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太玄乎了,我不相信。”
“我倒覺得可信,畢竟前麵幾個王朝就是例子。”
“我也相信,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曆朝曆代皆是這般。”
………………
百姓心裏的震撼絲毫不比朝臣少,此時,嘩然一片,議論之聲,將公堂都淹沒了。
等眾人消化了這個事實後,議論之聲才慢慢弱了下來。
沈伯彥見局麵失控,起身怒斥道:“吳敵,不論此言是真是假,你貪汙這是不爭的事實。”
吳敵白了一眼沈伯彥:“沈大人,我並沒有否認。”
“你………”沈伯彥被吳敵的話噎住了。
沒有給沈伯彥說話的機會,吳敵繼續說道:“陛下,我大夏大部分製度都是由前朝延續下來,所以難免會步入燕朝後塵,不可不慎啊!”
夏皇從激蕩的情緒中平複了下來,重新坐定後,放緩語氣道:“吳愛卿你且起來回話,你為何貪汙?這其中可有什麽說道兒?”
待吳敵起身後,深施一禮,長歎一聲:“陛下,臣既然已經知道了規律,就絕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我大夏走燕國的老路,於是臣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什麽想法?”楊慎急忙問道。
“變法,攤丁入畝之法,便是其一………”
說到這裏吳敵自覺停了下來,不論是科舉還是治國三策,都是出自吳家,推恩令太過敏感不宜喧揚。
夏皇則點了點頭。
楊慎聽的一知半解,疑惑道:“變法和你貪汙有何聯係?”
吳敵解釋道:“紙,國家連年征戰,國庫已經不堪負重,我向朝廷獻了造紙之法,以便從中牟利,補貼國庫,原本這造紙之法,我打算先做出來,再獻於朝廷,因為不清楚試錯的成本,所以才私自調用了一百萬兩銀子,陛下,臣知罪。”
當貪汙變得合情合理,變成為國為民的時候,其性質大有不同,法不外乎人情,這便是古代人對法的認知。
把貪汙披上華麗的外衣,便可遮蓋住醜陋的一麵,甚至還會被人推上神壇。
這無所謂好與不好,壞人可以用來逃脫罪責,而好人則有情可緣。
吳敵把話說的冠冕堂皇,把自己塑造成為了憂國憂民的忠義之士,於是,他便成為了後者。
楊慎又問:“那紙造出來了嗎?”
“造出來了,此次科舉用的便是新紙。”
回話的是夏皇,吳敵的用意他很早之前便知曉,也知道此次公審,吳敵必然會給所有人一個合理的解釋,也因此,吳憂提出公開審理此案時,夏皇便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不僅夏皇,還有莊文清和朱明理,幾人心照不宣,達成了默契。
隻是他們沒有想到,吳敵會用三百年朝代更替的言論開場,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楊慎恍然,一拍巴掌,激動道:“難怪,難怪臣覺到此次科舉的紙張與常用的紙不同,而且更加的柔軟舒適,書寫時也更加的流暢細膩,原來是新紙。”
聞言,在場的讀書人也議論了起來。
“考試用的紙確實不錯,不散墨,而且非常的光滑,難怪了,原來是新紙。”
“那紙是真的不錯,比市麵上最好的紙都好用,當時我還以為是朝廷對科舉太重視,所以才用的最昂貴的紙,現在看來並非如此。”
“同感同感,原來竟是吳家獻的造紙之法。”
………
原本吳憂的打算是用造紙法,扼製西王的勢力,他本不願意宣揚出去,隻是沈伯彥一心複仇,逼迫太甚,為救吳敵,也隻能公之於眾。
至於西王得知後,會有什麽反應,此時也顧不上了。
最好的宣紙,市場價格一張四十到五十文錢,普通的也要三十文左右,最次的也需二十多文錢,這是天價,大夏讀書人少與此有直接的關係。
別看這次科舉人數有七千多人,因為這是京畿之地,讀書人匯聚,若在其他貧瘠之地,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樣。
也顧不上是不是與民爭利,楊慎問道:“這紙將售價幾何?”
夏皇想了想,說道:“前期售價暫且訂在八到十文,後續產量提升,價格還會下調。”
“好,好,好啊,若如此,將來我大夏必然會出現許多的讀書人,這是利國利民之大善舉。”意識到這其中好處,楊慎興奮的手舞足蹈,他的目光瞥見了司馬流年,說道:“司馬,快快記下,如此善舉,當載入史冊。”
司馬流年也不含糊,筆走龍蛇,快速記錄。
場下無數的讀書人也歡呼了起來,特別是寒門學子,沒有人能體會他的心酸,讀書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情,若紙的價格下調,就意味著書籍也跟著大降價,這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利益。
不僅讀書人,普通百姓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好處,將來他們的子女也可以讀書,不用再為高額的費用而操心。
紙張價格實惠,再加上科舉的出現,這讓所有人看到了一條光明大道。
正在眾人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打破了氣氛:“貪汙就是貪汙,這隻不過是吳敵找的借口罷了,陛下,切勿被這奸佞所蠱惑。”
說話的是沈伯彥,案子並未結束,吳敵已經承認了罪刑,而且交代了來龍去脈,接下來就是宣判。
沈伯彥心裏那個恨啊,從他在朝堂提出重審吳敵案時,吳憂毫不猶豫的便應了下來,而且還要求公審,當時他便感覺到了不妥。
現在他才真正明白,合著別人已經下好了套兒,就等著他往裏鑽。
這哪是公審吳敵?這分明是在為他揚名,心有不甘,沈伯彥在做最後的嚐試。
此時,現場所有人都看向了夏皇,等待著最後的裁決。
夏皇起身,來回跺了數步,對眾人道:“各位鄉親,朕把決定權交給你們,是殺是放,朕全憑你們決定。”
聞言,沈伯彥心裏一沉,他清楚此次複仇的計劃失敗了,吳敵獻上造紙之法,就等於賄賂所有讀書人和百姓,那還殺個屁啊!
顯然,這也是夏皇所看到的結果,民意君意都不站在沈家一邊,沈伯彥無奈,率先離開了公堂。
“我倒覺得可信,畢竟前麵幾個王朝就是例子。”
“我也相信,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曆朝曆代皆是這般。”
………………
百姓心裏的震撼絲毫不比朝臣少,此時,嘩然一片,議論之聲,將公堂都淹沒了。
等眾人消化了這個事實後,議論之聲才慢慢弱了下來。
沈伯彥見局麵失控,起身怒斥道:“吳敵,不論此言是真是假,你貪汙這是不爭的事實。”
吳敵白了一眼沈伯彥:“沈大人,我並沒有否認。”
“你………”沈伯彥被吳敵的話噎住了。
沒有給沈伯彥說話的機會,吳敵繼續說道:“陛下,我大夏大部分製度都是由前朝延續下來,所以難免會步入燕朝後塵,不可不慎啊!”
夏皇從激蕩的情緒中平複了下來,重新坐定後,放緩語氣道:“吳愛卿你且起來回話,你為何貪汙?這其中可有什麽說道兒?”
待吳敵起身後,深施一禮,長歎一聲:“陛下,臣既然已經知道了規律,就絕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我大夏走燕國的老路,於是臣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什麽想法?”楊慎急忙問道。
“變法,攤丁入畝之法,便是其一………”
說到這裏吳敵自覺停了下來,不論是科舉還是治國三策,都是出自吳家,推恩令太過敏感不宜喧揚。
夏皇則點了點頭。
楊慎聽的一知半解,疑惑道:“變法和你貪汙有何聯係?”
吳敵解釋道:“紙,國家連年征戰,國庫已經不堪負重,我向朝廷獻了造紙之法,以便從中牟利,補貼國庫,原本這造紙之法,我打算先做出來,再獻於朝廷,因為不清楚試錯的成本,所以才私自調用了一百萬兩銀子,陛下,臣知罪。”
當貪汙變得合情合理,變成為國為民的時候,其性質大有不同,法不外乎人情,這便是古代人對法的認知。
把貪汙披上華麗的外衣,便可遮蓋住醜陋的一麵,甚至還會被人推上神壇。
這無所謂好與不好,壞人可以用來逃脫罪責,而好人則有情可緣。
吳敵把話說的冠冕堂皇,把自己塑造成為了憂國憂民的忠義之士,於是,他便成為了後者。
楊慎又問:“那紙造出來了嗎?”
“造出來了,此次科舉用的便是新紙。”
回話的是夏皇,吳敵的用意他很早之前便知曉,也知道此次公審,吳敵必然會給所有人一個合理的解釋,也因此,吳憂提出公開審理此案時,夏皇便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不僅夏皇,還有莊文清和朱明理,幾人心照不宣,達成了默契。
隻是他們沒有想到,吳敵會用三百年朝代更替的言論開場,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楊慎恍然,一拍巴掌,激動道:“難怪,難怪臣覺到此次科舉的紙張與常用的紙不同,而且更加的柔軟舒適,書寫時也更加的流暢細膩,原來是新紙。”
聞言,在場的讀書人也議論了起來。
“考試用的紙確實不錯,不散墨,而且非常的光滑,難怪了,原來是新紙。”
“那紙是真的不錯,比市麵上最好的紙都好用,當時我還以為是朝廷對科舉太重視,所以才用的最昂貴的紙,現在看來並非如此。”
“同感同感,原來竟是吳家獻的造紙之法。”
………
原本吳憂的打算是用造紙法,扼製西王的勢力,他本不願意宣揚出去,隻是沈伯彥一心複仇,逼迫太甚,為救吳敵,也隻能公之於眾。
至於西王得知後,會有什麽反應,此時也顧不上了。
最好的宣紙,市場價格一張四十到五十文錢,普通的也要三十文左右,最次的也需二十多文錢,這是天價,大夏讀書人少與此有直接的關係。
別看這次科舉人數有七千多人,因為這是京畿之地,讀書人匯聚,若在其他貧瘠之地,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樣。
也顧不上是不是與民爭利,楊慎問道:“這紙將售價幾何?”
夏皇想了想,說道:“前期售價暫且訂在八到十文,後續產量提升,價格還會下調。”
“好,好,好啊,若如此,將來我大夏必然會出現許多的讀書人,這是利國利民之大善舉。”意識到這其中好處,楊慎興奮的手舞足蹈,他的目光瞥見了司馬流年,說道:“司馬,快快記下,如此善舉,當載入史冊。”
司馬流年也不含糊,筆走龍蛇,快速記錄。
場下無數的讀書人也歡呼了起來,特別是寒門學子,沒有人能體會他的心酸,讀書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情,若紙的價格下調,就意味著書籍也跟著大降價,這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利益。
不僅讀書人,普通百姓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好處,將來他們的子女也可以讀書,不用再為高額的費用而操心。
紙張價格實惠,再加上科舉的出現,這讓所有人看到了一條光明大道。
正在眾人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打破了氣氛:“貪汙就是貪汙,這隻不過是吳敵找的借口罷了,陛下,切勿被這奸佞所蠱惑。”
說話的是沈伯彥,案子並未結束,吳敵已經承認了罪刑,而且交代了來龍去脈,接下來就是宣判。
沈伯彥心裏那個恨啊,從他在朝堂提出重審吳敵案時,吳憂毫不猶豫的便應了下來,而且還要求公審,當時他便感覺到了不妥。
現在他才真正明白,合著別人已經下好了套兒,就等著他往裏鑽。
這哪是公審吳敵?這分明是在為他揚名,心有不甘,沈伯彥在做最後的嚐試。
此時,現場所有人都看向了夏皇,等待著最後的裁決。
夏皇起身,來回跺了數步,對眾人道:“各位鄉親,朕把決定權交給你們,是殺是放,朕全憑你們決定。”
聞言,沈伯彥心裏一沉,他清楚此次複仇的計劃失敗了,吳敵獻上造紙之法,就等於賄賂所有讀書人和百姓,那還殺個屁啊!
顯然,這也是夏皇所看到的結果,民意君意都不站在沈家一邊,沈伯彥無奈,率先離開了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