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雲非雲,確實已經沒有再注意鳳英和周遠他們到底在幹什麽了。他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被進入身體的各屬性雲力所吸引。
和雲非雲上次使用聚脈散開辟雲力海不同,這次各種不同屬性的雲力進入雲非雲體內的時候,並不再需要重新去開辟經脈路線,而是沿著之前的經脈路線重新進行喚醒以及修複就可以了。
\"這次因為雲力屬性種類多,似乎經脈恢複起來也不太一樣了?\"雲非雲內視著吸收入體的各屬性雲力,發現這些雲力在通過身體各處皮膚滲入經脈的同時,就會被經脈壁像篩網一樣過濾出一些雲力留在經脈壁上,而後交織成一根黑色的雲力線,成為修補這處經脈壁的一小塊磚。
而被經脈壁過濾後的雲力,則順著經脈直接流入了丹田海,並在丹田海的中心處積蓄纏繞起來。
\"我記得修煉手冊上提到的是要把各種屬性的雲力糅合在一起,讓它們能夠形成一個完美的平衡,如同一個星係一般自行旋轉。\"雲非雲一邊回憶著雲祖手冊上關於第一次修煉的描述,一邊嚐試著去控製這些不同屬性的雲力能夠先凝結出一個雲海核心來。
雲祖手冊中描述的雲力核心,是整個雲力海中最為基礎也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按照手冊中的記載,這個核心形成後,會對丹田海內的雲力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從而產生如同行星繞行恒星一般的旋轉力,使外界的雲力能夠被不斷的吸納填充到雲力海中來。
而在雲祖最新補完的修煉手冊中,雲祖還把雲力核心分成了三個等級:最低一級是利用單一屬性的雲力來凝練核心。在飛雲星上,大多數的人都有著能夠與自身親近契合的雲力屬性,即便是如同雲祖一般來自外星的其他跟隨者,在突破自身轉修雲力的時候,也基本能夠比較容易地優先對某一種雲力屬性產生感應。利用這一屬性的雲力凝聚而成的雲力核心,會對這種屬性的雲力產生特定加成,不但同種屬性的吸收和釋放速度較普通單一雲力屬性修煉者要至少高出20%。雲力海內的雲力精煉程度也遠比普通修煉者要高,至少接近三十個百分點,而隨著雲力海的日益充盈,這個差距還會進一步加大。
而中間等級的雲力核心,雲祖手冊中記載的是利用無屬性雲力來凝聚而成的雲力核心。雲力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各種屬性的雲力在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戰鬥環境中的應用基本已經被開發到了極致。
雖然因為萬物相生相克導致了每一種屬性的雲力都可能會遇到自己的天敵屬性,從而直接在戰鬥開始就陷入被動,但也正是因為各種屬性的修煉者絡繹不絕,使得現在的修煉者,即使是麵對相克屬性的敵人時,依舊能夠通過一些特殊手(比如雲器)來縮短雙方之間的差距。
而這就使得每一個修煉者都特別專注於自身雲力屬性的專長,這種某一屬性所特有的屬性技常常會成為決定一場對決成敗的關鍵點。
但其實就像剛剛琴紅袖對於洞穴內其他屬性的雲力進行的操控一樣,無屬性雲力修煉者其實能夠對於多種屬性的雲力產生親和。因此在雲器發展以前,絕大多數的強者其實都是無屬性雲力修煉者。
雖然無屬性雲力修煉者不能夠像單一屬性雲力修煉者那樣發展出特殊的屬性技,但因為他們可以最多親和五種不同屬性的雲力,使得他們在雲力環境的應對以及自身雲力的積累方麵比單一屬性修煉者更有優勢。而這種優勢會隨著雲力等級的提升越來越明顯。記載中,四境以上的修煉者有超過四分之三都是無屬性雲力修煉者,隻是由於大災變之後上升通道封閉,修煉資源也遠不如以前,這才使得無屬性雲力修煉者慢慢衰弱下來。
而如果使用無屬性雲力作為雲力海的雲力核心,這個雲力海對於修煉者自身親和的五種單一屬性的雲力產生的吸收速度可以達到普通單一屬性雲力修煉者的90%,而將這些屬性的雲力轉換成無屬性雲力釋放的速度則比他們要快10%。
圍繞這個無屬性雲力核心形成的雲力海,雲力容量會比普通雲力修煉者高出百分之三十,雲力精煉程度也會高出百分之十,雖然不如單一屬性修煉者的精煉程度高,但隨著雲力境界的提升,這方麵的差距會逐漸縮小,甚至四境之後就會全麵反超。
而雲祖認為最為強大的雲力核心,則應當是利用全屬性雲力凝聚而成的。顧名思義,這種核心可以親和所有屬性的雲力,不但能夠提升修煉者的諸如雲力海容量以及雲力精煉度等所有基礎能力,還能夠讓修煉者運用和掌握各屬性的技能甚至是特殊技。可以說是一種完全沒有短板的雲力核心。
隻不過,這種雲力核心究竟能夠提升多大數值的修煉效果,是否真的可以達到設想中的那種理想狀態,手冊中並沒有說明。因為哪怕是修煉手冊的編著者雲祖本人,也僅僅是修煉出了無屬性的雲力核心。全屬性的雲力核心,說白了,僅僅是雲祖的一種未經證實的猜想。
但現在,雲非雲體內的雲力凝聚狀況,卻明顯是在奔著全屬性雲力核心的狀態去凝聚的!
雲非雲不知道,雲祖之所以在修煉手冊中的最開篇就對修煉環境做了要求,就是因為每個人對於不同雲力屬性的親和以及感悟是不同的。
如果你明明是風屬性的體質,卻一直在火屬性的環境中試圖修煉,那豈止是事倍功半,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而如果你是無屬性的雲力體質,在全屬性的環境中也更容易找到能夠與自身相契合的那五種屬性的雲力。
但即使隻是感應五種屬性的雲力都已經十分困難了,更遑論要感應全屬性?
而對於全屬性核心的猜想,也是雲祖歸隱飛鷹崖之後,重新複盤總結自己這一生時推導出來的一種理想化的結果。
和雲非雲上次使用聚脈散開辟雲力海不同,這次各種不同屬性的雲力進入雲非雲體內的時候,並不再需要重新去開辟經脈路線,而是沿著之前的經脈路線重新進行喚醒以及修複就可以了。
\"這次因為雲力屬性種類多,似乎經脈恢複起來也不太一樣了?\"雲非雲內視著吸收入體的各屬性雲力,發現這些雲力在通過身體各處皮膚滲入經脈的同時,就會被經脈壁像篩網一樣過濾出一些雲力留在經脈壁上,而後交織成一根黑色的雲力線,成為修補這處經脈壁的一小塊磚。
而被經脈壁過濾後的雲力,則順著經脈直接流入了丹田海,並在丹田海的中心處積蓄纏繞起來。
\"我記得修煉手冊上提到的是要把各種屬性的雲力糅合在一起,讓它們能夠形成一個完美的平衡,如同一個星係一般自行旋轉。\"雲非雲一邊回憶著雲祖手冊上關於第一次修煉的描述,一邊嚐試著去控製這些不同屬性的雲力能夠先凝結出一個雲海核心來。
雲祖手冊中描述的雲力核心,是整個雲力海中最為基礎也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按照手冊中的記載,這個核心形成後,會對丹田海內的雲力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從而產生如同行星繞行恒星一般的旋轉力,使外界的雲力能夠被不斷的吸納填充到雲力海中來。
而在雲祖最新補完的修煉手冊中,雲祖還把雲力核心分成了三個等級:最低一級是利用單一屬性的雲力來凝練核心。在飛雲星上,大多數的人都有著能夠與自身親近契合的雲力屬性,即便是如同雲祖一般來自外星的其他跟隨者,在突破自身轉修雲力的時候,也基本能夠比較容易地優先對某一種雲力屬性產生感應。利用這一屬性的雲力凝聚而成的雲力核心,會對這種屬性的雲力產生特定加成,不但同種屬性的吸收和釋放速度較普通單一雲力屬性修煉者要至少高出20%。雲力海內的雲力精煉程度也遠比普通修煉者要高,至少接近三十個百分點,而隨著雲力海的日益充盈,這個差距還會進一步加大。
而中間等級的雲力核心,雲祖手冊中記載的是利用無屬性雲力來凝聚而成的雲力核心。雲力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各種屬性的雲力在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戰鬥環境中的應用基本已經被開發到了極致。
雖然因為萬物相生相克導致了每一種屬性的雲力都可能會遇到自己的天敵屬性,從而直接在戰鬥開始就陷入被動,但也正是因為各種屬性的修煉者絡繹不絕,使得現在的修煉者,即使是麵對相克屬性的敵人時,依舊能夠通過一些特殊手(比如雲器)來縮短雙方之間的差距。
而這就使得每一個修煉者都特別專注於自身雲力屬性的專長,這種某一屬性所特有的屬性技常常會成為決定一場對決成敗的關鍵點。
但其實就像剛剛琴紅袖對於洞穴內其他屬性的雲力進行的操控一樣,無屬性雲力修煉者其實能夠對於多種屬性的雲力產生親和。因此在雲器發展以前,絕大多數的強者其實都是無屬性雲力修煉者。
雖然無屬性雲力修煉者不能夠像單一屬性雲力修煉者那樣發展出特殊的屬性技,但因為他們可以最多親和五種不同屬性的雲力,使得他們在雲力環境的應對以及自身雲力的積累方麵比單一屬性修煉者更有優勢。而這種優勢會隨著雲力等級的提升越來越明顯。記載中,四境以上的修煉者有超過四分之三都是無屬性雲力修煉者,隻是由於大災變之後上升通道封閉,修煉資源也遠不如以前,這才使得無屬性雲力修煉者慢慢衰弱下來。
而如果使用無屬性雲力作為雲力海的雲力核心,這個雲力海對於修煉者自身親和的五種單一屬性的雲力產生的吸收速度可以達到普通單一屬性雲力修煉者的90%,而將這些屬性的雲力轉換成無屬性雲力釋放的速度則比他們要快10%。
圍繞這個無屬性雲力核心形成的雲力海,雲力容量會比普通雲力修煉者高出百分之三十,雲力精煉程度也會高出百分之十,雖然不如單一屬性修煉者的精煉程度高,但隨著雲力境界的提升,這方麵的差距會逐漸縮小,甚至四境之後就會全麵反超。
而雲祖認為最為強大的雲力核心,則應當是利用全屬性雲力凝聚而成的。顧名思義,這種核心可以親和所有屬性的雲力,不但能夠提升修煉者的諸如雲力海容量以及雲力精煉度等所有基礎能力,還能夠讓修煉者運用和掌握各屬性的技能甚至是特殊技。可以說是一種完全沒有短板的雲力核心。
隻不過,這種雲力核心究竟能夠提升多大數值的修煉效果,是否真的可以達到設想中的那種理想狀態,手冊中並沒有說明。因為哪怕是修煉手冊的編著者雲祖本人,也僅僅是修煉出了無屬性的雲力核心。全屬性的雲力核心,說白了,僅僅是雲祖的一種未經證實的猜想。
但現在,雲非雲體內的雲力凝聚狀況,卻明顯是在奔著全屬性雲力核心的狀態去凝聚的!
雲非雲不知道,雲祖之所以在修煉手冊中的最開篇就對修煉環境做了要求,就是因為每個人對於不同雲力屬性的親和以及感悟是不同的。
如果你明明是風屬性的體質,卻一直在火屬性的環境中試圖修煉,那豈止是事倍功半,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而如果你是無屬性的雲力體質,在全屬性的環境中也更容易找到能夠與自身相契合的那五種屬性的雲力。
但即使隻是感應五種屬性的雲力都已經十分困難了,更遑論要感應全屬性?
而對於全屬性核心的猜想,也是雲祖歸隱飛鷹崖之後,重新複盤總結自己這一生時推導出來的一種理想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