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蕭建已經被北海國的空虛,給逗弄的上頭了,早已忘記諸葛珪的告誡,也根本聽不進孫觀的勸告。
孫觀很無奈。
畢竟蕭家軍是聽蕭建的。他隻是個臨時領軍將領,沒有兩軍對抗,根本就用不上他。
可孫觀的擔憂很快就得到了驗證。
第三天中午,一渾身血跡的士卒,狼狽地跑回來向蕭建報告,那些農戶開始反抗了。
蕭建完全不以為然,厲聲斥問:“農戶反抗,你們不會殺嗎?你們手中的刀槍是擺設?”
“使君,我們打不過呀。”那士卒淒慘地哀嚎。“他們一兩千人包圍我們幾百人,手中不僅有農具,還有刀槍。為了殺出他們的包圍,我們曲長都戰死了。我們三百多人,隻跑出了我一個。”
蕭建聽了士卒的言語,更是怒火中燒。“馬上集結兵力!凡是敢反抗者,殺無赦!”
其實,他內心中已經後悔了。
自己怎麽就熱血上頭,把兵力分散了呢?悔不該沒聽孫觀的勸阻。
現在沒辦法了,隻能重新集結軍隊。
軍隊集結起來後,看那些泥腿子如何反抗!
蕭建身邊的傳令兵瞬間都派了出去。
可傳令兵的任務根本無法完成。
傳令兵出動後,很快就發現,在整個戰線上,漫山遍野都是農戶,數都數不清有多少人。
他們多數手上都拿著刀槍,少數拿著棍棒或鋤頭,根據蕭家軍每股人數的多少,或一千多人,或兩千多人,大概是三倍人數圍住一股蕭家軍。
在他們的包圍圈外,根本看不到其他蕭家軍。
也就是說,八千蕭家軍,起碼被二十萬農戶給包圍了。而且,農戶還有數萬人為預備隊,以防有新的敵人出現。
農戶們也不攻殺,隻在三十丈左右的距離,靜靜地圍著。
整個田野都寂靜的可怕。
傳令兵還發現,也有幾股蕭家軍想要從包圍中衝出來。
但要想衝出來,就隻能拿命來拚。
如果蕭家軍四處突圍,每個士卒就會麵對三個壯漢的攻殺。
農戶也有傷亡,可他們畢竟人多,每死一個士卒,對手就馬上會多出幾個人手。所以,突圍的蕭家軍落入了絕對下風。
如果蕭家軍以戰陣突進,包圍的農戶就邊抵擋,邊後退。但絕對不放蕭家軍衝出包圍圈。
傳令兵一看此情景,就知道這些農戶非常有組織。他們隻能遠遠地看著,根本不敢靠近包圍圈。
可就在傳令兵猶豫著怎麽辦的時候,他們發現一支身著黑色軍服的軍隊,足有近萬人,開始介入戰場。
這支新加入戰場的軍隊,也非常有組織。
他們沒有一進入戰場,就全力撲殺,而是先在距離近百個包圍圈數十丈外,開始進食和休息。
很明顯,這支軍隊是急行軍趕過來的。
如果他們馬上投入戰圈,體力肯定不行。
但如果先休息一個時辰,等待蕭家軍的,就是被個個擊破的命運。
也許看官有疑問:
這農戶是怎麽組織起來的?
農戶手中的兵器是哪兒來的?
這支黑衣軍是怎麽回事?
數十萬農戶,隻用了兩天就組織了起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
組織農戶的人叫樊北,字興何。
樊北是個無名小卒,可他的祖上可是大名鼎鼎的樊噲。
漢高祖劉邦臨死前,派陳平和周勃去殺樊噲,結果陳平出計,隻擒不殺。結果他們返回京都的路上,劉邦就駕崩了。
因為救下了樊噲,陳平和周勃自然得到了呂後的重用,樊氏一脈也保存了下來。
隻不過,《史記》隻記載到樊噲的玄孫樊廣他就結束了,可《漢書》上卻記載漢平帝封樊噲之玄孫之子樊章為舞陽侯。
史書可不信。
蔡成也是在護民軍中找到的樊北,並確認他確實是樊噲的後人。
樊北在訓練中,就表現出了很高的軍事素養,估計是樊家的遺傳基因吧。本來他已經是一個團長,可聽到青州其他郡國的世家大族,都在招募私兵的時候,就非要和趙謙一起前來北海。
趙謙要來冀州主持青州黃巾大局,當然要帶助手,而樊北就是趙謙的首選。
兩人一拍即合。
樊北也沒讓趙謙失望,進入北海國,不僅加入了康王的私兵,而且很快還得到了康王的欣賞,不僅被康王晉升為親衛隊長,而且還封了樊北一個“護王校尉”。
你沒看錯,就是校尉。康王是王爺,有權力封校尉的。
康王私兵加入護民軍後,康王懇求樊北留下,幫他訓練好自己的護衛後再離開。
康王一直對樊北不錯,不好拒絕康王,就和康王約定了半年之期。
樊北就留在康王府中,一邊訓練三百護衛,一邊負責組織北海國的黃巾之眾。
也就是說,北海國的黃巾之眾,哪些能進治安軍,哪些能進護民軍,哪些回家繼續做農戶,都是樊北說了算。
當蕭建率領蕭家軍進入北海國之時,護民軍留在境界的斥候,不僅快馬報給管亥和何山,同時也快馬報給樊北。
樊北聽報後,一邊派人馬上向東萊求援,一邊派出了自己手下的三百護衛,去北海各處組織目前尚未改編成護民軍的黃巾之眾。
樊北怎麽不向樂安國的管承求援?
他不知道管承的渤海軍已經進入了樂安國,而且還在抓緊時間朝著北海國趕。
他隻知道東萊有支萬人的治安軍。
雖然北海的黃巾之眾目前隻是農戶,但聽到徐州軍(現在青州還不知道這是莒縣的蕭家軍),前來破壞他們的春耕後,個個義憤填膺。哪怕不是黃巾之眾,隻是普通的青州農戶,也和黃巾之眾一樣,不要命地往邊境地區趕。
他們秋收後能否吃飽飯,關鍵是春耕。
徐州軍前來破壞他們的春耕,就等於是斷他們的活路。
所以他們眾誌成城。要用血肉築起一道防線,阻擋徐州軍對春耕的破壞。
北海國麵積不算小,可隻用了兩天,樊北就聚集了近十萬人。有人趕到集結地點時,已經跑得快脫力了。
孫觀很無奈。
畢竟蕭家軍是聽蕭建的。他隻是個臨時領軍將領,沒有兩軍對抗,根本就用不上他。
可孫觀的擔憂很快就得到了驗證。
第三天中午,一渾身血跡的士卒,狼狽地跑回來向蕭建報告,那些農戶開始反抗了。
蕭建完全不以為然,厲聲斥問:“農戶反抗,你們不會殺嗎?你們手中的刀槍是擺設?”
“使君,我們打不過呀。”那士卒淒慘地哀嚎。“他們一兩千人包圍我們幾百人,手中不僅有農具,還有刀槍。為了殺出他們的包圍,我們曲長都戰死了。我們三百多人,隻跑出了我一個。”
蕭建聽了士卒的言語,更是怒火中燒。“馬上集結兵力!凡是敢反抗者,殺無赦!”
其實,他內心中已經後悔了。
自己怎麽就熱血上頭,把兵力分散了呢?悔不該沒聽孫觀的勸阻。
現在沒辦法了,隻能重新集結軍隊。
軍隊集結起來後,看那些泥腿子如何反抗!
蕭建身邊的傳令兵瞬間都派了出去。
可傳令兵的任務根本無法完成。
傳令兵出動後,很快就發現,在整個戰線上,漫山遍野都是農戶,數都數不清有多少人。
他們多數手上都拿著刀槍,少數拿著棍棒或鋤頭,根據蕭家軍每股人數的多少,或一千多人,或兩千多人,大概是三倍人數圍住一股蕭家軍。
在他們的包圍圈外,根本看不到其他蕭家軍。
也就是說,八千蕭家軍,起碼被二十萬農戶給包圍了。而且,農戶還有數萬人為預備隊,以防有新的敵人出現。
農戶們也不攻殺,隻在三十丈左右的距離,靜靜地圍著。
整個田野都寂靜的可怕。
傳令兵還發現,也有幾股蕭家軍想要從包圍中衝出來。
但要想衝出來,就隻能拿命來拚。
如果蕭家軍四處突圍,每個士卒就會麵對三個壯漢的攻殺。
農戶也有傷亡,可他們畢竟人多,每死一個士卒,對手就馬上會多出幾個人手。所以,突圍的蕭家軍落入了絕對下風。
如果蕭家軍以戰陣突進,包圍的農戶就邊抵擋,邊後退。但絕對不放蕭家軍衝出包圍圈。
傳令兵一看此情景,就知道這些農戶非常有組織。他們隻能遠遠地看著,根本不敢靠近包圍圈。
可就在傳令兵猶豫著怎麽辦的時候,他們發現一支身著黑色軍服的軍隊,足有近萬人,開始介入戰場。
這支新加入戰場的軍隊,也非常有組織。
他們沒有一進入戰場,就全力撲殺,而是先在距離近百個包圍圈數十丈外,開始進食和休息。
很明顯,這支軍隊是急行軍趕過來的。
如果他們馬上投入戰圈,體力肯定不行。
但如果先休息一個時辰,等待蕭家軍的,就是被個個擊破的命運。
也許看官有疑問:
這農戶是怎麽組織起來的?
農戶手中的兵器是哪兒來的?
這支黑衣軍是怎麽回事?
數十萬農戶,隻用了兩天就組織了起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
組織農戶的人叫樊北,字興何。
樊北是個無名小卒,可他的祖上可是大名鼎鼎的樊噲。
漢高祖劉邦臨死前,派陳平和周勃去殺樊噲,結果陳平出計,隻擒不殺。結果他們返回京都的路上,劉邦就駕崩了。
因為救下了樊噲,陳平和周勃自然得到了呂後的重用,樊氏一脈也保存了下來。
隻不過,《史記》隻記載到樊噲的玄孫樊廣他就結束了,可《漢書》上卻記載漢平帝封樊噲之玄孫之子樊章為舞陽侯。
史書可不信。
蔡成也是在護民軍中找到的樊北,並確認他確實是樊噲的後人。
樊北在訓練中,就表現出了很高的軍事素養,估計是樊家的遺傳基因吧。本來他已經是一個團長,可聽到青州其他郡國的世家大族,都在招募私兵的時候,就非要和趙謙一起前來北海。
趙謙要來冀州主持青州黃巾大局,當然要帶助手,而樊北就是趙謙的首選。
兩人一拍即合。
樊北也沒讓趙謙失望,進入北海國,不僅加入了康王的私兵,而且很快還得到了康王的欣賞,不僅被康王晉升為親衛隊長,而且還封了樊北一個“護王校尉”。
你沒看錯,就是校尉。康王是王爺,有權力封校尉的。
康王私兵加入護民軍後,康王懇求樊北留下,幫他訓練好自己的護衛後再離開。
康王一直對樊北不錯,不好拒絕康王,就和康王約定了半年之期。
樊北就留在康王府中,一邊訓練三百護衛,一邊負責組織北海國的黃巾之眾。
也就是說,北海國的黃巾之眾,哪些能進治安軍,哪些能進護民軍,哪些回家繼續做農戶,都是樊北說了算。
當蕭建率領蕭家軍進入北海國之時,護民軍留在境界的斥候,不僅快馬報給管亥和何山,同時也快馬報給樊北。
樊北聽報後,一邊派人馬上向東萊求援,一邊派出了自己手下的三百護衛,去北海各處組織目前尚未改編成護民軍的黃巾之眾。
樊北怎麽不向樂安國的管承求援?
他不知道管承的渤海軍已經進入了樂安國,而且還在抓緊時間朝著北海國趕。
他隻知道東萊有支萬人的治安軍。
雖然北海的黃巾之眾目前隻是農戶,但聽到徐州軍(現在青州還不知道這是莒縣的蕭家軍),前來破壞他們的春耕後,個個義憤填膺。哪怕不是黃巾之眾,隻是普通的青州農戶,也和黃巾之眾一樣,不要命地往邊境地區趕。
他們秋收後能否吃飽飯,關鍵是春耕。
徐州軍前來破壞他們的春耕,就等於是斷他們的活路。
所以他們眾誌成城。要用血肉築起一道防線,阻擋徐州軍對春耕的破壞。
北海國麵積不算小,可隻用了兩天,樊北就聚集了近十萬人。有人趕到集結地點時,已經跑得快脫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