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治安軍也要參與春耕和開荒,但畢竟兩三天就要訓練一次,布置太多,總會導致勞力短缺的。
出發前,蔡成讓管亥通知下去,行軍途中,以小隊為單位,對這次席卷青州三郡國的戰役,進行總結。
抵達臨淄軍營後,所有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全部要向營長匯報總結的結果,軍部會派人記錄。
管亥很不理解,為什麽士卒也要總結。
蔡成告訴他,士卒的總結很重要。一旦士卒學會了打仗,以後遇到戰事,眾人拾柴火焰高,他們會提出無數的奇思妙想。
關鍵是,士卒參與總結,對基層軍官,則是一個極大的提升。
以後,護民軍的晉升,全部要從基層起步。沒有當過小隊長的,不可做中隊長;沒當過中隊長的,不可做大隊長……,以此類推。
哪怕日後有當世名將來投,也要從大隊長做起。
雖然管亥還是不那麽理解,但他知道,主公這樣做,肯定是為了軍隊好。就馬上去布置了。
這一路上,鮑信都賴在蔡成身邊,喋喋不休地感謝主公鐃他兄弟二人性命。
蔡成知其想與自己交流,就把他叫上馬車。
從濟南國到齊國臨淄,足有三天多的路程,足夠蔡成和鮑信好好聊聊了。
鮑信這一路上,仿佛就是個好奇寶寶,問題就沒停過。
蔡成也是有問必答。
“主公,您尚未及弱冠,如何能讓這些驕兵悍將認你為主公?”
“那你為何認我為主公?”
“我是被圍在曆城之下,逃不掉,隻能投降。他們都認你為主公了,我要是不認的話,擔心你會殺了我。”鮑信實話實說。
“我不會殺你的。哪怕你現在想走,我也不會阻攔。在我看來,你和於禁都是非常優秀的將領,而且有足夠的忠心。
“隻不過,你和於禁的區別在於,他出身寒門,更容易接受我創建的‘新農體係’。而你是世家出身,可能不願意接受‘新農體係’。”蔡成悠悠地說道。
“我家族的始祖是齊國的鮑叔牙,始祖之墓就在濟南國中。始祖之後,鮑家沒出過什麽大人物,家族也從來就沒有振興過,隻是比寒門好一點,但也好不了多少。”鮑信有些沉重,因為鮑家已經沒落了。
“‘叔牙讓賢’、‘管鮑之交’名傳千古,這是鮑家的榮光。你跟了我,你就有成為大人物的機會。隻不過,在護民軍中,大人物及其家族,也是不能盤剝百姓的。
“你之前不是問我,為何管亥、張牛角、禇燕等人都願意投效於我嗎?無他,就是因為‘愛民、護民’。
“這天下哪一階層人數最多?當然是貧苦百姓。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我要創建的是民心永不失的天下。”
最後這一句,道出了蔡成的雄心壯誌,也讓鮑信瞠目結舌。
這是要造反嗎?
如果不造反,哪裏能得到天下?哪裏能創建民心永不失的天下?
看到鮑信震驚之色,蔡成笑了。
“創建天下,真的需要造反嗎?你看,青州就沒有造反,但青州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郎中治病,孩子可以讀書……
“青州富足,就可以給朝廷多繳納賦稅,幫我大漢重新強大起來。
“可見,富民和富國是不矛盾的,也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蔡成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富民與富國,本就是可以雙贏的。
鮑信再次目瞪口呆。
雖然他出身世家,雖然他也是飽讀聖賢書,可蔡成講的道理,卻是他從來沒見過、沒聽過,也沒想過的。
蔡成沒有打擾鮑信的沉思。
反正兩人都在馬車上,讓鮑信多趁此時機,多想想,也是很不錯的。
直到鮑信慢慢從沉思中恢複過來時,蔡成才繼續說道:“本來世家大族也是民,也是可以和朝廷共富貴的。可世家大族做錯了一件事,導致天下疲弊。結果是朝廷衰弱,農家造反,外敵環伺,世家大族也沒討到好。”
鮑信好奇地問道:“世家大族做錯了什麽事?”
蔡成看了他一眼,一字一頓地說道:“土地兼並!”
“土地兼並?”鮑信沒聽懂。
“對,土地兼並。在大漢領域之內,七成以上的土地,都被世家大族占據。再加上皇族所占,留給農家的土地十不及一二。請問:百姓如何還能活得下去?難道依靠‘主五稅三佃二嗎?”
說到這兒,蔡成的牙齒都咬得“咯咯”直響。
鮑信再次陷入了沉思。
半晌後,鮑信才輕聲道:“好像新朝的政策,就是防止土地兼並的。”
“沒錯!”蔡成馬上給予肯定。然後又繼續解釋道:“王莽新政,看起來是解決土地兼並的,但他有幾點沒做好。
“首先,他不具備基礎條件,卻大麵積推廣新政。比如說,地方官吏都是出身世家,而新政損害了世家的利益,那些官吏還會真心推廣嗎?
“真要推廣新政,首先就必須要用寒門子弟和貧苦百姓為官吏,而不能用或少用世家子弟。可貧苦百姓連字都不識,如何為官吏?
“世家對權勢的壟斷,其根本就在於對知識的壟斷。在造紙術出現前,哪怕是世家子弟,讀書的成本都非常高,何況貧苦百姓。沒有百姓為基,又侵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導致天下怨聲載道,不可能成功的。
“其次,朝廷對百姓放貸,取一成息,過高。百姓借貸後,除賦稅徭役外,還要歸還一成利息,負擔太重,苦不堪言。這也是新政無法成功的原因。
“最後,皇家攫取太多。天下苦,皇家樂,不可持久也。否則哪兒來的赤眉造反?”
“對對對,赤眉造反,和去年黃巾造反一樣,都是百姓活不下去導致的。”鮑信仿佛如夢初醒。
“自三皇五帝,我中原大地,皆是以農為本。世家大族兼並土地,乃挖根除本之舉,最後世家大族能得益嗎?”
出發前,蔡成讓管亥通知下去,行軍途中,以小隊為單位,對這次席卷青州三郡國的戰役,進行總結。
抵達臨淄軍營後,所有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全部要向營長匯報總結的結果,軍部會派人記錄。
管亥很不理解,為什麽士卒也要總結。
蔡成告訴他,士卒的總結很重要。一旦士卒學會了打仗,以後遇到戰事,眾人拾柴火焰高,他們會提出無數的奇思妙想。
關鍵是,士卒參與總結,對基層軍官,則是一個極大的提升。
以後,護民軍的晉升,全部要從基層起步。沒有當過小隊長的,不可做中隊長;沒當過中隊長的,不可做大隊長……,以此類推。
哪怕日後有當世名將來投,也要從大隊長做起。
雖然管亥還是不那麽理解,但他知道,主公這樣做,肯定是為了軍隊好。就馬上去布置了。
這一路上,鮑信都賴在蔡成身邊,喋喋不休地感謝主公鐃他兄弟二人性命。
蔡成知其想與自己交流,就把他叫上馬車。
從濟南國到齊國臨淄,足有三天多的路程,足夠蔡成和鮑信好好聊聊了。
鮑信這一路上,仿佛就是個好奇寶寶,問題就沒停過。
蔡成也是有問必答。
“主公,您尚未及弱冠,如何能讓這些驕兵悍將認你為主公?”
“那你為何認我為主公?”
“我是被圍在曆城之下,逃不掉,隻能投降。他們都認你為主公了,我要是不認的話,擔心你會殺了我。”鮑信實話實說。
“我不會殺你的。哪怕你現在想走,我也不會阻攔。在我看來,你和於禁都是非常優秀的將領,而且有足夠的忠心。
“隻不過,你和於禁的區別在於,他出身寒門,更容易接受我創建的‘新農體係’。而你是世家出身,可能不願意接受‘新農體係’。”蔡成悠悠地說道。
“我家族的始祖是齊國的鮑叔牙,始祖之墓就在濟南國中。始祖之後,鮑家沒出過什麽大人物,家族也從來就沒有振興過,隻是比寒門好一點,但也好不了多少。”鮑信有些沉重,因為鮑家已經沒落了。
“‘叔牙讓賢’、‘管鮑之交’名傳千古,這是鮑家的榮光。你跟了我,你就有成為大人物的機會。隻不過,在護民軍中,大人物及其家族,也是不能盤剝百姓的。
“你之前不是問我,為何管亥、張牛角、禇燕等人都願意投效於我嗎?無他,就是因為‘愛民、護民’。
“這天下哪一階層人數最多?當然是貧苦百姓。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我要創建的是民心永不失的天下。”
最後這一句,道出了蔡成的雄心壯誌,也讓鮑信瞠目結舌。
這是要造反嗎?
如果不造反,哪裏能得到天下?哪裏能創建民心永不失的天下?
看到鮑信震驚之色,蔡成笑了。
“創建天下,真的需要造反嗎?你看,青州就沒有造反,但青州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郎中治病,孩子可以讀書……
“青州富足,就可以給朝廷多繳納賦稅,幫我大漢重新強大起來。
“可見,富民和富國是不矛盾的,也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蔡成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富民與富國,本就是可以雙贏的。
鮑信再次目瞪口呆。
雖然他出身世家,雖然他也是飽讀聖賢書,可蔡成講的道理,卻是他從來沒見過、沒聽過,也沒想過的。
蔡成沒有打擾鮑信的沉思。
反正兩人都在馬車上,讓鮑信多趁此時機,多想想,也是很不錯的。
直到鮑信慢慢從沉思中恢複過來時,蔡成才繼續說道:“本來世家大族也是民,也是可以和朝廷共富貴的。可世家大族做錯了一件事,導致天下疲弊。結果是朝廷衰弱,農家造反,外敵環伺,世家大族也沒討到好。”
鮑信好奇地問道:“世家大族做錯了什麽事?”
蔡成看了他一眼,一字一頓地說道:“土地兼並!”
“土地兼並?”鮑信沒聽懂。
“對,土地兼並。在大漢領域之內,七成以上的土地,都被世家大族占據。再加上皇族所占,留給農家的土地十不及一二。請問:百姓如何還能活得下去?難道依靠‘主五稅三佃二嗎?”
說到這兒,蔡成的牙齒都咬得“咯咯”直響。
鮑信再次陷入了沉思。
半晌後,鮑信才輕聲道:“好像新朝的政策,就是防止土地兼並的。”
“沒錯!”蔡成馬上給予肯定。然後又繼續解釋道:“王莽新政,看起來是解決土地兼並的,但他有幾點沒做好。
“首先,他不具備基礎條件,卻大麵積推廣新政。比如說,地方官吏都是出身世家,而新政損害了世家的利益,那些官吏還會真心推廣嗎?
“真要推廣新政,首先就必須要用寒門子弟和貧苦百姓為官吏,而不能用或少用世家子弟。可貧苦百姓連字都不識,如何為官吏?
“世家對權勢的壟斷,其根本就在於對知識的壟斷。在造紙術出現前,哪怕是世家子弟,讀書的成本都非常高,何況貧苦百姓。沒有百姓為基,又侵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導致天下怨聲載道,不可能成功的。
“其次,朝廷對百姓放貸,取一成息,過高。百姓借貸後,除賦稅徭役外,還要歸還一成利息,負擔太重,苦不堪言。這也是新政無法成功的原因。
“最後,皇家攫取太多。天下苦,皇家樂,不可持久也。否則哪兒來的赤眉造反?”
“對對對,赤眉造反,和去年黃巾造反一樣,都是百姓活不下去導致的。”鮑信仿佛如夢初醒。
“自三皇五帝,我中原大地,皆是以農為本。世家大族兼並土地,乃挖根除本之舉,最後世家大族能得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