓北洋大臣買一點,回來換裝。
畢竟,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的火力是老式火炮的數倍,在軍艦上,這個效率足以顛覆優勢劣勢。
不過嘛,北洋大臣沒買,不僅是請停船械折的影響,而是他就是沒買。
1893年,這個折子的有效期已經過了,可以買了,也沒見他買。
直到開戰了才匆匆忙忙的去弄,打了敗仗才把江南廠產的十門炮帶了上去。
那時候製海權已經喪失,去晚了。
跑題了,李和摸了摸雙聯裝主炮,然後羨慕的說道:
“大人竟有如此利器,怕是價格不菲吧?”
湯瀟逸笑了笑:
“一炮不過幾十兩,隻要能殺敵,就都值得。”
“若是在這種緊要之處節省,無疑是本末倒置,戰爭賠款可比幾枚炮彈貴多了。”
“就如金陵條約,2100萬銀元,1400萬兩銀子,在五十年前,這麽多錢足夠再造3支北洋海軍。”
北洋八遠的購船費用641萬兩,金陵條約時因為沒有大規模白銀外流,金銀價比還沒這麽高。
等明年後,金銀價比一下子落到1:35還多,銀本位就更虧了。
聽到湯瀟逸的理論,李和笑了笑,沒敢接話。
湯瀟逸見狀,轉頭看了看,很好,他們正在駕駛室。
“李大人,有沒有興趣轉回閔海軍?閔地距離粵省可近了,李大人去了,還能時常回家看看。”
“另外在這北洋,其餘七遠不是總兵就是副將,最差也有個參將銜,就你一個都司。”
“其餘七遠不出現缺額,您怕是隻能蹉跎。”
李和猶豫了一下,因為湯瀟逸提到了離家近,他已經許久沒有回家了。
不過很快還是搖搖頭:
“多謝大人抬愛,不過和在北洋挺好……”
閔海軍的現狀他多少了解一點,但僅僅隻是一點。
例如馬江之戰後閔海軍全軍覆沒。
近期雖然並了綠營水師,添加了兩艘新船,但這兩艘船加起來才和平遠排水量差不多。
在北洋沒前途,去閔海軍就有了嗎?
至少北洋是四大艦隊排名第一,在這兒熬資曆也比其他地方熬資曆好。
“若是李大人擔心沒有你的位置,那大可不必擔心。”
“船政也不是不管閔海軍,不管東南海防。”
“船政造船廠中,一艘近4000噸的鐵甲艦正在趕工(實際已經建成,但為了拖工期沒正式服役),一艘5000噸級的裝甲巡洋艦已經下水。”
“另外,船政還有一艘排水量超過定鎮的艦船,已經開始動工。”
“未來,閔海軍最少要多出三個管帶、兩個分艦隊總兵、一個海軍提督,六個職位。”
“即便算上兼任,也有一參將、二總兵、一提督,四個職位。”
“馬江之戰,閔海軍精銳盡損,重建舉步維艱。船好造,人,不好找。”
“李大人是否有興趣回船政任職,幫助我等重建海軍?”
沒錯,湯瀟逸就是看上李和了。
北洋其他人,湯瀟逸有看得上的,也有看不上的,但不能僅僅是湯瀟逸看得上就行,人家還得看得上他。
人家最起碼都是一個參將銜,管帶一條兩千多噸的巡洋艦,而且是進口船,可不是自造的。
船政又沒有公開造船信息,公開了人家也不會信,不如李和就很懷疑。
但想一想,湯瀟逸沒必要這樣編謊話來騙他一個都司。
“湯大人我……”
李和想靜一靜,他這麽不顯眼,為什麽會有餡餅掉他頭上?
他沒留學經驗,也沒監督過戰艦回國,沒出去交流過,品級也較低。
就像一初中畢業,啥也不會,也沒經驗,突然就有人跟你說和他去南方,一個月掙十萬八萬的。
第一反應是啥?
南方?緬甸啊?割腰子?
“李大人,戰艦即將竣工,我需要一個有鐵甲艦管帶經驗的人來帶這艘船,使之盡快形成戰鬥力。”
“我以人格擔保,若是半年內,能形成戰鬥力,給您擔保一個參將銜。”
“若是半年內,能訓練出兩套人員,我做保,一個副將銜。”
說完,見李和有些動搖,湯瀟逸連忙補充:
“對了,我還沒來得及詳細的向李大人介紹我吧?”
“鄙人湯瀟逸,任太仆寺卿、船政稽查、節製閔水師、節製格靖威營、泉州團練大使、奉命督辦閔軍、閔都知府。”
“現任泉州鎮總兵加提督銜徐希顏,之前在船政學堂任槍炮教諭,受我節製。”
“家父湯牧之,曆任船政提調、總辦,現任台澎巡撫。”
“嶽父鄭景溪,船政大臣。”
“李大人,我說這些,隻為了證明,我有能力履行承諾。”
李和吸了口涼氣,徐希顏他是認識的,當初上學的時候,一個學駕駛,一個學槍炮。
雖然專業不同,但船政學堂每期人並不多,所以雙方還是混了個臉熟。
湯瀟逸能說出這個名字,李和就覺得他沒吹牛……應該吧?
他哪裏知道,湯瀟逸用的是騙子常用話術,隻是他沒騙人罷了。
“可是,人員調動需中堂大人同意,怕是……”李和心動又猶豫。
這個時代的調動不是那麽簡單,不是簡單跳槽能解釋的。
多跳槽兩下,那就沒人用你了。
例如,三姓家奴,當然這有點極端,畢竟他每次跳槽都要捅前老板一刀,還捅死了倆。
“李大人那兒我去說……”
嘟~~~
汽笛聲響起,李和沒聽見湯瀟逸後麵說的話。
“這是要演示嗎?我還沒下船呢!!!”湯瀟逸驚恐的看著船隻動了起來,離開了岸邊。
“鄭大人,還記得我否?我等特來祝賀鄭大人高升,想必這位就是湯大人了吧?當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下官李和,見過鄭大人。”
鄭景溪還未下船,岸上的三名武官就開始恭賀他高升。
鄭景溪覺得聲音耳熟,定睛一看,連忙下船:
“凱仕兄,益堂兄,李和賢弟,當真是經年未見啊!”
按順序,第一個是林凱仕,第二個是方益堂,第三個是……人家說了。
林凱仕是右翼總兵、鎮遠艦管帶。
方益堂是中軍左營副將、濟遠艦管帶。
李和是後軍前營都司、平遠艦管帶。
三者還都是船政學堂畢業,和鄭景溪是師出同門,而且一起留過洋,不過目的地不同,科目不同而已。
船政畢業其實很正常,畢竟以前清國正經海軍學堂就一所。
後來的江南、津門、威海什麽的,都才建成不久。
一陣寒暄後,鄭景溪將湯瀟逸介紹給了他們,同時也介紹了他們的身份。
聽到方益堂的名字,湯瀟逸忍不住看了他好幾眼。
“鄭大人,這便是福靖級吧?不知道是福靖還是福清?”方益堂感受到了這目光,感覺有些不自在,趕緊轉入正題。
鄭景溪眉頭挑了挑:
“哦~這是福靖,巡海快船,閔海軍的主力,比不得北洋八大遠,排水量隻有一千多噸。”
“主炮口徑隻有120毫米,且隻有4門。”
“唯一值得說一說的是航速還可以。”
“怎麽?你們北洋也有興趣?這船可價值不菲,而且航程也不遠,不太適合北洋。”
林凱仕笑了笑:
“鄭大人說笑了,奪人所好非君子所為,我們隻是好奇這天下第一快船,到底有沒有傳說中那麽快。”
“今日一見,艦體修長,還有這獨特的煙囪,實在給人以深刻印象。”
“唉!”
見他歎氣,鄭景溪眨了眨眼,裝沒看到。
“大人何故歎氣?”
鄭景溪不說話,方益堂就接過了話茬子。
林凱仕搖搖頭,感慨的說道:
“我在感歎,這船型怕是世上頭一遭,航速也是世界一流,全為我自己設計製造,我大清數十年奮起努力,終於有了追上西方的苗頭。”
明明沒有誇人,而且明眼人知道這是無稽之談,但鄭景溪還是如三伏天喝了冰水一下,爽透了。
“凱仕兄喜歡,不如上艦一觀?”鄭景溪想了想,也不是不能讓他看看。
至於扣船,鄭景溪沒想過。
鄭景溪招呼兩人,湯瀟逸就在一旁招呼李和。
因為看到李和,湯瀟逸也沒阻止鄭景溪邀請他們上船參觀。
“李大人,鄙人湯瀟逸,在船政有差遣,平遠就是原船政出產的龍威吧?”
湯瀟逸故意把李和帶到一旁,和另外三人分開,然後和李和搭話。
“見過湯大人,湯大人說的對,平遠就是龍威,當年調北洋留用後,改名平遠。”李和有些緊張的看著湯瀟逸。
不明白這個年輕的過分的男人,品級比他高,還對他這麽客氣幹什麽?
他一個都司,正四品,還沒有加銜,而湯瀟逸年紀輕輕就有了三品銜。
三年轉正,就是三品官了。
(以高品留用、署理,滿三年轉正,我也才知道,加銜不確定,幹脆一起套用。)
“李大人不必緊張,你也出身船政,曾在船政水師留用,說起來我們之間應該很親近嘛!”
湯瀟逸笑著說著,就走到了後主炮炮位。
“大人客氣了,大人有什麽吩咐,盡管說就是。”李和搞不清湯瀟逸這麽客氣幹什麽。
“那有什麽吩咐,你這樣說就太生分了。來,李大人,你也是老海軍了,認識這個嗎?”
湯瀟逸把人拉進去,指著火炮問道。
“這……這是,和曾在報紙雜誌上看到過,英吉利研發了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看炮架,是這個嗎?”
李和驚訝的看著火炮,甚至鬼使神差的上去摸了摸。
這炮已經出來五年了,北洋也都知道。左右翼總兵二人還都曾多次上書,讓北洋大臣買一點,回來換裝。
畢竟,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的火力是老式火炮的數倍,在軍艦上,這個效率足以顛覆優勢劣勢。
不過嘛,北洋大臣沒買,不僅是請停船械折的影響,而是他就是沒買。
1893年,這個折子的有效期已經過了,可以買了,也沒見他買。
直到開戰了才匆匆忙忙的去弄,打了敗仗才把江南廠產的十門炮帶了上去。
那時候製海權已經喪失,去晚了。
跑題了,李和摸了摸雙聯裝主炮,然後羨慕的說道:
“大人竟有如此利器,怕是價格不菲吧?”
湯瀟逸笑了笑:
“一炮不過幾十兩,隻要能殺敵,就都值得。”
“若是在這種緊要之處節省,無疑是本末倒置,戰爭賠款可比幾枚炮彈貴多了。”
“就如金陵條約,2100萬銀元,1400萬兩銀子,在五十年前,這麽多錢足夠再造3支北洋海軍。”
北洋八遠的購船費用641萬兩,金陵條約時因為沒有大規模白銀外流,金銀價比還沒這麽高。
等明年後,金銀價比一下子落到1:35還多,銀本位就更虧了。
聽到湯瀟逸的理論,李和笑了笑,沒敢接話。
湯瀟逸見狀,轉頭看了看,很好,他們正在駕駛室。
“李大人,有沒有興趣轉回閔海軍?閔地距離粵省可近了,李大人去了,還能時常回家看看。”
“另外在這北洋,其餘七遠不是總兵就是副將,最差也有個參將銜,就你一個都司。”
“其餘七遠不出現缺額,您怕是隻能蹉跎。”
李和猶豫了一下,因為湯瀟逸提到了離家近,他已經許久沒有回家了。
不過很快還是搖搖頭:
“多謝大人抬愛,不過和在北洋挺好……”
閔海軍的現狀他多少了解一點,但僅僅隻是一點。
例如馬江之戰後閔海軍全軍覆沒。
近期雖然並了綠營水師,添加了兩艘新船,但這兩艘船加起來才和平遠排水量差不多。
在北洋沒前途,去閔海軍就有了嗎?
至少北洋是四大艦隊排名第一,在這兒熬資曆也比其他地方熬資曆好。
“若是李大人擔心沒有你的位置,那大可不必擔心。”
“船政也不是不管閔海軍,不管東南海防。”
“船政造船廠中,一艘近4000噸的鐵甲艦正在趕工(實際已經建成,但為了拖工期沒正式服役),一艘5000噸級的裝甲巡洋艦已經下水。”
“另外,船政還有一艘排水量超過定鎮的艦船,已經開始動工。”
“未來,閔海軍最少要多出三個管帶、兩個分艦隊總兵、一個海軍提督,六個職位。”
“即便算上兼任,也有一參將、二總兵、一提督,四個職位。”
“馬江之戰,閔海軍精銳盡損,重建舉步維艱。船好造,人,不好找。”
“李大人是否有興趣回船政任職,幫助我等重建海軍?”
沒錯,湯瀟逸就是看上李和了。
北洋其他人,湯瀟逸有看得上的,也有看不上的,但不能僅僅是湯瀟逸看得上就行,人家還得看得上他。
人家最起碼都是一個參將銜,管帶一條兩千多噸的巡洋艦,而且是進口船,可不是自造的。
船政又沒有公開造船信息,公開了人家也不會信,不如李和就很懷疑。
但想一想,湯瀟逸沒必要這樣編謊話來騙他一個都司。
“湯大人我……”
李和想靜一靜,他這麽不顯眼,為什麽會有餡餅掉他頭上?
他沒留學經驗,也沒監督過戰艦回國,沒出去交流過,品級也較低。
就像一初中畢業,啥也不會,也沒經驗,突然就有人跟你說和他去南方,一個月掙十萬八萬的。
第一反應是啥?
南方?緬甸啊?割腰子?
“李大人,戰艦即將竣工,我需要一個有鐵甲艦管帶經驗的人來帶這艘船,使之盡快形成戰鬥力。”
“我以人格擔保,若是半年內,能形成戰鬥力,給您擔保一個參將銜。”
“若是半年內,能訓練出兩套人員,我做保,一個副將銜。”
說完,見李和有些動搖,湯瀟逸連忙補充:
“對了,我還沒來得及詳細的向李大人介紹我吧?”
“鄙人湯瀟逸,任太仆寺卿、船政稽查、節製閔水師、節製格靖威營、泉州團練大使、奉命督辦閔軍、閔都知府。”
“現任泉州鎮總兵加提督銜徐希顏,之前在船政學堂任槍炮教諭,受我節製。”
“家父湯牧之,曆任船政提調、總辦,現任台澎巡撫。”
“嶽父鄭景溪,船政大臣。”
“李大人,我說這些,隻為了證明,我有能力履行承諾。”
李和吸了口涼氣,徐希顏他是認識的,當初上學的時候,一個學駕駛,一個學槍炮。
雖然專業不同,但船政學堂每期人並不多,所以雙方還是混了個臉熟。
湯瀟逸能說出這個名字,李和就覺得他沒吹牛……應該吧?
他哪裏知道,湯瀟逸用的是騙子常用話術,隻是他沒騙人罷了。
“可是,人員調動需中堂大人同意,怕是……”李和心動又猶豫。
這個時代的調動不是那麽簡單,不是簡單跳槽能解釋的。
多跳槽兩下,那就沒人用你了。
例如,三姓家奴,當然這有點極端,畢竟他每次跳槽都要捅前老板一刀,還捅死了倆。
“李大人那兒我去說……”
嘟~~~
汽笛聲響起,李和沒聽見湯瀟逸後麵說的話。
“這是要演示嗎?我還沒下船呢!!!”湯瀟逸驚恐的看著船隻動了起來,離開了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