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常見的有木匠和鐵匠。
不論是木匠還是鐵匠,他們在打造器物時,對尺寸都有一定的要求。
當然,會看圖紙是基本功。
站在吳憂身旁的一位五十歲左右的老者,回道:“這並非難事,不知大人要製作何種器物?”
吳憂從衣袖裏取出一張圖紙,遞給老者:“你們先看看這個。”
老者接過,剩餘的人也圍到老者身旁,仔細查看了起來。
隻不過看了許久,眾人一頭霧水,老者疑惑問道:“不知大人,這些是何物?”
這四十多人中,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其中還有一位大嬸兒,這是唯一的女性。
吳憂指著圖紙道:“這兒是我們所站著的街道著,這兒一條條的線和圖案和箭頭,我讓你們用石灰畫下來,另外,兩邊的尺寸要對仗公整,偏差越小越好。”
主街道的路麵很寬,圖紙上有詳細的規劃,其中包括馬匹,馬車,人行道等劃分的非常清楚。
吳憂給他們詳細的做了解釋,對他們提出的疑問,也耐心的解答,待沒有人再提出問題時,吳憂說道:“從現在起,你們就是府衙的人,如果遇到處理不了的事情,可以找我和鄒縣丞。”
其實,相對所做的器物,吳憂讓他們做的事情要簡單了許多,隻是工作量比較大,而且時間上比較長,畢竟整個京都的路麵,可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
當然,這也是讓他們欣喜的地方,有事情做,就意味著有工錢拿,而且,這是關於整個京都的大工程,做好了,足夠了他們吹噓下輩子的。
想了想,吳憂看向老者問道:“老人家,你叫什麽名字?”
老者拱手:“大人,老朽叫張十七。”
說完,老者又指著身邊的年紀人道:“這是老朽的兒子,叫張十八。”
張十八大約三十來歲,身材消瘦,長相平凡,最有特點的是他的眉毛,他的兩片眉毛長的很長,而且沒有規律,乍一看仿佛是連在一起的。
說完之後,張十七沉默了片刻,繼續說道:“大人,我們需要一些工具。”
“這好說,猴子過來,你帶幾個人去工部取一些工具來。”叫來猴子,吳憂吩咐道。
“是。”猴子應了一聲,便與張十七等人商議。
“我們需要角尺,墨鬥………”
安排好這些之後,吳憂沒有留在此處,而是來到了城門外,此時,在城門外的難民,已經被鄒成秀全部安排到了其他的三處城門紮營。
城門外徹底的空曠了下來,此時已經有壯勞力在挖坑,還有的正在往這邊挑水。
等了好一會兒,這才有牛車,陸陸續續的將石灰運來。
石灰在這個朝代是重要的建築材質,經常用於地基,是防止地基因潮濕而開裂,因此並不難尋找。
吳憂沒有去看石灰有多少,既然是常見的東西,就不難弄到。
此時,已經挖好了兩個半丈深的大坑,而且全部都灌入了水,吳憂直接讓勞力全部把石灰扔入坑中。
隨著石灰越扔越多,很快,水池裏就冒起了白灰,白色的水泡也越來越多。
鄒成秀不懂建築,卻也知道石灰的用途,看著如燒開的沸水般翻騰的水池,他忍不住好奇,再次問道:“大人,石灰是防潮用的,你這樣是不是太浪費了?”
吳憂搖頭:“線路的規劃,要用到石膏,你就當這是石灰新的用途。”
聞言,鄒成秀不再多問。
看了一會兒,吳憂便沒了興致,對鄒成秀說道:“如果水池不再冒泡,你派人通知我。”
說完,吳憂帶著啞巴回了府邸,燒石灰需要時間,張十七他們要對路麵進行規劃,真正施工估摸要等到下午了。
直到下午過半時分,吳憂才收到鄒縣丞的通知,他沒有猶豫,再次來到了施工現場。
在城門處,吳憂看到地麵上,用墨鬥標注出,一條條長方形的線路,大約已經有了一裏地的長度,整齊而規範,心裏非常的滿意。
來到城門口,吳憂看到石灰池果然不再冒泡,水溫也漸漸的降了下去,原本混沌的水池,清澈見底。
“猴子,去把張十七他們全部叫來。”
猴子沒有猶豫,立刻前去通知張十七。
不大一會兒,四十多名工匠全部來到了石灰池旁。
吳憂也不遲疑,說道:“準備開工。”
東城門處的主街道已經封鎖,禁止車馬和百姓通行,不過兩旁卻圍滿了百姓。
交通改製已經不是秘密,龐大的工程,引得好熱鬧的百姓前來圍觀。
這種被無數人注視的感覺,吳憂已經習慣了,府衙的一眾人也習以為常,張十七他們和眾勞力明顯很不自然。
吳憂沒有去安撫他們,等時間長了,他們自然而然就適應了。
寬敞的街道上,吳憂拿著刷子,在裝著石膏的木桶裏攪拌,然後在畫好的方框裏塗上白色的石膏。
這種事情並沒有技術含量,吳憂之所以動手,並不是在給工匠們做示範,這隻是一個形式,起著象征意義。
新事物的出現,要有重要人物帶頭,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夏皇把這件事情交給他,自然由吳憂領頭。
這種領袖做法,吳憂也能理解,如果以後往好的方向發展,他功不可沒,如果往壞的方向發展,世人隻會罵他一人。
不論是大喜還是大衰,都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
隨意的示範了一下,吳憂便把刷子扔給了張十七,畢竟他的作用不是親力親為,而是起著主導權,隻要引導一個正確的方向,自然有人去做。
不用吳憂提醒,有幾名工匠開始動手,將石膏塗抹在方框中,一條條白色的斑馬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漸漸成型。
除了斑馬線,吳憂還發現地麵上畫的箭頭和圖案,畫案有馬,馬車以及行人。
吳憂對示意圖很滿意,主要是畫技,連他都暗暗稱奇,他雖然畫技不俗,也隻是紙上談兵,而這種能把畫技用到路麵上的,才是牛人。
“張十七。”叫來張十七,吳憂指著圖案問道:“這是誰畫的?
不論是木匠還是鐵匠,他們在打造器物時,對尺寸都有一定的要求。
當然,會看圖紙是基本功。
站在吳憂身旁的一位五十歲左右的老者,回道:“這並非難事,不知大人要製作何種器物?”
吳憂從衣袖裏取出一張圖紙,遞給老者:“你們先看看這個。”
老者接過,剩餘的人也圍到老者身旁,仔細查看了起來。
隻不過看了許久,眾人一頭霧水,老者疑惑問道:“不知大人,這些是何物?”
這四十多人中,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其中還有一位大嬸兒,這是唯一的女性。
吳憂指著圖紙道:“這兒是我們所站著的街道著,這兒一條條的線和圖案和箭頭,我讓你們用石灰畫下來,另外,兩邊的尺寸要對仗公整,偏差越小越好。”
主街道的路麵很寬,圖紙上有詳細的規劃,其中包括馬匹,馬車,人行道等劃分的非常清楚。
吳憂給他們詳細的做了解釋,對他們提出的疑問,也耐心的解答,待沒有人再提出問題時,吳憂說道:“從現在起,你們就是府衙的人,如果遇到處理不了的事情,可以找我和鄒縣丞。”
其實,相對所做的器物,吳憂讓他們做的事情要簡單了許多,隻是工作量比較大,而且時間上比較長,畢竟整個京都的路麵,可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
當然,這也是讓他們欣喜的地方,有事情做,就意味著有工錢拿,而且,這是關於整個京都的大工程,做好了,足夠了他們吹噓下輩子的。
想了想,吳憂看向老者問道:“老人家,你叫什麽名字?”
老者拱手:“大人,老朽叫張十七。”
說完,老者又指著身邊的年紀人道:“這是老朽的兒子,叫張十八。”
張十八大約三十來歲,身材消瘦,長相平凡,最有特點的是他的眉毛,他的兩片眉毛長的很長,而且沒有規律,乍一看仿佛是連在一起的。
說完之後,張十七沉默了片刻,繼續說道:“大人,我們需要一些工具。”
“這好說,猴子過來,你帶幾個人去工部取一些工具來。”叫來猴子,吳憂吩咐道。
“是。”猴子應了一聲,便與張十七等人商議。
“我們需要角尺,墨鬥………”
安排好這些之後,吳憂沒有留在此處,而是來到了城門外,此時,在城門外的難民,已經被鄒成秀全部安排到了其他的三處城門紮營。
城門外徹底的空曠了下來,此時已經有壯勞力在挖坑,還有的正在往這邊挑水。
等了好一會兒,這才有牛車,陸陸續續的將石灰運來。
石灰在這個朝代是重要的建築材質,經常用於地基,是防止地基因潮濕而開裂,因此並不難尋找。
吳憂沒有去看石灰有多少,既然是常見的東西,就不難弄到。
此時,已經挖好了兩個半丈深的大坑,而且全部都灌入了水,吳憂直接讓勞力全部把石灰扔入坑中。
隨著石灰越扔越多,很快,水池裏就冒起了白灰,白色的水泡也越來越多。
鄒成秀不懂建築,卻也知道石灰的用途,看著如燒開的沸水般翻騰的水池,他忍不住好奇,再次問道:“大人,石灰是防潮用的,你這樣是不是太浪費了?”
吳憂搖頭:“線路的規劃,要用到石膏,你就當這是石灰新的用途。”
聞言,鄒成秀不再多問。
看了一會兒,吳憂便沒了興致,對鄒成秀說道:“如果水池不再冒泡,你派人通知我。”
說完,吳憂帶著啞巴回了府邸,燒石灰需要時間,張十七他們要對路麵進行規劃,真正施工估摸要等到下午了。
直到下午過半時分,吳憂才收到鄒縣丞的通知,他沒有猶豫,再次來到了施工現場。
在城門處,吳憂看到地麵上,用墨鬥標注出,一條條長方形的線路,大約已經有了一裏地的長度,整齊而規範,心裏非常的滿意。
來到城門口,吳憂看到石灰池果然不再冒泡,水溫也漸漸的降了下去,原本混沌的水池,清澈見底。
“猴子,去把張十七他們全部叫來。”
猴子沒有猶豫,立刻前去通知張十七。
不大一會兒,四十多名工匠全部來到了石灰池旁。
吳憂也不遲疑,說道:“準備開工。”
東城門處的主街道已經封鎖,禁止車馬和百姓通行,不過兩旁卻圍滿了百姓。
交通改製已經不是秘密,龐大的工程,引得好熱鬧的百姓前來圍觀。
這種被無數人注視的感覺,吳憂已經習慣了,府衙的一眾人也習以為常,張十七他們和眾勞力明顯很不自然。
吳憂沒有去安撫他們,等時間長了,他們自然而然就適應了。
寬敞的街道上,吳憂拿著刷子,在裝著石膏的木桶裏攪拌,然後在畫好的方框裏塗上白色的石膏。
這種事情並沒有技術含量,吳憂之所以動手,並不是在給工匠們做示範,這隻是一個形式,起著象征意義。
新事物的出現,要有重要人物帶頭,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夏皇把這件事情交給他,自然由吳憂領頭。
這種領袖做法,吳憂也能理解,如果以後往好的方向發展,他功不可沒,如果往壞的方向發展,世人隻會罵他一人。
不論是大喜還是大衰,都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
隨意的示範了一下,吳憂便把刷子扔給了張十七,畢竟他的作用不是親力親為,而是起著主導權,隻要引導一個正確的方向,自然有人去做。
不用吳憂提醒,有幾名工匠開始動手,將石膏塗抹在方框中,一條條白色的斑馬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漸漸成型。
除了斑馬線,吳憂還發現地麵上畫的箭頭和圖案,畫案有馬,馬車以及行人。
吳憂對示意圖很滿意,主要是畫技,連他都暗暗稱奇,他雖然畫技不俗,也隻是紙上談兵,而這種能把畫技用到路麵上的,才是牛人。
“張十七。”叫來張十七,吳憂指著圖案問道:“這是誰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