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
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 作者:郭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將蕩寇軍的缺陷仔細分析給將領們聽,主要就是為了讓他們清楚,接下來的戰,依舊會很艱難,畢竟宋軍現在隻是占據了戰略上的優勢,然而在具體的戰術上,金兵依舊有著強悍的戰力。
而且趙諶還擔心鼓城那裏,李孝忠的義軍,在斜也大軍的攻擊之下,損失大不大?
種師道的大軍北上,會不會和李孝忠的義軍出現一些問題?
雖然自己給趙桓的信裏,詳細說了接下來應該做什麽,種師道率軍北上,恢複故土,然後先通知李孝忠,逐漸換防的同時,也要分兵去真定、中山、河間三府支援,將河北的防線,形成一個整體。
看到同時還需要通過平定軍,往河東路派來援軍,給粘罕足夠的威懾。
同時韓世忠和王德率領的遊奕軍,也將會在天井關被打通之後,直接通過澤州過來支援。
畢竟要對抗金兵,沒有騎兵還真不行。
之所以隻讓韓世忠率遊奕軍通過澤州來支援,是因為河東路和河北西路是不一樣的。
河東這邊沒有水運!一切輜重都要翻山越嶺的運過來,想想就是一件讓人頭皮發麻的事情!
所以有他的兩萬本部,加上姚古剩下的軍隊,再加上平定軍種師中那三萬人,就足夠了。
能對粘罕的大軍形成威懾,等談判的結果。
而趙諶也相信,以粘罕的智慧和眼光,應該知道現在他已經不可能拿下河東路了!
而且金人的消息,也不至於傳得那麽慢。
實際上,在這一戰後當天晚上,粘罕就接到了後麵傳來的戰報。
這是半個月之前,趙諶率領兩萬人,在槁城擊潰三萬金人的戰報。
戰報裏詳細寫了,趙諶手下有一支軍隊,手持短管,聲如雷霆……
粘罕看著信使,恨不得把對方給吃了。
要是早來半天,他至於在趙諶的大陣麵前,損失五千精銳嗎?
其實也不是金人傳遞信息拖拖拉拉,實際上那三萬人被殲滅之後,幾乎沒有人能北上逃走的,都在真定附近被各路義軍幹掉了,斜也隻是知道斡離不後路被截斷,等他得到確切消息準備南下的時候,才知道了金兵冒死探查到的情報,這才派人給粘罕送,送到太原之後才知道粘罕南下了,這才又趕過來。
本身路途就不熟,加上出了這麽多曲折,消息來得慢,也就正常了。
看到這份情報之後,粘罕幾乎是瞬間就想到,隻怕對方那個太子的話,不是假的!
斡離不的大軍,就算沒有全軍覆沒,也已經被切斷後路半個月了,糧草消耗之下,又打不開回歸的路線,就算有十萬大軍,又能如何?
人越多,糧食越不夠吃,就越容易亂起來!
粘罕不得不開始考慮,趙諶那封信裏說的如果是真的,應該怎麽做了!
不過他還是沒有立即撤軍,反而是後麵又支援來了一批金軍,讓他營寨裏的人馬接近了三萬。
當然了,在暗地裏,粘罕已經開始決定撤軍了,他讓守衛在後麵的金兵,盡量把那些關隘都拆掉,好讓大軍能夠更快的通過。
至於如何阻擋宋人的追擊……那一路都是崇山峻嶺,隨便找個地方都是阻擊的好地點。
而且拆掉關隘,以後再來的時候,進攻也會容易得多。
不過趙諶雖然不知道這事兒,就算知道了,多半也會舉雙手讚成。
因為他就不覺得金人這次退了,接下來還會有機會攻進河東路了!
就算現在,雖然對方來了援軍,然而趙諶的援軍,也來了。
韓世忠與王德帶著重新補充過的遊奕軍,越過天井關和澤州,來到了隆德府。
雙方就這麽對峙了下去。
不過對峙的時間,並不長。
沒過兩天,金人就開始拔營,然後回撤。
趙諶命令韓世忠、嶽飛、劉子羽三將率領遊奕軍、背嵬軍和破敵軍的一部分,緊跟對方,步步向前,小心翼翼的跟進,不要和對方發生衝突,如果對方撤離了,就逐步的進駐,一步步的將對方從太行山裏逼出去。
粘罕明顯是要撤兵了。
在太原府也不會有什麽大戰,畢竟就算在這裏打得血流成河,對整個戰局,也沒有什麽意義。
然後趙諶自己帶著一千蕩寇軍五百背嵬軍,加上馬擴,一同離開隆德府,準備回到汴梁城,王德、王勝與姚平仲則是率領剩下的部隊駐守在隆德府,在嶽飛他們重新占據威勝軍之後,再跟上就行了。
接下來應該就不是戰場的事情了,而是談判桌上的事了。
談判這種事情,趙諶覺得自己也應該回去主持大局才是。
畢竟趙諶相信,沒有人比自己懂此刻的宋金之間的局勢!
前線交給嶽飛和韓世忠,趙諶還是很放心的,而且接下來的地形,也不用什麽大軍攻擊,背嵬軍和遊奕軍這種精銳,才是最好用的。
奪回威勝軍之後,和平定軍的種師道一南一東,從兩側威脅粘罕的大軍,粘罕就算想動,也不敢動了。
雖然他還是可以南下汾州、晉州這些地方,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平原,可是遠離太原去攻擊這些地方的話,大宋拚著河東路這一塊糜爛,然後封死他的退路,那粘罕的西路軍,也要步東路軍的後塵了!
粘罕再大膽,也不敢這麽做,更何況他還是不熟悉南下之後的地理。
這是金人南下最吃虧的地方,因為他們熟悉的,也就是河東路上半部分,和河北西路的路程而已。
主要就是因為常勝軍和義勝軍的投降,才讓他們對這些地方比較熟悉,可是再往下,常勝軍和義勝軍也不熟悉那些地方啊。
接下來,就是看怎麽談判了。
再次折返回汴梁城下,趙諶和蕩寇軍這次就顯得輕鬆多了。
他們雖然是步行,不過這一路上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對有著出色體能訓練的蕩寇軍和背嵬軍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
而且沿途官府會給他們補給,百姓自發的給他們送上吃的——太子率領的這支部隊,擊退了金人,讓他們免受戰爭的摧殘——對於這些淳樸的百姓來說,這就已經是天大的恩情了!
而對這種淳樸的感情,趙諶也隻能歎息。
在趕了三天路之後,趙諶回到了汴梁城。
而且趙諶還擔心鼓城那裏,李孝忠的義軍,在斜也大軍的攻擊之下,損失大不大?
種師道的大軍北上,會不會和李孝忠的義軍出現一些問題?
雖然自己給趙桓的信裏,詳細說了接下來應該做什麽,種師道率軍北上,恢複故土,然後先通知李孝忠,逐漸換防的同時,也要分兵去真定、中山、河間三府支援,將河北的防線,形成一個整體。
看到同時還需要通過平定軍,往河東路派來援軍,給粘罕足夠的威懾。
同時韓世忠和王德率領的遊奕軍,也將會在天井關被打通之後,直接通過澤州過來支援。
畢竟要對抗金兵,沒有騎兵還真不行。
之所以隻讓韓世忠率遊奕軍通過澤州來支援,是因為河東路和河北西路是不一樣的。
河東這邊沒有水運!一切輜重都要翻山越嶺的運過來,想想就是一件讓人頭皮發麻的事情!
所以有他的兩萬本部,加上姚古剩下的軍隊,再加上平定軍種師中那三萬人,就足夠了。
能對粘罕的大軍形成威懾,等談判的結果。
而趙諶也相信,以粘罕的智慧和眼光,應該知道現在他已經不可能拿下河東路了!
而且金人的消息,也不至於傳得那麽慢。
實際上,在這一戰後當天晚上,粘罕就接到了後麵傳來的戰報。
這是半個月之前,趙諶率領兩萬人,在槁城擊潰三萬金人的戰報。
戰報裏詳細寫了,趙諶手下有一支軍隊,手持短管,聲如雷霆……
粘罕看著信使,恨不得把對方給吃了。
要是早來半天,他至於在趙諶的大陣麵前,損失五千精銳嗎?
其實也不是金人傳遞信息拖拖拉拉,實際上那三萬人被殲滅之後,幾乎沒有人能北上逃走的,都在真定附近被各路義軍幹掉了,斜也隻是知道斡離不後路被截斷,等他得到確切消息準備南下的時候,才知道了金兵冒死探查到的情報,這才派人給粘罕送,送到太原之後才知道粘罕南下了,這才又趕過來。
本身路途就不熟,加上出了這麽多曲折,消息來得慢,也就正常了。
看到這份情報之後,粘罕幾乎是瞬間就想到,隻怕對方那個太子的話,不是假的!
斡離不的大軍,就算沒有全軍覆沒,也已經被切斷後路半個月了,糧草消耗之下,又打不開回歸的路線,就算有十萬大軍,又能如何?
人越多,糧食越不夠吃,就越容易亂起來!
粘罕不得不開始考慮,趙諶那封信裏說的如果是真的,應該怎麽做了!
不過他還是沒有立即撤軍,反而是後麵又支援來了一批金軍,讓他營寨裏的人馬接近了三萬。
當然了,在暗地裏,粘罕已經開始決定撤軍了,他讓守衛在後麵的金兵,盡量把那些關隘都拆掉,好讓大軍能夠更快的通過。
至於如何阻擋宋人的追擊……那一路都是崇山峻嶺,隨便找個地方都是阻擊的好地點。
而且拆掉關隘,以後再來的時候,進攻也會容易得多。
不過趙諶雖然不知道這事兒,就算知道了,多半也會舉雙手讚成。
因為他就不覺得金人這次退了,接下來還會有機會攻進河東路了!
就算現在,雖然對方來了援軍,然而趙諶的援軍,也來了。
韓世忠與王德帶著重新補充過的遊奕軍,越過天井關和澤州,來到了隆德府。
雙方就這麽對峙了下去。
不過對峙的時間,並不長。
沒過兩天,金人就開始拔營,然後回撤。
趙諶命令韓世忠、嶽飛、劉子羽三將率領遊奕軍、背嵬軍和破敵軍的一部分,緊跟對方,步步向前,小心翼翼的跟進,不要和對方發生衝突,如果對方撤離了,就逐步的進駐,一步步的將對方從太行山裏逼出去。
粘罕明顯是要撤兵了。
在太原府也不會有什麽大戰,畢竟就算在這裏打得血流成河,對整個戰局,也沒有什麽意義。
然後趙諶自己帶著一千蕩寇軍五百背嵬軍,加上馬擴,一同離開隆德府,準備回到汴梁城,王德、王勝與姚平仲則是率領剩下的部隊駐守在隆德府,在嶽飛他們重新占據威勝軍之後,再跟上就行了。
接下來應該就不是戰場的事情了,而是談判桌上的事了。
談判這種事情,趙諶覺得自己也應該回去主持大局才是。
畢竟趙諶相信,沒有人比自己懂此刻的宋金之間的局勢!
前線交給嶽飛和韓世忠,趙諶還是很放心的,而且接下來的地形,也不用什麽大軍攻擊,背嵬軍和遊奕軍這種精銳,才是最好用的。
奪回威勝軍之後,和平定軍的種師道一南一東,從兩側威脅粘罕的大軍,粘罕就算想動,也不敢動了。
雖然他還是可以南下汾州、晉州這些地方,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平原,可是遠離太原去攻擊這些地方的話,大宋拚著河東路這一塊糜爛,然後封死他的退路,那粘罕的西路軍,也要步東路軍的後塵了!
粘罕再大膽,也不敢這麽做,更何況他還是不熟悉南下之後的地理。
這是金人南下最吃虧的地方,因為他們熟悉的,也就是河東路上半部分,和河北西路的路程而已。
主要就是因為常勝軍和義勝軍的投降,才讓他們對這些地方比較熟悉,可是再往下,常勝軍和義勝軍也不熟悉那些地方啊。
接下來,就是看怎麽談判了。
再次折返回汴梁城下,趙諶和蕩寇軍這次就顯得輕鬆多了。
他們雖然是步行,不過這一路上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對有著出色體能訓練的蕩寇軍和背嵬軍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
而且沿途官府會給他們補給,百姓自發的給他們送上吃的——太子率領的這支部隊,擊退了金人,讓他們免受戰爭的摧殘——對於這些淳樸的百姓來說,這就已經是天大的恩情了!
而對這種淳樸的感情,趙諶也隻能歎息。
在趕了三天路之後,趙諶回到了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