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是大慶最繁華的地帶,人口超過兩百萬,西臨江夏府,東臨燕州,城中高樓大殿,瓊樓玉宇,寶馬香車無定數。
城東為尊,城西為貴,城北有皇家的跑馬場,還有禁軍和天字軍大軍營的總部,隻餘下城南,大多是來京城討生活的。
李意清上次去城南,印象還是城南多腳店賭場,擺攤賣早茶的,也大多鬆懶散漫,和城東城西酒樓茶館店小二殷勤奉承的麵貌截然不同。
當時順成帝也知道城南狀況,特意把差事交給刑部尚書韓珦的門生、京兆尹的司戶參軍湯遠生。沒想到幾年過去,情況依舊不見好。
*
第二天晨起時,元辭章又去了書房,李意清洗漱完畢,吩咐洛石前去套車。
早晨元辭章和李意清起時不同,因此兩人是分開做的早膳,李意清一邊吃著早膳,一邊看著昨夜羅列的幾條要點。
城南淤塞情況,水深幾尺,周邊人家幾許,往年清淤效果如何。
她沒有官職,不能直接調閱京兆尹卷宗,而且卷宗所言,未必屬實。
就連順成帝每日批閱奏摺,半數在請安問好,歌功頌德,吹噓拍馬;少數攻訐對立陣營,拿芝麻小事哭天喊地;最後才有極少一小部分在辦實事,為自己數十年寒窗和天下百姓謀福祉。
李意清打定主意親自去看一眼,旁人聽多了大公主真真假假的傳言,未必會說道什麽。
她雖然沒有讓人統計過,但是太子仁厚,二皇子兇惡,三皇子早夭,再往下數都是尚未成年的皇子公主。要麽是無話可說,要麽則是不敢說。
天知道哪天二皇子聽到了嘴碎,會不會帶著一筐毒蛇說要賜給他。
百姓生活乏味,私下說嘴幾句也是常有,即便有一些風言風語傳到李意清的耳中,她也隻是一笑了之。
*
李意清心裏裝著事,吃飯的速度格外快,用過早膳,便出了門。
在府門的時候,二花跑了過來,一個勁兒地瞅著她。
李意清思量了片刻,覺得自己此行事務本就繁多,照顧二花隻怕有心無力,於是對看門的小廝道,「把二花帶去書房。」
二花安靜,即便在書房,也不鬧人。
下人領命,抱著一步三回頭的二花離開。
李意清今日將茴香留在府上,帶了毓心出行。
她今日本該在府上待客,新婚燕爾,即便有些官員命婦心裏不願意,但是為了奉承巴結,也都會來公主府道喜。
李意清不愛應付那些虛虛實實的恭維,好在她名聲已經如此,倒是債多不愁。
但是麵子上的功夫,李意清還是要做,不然那些夫人大娘子回去跟自己官人一說,明日便又有雪花般的摺子飛進太和殿。
茴香自小跟在李意清身邊,對命婦官眷都有些頭緒,能應付過來。
李意清上了馬車,毓心緊隨其後,坐定後,她顯得些遲疑。
「殿下,奴婢聽說城南前些日子汛期,大雨把河底的汙糟東西都衝出了,臭氣熏天,你真的要去?」
她憋在心裏沒說的是,因著城南良田被毀,出現了不少刁民傷人的事件。
李意清心裏有數。
出手傷人之人,要麽是被他人冷嘲熱諷氣不過動手,要麽就是無差別怨恨一切權貴,包括生活比自己好的人。
而前者食不果腹,若非逼急了,也不會鬧事;後者猖狂,卻也沒聽說過真的敢對朝廷百官下手的情況,他們不敢對朝廷發貨,反而將矛頭對準了大多是手中有些銀錢、日子還過得去的普通百姓。
李意清道:「不必擔心,洛石身手靈活,後頭還遠遠跟著兩個侍衛。」
毓心聞言,才鬆了一口氣。
公主府的侍衛,都是順成帝親自去兵營挑選的,個個精兵強幹。
雖然隻有三十人,但是個頂個的有本事。
有了這道保險,毓心便不再揪心,掀開簾幔,看著外麵的京城。
第18章 城南(下)
毓心七歲進入皇宮,在此之間,腦海中隻記得亳州州府下麵的縣城——高宅縣。
五裏一村,十裏一鄉,每逢初一十五,鎮上便有草市,可供來往農戶商民更換物資。
可以用銅板換,也可以以物易物,不拘是什麽,隻要主人點過頭,買賣便算成了。
而京城和高宅大不一樣,街上達官貴人滿地,遍地綾羅錦緞,兩邊房屋鱗次櫛比,肉鋪、茶坊、酒肆、腳店一眼望不到頭。
貨郎穿行街道叫賣,也有急匆匆的馬車拉著新鮮的蔬菜往主家趕。此刻天色尚早,城中醉仙樓、淩雲閣這些大的酒樓還未開張,隻有做湯餅、餛飩的鋪子早早支起來,攤前冒出帶著香味的蒸騰熱氣。
越往南走,修建的屋宇越發低小,在外早起擺攤做生意的,也肉眼可見的變少。
毓心心中一凜:「殿下,到城南了。」
李意清當機立斷,道:「走,下去瞧瞧。」
毓心遲疑一刻,便緊跟著李意清下了馬車。
*
秋天來臨後,滿城綠葉層林盡染,由著邊緣一點點朝著中間襲去,待整片葉子變黃幹枯,失去水分,一陣風起,就能吹下不少枯葉。
李意清看著冷清的街道,隨手將剛剛撿的枯葉搓開。
幹枯的樹葉很脆,輕輕一搓,便化作了粉片狀,手一伸直,碎葉子順著指隙掉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城東為尊,城西為貴,城北有皇家的跑馬場,還有禁軍和天字軍大軍營的總部,隻餘下城南,大多是來京城討生活的。
李意清上次去城南,印象還是城南多腳店賭場,擺攤賣早茶的,也大多鬆懶散漫,和城東城西酒樓茶館店小二殷勤奉承的麵貌截然不同。
當時順成帝也知道城南狀況,特意把差事交給刑部尚書韓珦的門生、京兆尹的司戶參軍湯遠生。沒想到幾年過去,情況依舊不見好。
*
第二天晨起時,元辭章又去了書房,李意清洗漱完畢,吩咐洛石前去套車。
早晨元辭章和李意清起時不同,因此兩人是分開做的早膳,李意清一邊吃著早膳,一邊看著昨夜羅列的幾條要點。
城南淤塞情況,水深幾尺,周邊人家幾許,往年清淤效果如何。
她沒有官職,不能直接調閱京兆尹卷宗,而且卷宗所言,未必屬實。
就連順成帝每日批閱奏摺,半數在請安問好,歌功頌德,吹噓拍馬;少數攻訐對立陣營,拿芝麻小事哭天喊地;最後才有極少一小部分在辦實事,為自己數十年寒窗和天下百姓謀福祉。
李意清打定主意親自去看一眼,旁人聽多了大公主真真假假的傳言,未必會說道什麽。
她雖然沒有讓人統計過,但是太子仁厚,二皇子兇惡,三皇子早夭,再往下數都是尚未成年的皇子公主。要麽是無話可說,要麽則是不敢說。
天知道哪天二皇子聽到了嘴碎,會不會帶著一筐毒蛇說要賜給他。
百姓生活乏味,私下說嘴幾句也是常有,即便有一些風言風語傳到李意清的耳中,她也隻是一笑了之。
*
李意清心裏裝著事,吃飯的速度格外快,用過早膳,便出了門。
在府門的時候,二花跑了過來,一個勁兒地瞅著她。
李意清思量了片刻,覺得自己此行事務本就繁多,照顧二花隻怕有心無力,於是對看門的小廝道,「把二花帶去書房。」
二花安靜,即便在書房,也不鬧人。
下人領命,抱著一步三回頭的二花離開。
李意清今日將茴香留在府上,帶了毓心出行。
她今日本該在府上待客,新婚燕爾,即便有些官員命婦心裏不願意,但是為了奉承巴結,也都會來公主府道喜。
李意清不愛應付那些虛虛實實的恭維,好在她名聲已經如此,倒是債多不愁。
但是麵子上的功夫,李意清還是要做,不然那些夫人大娘子回去跟自己官人一說,明日便又有雪花般的摺子飛進太和殿。
茴香自小跟在李意清身邊,對命婦官眷都有些頭緒,能應付過來。
李意清上了馬車,毓心緊隨其後,坐定後,她顯得些遲疑。
「殿下,奴婢聽說城南前些日子汛期,大雨把河底的汙糟東西都衝出了,臭氣熏天,你真的要去?」
她憋在心裏沒說的是,因著城南良田被毀,出現了不少刁民傷人的事件。
李意清心裏有數。
出手傷人之人,要麽是被他人冷嘲熱諷氣不過動手,要麽就是無差別怨恨一切權貴,包括生活比自己好的人。
而前者食不果腹,若非逼急了,也不會鬧事;後者猖狂,卻也沒聽說過真的敢對朝廷百官下手的情況,他們不敢對朝廷發貨,反而將矛頭對準了大多是手中有些銀錢、日子還過得去的普通百姓。
李意清道:「不必擔心,洛石身手靈活,後頭還遠遠跟著兩個侍衛。」
毓心聞言,才鬆了一口氣。
公主府的侍衛,都是順成帝親自去兵營挑選的,個個精兵強幹。
雖然隻有三十人,但是個頂個的有本事。
有了這道保險,毓心便不再揪心,掀開簾幔,看著外麵的京城。
第18章 城南(下)
毓心七歲進入皇宮,在此之間,腦海中隻記得亳州州府下麵的縣城——高宅縣。
五裏一村,十裏一鄉,每逢初一十五,鎮上便有草市,可供來往農戶商民更換物資。
可以用銅板換,也可以以物易物,不拘是什麽,隻要主人點過頭,買賣便算成了。
而京城和高宅大不一樣,街上達官貴人滿地,遍地綾羅錦緞,兩邊房屋鱗次櫛比,肉鋪、茶坊、酒肆、腳店一眼望不到頭。
貨郎穿行街道叫賣,也有急匆匆的馬車拉著新鮮的蔬菜往主家趕。此刻天色尚早,城中醉仙樓、淩雲閣這些大的酒樓還未開張,隻有做湯餅、餛飩的鋪子早早支起來,攤前冒出帶著香味的蒸騰熱氣。
越往南走,修建的屋宇越發低小,在外早起擺攤做生意的,也肉眼可見的變少。
毓心心中一凜:「殿下,到城南了。」
李意清當機立斷,道:「走,下去瞧瞧。」
毓心遲疑一刻,便緊跟著李意清下了馬車。
*
秋天來臨後,滿城綠葉層林盡染,由著邊緣一點點朝著中間襲去,待整片葉子變黃幹枯,失去水分,一陣風起,就能吹下不少枯葉。
李意清看著冷清的街道,隨手將剛剛撿的枯葉搓開。
幹枯的樹葉很脆,輕輕一搓,便化作了粉片狀,手一伸直,碎葉子順著指隙掉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