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作妖的太上皇
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 作者:郭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朝廷的高官們來說,太子府這大半年在河北三路的操作,以及在京畿路的操作,讓他們是又有些擔心,又有些高興。
以大宋的體製和科舉的特點,選拔上來的官員,大部分還真不是屍位素餐,甚至相當大的比例都是有政治抱負,不太計較個人得失的。
最近這幾十年,主要是黨爭太厲害,才讓朝堂上盡是一些蟲豸。
而汴梁之戰後重新洗牌的這個朝堂,還真算得上是眾正盈朝。
徐處仁、李綱、宇文虛中、吳敏、李邈、種師道,這些人掌握了朝政的權力,這大半年來,也是兢兢業業,讓原本已經開始腐朽的大宋朝廷,煥發出了生機。
不過有些尷尬的是,現在朝廷的控製範圍,反而隻有京畿五路,往北,河北河東三路是太子總管了,秦鳳路和永興軍路,西軍的自主權越來越大,朝廷隻能管京兆府附近,還得配合他們的軍事行動,往南嘛,兩淮四川兩湖兩廣,倒也聽朝廷的,可是這些地方本身就不富裕,給朝廷的稅賦什麽的,比往年都少了一些。
最誇張的就是兩浙路了,這個擁有接近一千萬人口的東南第一路,因為太上皇的進駐,加上朱緬的陽奉陰違,都不怎麽給朝廷運送稅賦了,理由是都被太上皇給截留了,供奉太上皇了。
這個理由倒是很冠冕堂皇,而且趙佶也給朝廷來信說,自己想要在東南修道,作為太上皇,用一個省的稅賦來養我,很合理吧?
以前我可是靠全天下來供養的!
總之就是賴在江南,不肯回來。
朝廷又不可能真的和他撕破臉,雖然名義上朱緬童貫等人已經沒有朝廷官職了,可是在太上皇身邊,地位依舊很尊貴。
這讓朝廷裏的有識之士,都有些憂心忡忡。
長期這樣下去的話,南北隻怕就要分裂了啊。
李綱出於公心,這半年來也不知道往返蘇州了好幾次,拚命的勸說太上皇回到汴梁,讓官家撥款供養太上皇修道,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可是趙佶鐵了心就是不回來。
曆史上,趙佶回到汴梁,除了李綱周旋之外,還有兩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第一個就是趙桓捏著鼻子同意在大內繼續供養太上皇,第二個則是因為花石綱的天怒人怨,江南從百姓到士紳到官員,全部都不歡迎太上皇,他在鎮江差點都窮得沒飯吃了,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回到汴梁,接著就被金人一鍋端,冚家富貴了。
而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
本來趙佶在鎮江,已經是左右為難,就算趙構和張邦昌逃到了他這邊,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江南士紳還是不歡迎他。
李綱那時候也來勸過趙佶回去,然而趙桓現在底氣比曆史上可就大多了,他帶來的條件是,先撤蔡京父子、童貫和朱緬的職務,然後把太上皇請回來,在大內居住,供養一應不缺。
曆史上雖然趙桓最後還是把這幾個弄死了,那卻是在趙佶回到汴梁之後才下的手。
聽到這個消息,趙佶就不願意回去了,畢竟他知道這幾個算是他現在最後能用的人了,趙桓現在是皇上,百官理論上都是吃他俸祿的,誰還會跟著他?
更何況朝堂上他留下的白時中李邦彥可都是靠邊站了啊!
曆史上他能回去還是因為朝堂上他的人還是很多,第一次汴梁之戰後,徐處仁李綱靠邊站,中間也有很多是趙佶串聯出的力。
現在回去啥都沒有了,趙桓是說要給他供奉,到時候供奉什麽還不是趙桓說了算,過兩年一杯毒酒,就說太上皇殯天了,誰還能來查是不是自然死亡?
但是困在鎮江,也真是沒有去路啊。
就在這樣僵持的過程中,趙佶卻意外的發現,事情開始起了變化……
趙諶在河北三路推公田法,並且把那些逃走的大戶田地都收了之後,江南士紳的態度,開始鬆動了。
這讓趙佶順利的渡過了長江,來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蘇州。
來到蘇州之後的太上皇開始變得親民了一些,甚至不斷放下架子接見各地的耆老們,感歎一下河北的飽受蹂躪,時不時慈愛的表示趙諶這個孫兒有時候確實做事有點激進,不過他出發點是好的,把田地拿出來獻給朝廷,也是為了國家好嗎,大家應該多支持朝廷和太子的做法,為我大宋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
對於江南的士紳和富戶來說,趙佶打的是什麽主意,那真是聽一句話就能聽出來。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還玩什麽聊齋啊。
這不就是不甘心禪位,話裏話外想要複辟麽。
如果沒出趙諶在河北三路搞公田這個事,江南士紳也不會吃飽了撐的跟著大畫家,畢竟趙桓才是正宗官家,太上皇,退位了還算什麽皇。
然而如果趙桓和趙諶父子倆借著軍事上的勝利,要擴大公田的範圍的話,那就是會損害他們的利益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南士紳保持一些後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於是在朱緬再不敢在蘇州刮地皮的情況下,江南各路開始以供奉太上皇的名義,時不時的送一些東西過來,加上童貫南下的時候身邊也是帶了兵的,所以一時之間,趙佶在江南,算是暫時穩定下來了。
雖然太上皇駐紮的地方都不能算是行在,也談不上什麽朝廷,然而卻讓天下開始有了另外一個可以聽從的地方,這對大一統王朝來說,顯然不是好事。
而且不管怎麽說,趙佶當了這麽多年的皇帝,各地的官員嚴格來說都是他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至於趙桓,他才當了幾天皇帝,對各地官員,確實也沒有太多影響力。
長期這麽下去的話,肯定要出問題。
這也是讓宰執們犯愁的地方。
而且年前,趙佶還來信提了個要求,就更讓宰執們為難了。
趙佶信裏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我在江南待得挺好的,汴梁就暫時不回去了,但是他也想要享受天倫之樂,所以希望在汴梁的那些嬪妃和兒子們,能到蘇州,回到他的身邊,來讓他也感受一下天倫之樂。
這個要求,可是難死了朝廷上下。
好端端的,你作什麽妖啊!
這基本上就是朝廷高官們的心聲。
以大宋的體製和科舉的特點,選拔上來的官員,大部分還真不是屍位素餐,甚至相當大的比例都是有政治抱負,不太計較個人得失的。
最近這幾十年,主要是黨爭太厲害,才讓朝堂上盡是一些蟲豸。
而汴梁之戰後重新洗牌的這個朝堂,還真算得上是眾正盈朝。
徐處仁、李綱、宇文虛中、吳敏、李邈、種師道,這些人掌握了朝政的權力,這大半年來,也是兢兢業業,讓原本已經開始腐朽的大宋朝廷,煥發出了生機。
不過有些尷尬的是,現在朝廷的控製範圍,反而隻有京畿五路,往北,河北河東三路是太子總管了,秦鳳路和永興軍路,西軍的自主權越來越大,朝廷隻能管京兆府附近,還得配合他們的軍事行動,往南嘛,兩淮四川兩湖兩廣,倒也聽朝廷的,可是這些地方本身就不富裕,給朝廷的稅賦什麽的,比往年都少了一些。
最誇張的就是兩浙路了,這個擁有接近一千萬人口的東南第一路,因為太上皇的進駐,加上朱緬的陽奉陰違,都不怎麽給朝廷運送稅賦了,理由是都被太上皇給截留了,供奉太上皇了。
這個理由倒是很冠冕堂皇,而且趙佶也給朝廷來信說,自己想要在東南修道,作為太上皇,用一個省的稅賦來養我,很合理吧?
以前我可是靠全天下來供養的!
總之就是賴在江南,不肯回來。
朝廷又不可能真的和他撕破臉,雖然名義上朱緬童貫等人已經沒有朝廷官職了,可是在太上皇身邊,地位依舊很尊貴。
這讓朝廷裏的有識之士,都有些憂心忡忡。
長期這樣下去的話,南北隻怕就要分裂了啊。
李綱出於公心,這半年來也不知道往返蘇州了好幾次,拚命的勸說太上皇回到汴梁,讓官家撥款供養太上皇修道,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可是趙佶鐵了心就是不回來。
曆史上,趙佶回到汴梁,除了李綱周旋之外,還有兩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第一個就是趙桓捏著鼻子同意在大內繼續供養太上皇,第二個則是因為花石綱的天怒人怨,江南從百姓到士紳到官員,全部都不歡迎太上皇,他在鎮江差點都窮得沒飯吃了,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回到汴梁,接著就被金人一鍋端,冚家富貴了。
而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
本來趙佶在鎮江,已經是左右為難,就算趙構和張邦昌逃到了他這邊,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江南士紳還是不歡迎他。
李綱那時候也來勸過趙佶回去,然而趙桓現在底氣比曆史上可就大多了,他帶來的條件是,先撤蔡京父子、童貫和朱緬的職務,然後把太上皇請回來,在大內居住,供養一應不缺。
曆史上雖然趙桓最後還是把這幾個弄死了,那卻是在趙佶回到汴梁之後才下的手。
聽到這個消息,趙佶就不願意回去了,畢竟他知道這幾個算是他現在最後能用的人了,趙桓現在是皇上,百官理論上都是吃他俸祿的,誰還會跟著他?
更何況朝堂上他留下的白時中李邦彥可都是靠邊站了啊!
曆史上他能回去還是因為朝堂上他的人還是很多,第一次汴梁之戰後,徐處仁李綱靠邊站,中間也有很多是趙佶串聯出的力。
現在回去啥都沒有了,趙桓是說要給他供奉,到時候供奉什麽還不是趙桓說了算,過兩年一杯毒酒,就說太上皇殯天了,誰還能來查是不是自然死亡?
但是困在鎮江,也真是沒有去路啊。
就在這樣僵持的過程中,趙佶卻意外的發現,事情開始起了變化……
趙諶在河北三路推公田法,並且把那些逃走的大戶田地都收了之後,江南士紳的態度,開始鬆動了。
這讓趙佶順利的渡過了長江,來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蘇州。
來到蘇州之後的太上皇開始變得親民了一些,甚至不斷放下架子接見各地的耆老們,感歎一下河北的飽受蹂躪,時不時慈愛的表示趙諶這個孫兒有時候確實做事有點激進,不過他出發點是好的,把田地拿出來獻給朝廷,也是為了國家好嗎,大家應該多支持朝廷和太子的做法,為我大宋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
對於江南的士紳和富戶來說,趙佶打的是什麽主意,那真是聽一句話就能聽出來。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還玩什麽聊齋啊。
這不就是不甘心禪位,話裏話外想要複辟麽。
如果沒出趙諶在河北三路搞公田這個事,江南士紳也不會吃飽了撐的跟著大畫家,畢竟趙桓才是正宗官家,太上皇,退位了還算什麽皇。
然而如果趙桓和趙諶父子倆借著軍事上的勝利,要擴大公田的範圍的話,那就是會損害他們的利益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南士紳保持一些後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於是在朱緬再不敢在蘇州刮地皮的情況下,江南各路開始以供奉太上皇的名義,時不時的送一些東西過來,加上童貫南下的時候身邊也是帶了兵的,所以一時之間,趙佶在江南,算是暫時穩定下來了。
雖然太上皇駐紮的地方都不能算是行在,也談不上什麽朝廷,然而卻讓天下開始有了另外一個可以聽從的地方,這對大一統王朝來說,顯然不是好事。
而且不管怎麽說,趙佶當了這麽多年的皇帝,各地的官員嚴格來說都是他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至於趙桓,他才當了幾天皇帝,對各地官員,確實也沒有太多影響力。
長期這麽下去的話,肯定要出問題。
這也是讓宰執們犯愁的地方。
而且年前,趙佶還來信提了個要求,就更讓宰執們為難了。
趙佶信裏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我在江南待得挺好的,汴梁就暫時不回去了,但是他也想要享受天倫之樂,所以希望在汴梁的那些嬪妃和兒子們,能到蘇州,回到他的身邊,來讓他也感受一下天倫之樂。
這個要求,可是難死了朝廷上下。
好端端的,你作什麽妖啊!
這基本上就是朝廷高官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