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謊言與真相
17
這個時間高速公路上車很少,黑色騰輝在高速公路上顯得有些孤獨。
任愷開車很穩,幾乎沒什麽顛簸。車上的吳越和任愷滿嘴跑著火車,從領導吐槽到工作,連老吳都沒放過。
蔣磬起初還會跟著笑兩聲,沒多久就發現了身邊的人長久地沉默著,雙手撐在腿兩邊的座椅上,沉著頭不知在想什麽,連雙臂都些有不明顯的微顫。
「沈顧問?沈逾之?你還好嗎?」蔣磬猶豫半刻,還是拍了拍沈逾之的肩膀,低聲詢問道:「你的臉色看起來不是很好。」
而沈逾之似乎並沒有精力回復他,他的身體仍舊在輕輕顫抖,手上也沒有用力,以至於被蔣磬一抓便整個圈在了掌心。
片刻,沈逾之的右手在蔣磬掌中握成了拳,聲音也顯得有些不斷如帶。他閉目調整了一下,才又開口回答道:「沒事……我好多了……我想起來以前的一些事。」
他瞬間反應了過來。
「我之前和你說過,我小時候被綁架過……那個刀疤男讓我回憶起了一些……細節。抱歉,我好多了……」
蔣磬看向沈逾之,將麵前這個蹙眉按壓太陽穴的人深深望入眼中。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其實說的就是通過人們童年時的個性和傾向,就可以看出他未來性格的雛形。反向而言,人們成年後的性格往往是會和童年時的自己有部分相似的。
蔣磬卻覺得,在現在麵前二十四歲就成熟持重的沈逾之身上,很難看到他十年前的樣子。
沈逾之告訴他,他十年前是個貪玩又內向的小孩。
蔣磬有些奇怪為什麽貪玩會和內向同時形容一個對象,在他印象中貪玩應該是像他和吳越小時候那樣,在學校闖禍後仍舊不知悔改,被父母拿著棍子追著跑。
而沈逾之隻是笑了笑,解釋道他小時候內向是在於害羞和同學說話,所以也沒幾個親近的朋友。而貪玩則表現在放學回家後不想回家,一個人在大街上亂逛。
於是綁架就發生在了他十四歲時五月的一個星期四。
「趙川西失蹤的一些細節和我之前有些類似……比如,」沈逾之看向窗外,慢慢呼出一口氣:「比如一部分性格的改變。」
「上次和你說過,我十年前的性格較現在來說更加溫吞內向,而那個案子改變了我。」
「我被綁架時細節我已經記不太清了——或許是人類特有的記憶保護吧,我隻記得綁架我的那些人一遍又一遍地向我灌輸他們的世界觀和行為邏輯——直到兩周後他們將我送到家門口,我才又重新回歸了人類社會。」
蔣磬感覺到沈逾之的手指抽了抽,他隨即用力攥住了他的右手。
「沒事,都過去了。」沈逾之感到了手上的力道,轉頭沖蔣磬一笑:「隻是當時綁架我的那幾個人按理來說應該還在監獄裏待著……為什麽五年後類似的案件又會發生在趙川西身上?」
「十年前的綁架案?我知道的這個案子,當時鬧得挺大,新聞一直輪播著,還弄得有小孩的家庭也人心惶惶的。」坐在前排的吳越注意到沈逾之和蔣磬的對話,搓了個響指說道:
「那個案子好像是老吳和鄧局負責的,原來當年的受害者也有你啊沈顧問。」
沈逾之沒說話,看向吳越。
「我記得那段時間老吳總不著家,一直到主犯判了他才恢復正常——當時判的還挺重的,直接按綁架罪最高標準判的,趙川西失蹤時他們還在號子裏蹲著呢。」
「沈顧問是覺得他們還有同夥?」
沈逾之未置可否,指尖懸在膝蓋上方空敲了兩下,搖頭道:「我並不是在質疑鄧局和令尊,隻是趙川西性格的轉變有些可疑。」
「對我這個受害者而言,確實不得不會多想。」
「沈顧問之前也說過,人性格的轉變一定是存在一個契機的,為什麽不能是別的事情給他的衝擊?」
「不一樣,」沈逾之飛速否定了我這個可能,「不知道吳組長聽說過偷竊癖沒有,在心理學的論題中,環境因素對於人類性格的形成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倘若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過於顯著,那麽一個人在個性發展過程當中很可能會迷失自我,找不到準確的自我定位,最終發展成為變態心理,譬如「偷竊癖」就是其中相當典型的表現。」
沈逾之轉頭看著蔣磬問道:「他當時還經歷過別的刺激嗎?父母離異?校園暴力?或者搬家移居都算。」
蔣磬思索了一下,緩緩搖了搖頭。
「那就是了。」沈逾之的食指飛快地點了兩下膝蓋:「趙川西那段時間最大的改變可能就是周身環境的變化了,所以我才更偏向於他的改變是類似於偷竊癖般環境所以造成的變化。」
吳越還是想說什麽,轉頭回去卻看到蔣磬沖他搖了搖頭。他張張嘴,最終還是沒說什麽回了頭。
-
回到臨城後,沈逾之看了會手機後就和幾人告別,說是要回學校一趟,明天再回局裏。
而蔣磬則是和吳越一起回了市局,等他接了杯水走到吳越身邊時,才發現吳越在查十年前的卷宗。
「你還在想沈逾之說的話?」蔣磬將水杯放在吳越桌子上,說道:「在看他案子的卷宗?」
吳越撥了把額前的碎發,身體向後仰去,靠在了椅背上,抬頭看向蔣磬:「你也記得這個案子吧,十年前老吳負責的。」
17
這個時間高速公路上車很少,黑色騰輝在高速公路上顯得有些孤獨。
任愷開車很穩,幾乎沒什麽顛簸。車上的吳越和任愷滿嘴跑著火車,從領導吐槽到工作,連老吳都沒放過。
蔣磬起初還會跟著笑兩聲,沒多久就發現了身邊的人長久地沉默著,雙手撐在腿兩邊的座椅上,沉著頭不知在想什麽,連雙臂都些有不明顯的微顫。
「沈顧問?沈逾之?你還好嗎?」蔣磬猶豫半刻,還是拍了拍沈逾之的肩膀,低聲詢問道:「你的臉色看起來不是很好。」
而沈逾之似乎並沒有精力回復他,他的身體仍舊在輕輕顫抖,手上也沒有用力,以至於被蔣磬一抓便整個圈在了掌心。
片刻,沈逾之的右手在蔣磬掌中握成了拳,聲音也顯得有些不斷如帶。他閉目調整了一下,才又開口回答道:「沒事……我好多了……我想起來以前的一些事。」
他瞬間反應了過來。
「我之前和你說過,我小時候被綁架過……那個刀疤男讓我回憶起了一些……細節。抱歉,我好多了……」
蔣磬看向沈逾之,將麵前這個蹙眉按壓太陽穴的人深深望入眼中。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其實說的就是通過人們童年時的個性和傾向,就可以看出他未來性格的雛形。反向而言,人們成年後的性格往往是會和童年時的自己有部分相似的。
蔣磬卻覺得,在現在麵前二十四歲就成熟持重的沈逾之身上,很難看到他十年前的樣子。
沈逾之告訴他,他十年前是個貪玩又內向的小孩。
蔣磬有些奇怪為什麽貪玩會和內向同時形容一個對象,在他印象中貪玩應該是像他和吳越小時候那樣,在學校闖禍後仍舊不知悔改,被父母拿著棍子追著跑。
而沈逾之隻是笑了笑,解釋道他小時候內向是在於害羞和同學說話,所以也沒幾個親近的朋友。而貪玩則表現在放學回家後不想回家,一個人在大街上亂逛。
於是綁架就發生在了他十四歲時五月的一個星期四。
「趙川西失蹤的一些細節和我之前有些類似……比如,」沈逾之看向窗外,慢慢呼出一口氣:「比如一部分性格的改變。」
「上次和你說過,我十年前的性格較現在來說更加溫吞內向,而那個案子改變了我。」
「我被綁架時細節我已經記不太清了——或許是人類特有的記憶保護吧,我隻記得綁架我的那些人一遍又一遍地向我灌輸他們的世界觀和行為邏輯——直到兩周後他們將我送到家門口,我才又重新回歸了人類社會。」
蔣磬感覺到沈逾之的手指抽了抽,他隨即用力攥住了他的右手。
「沒事,都過去了。」沈逾之感到了手上的力道,轉頭沖蔣磬一笑:「隻是當時綁架我的那幾個人按理來說應該還在監獄裏待著……為什麽五年後類似的案件又會發生在趙川西身上?」
「十年前的綁架案?我知道的這個案子,當時鬧得挺大,新聞一直輪播著,還弄得有小孩的家庭也人心惶惶的。」坐在前排的吳越注意到沈逾之和蔣磬的對話,搓了個響指說道:
「那個案子好像是老吳和鄧局負責的,原來當年的受害者也有你啊沈顧問。」
沈逾之沒說話,看向吳越。
「我記得那段時間老吳總不著家,一直到主犯判了他才恢復正常——當時判的還挺重的,直接按綁架罪最高標準判的,趙川西失蹤時他們還在號子裏蹲著呢。」
「沈顧問是覺得他們還有同夥?」
沈逾之未置可否,指尖懸在膝蓋上方空敲了兩下,搖頭道:「我並不是在質疑鄧局和令尊,隻是趙川西性格的轉變有些可疑。」
「對我這個受害者而言,確實不得不會多想。」
「沈顧問之前也說過,人性格的轉變一定是存在一個契機的,為什麽不能是別的事情給他的衝擊?」
「不一樣,」沈逾之飛速否定了我這個可能,「不知道吳組長聽說過偷竊癖沒有,在心理學的論題中,環境因素對於人類性格的形成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倘若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過於顯著,那麽一個人在個性發展過程當中很可能會迷失自我,找不到準確的自我定位,最終發展成為變態心理,譬如「偷竊癖」就是其中相當典型的表現。」
沈逾之轉頭看著蔣磬問道:「他當時還經歷過別的刺激嗎?父母離異?校園暴力?或者搬家移居都算。」
蔣磬思索了一下,緩緩搖了搖頭。
「那就是了。」沈逾之的食指飛快地點了兩下膝蓋:「趙川西那段時間最大的改變可能就是周身環境的變化了,所以我才更偏向於他的改變是類似於偷竊癖般環境所以造成的變化。」
吳越還是想說什麽,轉頭回去卻看到蔣磬沖他搖了搖頭。他張張嘴,最終還是沒說什麽回了頭。
-
回到臨城後,沈逾之看了會手機後就和幾人告別,說是要回學校一趟,明天再回局裏。
而蔣磬則是和吳越一起回了市局,等他接了杯水走到吳越身邊時,才發現吳越在查十年前的卷宗。
「你還在想沈逾之說的話?」蔣磬將水杯放在吳越桌子上,說道:「在看他案子的卷宗?」
吳越撥了把額前的碎發,身體向後仰去,靠在了椅背上,抬頭看向蔣磬:「你也記得這個案子吧,十年前老吳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