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農門佳肴:小廚娘她美又嬌 作者:童夕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明覺立即收桌子站起來道:「好啊!為兄也想吃蘿蔔條佐粥,走吧!」
兩兄妹切了幾個蘿蔔,沈明覺突然低聲道:「我也想家,想幫母親打糍粑,殺年豬,曬蘿蔔條,蒸米酒。
隻是為兄職責所在,必須把這新安當家呆滿三年。但是你們不一樣,你們不必非陪我在這裏忍受清苦。
無人能讓為兄回家,但為兄可以讓你們回家!」
佳肴握住兄長的手:「我明白的,二哥也明白,但是大哥你還不明白。
我們陪你沒有一絲不甘願,因為我們是家人,是至親。
別說嶺南,就是刀山火海也願意陪你走下去的人。要回家,隻能是咱們一起回!」
兩兄妹相視一笑,切完一大筐蘿蔔絲,沈明覺熟練地拿到屋頂上曬,結果被上門的縣丞給看到。
不過一天就傳遍全城,沈大人高風亮節啊!親自曬蘿蔔幹,當真是儉樸致極啊!
上行下效,結果縣衙官吏都曬起蘿蔔幹來,站在高處往新安的屋頂上一看,一片片一排排,全都是青白的蘿蔔。
新安鹽產的多,別處不知道,當地的鹽價是降下來了,連普通百姓都買了許多海鹽儲存,醃鹹菜都捨得放鹽了。
加上新安的青菜多,家家戶戶拉繩子曬菜幹,門口放幾個大罈子醃酸菜。
因為來杏花巷的商隊,除了買蚊香、河粉、幹海帶,還會收一些品質好的幹菜。
所以百姓曬幹菜才積極了起來,不像之前菜收多了就是餵牲口,而現在,都知道挑好的或曬或醃了。
不知何時起,也許是新安城變幹淨那天,也許是曬鹽法推行那天,新安縣城似乎變得活力起來了。
不像剛來的時候,到處一片髒臭狼藉,往來百姓神情麻木,麵容枯槁。
就連玩耍的孩童,也是個個掛著黃鼻涕,衣裳或是破舊不堪,或是直接不穿。
而現在每日都有許多鄉鎮百姓進城,把自己的幹菜山珍等物拿來賣。摘的野菊草藥等物,直接送到杏花巷。
以往都是當荒草的東西,現在還能換錢了。雖然才三斤一文,但是在這種清閑的十月天,全家出動,幾天就能采個幾十斤。
拿到杏花巷換十來文錢,在集市上買些便宜的粗糧,拿回家就能吃幾頓稠粥。
要知道以往的冬日,家中一日兩頓喝的菜粥都是稀的見底的。
十月底縣衙招人修路,不是徵用免費徭役,而是招工人,每天管兩頓飯,給十文錢。消息一發出來,就有許多人來報名。
就連本地百越人都托人打聽,能不能去幹活。要知道以往這些人是非常不信任官府的,生怕把人抓去服徭役,往死裏用還吃不飽落一身傷病。
現在不一樣了,自從沈縣令一視同仁,把曬鹽法一樣教給漢人和百越人,並未要求他們付出什麽之後,他們就信任沈縣令了。
本來隻需要招一百人的,見太多人報名,沈明覺立即決定招兩百人,多修幾條路。
佳肴知道縣衙因為海鹽賺了些銀子,入了公帳,這筆錢是可以用來縣裏的修橋鋪路挖渠,也就是縣中基建的。
縣丞幾人覺得,既然管飯了,一天給五文錢就夠了。
可沈明覺知道連佳肴請人做蚊香都給十文,咱這縣太爺請人幹活若比十文低不是丟人嗎!
當下就定了條縣規,縣裏請百姓做基建,一天的工錢不得少於十文!
據說水師大營那邊聽說了,不少士兵都想來幫縣衙修路了!
佳肴本來打算把這段時間賣蚊香河粉,攢的幾十兩銀子支援兄長的,現在看來縣衙因為鹽賺的還挺多,不用她支援了。
便用這筆銀子多囤了些米糧,蚊香的原材料沒法囤,這河粉的原材料卻可以多囤些。
幹河粉已經賣出名聲來,年前肯定有更多的商隊來收幹河粉。
轉眼到了冬至,城中的幾條主路全都翻修完,正在修出城往海邊鹽田的路,這一日沈明覺下令給工人結算一半工錢,放一天假好好過節。
修路的工人們排著隊,歡天喜地的領了錢,都在城中逛一圈,買些平時絕對不捨得買的東西。
肉割一斤請父母一起來吃,雞蛋買十個,給小兒子煮了補身體。
給妻子扯幾尺棉布,做件新衣裳。再給女兒買兩根紅頭繩,至於自己,打兩斤濁酒回家和老父親一起喝兩盅。
不知何時起,以前覺得該是王侯將相過的日子,自己慢慢也能過上了。
冬日閑時,一天能吃一頓稠粥,過節能吃上肉,出門有鞋子穿,這不就是好日子嗎!
杏花巷的工人也放假了,沈明遠除了提前給他們發了工錢,還每人送了一斤幹河粉,十個雞蛋做節禮。
那些女工感激接過,直呼沈大人一家都是大善人啊!
沈明遠收好東西鎖了門,和冰桃雪藕一起回後宅過節。
這個年代百姓重視冬至,俗話說『冬至大過年』,因為二十四節氣則以冬至為首,所以民間又有是年首的說法。
這一天要合家團聚,祭祀祖先,慶賀往來,熱鬧程度堪比初一。
唯一不同的是,新年要慶祝許久,而冬至隻有這一天而已。
帝都的冬至普通百姓都是燉鴨和包餃子進補,而嶺南這邊的風氣則是吃羊狗肉火鍋,素有諺語『冬至將近,狗羊遭殃』。
佳肴雖不能強求別人不吃狗不殺狗,卻可以影響身邊人,從她掌管廚房開始,沈家的桌麵上再沒出現過狗肉。<="<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兩兄妹切了幾個蘿蔔,沈明覺突然低聲道:「我也想家,想幫母親打糍粑,殺年豬,曬蘿蔔條,蒸米酒。
隻是為兄職責所在,必須把這新安當家呆滿三年。但是你們不一樣,你們不必非陪我在這裏忍受清苦。
無人能讓為兄回家,但為兄可以讓你們回家!」
佳肴握住兄長的手:「我明白的,二哥也明白,但是大哥你還不明白。
我們陪你沒有一絲不甘願,因為我們是家人,是至親。
別說嶺南,就是刀山火海也願意陪你走下去的人。要回家,隻能是咱們一起回!」
兩兄妹相視一笑,切完一大筐蘿蔔絲,沈明覺熟練地拿到屋頂上曬,結果被上門的縣丞給看到。
不過一天就傳遍全城,沈大人高風亮節啊!親自曬蘿蔔幹,當真是儉樸致極啊!
上行下效,結果縣衙官吏都曬起蘿蔔幹來,站在高處往新安的屋頂上一看,一片片一排排,全都是青白的蘿蔔。
新安鹽產的多,別處不知道,當地的鹽價是降下來了,連普通百姓都買了許多海鹽儲存,醃鹹菜都捨得放鹽了。
加上新安的青菜多,家家戶戶拉繩子曬菜幹,門口放幾個大罈子醃酸菜。
因為來杏花巷的商隊,除了買蚊香、河粉、幹海帶,還會收一些品質好的幹菜。
所以百姓曬幹菜才積極了起來,不像之前菜收多了就是餵牲口,而現在,都知道挑好的或曬或醃了。
不知何時起,也許是新安城變幹淨那天,也許是曬鹽法推行那天,新安縣城似乎變得活力起來了。
不像剛來的時候,到處一片髒臭狼藉,往來百姓神情麻木,麵容枯槁。
就連玩耍的孩童,也是個個掛著黃鼻涕,衣裳或是破舊不堪,或是直接不穿。
而現在每日都有許多鄉鎮百姓進城,把自己的幹菜山珍等物拿來賣。摘的野菊草藥等物,直接送到杏花巷。
以往都是當荒草的東西,現在還能換錢了。雖然才三斤一文,但是在這種清閑的十月天,全家出動,幾天就能采個幾十斤。
拿到杏花巷換十來文錢,在集市上買些便宜的粗糧,拿回家就能吃幾頓稠粥。
要知道以往的冬日,家中一日兩頓喝的菜粥都是稀的見底的。
十月底縣衙招人修路,不是徵用免費徭役,而是招工人,每天管兩頓飯,給十文錢。消息一發出來,就有許多人來報名。
就連本地百越人都托人打聽,能不能去幹活。要知道以往這些人是非常不信任官府的,生怕把人抓去服徭役,往死裏用還吃不飽落一身傷病。
現在不一樣了,自從沈縣令一視同仁,把曬鹽法一樣教給漢人和百越人,並未要求他們付出什麽之後,他們就信任沈縣令了。
本來隻需要招一百人的,見太多人報名,沈明覺立即決定招兩百人,多修幾條路。
佳肴知道縣衙因為海鹽賺了些銀子,入了公帳,這筆錢是可以用來縣裏的修橋鋪路挖渠,也就是縣中基建的。
縣丞幾人覺得,既然管飯了,一天給五文錢就夠了。
可沈明覺知道連佳肴請人做蚊香都給十文,咱這縣太爺請人幹活若比十文低不是丟人嗎!
當下就定了條縣規,縣裏請百姓做基建,一天的工錢不得少於十文!
據說水師大營那邊聽說了,不少士兵都想來幫縣衙修路了!
佳肴本來打算把這段時間賣蚊香河粉,攢的幾十兩銀子支援兄長的,現在看來縣衙因為鹽賺的還挺多,不用她支援了。
便用這筆銀子多囤了些米糧,蚊香的原材料沒法囤,這河粉的原材料卻可以多囤些。
幹河粉已經賣出名聲來,年前肯定有更多的商隊來收幹河粉。
轉眼到了冬至,城中的幾條主路全都翻修完,正在修出城往海邊鹽田的路,這一日沈明覺下令給工人結算一半工錢,放一天假好好過節。
修路的工人們排著隊,歡天喜地的領了錢,都在城中逛一圈,買些平時絕對不捨得買的東西。
肉割一斤請父母一起來吃,雞蛋買十個,給小兒子煮了補身體。
給妻子扯幾尺棉布,做件新衣裳。再給女兒買兩根紅頭繩,至於自己,打兩斤濁酒回家和老父親一起喝兩盅。
不知何時起,以前覺得該是王侯將相過的日子,自己慢慢也能過上了。
冬日閑時,一天能吃一頓稠粥,過節能吃上肉,出門有鞋子穿,這不就是好日子嗎!
杏花巷的工人也放假了,沈明遠除了提前給他們發了工錢,還每人送了一斤幹河粉,十個雞蛋做節禮。
那些女工感激接過,直呼沈大人一家都是大善人啊!
沈明遠收好東西鎖了門,和冰桃雪藕一起回後宅過節。
這個年代百姓重視冬至,俗話說『冬至大過年』,因為二十四節氣則以冬至為首,所以民間又有是年首的說法。
這一天要合家團聚,祭祀祖先,慶賀往來,熱鬧程度堪比初一。
唯一不同的是,新年要慶祝許久,而冬至隻有這一天而已。
帝都的冬至普通百姓都是燉鴨和包餃子進補,而嶺南這邊的風氣則是吃羊狗肉火鍋,素有諺語『冬至將近,狗羊遭殃』。
佳肴雖不能強求別人不吃狗不殺狗,卻可以影響身邊人,從她掌管廚房開始,沈家的桌麵上再沒出現過狗肉。<="<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