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巧娘流著淚,不肯放棄歡兒。
「難不成在你心中,我們這些人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一個陌生人?」
趙春蘭也流下淚:「這罪孽我來承受,我隻想孩子活下去啊,咱們都快活不成了,哪還有心力管別人。」
杜巧娘看著地上的歡兒,知道自已若是放棄,她是必死無疑。
歡兒也哭,說實話她並不想死,才十二啊,咋會不想活著?
但不能拖累別人。
無力的拽拽杜巧娘褲腿:「嬸子,你走,別管我。」
「有這份心,我就知足。」
她越是這樣,杜巧娘越是不能放棄她。
楊應和看不下去,把趙春蘭拉去一邊說話了。
再回來時趙春蘭陰沉著臉,沒有再反對。
看一眼兩個孩子,就當替他們積福。
若是她活不下去,就與她無關了。
若不然,她也不會同意。
就這樣歡兒被放在板車上。
放被子的包裹放不下,杜巧娘主動背在了身上。
就是累,她麵上也是高興。
歡兒看著這一家子,眼角紅了又紅。
生出求生的意誌。
走一天都沒看到人煙。
第二日的下晌,才見到山腳下有個小村子。
前方地勢平坦,極遠極遠的地方才看到有山巒。
再遠一點的地方,看到也有村落。
楊應和問:「還往前走嗎?」
有人朝小村子而去,趙春蘭皺著眉頭,吐出一個走字。
他們的爹楊長山一年多前過世,杜巧娘就把掌家權交給楊應和。
趙春蘭知道男人身上隻有七八兩銀子,想去鎮裏落戶,怕是很難成。
但至少要離鎮子近一些。
木匠的手藝不能丟,以後趕集賣貨能方便些。
經過一個村子。
趁著向村裏人討水喝的空檔,趙春蘭問人打聽鎮子在哪個方向。
那婦人指著南邊:「直著走,再有個十裏路。」
喜月知道嫂子把希望放在前方的村子。
希望能如願吧。
又走四五裏,村子近在眼前。
還沒進村,就先看到一片樹林子,林子邊上還圍著河溝。
河溝裏有水,不是很深,溝也不寬,不足一丈。
順著溝走到頭,就是通往村裏的路。
除村東口一家青磚房,其餘皆是茅草屋。
有些用土牆圍著,有些連院子都沒有。
帶著忐忑,一家子進村。
此時正是傍晚,很快被人發現,圍了過來。
「你們是做什麽的?」
有人問道。
楊應和拱手應話:「北邊發大水,把家沖沒了,逃難來的。」
「想問一問,能不能在這村裏落個戶。」
「這事得找常富。」
他口中的常富是裏正,管戶契與稅收之事。
就有個大爺使喚小輩:「進去看你常富叔在不在家。」
那後生朝青磚房去了,不多時跟在他身後走出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
長臉,瘦長個。
他上下打量喜月一家子,問道:「你們是一家人?」
楊應和回話:「正是,實在走不動了,求求您發發善心。」
宋常富看一眼杜巧娘,心下有個盤算:「這事也有得商量。」
一聽這話,喜月高興的看向嫂子和娘。
好不容易有個村願意接收他們,楊應和欣喜不已:「我們都是老實人,村裏有什麽規矩,我們都會守,也絕不會鬧事。」
杜巧娘也道:「隻要給我們個落身之地,我們都聽你的。」
問明他家情況,宋常富道:「能落戶,但地分不多,隻有兩畝,你們願意嗎?」
他們原也不是靠地生存的人,楊應和一口應下:「行。」
「那我領你們劃宅地。」
宋常富走在前麵:「我這也是看你們可憐。」
「多謝,你真是大善人……。」
楊應和和杜巧娘不停說著謝話。
沒想到事情會這麽順利,喜月幫阿娘托著包裹,跟著村裏人走。
一村的人都跟著,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打量的目光太多,都令喜月不自在起來。
直走到村西頭,宋常富才停下來,指著旁邊一戶人家:「你們就挨著這家搭房子。」
「前後都一樣長,寬給你三間房的地。」
這片地上長著雜草,想來是村裏特意留出的空宅地。
楊應和又說著謝話,宋常富擺擺手:「建房子要想請人,找他。」
他指著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他叫大江,出些工錢就行,三間土坯房連灶房帶院子大概花個五六兩。」
「不過你們要是想自已蓋也成。」
「明兒我再來,給你們去鎮上報戶。」
說完沒有多留,離開了。
村裏人圍著看一會,見沒熱鬧看,也各自散去。
喜月看著空地,與娘和嫂子對視一眼,笑了起來。
第3章 安置落戶
洪水來的極快,倉忙逃出來,這一路他們也有試圖找過親人。
問過無數人,都說沒看到。
這會安頓下來,趙春蘭不免憂心,也不知道娘家人是不是都還活著?
杜巧娘念著娘家人,也跟著感慨兩句。
楊應和把東西從車上搬下來,安慰道:「咱先安頓下來,等以後再打聽他們。」<="<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難不成在你心中,我們這些人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一個陌生人?」
趙春蘭也流下淚:「這罪孽我來承受,我隻想孩子活下去啊,咱們都快活不成了,哪還有心力管別人。」
杜巧娘看著地上的歡兒,知道自已若是放棄,她是必死無疑。
歡兒也哭,說實話她並不想死,才十二啊,咋會不想活著?
但不能拖累別人。
無力的拽拽杜巧娘褲腿:「嬸子,你走,別管我。」
「有這份心,我就知足。」
她越是這樣,杜巧娘越是不能放棄她。
楊應和看不下去,把趙春蘭拉去一邊說話了。
再回來時趙春蘭陰沉著臉,沒有再反對。
看一眼兩個孩子,就當替他們積福。
若是她活不下去,就與她無關了。
若不然,她也不會同意。
就這樣歡兒被放在板車上。
放被子的包裹放不下,杜巧娘主動背在了身上。
就是累,她麵上也是高興。
歡兒看著這一家子,眼角紅了又紅。
生出求生的意誌。
走一天都沒看到人煙。
第二日的下晌,才見到山腳下有個小村子。
前方地勢平坦,極遠極遠的地方才看到有山巒。
再遠一點的地方,看到也有村落。
楊應和問:「還往前走嗎?」
有人朝小村子而去,趙春蘭皺著眉頭,吐出一個走字。
他們的爹楊長山一年多前過世,杜巧娘就把掌家權交給楊應和。
趙春蘭知道男人身上隻有七八兩銀子,想去鎮裏落戶,怕是很難成。
但至少要離鎮子近一些。
木匠的手藝不能丟,以後趕集賣貨能方便些。
經過一個村子。
趁著向村裏人討水喝的空檔,趙春蘭問人打聽鎮子在哪個方向。
那婦人指著南邊:「直著走,再有個十裏路。」
喜月知道嫂子把希望放在前方的村子。
希望能如願吧。
又走四五裏,村子近在眼前。
還沒進村,就先看到一片樹林子,林子邊上還圍著河溝。
河溝裏有水,不是很深,溝也不寬,不足一丈。
順著溝走到頭,就是通往村裏的路。
除村東口一家青磚房,其餘皆是茅草屋。
有些用土牆圍著,有些連院子都沒有。
帶著忐忑,一家子進村。
此時正是傍晚,很快被人發現,圍了過來。
「你們是做什麽的?」
有人問道。
楊應和拱手應話:「北邊發大水,把家沖沒了,逃難來的。」
「想問一問,能不能在這村裏落個戶。」
「這事得找常富。」
他口中的常富是裏正,管戶契與稅收之事。
就有個大爺使喚小輩:「進去看你常富叔在不在家。」
那後生朝青磚房去了,不多時跟在他身後走出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
長臉,瘦長個。
他上下打量喜月一家子,問道:「你們是一家人?」
楊應和回話:「正是,實在走不動了,求求您發發善心。」
宋常富看一眼杜巧娘,心下有個盤算:「這事也有得商量。」
一聽這話,喜月高興的看向嫂子和娘。
好不容易有個村願意接收他們,楊應和欣喜不已:「我們都是老實人,村裏有什麽規矩,我們都會守,也絕不會鬧事。」
杜巧娘也道:「隻要給我們個落身之地,我們都聽你的。」
問明他家情況,宋常富道:「能落戶,但地分不多,隻有兩畝,你們願意嗎?」
他們原也不是靠地生存的人,楊應和一口應下:「行。」
「那我領你們劃宅地。」
宋常富走在前麵:「我這也是看你們可憐。」
「多謝,你真是大善人……。」
楊應和和杜巧娘不停說著謝話。
沒想到事情會這麽順利,喜月幫阿娘托著包裹,跟著村裏人走。
一村的人都跟著,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打量的目光太多,都令喜月不自在起來。
直走到村西頭,宋常富才停下來,指著旁邊一戶人家:「你們就挨著這家搭房子。」
「前後都一樣長,寬給你三間房的地。」
這片地上長著雜草,想來是村裏特意留出的空宅地。
楊應和又說著謝話,宋常富擺擺手:「建房子要想請人,找他。」
他指著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他叫大江,出些工錢就行,三間土坯房連灶房帶院子大概花個五六兩。」
「不過你們要是想自已蓋也成。」
「明兒我再來,給你們去鎮上報戶。」
說完沒有多留,離開了。
村裏人圍著看一會,見沒熱鬧看,也各自散去。
喜月看著空地,與娘和嫂子對視一眼,笑了起來。
第3章 安置落戶
洪水來的極快,倉忙逃出來,這一路他們也有試圖找過親人。
問過無數人,都說沒看到。
這會安頓下來,趙春蘭不免憂心,也不知道娘家人是不是都還活著?
杜巧娘念著娘家人,也跟著感慨兩句。
楊應和把東西從車上搬下來,安慰道:「咱先安頓下來,等以後再打聽他們。」<="<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