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三個拳頭產品
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 作者:郭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畫家、趙九妹,再加上一個金兀術,現在已經基本勾結起來的結果,趙諶並不清楚,不過就算知道了,他也不在乎。
作為一個飽受熏陶的現代軍人,趙諶在政治等方麵並不精通,然而他卻清楚,強軍、富國、強民,這些東西都是一脈相承,誰也少不了誰。
沒有富裕和強盛的國家和民間,想要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那也隻能算是空中樓閣。
所以在事實上已經掌握了河北三路的權力之後,趙諶並沒有在民政上多做涉及,畢竟三路的總管劉韐、陳遘和張孝純,都是治政能力很出色的文臣,他們雖然也都懂軍事,可是本質上,還是以治理優先的。
河東路就是山西,山西這地方糧食出產能力一般,趙諶除了讓劉韐恢複生產之外,還讓他組織青壯和民力,多在山西開礦——山西什麽多?煤啊!隻不過還沒有去硫的煤是沒法直接燃燒的。
土法去硫的方式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加水浸泡,分離出來的煤曬幹就是去硫的煤了。
煤的作用毋庸置疑,趙諶不管是在河北搞工業化還是讓北方百姓使用煤爐取暖,都會對民生乃至國力有著很大的幫助。
至於山西糧食出產不夠的問題也簡單,運糧就是了。
煤礦賣到河北來,河北送過去糧食,又能加快流通又能搞活經濟,何樂而不為?
而買來的煤,則可以讓趙諶在河北開采的鐵礦,得到更好的煉製。
初級煉鋼說穿就是看火力的大小,溫度越高,鋼水裏的雜質就越少,鋼的質量就越好。
反正背後就是汴梁,汴梁背後是整個江南,江南的稅賦和糧食總是會源源不斷的送到汴梁來的,趙諶差糧食了,找汴梁要就是了!
不管是糧食的產量、文化的普及還是工業技術的基礎,大宋其實都不缺,就看怎麽用起來而已。
至於河東路,也就是半個山東,這地方是小麥的主產區,隻不過趙諶覺得,光是種小麥,就白瞎了山東那良好的平原和氣候條件了。
棉花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傳入中國,不過一直到明朝才在中原得到了發展,趙諶知道這一點之後,開始命令人去尋找棉花種子,然後在河北東路推廣。
雖然棉糧爭地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明朝的滅亡說穿了就是糧食不夠吃,而糧食不夠吃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江南那些最好的田地,因為利益原因,都去種植桑棉等經濟作物了,以至於糧食產量下降,平時隻能維持一個勉強夠用,一旦碰到災年,就會出現大麵積的饑荒,就別說明末小冰河時期,幾乎年年都遇到旱災那種情況了。
隻不過如果在糧食產量相對差的北方推廣棉花的種植,本身就是一種相對很好的調控,同時也能夠將南北的經濟更緊密的聯係在一起。
當江南的紡織業和工業,離不開山西的煤、山東的棉的時候,他們還會覺得北方是可以放棄的地方嗎?
人免不了會目光短淺,可是隻要自己的切身利益係在上麵,就會看得更長遠一點!
山西的煤、河北的鐵、山東的棉,將會成為趙諶治下,最有力的三個拳頭產品。
實際上就算是現代,工業化也少不了這幾樣。
趙諶不知道他治下的工業最終會發展到什麽規模,他隻知道,在現在這個時候,他首先要讓治下的老百姓吃飽了,吃飽以後,才有精力去琢磨其他的這些東西。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河北西路。
一來這裏被金兵洗過一次,豪門大族殘留的已經很少了,二來到處都是失地的流民,隻要給他們土地,他們就會無比的珍惜這些土地。
趙諶手下的猛將不少,不過這個時候,確實缺一些有執政能力的文官。
他先是找梅執禮要來了戶部官員程振,這是一個算學能力出色的官員,負責管理自己的錢袋子,然後從軍器監調來了陳規,讓他繼續在大名府研究各種火器,以及各種水力器械,這兩個人是他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而民政方麵,他能想到的人不多,隻有一個,那就是宗澤。
宗澤現在已經六十多了,他算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代表,在基本上所有位置都幹過,精通政事,之前被陳過庭舉薦入朝,結果剛入京,就被趙諶給直接挖來了。
“宗公,河北之地,久經磨難,無非就是耕者無田,百姓承受壓力太過。現在百廢待興之時,正需要宗公出力!我素知宗公深得民心,不畏強權。河北之前有諸多豪強逃走,留下田地無數,我欲將田地盡數分發給百姓,令其耕種,然而此輩若回來,必然紛擾不休,宗公可有教我?”趙諶見到宗澤之後,立即就問道。
“太子在河北設立皇莊,讓無地百姓耕種,同時讓立過功的河北義軍以地域居住,穩住當地,避免被流寇所困擾,都是非常出色的治政之舉。百姓一旦能安心耕作,河北之地也就安定下來了。至於太子所說的那些豪強,不用太過擔心,他們就算能拿出地契,可是既然這些地他們當時放棄了,又被太子收回來,分給無地百姓,那就是公田!當然了,如果他們認為自己受了委屈,太子不妨允許他們去別的地方開荒,大不了一畝熟地給他們一畝生地而已。”宗澤笑道。
趙諶哈哈大笑了起來,這個宗澤確實有些想法,用開墾好的地去換荒地,那些豪強隻怕都要哭出來。
可是就算不願意,他們又能怎麽辦呢?要知道這些大小豪強,多半是在本地有官職的,金人來了不抵抗,隻知道逃走,多少也可以治他們一個棄地之罪,這個罪名可是很嚴的,砍了頭都有可能。
“不過也不能把這些家夥逼太急了,如果不願意換地,那就當本太子以官價買他們的田地,他們可以直接拿現錢,也可以用這筆錢入股本太子的鐵礦,反正也不會讓他們吃虧就是。”趙諶道。
宗澤微微點頭:“太子此言大善。”
他當然不會問錢從哪兒來,大宋的錢製一直很混亂,尤其是因為銅錢本身的價值更高,很多人都是收了銅錢之後自己打碎鑄成銅器賣掉,還能獲利,所以很多時候,大宋民間都是用鐵錢的……
作為一個飽受熏陶的現代軍人,趙諶在政治等方麵並不精通,然而他卻清楚,強軍、富國、強民,這些東西都是一脈相承,誰也少不了誰。
沒有富裕和強盛的國家和民間,想要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那也隻能算是空中樓閣。
所以在事實上已經掌握了河北三路的權力之後,趙諶並沒有在民政上多做涉及,畢竟三路的總管劉韐、陳遘和張孝純,都是治政能力很出色的文臣,他們雖然也都懂軍事,可是本質上,還是以治理優先的。
河東路就是山西,山西這地方糧食出產能力一般,趙諶除了讓劉韐恢複生產之外,還讓他組織青壯和民力,多在山西開礦——山西什麽多?煤啊!隻不過還沒有去硫的煤是沒法直接燃燒的。
土法去硫的方式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加水浸泡,分離出來的煤曬幹就是去硫的煤了。
煤的作用毋庸置疑,趙諶不管是在河北搞工業化還是讓北方百姓使用煤爐取暖,都會對民生乃至國力有著很大的幫助。
至於山西糧食出產不夠的問題也簡單,運糧就是了。
煤礦賣到河北來,河北送過去糧食,又能加快流通又能搞活經濟,何樂而不為?
而買來的煤,則可以讓趙諶在河北開采的鐵礦,得到更好的煉製。
初級煉鋼說穿就是看火力的大小,溫度越高,鋼水裏的雜質就越少,鋼的質量就越好。
反正背後就是汴梁,汴梁背後是整個江南,江南的稅賦和糧食總是會源源不斷的送到汴梁來的,趙諶差糧食了,找汴梁要就是了!
不管是糧食的產量、文化的普及還是工業技術的基礎,大宋其實都不缺,就看怎麽用起來而已。
至於河東路,也就是半個山東,這地方是小麥的主產區,隻不過趙諶覺得,光是種小麥,就白瞎了山東那良好的平原和氣候條件了。
棉花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傳入中國,不過一直到明朝才在中原得到了發展,趙諶知道這一點之後,開始命令人去尋找棉花種子,然後在河北東路推廣。
雖然棉糧爭地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明朝的滅亡說穿了就是糧食不夠吃,而糧食不夠吃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江南那些最好的田地,因為利益原因,都去種植桑棉等經濟作物了,以至於糧食產量下降,平時隻能維持一個勉強夠用,一旦碰到災年,就會出現大麵積的饑荒,就別說明末小冰河時期,幾乎年年都遇到旱災那種情況了。
隻不過如果在糧食產量相對差的北方推廣棉花的種植,本身就是一種相對很好的調控,同時也能夠將南北的經濟更緊密的聯係在一起。
當江南的紡織業和工業,離不開山西的煤、山東的棉的時候,他們還會覺得北方是可以放棄的地方嗎?
人免不了會目光短淺,可是隻要自己的切身利益係在上麵,就會看得更長遠一點!
山西的煤、河北的鐵、山東的棉,將會成為趙諶治下,最有力的三個拳頭產品。
實際上就算是現代,工業化也少不了這幾樣。
趙諶不知道他治下的工業最終會發展到什麽規模,他隻知道,在現在這個時候,他首先要讓治下的老百姓吃飽了,吃飽以後,才有精力去琢磨其他的這些東西。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河北西路。
一來這裏被金兵洗過一次,豪門大族殘留的已經很少了,二來到處都是失地的流民,隻要給他們土地,他們就會無比的珍惜這些土地。
趙諶手下的猛將不少,不過這個時候,確實缺一些有執政能力的文官。
他先是找梅執禮要來了戶部官員程振,這是一個算學能力出色的官員,負責管理自己的錢袋子,然後從軍器監調來了陳規,讓他繼續在大名府研究各種火器,以及各種水力器械,這兩個人是他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而民政方麵,他能想到的人不多,隻有一個,那就是宗澤。
宗澤現在已經六十多了,他算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代表,在基本上所有位置都幹過,精通政事,之前被陳過庭舉薦入朝,結果剛入京,就被趙諶給直接挖來了。
“宗公,河北之地,久經磨難,無非就是耕者無田,百姓承受壓力太過。現在百廢待興之時,正需要宗公出力!我素知宗公深得民心,不畏強權。河北之前有諸多豪強逃走,留下田地無數,我欲將田地盡數分發給百姓,令其耕種,然而此輩若回來,必然紛擾不休,宗公可有教我?”趙諶見到宗澤之後,立即就問道。
“太子在河北設立皇莊,讓無地百姓耕種,同時讓立過功的河北義軍以地域居住,穩住當地,避免被流寇所困擾,都是非常出色的治政之舉。百姓一旦能安心耕作,河北之地也就安定下來了。至於太子所說的那些豪強,不用太過擔心,他們就算能拿出地契,可是既然這些地他們當時放棄了,又被太子收回來,分給無地百姓,那就是公田!當然了,如果他們認為自己受了委屈,太子不妨允許他們去別的地方開荒,大不了一畝熟地給他們一畝生地而已。”宗澤笑道。
趙諶哈哈大笑了起來,這個宗澤確實有些想法,用開墾好的地去換荒地,那些豪強隻怕都要哭出來。
可是就算不願意,他們又能怎麽辦呢?要知道這些大小豪強,多半是在本地有官職的,金人來了不抵抗,隻知道逃走,多少也可以治他們一個棄地之罪,這個罪名可是很嚴的,砍了頭都有可能。
“不過也不能把這些家夥逼太急了,如果不願意換地,那就當本太子以官價買他們的田地,他們可以直接拿現錢,也可以用這筆錢入股本太子的鐵礦,反正也不會讓他們吃虧就是。”趙諶道。
宗澤微微點頭:“太子此言大善。”
他當然不會問錢從哪兒來,大宋的錢製一直很混亂,尤其是因為銅錢本身的價值更高,很多人都是收了銅錢之後自己打碎鑄成銅器賣掉,還能獲利,所以很多時候,大宋民間都是用鐵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