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惜見擇了菜,一樣一樣下鍋炒了,不多時,君竹、清溪帶了楊壽回來,各人衣裏均兜了十多個橘子,幾人見廚房中燈亮著,便一齊進來,將兜攬的橘子倒在一個菜籃中。
柳惜見問道:“你們哪裏摘的?”
君竹道:“對麵山上,從前屠散仙他們種了一片,今兒都熟了,咱們常去摘來吃呢。柳姑娘、明大哥,你們也嚐嚐。”一麵說一麵各給柳惜見和明千霜遞了一個。
青鬆也從密室中出來,與眾人一處說話。
楊壽道:“這穀裏可和別處不大一樣,大冬日裏的,還處處紅紅綠綠,怪不得別人都說這地方邪門呢。”
柳惜見笑道:“人家怎麽說這裏邪門啦?”
楊壽把才剝開的橘子皮一扔,說道:“這地方,很少有人敢來的,今兒要不是明公子賞了我好些錢,我也不來的。”
柳惜見道:“怎麽說這裏邪門呢?”
楊壽道:“我聽我爺爺說,這穀裏從前是有個村的,三夾村,可是個大村呢。後來鄭朝亂了,咱們今兒的天子祖上一族組了義軍,四處攻打鄭國的的城池。當年欽州城被蕭朝軍隊攻下後,鄭朝的一隊官兵不甘心,沒投降,便躲進這穀裏來,想要在這一帶占山為王。”
各人都聽得入神,楊壽卻忽然打住,柳惜見問道:“那後來怎樣?”
楊壽道:“唉,天下亂了,官兵成了強盜。他們進穀來,便強住下來。村長看他們是官兵,不敢多說,便隻能讓他們住下,可是,蕭朝的義軍勢力越來越盛,聽說這有鄭朝的兵,蕭軍便尋到這穀裏來。那時蕭軍有不許濫殺百姓不得擾民這一規矩。蕭朝的義軍進穀,將這穀四麵圍住,進穀裏來的鄭朝官兵打不出去,便想起蕭軍那條不得濫殺百姓的規矩來,於是打扮成百姓的模樣,想要出穀,但被蕭軍發覺,這一計策沒成。後來鄭國的那些官兵沒了法,便擄了這村裏的三百多號人做人質。”
各人心都揪起來,青鬆、君竹等雖在這穀中住了不短的日子,但從沒聽說過穀中曾經的事,這時聽說,均是聚精會神。
楊壽道:“那時蕭軍領兵的是個叫李思博的將軍,他見鄭朝那些官兵擄了百姓當人質,還是不管不顧,一味強攻,最後,那村裏的百姓都被殺了,那些鄭國官兵也都被滅了。”
眾人心驚,沒人敢言語。
楊壽歎了口氣,又道:“我爺爺有個堂妹是嫁到三夾村裏來的,爺爺他們說,當年蕭朝義軍退兵後,他們過了幾天才聽說這裏的事,因為有我那姑奶奶一個親戚,爺爺和我幾個堂爺爺便一起到這穀中來,唉,他們幾個說,那屍體堆成山一樣,有村裏那些百姓的,有蕭朝官兵的,有鄭國官兵的。不過,蕭朝人打死鄭朝人後,為了領軍功,把鄭朝官兵的左耳都割了,那場麵,真是慘。幾個爺爺找了好久,才找著我姑奶奶一家,可是,我姑奶奶他們的左耳也沒了,村裏其它百姓,也都少了左耳朵。”
君竹想了一想,道:“是蕭朝那些人為了多領功領賞,把那些老百姓的耳朵也割了嗎?”
楊壽沒想到君竹小小年紀,能想到這,一拍大腿,道:“沒錯啊,你小子真聰明。”
君竹受讚,心中歡喜。
楊壽又接著道:“爺爺他們把姑奶奶一家的屍首運出來葬了。其他的,沒再管。隻是聽說,別處地方的人,在那三夾村有親戚的,也都過去瞧了,也葬了他們那些親戚的屍首。那些沒人認沒人管的屍體,隻能爛在地上。我有個堂爺爺,當年來這見了那麽多死人後,回去還病了好久呢,他說,這麽多年,隻要一夢見三夾村,那過不久準要再生病。”
清溪望著青鬆道:“師兄,難道大槐樹下的那些骨頭,就是那些死人的?”
青鬆道:“多半是。”
明千霜問道:“什麽骨頭?”
青鬆道:“這裏北邊的一座矮山上,有棵大槐樹,今年開春,我和白鶴還有君竹、清溪去那裏摘槐花,不小心便踢出來一個骷髏頭,當時咱們害怕,回來告訴師父,師父叫咱們扛了鋤頭,帶了咱們重回去那裏,便在地下挖,結果挖出來好多白骨。”
君竹插口道:“當時可把咱們嚇壞了,師父還罵晦氣呢,咱們把挖出來那些骨頭埋了,以後再不敢去大槐樹那裏了。”
柳惜見道:“那時你們第二回去大槐樹那裏,你們師父還讓你們帶了鋤頭?”
君竹道:“是呀。”
柳惜見向明千霜看去,明千霜卻也正朝她瞧來,兩人相對望片刻,又都移開目光去,柳惜見道:“你們師父,是不是要尋什麽東西呢?不然為了一個無主頭骨,若是隨便看一眼,瞧瞧情形,何必早早備好了鋤頭。”
青鬆想了一想,道:“這便不知了,不過若說找東西,我這麽幾年沒見他在穀裏找過什麽呢。”
柳惜見沉吟半晌,道:“那興許是我多想了。”
楊壽看他們說完,接著敘道:“反正,自從三夾村裏的人死了後,就常有人說這穀裏晚上狼叫得厲害,又有烏鴉愛叫,有時白天也會有怪聲,慢慢的,沒人敢來了。直到四十多年前,有個號稱‘玉川子’的道士重回這穀裏,在這裏住下,還把這穀改叫做‘幽冥穀’,這才算有了點人氣。不過,本地人曉得這些舊事的,都還是不敢來的。”
那“玉川子”,便是火鬼散仙的師父,這一事,柳惜見、明千霜、青鬆等俱都知曉。
柳惜見聽了楊壽所說,又兼白日裏在密室中所見所曆的種種,也覺這地方荒涼可怖,暗暗想道:“得虧是個懂武功又在修行中的人才敢在此定居,我是死也不來的。”
楊壽道:“還好哇還好,我生在這太平盛世裏,沒那麽多亂子。”說罷雙手合十,念起“阿彌陀佛”來。
明千霜笑道:“楊大哥,說不準你是曆過亂世來的了呢。”
楊壽道:“這話怎麽說?”
明千霜道:“你方才才念佛,佛家又是講轉世輪回的,你的前世、再前世,說不準曆過亂世、戰火,直到今生,才生在太平盛世裏。佛家講有緣,今日你有緣到這穀裏來,更說不準,上輩子你便是這穀裏的人,又說不準,便是那些受苦受難無辜死去的人,因為有緣,如今才得回這裏來,你可算是故地重遊了。”
楊壽直聽得後背發涼,連忙道:“明公子,你別嚇我成不成,什麽故地重遊,是你叫我來的,那和這裏有緣的也該是你,是你故地重遊,與我可不相幹。”此時他倒後悔和眾人說起這穀裏的事了,越說越怕,心中隻暗暗祈願那些冤魂別來纏自己。
柳惜見問道:“你們哪裏摘的?”
君竹道:“對麵山上,從前屠散仙他們種了一片,今兒都熟了,咱們常去摘來吃呢。柳姑娘、明大哥,你們也嚐嚐。”一麵說一麵各給柳惜見和明千霜遞了一個。
青鬆也從密室中出來,與眾人一處說話。
楊壽道:“這穀裏可和別處不大一樣,大冬日裏的,還處處紅紅綠綠,怪不得別人都說這地方邪門呢。”
柳惜見笑道:“人家怎麽說這裏邪門啦?”
楊壽把才剝開的橘子皮一扔,說道:“這地方,很少有人敢來的,今兒要不是明公子賞了我好些錢,我也不來的。”
柳惜見道:“怎麽說這裏邪門呢?”
楊壽道:“我聽我爺爺說,這穀裏從前是有個村的,三夾村,可是個大村呢。後來鄭朝亂了,咱們今兒的天子祖上一族組了義軍,四處攻打鄭國的的城池。當年欽州城被蕭朝軍隊攻下後,鄭朝的一隊官兵不甘心,沒投降,便躲進這穀裏來,想要在這一帶占山為王。”
各人都聽得入神,楊壽卻忽然打住,柳惜見問道:“那後來怎樣?”
楊壽道:“唉,天下亂了,官兵成了強盜。他們進穀來,便強住下來。村長看他們是官兵,不敢多說,便隻能讓他們住下,可是,蕭朝的義軍勢力越來越盛,聽說這有鄭朝的兵,蕭軍便尋到這穀裏來。那時蕭軍有不許濫殺百姓不得擾民這一規矩。蕭朝的義軍進穀,將這穀四麵圍住,進穀裏來的鄭朝官兵打不出去,便想起蕭軍那條不得濫殺百姓的規矩來,於是打扮成百姓的模樣,想要出穀,但被蕭軍發覺,這一計策沒成。後來鄭國的那些官兵沒了法,便擄了這村裏的三百多號人做人質。”
各人心都揪起來,青鬆、君竹等雖在這穀中住了不短的日子,但從沒聽說過穀中曾經的事,這時聽說,均是聚精會神。
楊壽道:“那時蕭軍領兵的是個叫李思博的將軍,他見鄭朝那些官兵擄了百姓當人質,還是不管不顧,一味強攻,最後,那村裏的百姓都被殺了,那些鄭國官兵也都被滅了。”
眾人心驚,沒人敢言語。
楊壽歎了口氣,又道:“我爺爺有個堂妹是嫁到三夾村裏來的,爺爺他們說,當年蕭朝義軍退兵後,他們過了幾天才聽說這裏的事,因為有我那姑奶奶一個親戚,爺爺和我幾個堂爺爺便一起到這穀中來,唉,他們幾個說,那屍體堆成山一樣,有村裏那些百姓的,有蕭朝官兵的,有鄭國官兵的。不過,蕭朝人打死鄭朝人後,為了領軍功,把鄭朝官兵的左耳都割了,那場麵,真是慘。幾個爺爺找了好久,才找著我姑奶奶一家,可是,我姑奶奶他們的左耳也沒了,村裏其它百姓,也都少了左耳朵。”
君竹想了一想,道:“是蕭朝那些人為了多領功領賞,把那些老百姓的耳朵也割了嗎?”
楊壽沒想到君竹小小年紀,能想到這,一拍大腿,道:“沒錯啊,你小子真聰明。”
君竹受讚,心中歡喜。
楊壽又接著道:“爺爺他們把姑奶奶一家的屍首運出來葬了。其他的,沒再管。隻是聽說,別處地方的人,在那三夾村有親戚的,也都過去瞧了,也葬了他們那些親戚的屍首。那些沒人認沒人管的屍體,隻能爛在地上。我有個堂爺爺,當年來這見了那麽多死人後,回去還病了好久呢,他說,這麽多年,隻要一夢見三夾村,那過不久準要再生病。”
清溪望著青鬆道:“師兄,難道大槐樹下的那些骨頭,就是那些死人的?”
青鬆道:“多半是。”
明千霜問道:“什麽骨頭?”
青鬆道:“這裏北邊的一座矮山上,有棵大槐樹,今年開春,我和白鶴還有君竹、清溪去那裏摘槐花,不小心便踢出來一個骷髏頭,當時咱們害怕,回來告訴師父,師父叫咱們扛了鋤頭,帶了咱們重回去那裏,便在地下挖,結果挖出來好多白骨。”
君竹插口道:“當時可把咱們嚇壞了,師父還罵晦氣呢,咱們把挖出來那些骨頭埋了,以後再不敢去大槐樹那裏了。”
柳惜見道:“那時你們第二回去大槐樹那裏,你們師父還讓你們帶了鋤頭?”
君竹道:“是呀。”
柳惜見向明千霜看去,明千霜卻也正朝她瞧來,兩人相對望片刻,又都移開目光去,柳惜見道:“你們師父,是不是要尋什麽東西呢?不然為了一個無主頭骨,若是隨便看一眼,瞧瞧情形,何必早早備好了鋤頭。”
青鬆想了一想,道:“這便不知了,不過若說找東西,我這麽幾年沒見他在穀裏找過什麽呢。”
柳惜見沉吟半晌,道:“那興許是我多想了。”
楊壽看他們說完,接著敘道:“反正,自從三夾村裏的人死了後,就常有人說這穀裏晚上狼叫得厲害,又有烏鴉愛叫,有時白天也會有怪聲,慢慢的,沒人敢來了。直到四十多年前,有個號稱‘玉川子’的道士重回這穀裏,在這裏住下,還把這穀改叫做‘幽冥穀’,這才算有了點人氣。不過,本地人曉得這些舊事的,都還是不敢來的。”
那“玉川子”,便是火鬼散仙的師父,這一事,柳惜見、明千霜、青鬆等俱都知曉。
柳惜見聽了楊壽所說,又兼白日裏在密室中所見所曆的種種,也覺這地方荒涼可怖,暗暗想道:“得虧是個懂武功又在修行中的人才敢在此定居,我是死也不來的。”
楊壽道:“還好哇還好,我生在這太平盛世裏,沒那麽多亂子。”說罷雙手合十,念起“阿彌陀佛”來。
明千霜笑道:“楊大哥,說不準你是曆過亂世來的了呢。”
楊壽道:“這話怎麽說?”
明千霜道:“你方才才念佛,佛家又是講轉世輪回的,你的前世、再前世,說不準曆過亂世、戰火,直到今生,才生在太平盛世裏。佛家講有緣,今日你有緣到這穀裏來,更說不準,上輩子你便是這穀裏的人,又說不準,便是那些受苦受難無辜死去的人,因為有緣,如今才得回這裏來,你可算是故地重遊了。”
楊壽直聽得後背發涼,連忙道:“明公子,你別嚇我成不成,什麽故地重遊,是你叫我來的,那和這裏有緣的也該是你,是你故地重遊,與我可不相幹。”此時他倒後悔和眾人說起這穀裏的事了,越說越怕,心中隻暗暗祈願那些冤魂別來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