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
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 作者:郭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勤王之軍雲集,汴梁應是無恙,和談之事……”趙桓道。
“父皇,還不能放鬆。雖然汴梁城基本沒有問題,可是別忘記,河北三地,還在金人圍困之中,同時太原也已經被金人西路軍重重包圍!太原乃是西北重鎮,一旦有失,大宋危矣!我們不能隻看到眼前,父皇,如果大宋亡了,朝堂官員還可能給金人去當官員,我們父子,還能有容身之地嗎?”趙諶道。
“諶兒所言極是!”趙桓悚然一驚,連連點頭。
“當務之急,是要讓金人疲憊,他們遠道而來,不管是糧草還是飼料都不會足夠,囤兵這麽久,四周的百姓也基本逃走了,隻要我們穩守城池,保護糧倉,金人用不了多久,就會糧盡。到時候不管是銜尾追殺,還是如何,都能夠讓這支金兵,至少留一半在河北!”趙諶道。
“諶兒啊,金人凶猛,如果受挫,起傾國之兵而來,又將如何抵禦?這一仗,也已經快要把國庫給打空了啊。”趙桓歎息道。
“城中金銀籌集了多少?”趙諶問。
“國庫都清理過了,加起來也就二十萬兩金,百餘萬兩銀。”趙桓歎息道。
要說宋朝收稅能力是相當強的,民間商業也發達,讓宋朝收稅相當的多,這就是所謂的富宋,不過宋朝出了名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費,賺得多,花得多,再加上大畫家各種大撒幣,總之大宋朝廷的經濟雖然還沒到入不敷出的地步,卻也沒什麽積累。
“天下財富,皆在汴梁,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嗎?”趙諶笑道。
“諶兒有什麽辦法,盡管說來,為父此刻毫無辦法啊。”趙桓歎息道。
“我記得父皇才登基的時候,就有太學生陳東為首的上萬太學生上書,怒斥六賊禍國?”趙諶問。
“有此事。”趙桓點了點頭。
“六賊之中,蔡京、童貫、朱緬隨太上皇南下,且不用說他,李彥已被罷免,不過尚在,王黼之前要隨太上皇逃出京城,被堵了回來,梁師成則在父皇身邊,此輩留之有何用?不如將其斬首抄家,這六賊跟著太上皇橫征暴斂,不知道吞了多少家私,都是民脂民膏!將其盡數抄了,士民都會叫好,也能夠填充國庫。”趙諶道。
他早就等這個機會了。
抄家,必須要抄家。
北宋是優待大臣的,所謂言者無罪,不殺大臣,有後世評論認為這是老趙家欺負孤兒寡母得到天下之後,對其他官員的一種退讓和妥協,然而實際上,這是趙匡胤經過五代的教訓之後,對文人優待的一種必然,畢竟五代時候文官過得比較慘,麵對武人的武力,基本沒有什麽抵抗之力,南漢那種奇葩政權甚至規定科舉後的讀書人要切掉小雞雞才能做官——當然他們委委屈屈的也都照著做了……
當官嘛,不寒磣。
趙匡胤作出這種改變,其實無非思路和鄧伯一樣。
社團不能一家獨大,需要製衡。
所以有宋開國以來,大臣不管是得罪了皇帝,還是黨爭失敗,最多也就是被貶往遠方,沒有被處死的,當然如果在路上被各種襲擊而死也很正常,至少在表麵上,我大宋就沒有殺大臣的傳統。
“這是個好主意,隻不過為了湊錢而抄家,說出去不太好聽啊。”趙桓感歎道。
“不光要抄家,還要殺人呢。我大宋不殺文臣,雖然是祖訓,可是已經過了百餘年了,也到了要與時俱進的時候了!”趙諶臉上則是露出了一絲殺氣。
趙桓嚇了一跳。
“諶兒,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父皇,不是兒臣非要做得如此絕,而是我大宋的大臣這百餘年來,已經養成了驕嬌之氣,對國事不放在心上,隻想著一己之私。此輩若與國無益,養之何用?更何況宰執行列一旦出錯,對國家影響巨大,卻不會受到責怪,最多也就是貶到遠方,誰又會實心用事?白時中等輩身為宰執,理應扛起防守城池的重任,卻隻知道推諉,若不是李綱勇於任事,這汴梁如何能在這半月內穩如泰山?所以一定要讓大臣知道,不做事,做不好事,是會受到懲罰的!”趙諶道。
“這個……”趙桓想起朝會上白時中等人抗金不發一言,議和卻敢死諫的作風,也不由得一陣惱怒從心頭升起。
“所以這次反而是個好機會!父皇,六賊民憤極大,而且李彥在河北括田,不光百姓,士紳也深受其害,王黼不等詔命,就私自逃跑,犯了死罪,這兩人公開處刑,反對的聲音不會太大,而且開了殺宰執級別大臣的先河之後,再有不可赦之罪的時候,殺大臣,誰又能反對呢?”趙諶分析道。
“此計甚好!隻不過朕才即位,就殺宰執級的大臣,是不是顯得不夠仁德?”趙桓大喜,不過還是有些擔憂。
“太上皇從沒殺過大臣,父皇正好可以借機證明自己和太上皇不一樣。”趙諶淡淡的說。
趙桓秒懂。
他當然知道他爹在天下士民心中的形象是什麽樣的,借這件事,證明他和他爹不一樣,在短時間內,必然能夠獲得士民的極度好感!
在這一刻,趙桓就下定了決心!
“至於統兵之權,白時中等人說得也並非沒有道理,李綱的忠心沒問題,可是種師道這一點也並不遜色於他。”趙諶道。
“那諶兒你覺得誰統領全軍為好?”趙桓問。
“李綱在京城士民裏威望足夠,然而服氣他的也就是禁軍,西軍和各路勤王軍高達十數萬,他們本身都自有統帥,不可能都服氣李綱,所以他肯定不能擔任這個職位,而且我朝雖然有文官統兵的傳統,然而那也隻是統帥某個方麵的士兵,不可能將這麽多兵權都交到李綱的手裏。”趙諶想了想之後回答。
“那種師道呢?”趙桓問。
“老種經略相公雖然威名卓著,可是他種家和姚家素來不和,折家也並不服氣,如果讓他統屬的話,姚家多半會有所不滿,所以他也不合適。”趙諶搖了搖頭。
“那……”趙桓有些為難。
“天下兵馬大元帥這個職位,自然隻有父皇才能擔得起啊!”趙諶突然笑了起來。
“啊?”趙桓愣住了。
“父皇,還不能放鬆。雖然汴梁城基本沒有問題,可是別忘記,河北三地,還在金人圍困之中,同時太原也已經被金人西路軍重重包圍!太原乃是西北重鎮,一旦有失,大宋危矣!我們不能隻看到眼前,父皇,如果大宋亡了,朝堂官員還可能給金人去當官員,我們父子,還能有容身之地嗎?”趙諶道。
“諶兒所言極是!”趙桓悚然一驚,連連點頭。
“當務之急,是要讓金人疲憊,他們遠道而來,不管是糧草還是飼料都不會足夠,囤兵這麽久,四周的百姓也基本逃走了,隻要我們穩守城池,保護糧倉,金人用不了多久,就會糧盡。到時候不管是銜尾追殺,還是如何,都能夠讓這支金兵,至少留一半在河北!”趙諶道。
“諶兒啊,金人凶猛,如果受挫,起傾國之兵而來,又將如何抵禦?這一仗,也已經快要把國庫給打空了啊。”趙桓歎息道。
“城中金銀籌集了多少?”趙諶問。
“國庫都清理過了,加起來也就二十萬兩金,百餘萬兩銀。”趙桓歎息道。
要說宋朝收稅能力是相當強的,民間商業也發達,讓宋朝收稅相當的多,這就是所謂的富宋,不過宋朝出了名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費,賺得多,花得多,再加上大畫家各種大撒幣,總之大宋朝廷的經濟雖然還沒到入不敷出的地步,卻也沒什麽積累。
“天下財富,皆在汴梁,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嗎?”趙諶笑道。
“諶兒有什麽辦法,盡管說來,為父此刻毫無辦法啊。”趙桓歎息道。
“我記得父皇才登基的時候,就有太學生陳東為首的上萬太學生上書,怒斥六賊禍國?”趙諶問。
“有此事。”趙桓點了點頭。
“六賊之中,蔡京、童貫、朱緬隨太上皇南下,且不用說他,李彥已被罷免,不過尚在,王黼之前要隨太上皇逃出京城,被堵了回來,梁師成則在父皇身邊,此輩留之有何用?不如將其斬首抄家,這六賊跟著太上皇橫征暴斂,不知道吞了多少家私,都是民脂民膏!將其盡數抄了,士民都會叫好,也能夠填充國庫。”趙諶道。
他早就等這個機會了。
抄家,必須要抄家。
北宋是優待大臣的,所謂言者無罪,不殺大臣,有後世評論認為這是老趙家欺負孤兒寡母得到天下之後,對其他官員的一種退讓和妥協,然而實際上,這是趙匡胤經過五代的教訓之後,對文人優待的一種必然,畢竟五代時候文官過得比較慘,麵對武人的武力,基本沒有什麽抵抗之力,南漢那種奇葩政權甚至規定科舉後的讀書人要切掉小雞雞才能做官——當然他們委委屈屈的也都照著做了……
當官嘛,不寒磣。
趙匡胤作出這種改變,其實無非思路和鄧伯一樣。
社團不能一家獨大,需要製衡。
所以有宋開國以來,大臣不管是得罪了皇帝,還是黨爭失敗,最多也就是被貶往遠方,沒有被處死的,當然如果在路上被各種襲擊而死也很正常,至少在表麵上,我大宋就沒有殺大臣的傳統。
“這是個好主意,隻不過為了湊錢而抄家,說出去不太好聽啊。”趙桓感歎道。
“不光要抄家,還要殺人呢。我大宋不殺文臣,雖然是祖訓,可是已經過了百餘年了,也到了要與時俱進的時候了!”趙諶臉上則是露出了一絲殺氣。
趙桓嚇了一跳。
“諶兒,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父皇,不是兒臣非要做得如此絕,而是我大宋的大臣這百餘年來,已經養成了驕嬌之氣,對國事不放在心上,隻想著一己之私。此輩若與國無益,養之何用?更何況宰執行列一旦出錯,對國家影響巨大,卻不會受到責怪,最多也就是貶到遠方,誰又會實心用事?白時中等輩身為宰執,理應扛起防守城池的重任,卻隻知道推諉,若不是李綱勇於任事,這汴梁如何能在這半月內穩如泰山?所以一定要讓大臣知道,不做事,做不好事,是會受到懲罰的!”趙諶道。
“這個……”趙桓想起朝會上白時中等人抗金不發一言,議和卻敢死諫的作風,也不由得一陣惱怒從心頭升起。
“所以這次反而是個好機會!父皇,六賊民憤極大,而且李彥在河北括田,不光百姓,士紳也深受其害,王黼不等詔命,就私自逃跑,犯了死罪,這兩人公開處刑,反對的聲音不會太大,而且開了殺宰執級別大臣的先河之後,再有不可赦之罪的時候,殺大臣,誰又能反對呢?”趙諶分析道。
“此計甚好!隻不過朕才即位,就殺宰執級的大臣,是不是顯得不夠仁德?”趙桓大喜,不過還是有些擔憂。
“太上皇從沒殺過大臣,父皇正好可以借機證明自己和太上皇不一樣。”趙諶淡淡的說。
趙桓秒懂。
他當然知道他爹在天下士民心中的形象是什麽樣的,借這件事,證明他和他爹不一樣,在短時間內,必然能夠獲得士民的極度好感!
在這一刻,趙桓就下定了決心!
“至於統兵之權,白時中等人說得也並非沒有道理,李綱的忠心沒問題,可是種師道這一點也並不遜色於他。”趙諶道。
“那諶兒你覺得誰統領全軍為好?”趙桓問。
“李綱在京城士民裏威望足夠,然而服氣他的也就是禁軍,西軍和各路勤王軍高達十數萬,他們本身都自有統帥,不可能都服氣李綱,所以他肯定不能擔任這個職位,而且我朝雖然有文官統兵的傳統,然而那也隻是統帥某個方麵的士兵,不可能將這麽多兵權都交到李綱的手裏。”趙諶想了想之後回答。
“那種師道呢?”趙桓問。
“老種經略相公雖然威名卓著,可是他種家和姚家素來不和,折家也並不服氣,如果讓他統屬的話,姚家多半會有所不滿,所以他也不合適。”趙諶搖了搖頭。
“那……”趙桓有些為難。
“天下兵馬大元帥這個職位,自然隻有父皇才能擔得起啊!”趙諶突然笑了起來。
“啊?”趙桓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