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購之後,就是製定商號的各種規矩,建立針對不同州郡、不同地域的商隊。
還有很多士紳,則忙著給商號起名字。
命名的原則是:商號的名字,必須要有東萊特征,而且還要滿足日後的發展。
最終一致同意商號名為:滄海商號。
蔡必、督郵在農莊忙得不可開交,蔡正和主簿也是腳不沾地。
農莊不是早就規劃好了嗎?還有什麽可忙的?
流民的登記入籍、組建農莊、確定莊主、建立互助組、指導搭建茅草屋、分配農具、分配耕牛……
安置流民哪有那麽簡單,何況流民足有二十多萬。
尤其是要在農莊劃分的田地周圍,按季風的風向,還要種植大量的果樹。
這些果樹,有的是移植而來,有的則要自己種植。
其中僅僅是規劃果樹林所占用的土地和範圍,就需要實地勘測才能確定。
好在管亥下令,所有人,都必須配合蔡署長,服從署長的的調配。
如此,人手是不缺,但卻要不斷下達每種指令,而且還得保證執行人聽得懂、理解得了……
除此之外,為了不出差錯,蔡正隨時都會派出郡吏、衙役去各地實地勘測或巡察。
目前離年節隻有十來天。為了不耽誤大家過年,所有的事情,必須在年節前落到實處,而且不能有太大的偏差。
為什麽要種果樹?
一是為了以果樹林防風,減少海上颶風對農作物的傷害;二是水果可是蔡成又一賺錢的原料——果酒。
漢代的糧食極缺,所以隻有富貴人家才會用一些糧食釀酒。
所以蔡成打算用果酒來替代米酒,從而大量節約糧食。
早在西漢時期,絲綢之路打通後,葡萄酒就已經傳入大漢。
東萊也可以種植葡萄,不過要等明年開春後,為莊戶建造土坯房時,再來考慮。
過不了幾年,農莊中的每戶房子上,都將纏繞著綠色的葡萄架。
葡萄酒,也是一種果酒,而且是所有果酒中最高級的,蔡成當然不會忽略。
蔡成相信,用不了幾年,果酒就會風靡大漢。
組建農莊中,最為繁瑣的就是建立互助組。
互助組是怎麽回事?
各農莊中,每戶的情況可不一樣。
有的農戶勞力多,有的農戶勞力少,有的農戶有耕牛,有的農戶有農具、有的更擅長耕種、有的隻有一把子力氣……
如果官府不管的話,用不了兩年,不僅各農戶之間會出現大量的矛盾,而且還會在農莊中出現明顯的貧富差距。
所以,蔡正和主簿兩人,得和管亥指派的人一起,為各莊的農戶劃分互助組,目的就是平衡各互助組之間的耕種能力和耕種水平。
建立互助組的標準,就是農具、勞力和耕種水平的平衡。
至於耕牛,則由鄉長、莊主,在一個鄉的範圍內統一調配。
當前耕牛實在是太少了,沒有統一調配,開春後耕種就會出現嚴重的不平衡。
不足的農具,年節後由農具工坊補足一部分。
等一年後,需要新農具,就需要去農家樂購買了。
農家樂又是什麽?
其實蔡成給出的名字本來是“農業供銷社”。隻不過管亥聽蔡成講解後,認為這是專門為農戶服務的,應該稱為“農家樂”。
農家樂賣什麽?
糧食、種子、蔬菜、農具、雪花鹽、布帛、土陶碗、陶鍋、針線、簸箕、犁耙……
總之,一切農戶用得著的,農家樂都有的賣。
東萊有的,由農家樂自行采買;東萊沒有的,或者由農具工坊打製,或者委托滄海商號協助采買,再由農家樂平價購進。
考慮到農戶購物的方便性,每個農莊都會有一個農家樂,每一鄉都有一個農家樂的備貨倉庫。
現在一個農莊中,隻有五百人左右的人口。可農莊內的人口,可是會持續增加的。
生存有了保障,農人生起孩子來,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所以,一個農莊設置一個農家樂,絕對不算多。
如果農戶想購買的東西農家樂裏暫時沒貨,還可以在農家樂登記,等采買回來後,再送貨上門。
而負責農家樂基礎運營的,大部分都是婦人。隻有少部分男工,專門負責做一些重體力活計。
等農莊發展起來之後,他們還會有工錢可拿。
農家樂還有另外一項功能:共倉。
農莊秋收的糧食,必須進入共倉。而每家每戶的口糧,則按月去農家樂領取。
口糧之外多餘的糧食,儲存在共倉內,以應對不期而至的天災。
這樣就不用每個農戶單獨保存糧食了。共倉的統一保存,效果比每戶單獨保存,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三年之後,共倉還會和那些世家大族一樣,賣出舊糧,存入新糧。
舊糧賣給誰?可以賣給滄海商號,也可以賣給郡府。
賣給郡府,存入官倉。在朝廷無力賑災的情況下,官倉可是應對天災的最後屏障。
共倉的位置和建設,也在蔡正的規劃之內,要求防火、防水、防潮、防黴、防風……
總之,可能對糧食造成傷害的,全都要防。
農莊、農家樂、共倉,包括馬上即將成立的漁莊、鹽莊,全部歸農署管轄。
蔡正這個農署署長的權力,比縣令大多了。
可為什麽要避開縣府呢?
其實,在蔡成的設計中,最終都是要歸於縣府管轄的。
但現在不行。
農漁鹽莊,是蔡成構建東萊根據地的基礎,他不敢剛剛開始,就讓那些沒有新思維、隻有老觀念的官吏來管理。
讓蔡正做署長,就是因為他們兄弟之間,隨時可以交流,而且說話也不需要顧及什麽。
所以蔡正管著,基本就等於是蔡成自己在管。
這是新生事物,必須集權,有點什麽問題,也可以及時發現,如此才能保證其良性發展。
但隨著蔡成控製的地盤越來越大,這個農署的存在,會對官府的管理體係有衝擊。而僅靠農署自身,恐怕也管不過來。
那時候,就得把管理權交給當地縣府,並在縣府內設置“農吏”。
何況,當前農莊所在的治安、收稅等行政事務,還是縣府在負責。
還有很多士紳,則忙著給商號起名字。
命名的原則是:商號的名字,必須要有東萊特征,而且還要滿足日後的發展。
最終一致同意商號名為:滄海商號。
蔡必、督郵在農莊忙得不可開交,蔡正和主簿也是腳不沾地。
農莊不是早就規劃好了嗎?還有什麽可忙的?
流民的登記入籍、組建農莊、確定莊主、建立互助組、指導搭建茅草屋、分配農具、分配耕牛……
安置流民哪有那麽簡單,何況流民足有二十多萬。
尤其是要在農莊劃分的田地周圍,按季風的風向,還要種植大量的果樹。
這些果樹,有的是移植而來,有的則要自己種植。
其中僅僅是規劃果樹林所占用的土地和範圍,就需要實地勘測才能確定。
好在管亥下令,所有人,都必須配合蔡署長,服從署長的的調配。
如此,人手是不缺,但卻要不斷下達每種指令,而且還得保證執行人聽得懂、理解得了……
除此之外,為了不出差錯,蔡正隨時都會派出郡吏、衙役去各地實地勘測或巡察。
目前離年節隻有十來天。為了不耽誤大家過年,所有的事情,必須在年節前落到實處,而且不能有太大的偏差。
為什麽要種果樹?
一是為了以果樹林防風,減少海上颶風對農作物的傷害;二是水果可是蔡成又一賺錢的原料——果酒。
漢代的糧食極缺,所以隻有富貴人家才會用一些糧食釀酒。
所以蔡成打算用果酒來替代米酒,從而大量節約糧食。
早在西漢時期,絲綢之路打通後,葡萄酒就已經傳入大漢。
東萊也可以種植葡萄,不過要等明年開春後,為莊戶建造土坯房時,再來考慮。
過不了幾年,農莊中的每戶房子上,都將纏繞著綠色的葡萄架。
葡萄酒,也是一種果酒,而且是所有果酒中最高級的,蔡成當然不會忽略。
蔡成相信,用不了幾年,果酒就會風靡大漢。
組建農莊中,最為繁瑣的就是建立互助組。
互助組是怎麽回事?
各農莊中,每戶的情況可不一樣。
有的農戶勞力多,有的農戶勞力少,有的農戶有耕牛,有的農戶有農具、有的更擅長耕種、有的隻有一把子力氣……
如果官府不管的話,用不了兩年,不僅各農戶之間會出現大量的矛盾,而且還會在農莊中出現明顯的貧富差距。
所以,蔡正和主簿兩人,得和管亥指派的人一起,為各莊的農戶劃分互助組,目的就是平衡各互助組之間的耕種能力和耕種水平。
建立互助組的標準,就是農具、勞力和耕種水平的平衡。
至於耕牛,則由鄉長、莊主,在一個鄉的範圍內統一調配。
當前耕牛實在是太少了,沒有統一調配,開春後耕種就會出現嚴重的不平衡。
不足的農具,年節後由農具工坊補足一部分。
等一年後,需要新農具,就需要去農家樂購買了。
農家樂又是什麽?
其實蔡成給出的名字本來是“農業供銷社”。隻不過管亥聽蔡成講解後,認為這是專門為農戶服務的,應該稱為“農家樂”。
農家樂賣什麽?
糧食、種子、蔬菜、農具、雪花鹽、布帛、土陶碗、陶鍋、針線、簸箕、犁耙……
總之,一切農戶用得著的,農家樂都有的賣。
東萊有的,由農家樂自行采買;東萊沒有的,或者由農具工坊打製,或者委托滄海商號協助采買,再由農家樂平價購進。
考慮到農戶購物的方便性,每個農莊都會有一個農家樂,每一鄉都有一個農家樂的備貨倉庫。
現在一個農莊中,隻有五百人左右的人口。可農莊內的人口,可是會持續增加的。
生存有了保障,農人生起孩子來,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所以,一個農莊設置一個農家樂,絕對不算多。
如果農戶想購買的東西農家樂裏暫時沒貨,還可以在農家樂登記,等采買回來後,再送貨上門。
而負責農家樂基礎運營的,大部分都是婦人。隻有少部分男工,專門負責做一些重體力活計。
等農莊發展起來之後,他們還會有工錢可拿。
農家樂還有另外一項功能:共倉。
農莊秋收的糧食,必須進入共倉。而每家每戶的口糧,則按月去農家樂領取。
口糧之外多餘的糧食,儲存在共倉內,以應對不期而至的天災。
這樣就不用每個農戶單獨保存糧食了。共倉的統一保存,效果比每戶單獨保存,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三年之後,共倉還會和那些世家大族一樣,賣出舊糧,存入新糧。
舊糧賣給誰?可以賣給滄海商號,也可以賣給郡府。
賣給郡府,存入官倉。在朝廷無力賑災的情況下,官倉可是應對天災的最後屏障。
共倉的位置和建設,也在蔡正的規劃之內,要求防火、防水、防潮、防黴、防風……
總之,可能對糧食造成傷害的,全都要防。
農莊、農家樂、共倉,包括馬上即將成立的漁莊、鹽莊,全部歸農署管轄。
蔡正這個農署署長的權力,比縣令大多了。
可為什麽要避開縣府呢?
其實,在蔡成的設計中,最終都是要歸於縣府管轄的。
但現在不行。
農漁鹽莊,是蔡成構建東萊根據地的基礎,他不敢剛剛開始,就讓那些沒有新思維、隻有老觀念的官吏來管理。
讓蔡正做署長,就是因為他們兄弟之間,隨時可以交流,而且說話也不需要顧及什麽。
所以蔡正管著,基本就等於是蔡成自己在管。
這是新生事物,必須集權,有點什麽問題,也可以及時發現,如此才能保證其良性發展。
但隨著蔡成控製的地盤越來越大,這個農署的存在,會對官府的管理體係有衝擊。而僅靠農署自身,恐怕也管不過來。
那時候,就得把管理權交給當地縣府,並在縣府內設置“農吏”。
何況,當前農莊所在的治安、收稅等行政事務,還是縣府在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