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暴雨來襲
魂穿古代後,我不當炮灰 作者:一念青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轉眼間,便進入五月。
五月的天,正是春夏交接之時。
就在鍾寧的試點改革穩步推行之時,天空突然變暗,聚集了大片大片的烏雲,凝成爆發之勢,在某一個悶熱煩燥的夜晚,瓢潑而下。
這場大雨來得很突然,京城還好,但京城周邊這三座城,也就是西岩、西寧、定遠三城,全都遭受了不約而同的暴雨襲擊。
好在鍾寧之前在治理西寧之時,著重命人疏通了河道,和整座城市的地下排水裝置。
所以,當暴雨突降之時,雖然看似猛烈,但也並不是全無準備,唯有這雨下得太大,城郊河水有上漲之勢。
於是,鍾寧命所有衙役穿上雨披,率先奔赴前線,搬運沙石袋,圍在河堤周圍,以免水位上漲,河水倒灌城中。
城中百姓在見到這暴雨之下,衙役們居然一個個穿著雨披,去增堵河堤之時,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隨後一副了然的樣子,畢竟這段時間以來,因為二皇子和昭華公主在此,整個西寧城每天都在日新月異。
整潔的街道,隨處可見的垃圾桶,規劃有序的商鋪,熱火朝天的工廠,以及啟蒙班中朗朗讀書聲。
這些事情,大家都看在眼裏。
而這些衙役每日裏的巡邏,也不再像往年那般,以欺壓商戶和百姓為樂,反而是定時巡邏,保障街道與城市安全。
有的衙役偶爾還要像往常在酒樓中白吃白喝,或者是欺男霸女,直接被昭華公主當眾杖責三十,直接扔進了軍營之中曆練。
而後又針對此類情況,官府出了布告:若再有公職人員有欺壓百姓,霸淩鄉裏之現象,百姓可上報衙門受理,如舉報屬實,另有獎金下發,按情節嚴重,至少500文。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於是乎,監督公職人員是否作奸犯科,便成了老百姓茶餘飯後的另一個動力。
以前是害怕他們搗亂,現在是盼著他們搗亂。
畢竟他們搗亂一回,隻要抓住把柄,他們上報衙門就能領取獎金,上一次有個商戶就舉報了其中一個衙役在他們酒樓白吃白喝,還砸壞桌椅。
衙門核定屬實後,發下二兩銀子獎金,且將那衙役按西寧城治安管理條陳,直接送進大牢,監禁三個月。
三個月後,貶職回家,再不許入官府衙門半步。
且子孫三代不得參加科舉。
前麵還好說,可最後這一個,讓所有衙役都不敢再犯作亂,畢竟他們可以吃苦,可卻不能斷了子孫後代的後路。
在這一係列的整頓之下,整個西寧城的衙役和其他公職人員,都發生了相應變化。
不再像從前那般趾高氣昂,反而是用心在為民做事。
所以,今天暴雨之時,那些百姓們看到衙役冒著大雨也要前去增堵河堤,皆不由得心生感動。
沉默片刻,一些待在茶館處臨時躲雨的漢子主動站出來,“諸位,這河堤若是倒灌,淹的是咱們的家園,俺不能幹看著危險可能發生而不顧。”
說罷,那漢子便披上雨披,直接衝進雨裏。
有了第一個,便有了第二個,第三個.....
到後來,基本上至少一半年滿二十歲到四十歲的青壯勞力,幾乎都衝到了河堤處幫忙。
有的背沙袋,有的堵河堤,還有的年長些,待在茶館裏煮了一大鍋薑茶,就等著那些孩子回來,讓他們免費喝上一碗,好歹驅去寒氣。
眾人齊心協力,共抗天災。
大雨連下了三天,這才堪堪停止。
鍾寧命人統計此次西寧城中受災情況,並安排人在街道各處灑了石灰粉,防止有疫症發生。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
好在西寧城的排水設施修補得還算不錯,除了有幾家民房因為時間太久老化而導致坍塌之外,其他並無太多損失。
鍾寧對於所有參加圍堵河堤的人進行了記錄,並以官府的名義在公告處進行名字公示,錄入縣誌之中。
這也意味著他們的名字將會載入曆史,為後人所傳。
於是乎,這些人一時間響徹整座西寧城,雖然沒有實質性的獎勵,但古人更重視名譽。
那些參加河堤搶救之人,也全都喜得眉開眼笑,他們雖然沒有多大本事,可如今竟也有了能談話的資本。
類似於想當年,西寧城天降暴雨,城郊河水位上漲,隨時有倒灌城池的危險,你爹我跟著官府一起去搶救河堤。
當時你是不知道啊,冒著大雨,背著沙袋,好不容易才將河堤口給堵住。
什麽?你不相信?
就在縣誌上記錄著呢,當年所有參加搶救河堤的人都被官府所記錄。
二皇子殿下和昭華公主後來還親自接見了我等,你爹我也是見過天皇貴胄的人!
於是乎,一個又一個孩子都用羨慕和敬佩的目光看著自家父親,仿佛在看一個英雄。
以前大家隻知道此舉意味著這些人的名字會被記錄在縣誌之中,並不知道它還有其他什麽意義。
直到一年後,其中一個人出了意外,斷了一條腿,家產被親族所占,孩子被欺淩,一時間落魄至極。
不得已他隻能拖著一條斷腿,求助於官府縣衙,當時的縣令早已不是慕容昀當家作主,而是曾經的曹縣尉。
曹縣尉受鍾寧影響極深,在接到此件案情之時,當即展開調查,這才知道告狀之人,是曾經上過縣誌的救援之人。
當即組織衙役,幫忙將他的家產給奪了回來,並將搶他家產的親族給下了大獄。
並給這位斷了腿的男子安排了一份清閑工作。
將他的孩子給送進了崇文學舍之中,由官府資助其入學讀書。
這樁案子被公示於眾,百姓這才知道,他們的救援英雄竟被如此欺淩,一時間義憤填膺,全都要求嚴懲作惡者!
再然後,大家終於意識到,這些曾參與城市救援的人,或者說這些上了縣誌的人,到底意味著什麽。
於是乎,在此之後,無論西寧城遇到何等災難,大家都會爭先恐後地往前衝。
五月的天,正是春夏交接之時。
就在鍾寧的試點改革穩步推行之時,天空突然變暗,聚集了大片大片的烏雲,凝成爆發之勢,在某一個悶熱煩燥的夜晚,瓢潑而下。
這場大雨來得很突然,京城還好,但京城周邊這三座城,也就是西岩、西寧、定遠三城,全都遭受了不約而同的暴雨襲擊。
好在鍾寧之前在治理西寧之時,著重命人疏通了河道,和整座城市的地下排水裝置。
所以,當暴雨突降之時,雖然看似猛烈,但也並不是全無準備,唯有這雨下得太大,城郊河水有上漲之勢。
於是,鍾寧命所有衙役穿上雨披,率先奔赴前線,搬運沙石袋,圍在河堤周圍,以免水位上漲,河水倒灌城中。
城中百姓在見到這暴雨之下,衙役們居然一個個穿著雨披,去增堵河堤之時,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隨後一副了然的樣子,畢竟這段時間以來,因為二皇子和昭華公主在此,整個西寧城每天都在日新月異。
整潔的街道,隨處可見的垃圾桶,規劃有序的商鋪,熱火朝天的工廠,以及啟蒙班中朗朗讀書聲。
這些事情,大家都看在眼裏。
而這些衙役每日裏的巡邏,也不再像往年那般,以欺壓商戶和百姓為樂,反而是定時巡邏,保障街道與城市安全。
有的衙役偶爾還要像往常在酒樓中白吃白喝,或者是欺男霸女,直接被昭華公主當眾杖責三十,直接扔進了軍營之中曆練。
而後又針對此類情況,官府出了布告:若再有公職人員有欺壓百姓,霸淩鄉裏之現象,百姓可上報衙門受理,如舉報屬實,另有獎金下發,按情節嚴重,至少500文。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於是乎,監督公職人員是否作奸犯科,便成了老百姓茶餘飯後的另一個動力。
以前是害怕他們搗亂,現在是盼著他們搗亂。
畢竟他們搗亂一回,隻要抓住把柄,他們上報衙門就能領取獎金,上一次有個商戶就舉報了其中一個衙役在他們酒樓白吃白喝,還砸壞桌椅。
衙門核定屬實後,發下二兩銀子獎金,且將那衙役按西寧城治安管理條陳,直接送進大牢,監禁三個月。
三個月後,貶職回家,再不許入官府衙門半步。
且子孫三代不得參加科舉。
前麵還好說,可最後這一個,讓所有衙役都不敢再犯作亂,畢竟他們可以吃苦,可卻不能斷了子孫後代的後路。
在這一係列的整頓之下,整個西寧城的衙役和其他公職人員,都發生了相應變化。
不再像從前那般趾高氣昂,反而是用心在為民做事。
所以,今天暴雨之時,那些百姓們看到衙役冒著大雨也要前去增堵河堤,皆不由得心生感動。
沉默片刻,一些待在茶館處臨時躲雨的漢子主動站出來,“諸位,這河堤若是倒灌,淹的是咱們的家園,俺不能幹看著危險可能發生而不顧。”
說罷,那漢子便披上雨披,直接衝進雨裏。
有了第一個,便有了第二個,第三個.....
到後來,基本上至少一半年滿二十歲到四十歲的青壯勞力,幾乎都衝到了河堤處幫忙。
有的背沙袋,有的堵河堤,還有的年長些,待在茶館裏煮了一大鍋薑茶,就等著那些孩子回來,讓他們免費喝上一碗,好歹驅去寒氣。
眾人齊心協力,共抗天災。
大雨連下了三天,這才堪堪停止。
鍾寧命人統計此次西寧城中受災情況,並安排人在街道各處灑了石灰粉,防止有疫症發生。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
好在西寧城的排水設施修補得還算不錯,除了有幾家民房因為時間太久老化而導致坍塌之外,其他並無太多損失。
鍾寧對於所有參加圍堵河堤的人進行了記錄,並以官府的名義在公告處進行名字公示,錄入縣誌之中。
這也意味著他們的名字將會載入曆史,為後人所傳。
於是乎,這些人一時間響徹整座西寧城,雖然沒有實質性的獎勵,但古人更重視名譽。
那些參加河堤搶救之人,也全都喜得眉開眼笑,他們雖然沒有多大本事,可如今竟也有了能談話的資本。
類似於想當年,西寧城天降暴雨,城郊河水位上漲,隨時有倒灌城池的危險,你爹我跟著官府一起去搶救河堤。
當時你是不知道啊,冒著大雨,背著沙袋,好不容易才將河堤口給堵住。
什麽?你不相信?
就在縣誌上記錄著呢,當年所有參加搶救河堤的人都被官府所記錄。
二皇子殿下和昭華公主後來還親自接見了我等,你爹我也是見過天皇貴胄的人!
於是乎,一個又一個孩子都用羨慕和敬佩的目光看著自家父親,仿佛在看一個英雄。
以前大家隻知道此舉意味著這些人的名字會被記錄在縣誌之中,並不知道它還有其他什麽意義。
直到一年後,其中一個人出了意外,斷了一條腿,家產被親族所占,孩子被欺淩,一時間落魄至極。
不得已他隻能拖著一條斷腿,求助於官府縣衙,當時的縣令早已不是慕容昀當家作主,而是曾經的曹縣尉。
曹縣尉受鍾寧影響極深,在接到此件案情之時,當即展開調查,這才知道告狀之人,是曾經上過縣誌的救援之人。
當即組織衙役,幫忙將他的家產給奪了回來,並將搶他家產的親族給下了大獄。
並給這位斷了腿的男子安排了一份清閑工作。
將他的孩子給送進了崇文學舍之中,由官府資助其入學讀書。
這樁案子被公示於眾,百姓這才知道,他們的救援英雄竟被如此欺淩,一時間義憤填膺,全都要求嚴懲作惡者!
再然後,大家終於意識到,這些曾參與城市救援的人,或者說這些上了縣誌的人,到底意味著什麽。
於是乎,在此之後,無論西寧城遇到何等災難,大家都會爭先恐後地往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