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非管這條街叫做「麻雞街」,因為街尾那家張嬢嬢麻辣雞家的滷雞爪特別好吃,俞非從小吃到大,幾天不吃就想得慌,連帶著周序也被傳染,成了這家店的常客。
這時節去麻雞街,別的先不說,就說枇杷,幾乎沒人能毫髮無損的從叔叔嬢嬢們的枇杷攤前走過。說是攤子,其實也就一根扁擔兩個腰果形狀的竹編籃,左邊籃子裏是枇杷,右邊籃子裏也是枇杷,量不多,賣完作數,可以嚐,酸就不買,甜就買——當然總是很甜的,所以嚐了的人,少不得要稱兩斤回家慢慢剝著吃。
周文麗錢不多,買枇杷倒是相當闊綽,一出手就是10斤,有時候碰上人家快收攤了,就把人籃子裏剩的全部買回家,左鄰右舍分著吃。俞非放學,看到餐桌上一大籃子金黃的胖枇杷,甩下書包就去院子裏大喊:「周序周序,快過來吃枇杷啦!」
這樣的事,正是春天理應發生的事。
春天是這樣的美妙,俞非正是出生在這樣美妙的季節。
2008年春,俞非17歲——3月16是她的生日。
那天是個周日,俞非,呂琳,曾墨,周序,曲明磊,郭子渠,六個人,一起去了東郊江灘,搞野炊——於楨沒來。
寒假回來,學校依據學生個人誌向和開學第一次月考的成績,為高一年級做了文理分科。不出意外,周序進了理科尖子班,俞非也倚著數學成績的提高,考進了文科尖子班,雖然總成績在班上排到40名開外,好歹也算如願以償。俞非很高興,為了感謝補課老師周序,她送了他一雙美津濃的足球鞋,黑白配色,和店員磨了好久,原價799元的鞋,650元買下,那是俞非攢了大半年的一筆巨款。
收到球鞋後,周序自是樂開了花,每每出門踢球之前,都把球鞋拿出來摸一摸,想穿出去,又怕穿壞,總不穿,心又癢癢,左右都不是,直到有一日,俞非鄭重其事問他,「我送你的球鞋,你為什麽不穿,不喜歡嗎?」
周序這才開始穿那雙球鞋。開始穿美津濃後,便是次次穿,回回穿,那年歲的大牌球鞋,貴是貴,質量卻是真的好,周序穿了好幾年,踢了無數場球,鞋幫子都不見壞,隻是外皮不可避免的裂了些口,直到後來,口子實在裂得太多,周序才戀戀不捨的將它放進鞋盒封存了起來。
周序有很多很多的球鞋,然而,無論過去多久,縱然美津濃已經退出中國市場——全然不再流行,在周序心中,總也是最愛那雙舊到裂皮的美津濃球鞋。
分了文理後,一切都被打散重組,由於四人組都選了文科,俞非得以和文科年級第一的於楨同班,曾墨和呂琳商量好後,決定升到高二後,就一起進藝體班,兩人都傾向選修音樂。
學習之餘,四人組還是一如既往的湊在一塊兒,時不時出去爬個山、打個球,或是到俞非家看看鍋巴,順道蹭蹭周文麗的廚藝,自然,於楨總是缺席的那一個,十有九次聚會,她都不來,倒不是她不想來,是她爸媽不讓她來,對此,其餘三人自然是理解又同情的,但,沒辦法,於楨的爸媽向來是那麽嚴格的。
最不可思議的是初中畢業那一次,那天,班長組織了大家出去吃飯,算作畢業聚會,於楨沒來,班長特意打了電話過去詢問,接電話的是於楨的媽媽,她很客氣的代替於楨拒絕了班長的邀請,又委婉的同班長說,以後和學習無關的事,盡量不要再找於楨。
說是「盡量」,其實是「完全」、「徹底」的意味。
高一開學見麵後,於楨和大家說起這件事,她說,因為班長是個男生,她媽媽接到電話,便以為她早戀,她想出門和大家一起玩,她媽媽不讓,她哭,她媽媽視若無睹,反而將她鎖在房間裏,叫她反思,她也不知道該反思些什麽,隻是渾渾噩噩的哭了一整晚……
分了文理後,於楨越發和大家漸行漸遠,周序卻帶著他的兩個好哥們兒,曲明磊和郭子渠加了進來,幾人一道玩了幾次後,四人組漸漸變成了六人組。
郭子渠長得痞帥,成績也好,和周序同班,因為都愛好踢球,兩人總是膩在一處。美中不足的是,郭子渠是個花花公子,據說僅僅高一上學期,就換了6個女朋友,幾乎是一個月一個,或許有時候同時談兩個?說不準。呂琳久聞他大名,見了他很是不忿,嘲他浪蕩,說他耍過的女朋友都不能論個,得拿把掐,郭子渠回嗆:「耍過再多再浪蕩也看不上你!」兩人差點沒打起來。
曲明磊則不一樣,他是個典型的穩重青年,人長得端正高尚,臉上永遠戴著一副規整和氣的金絲邊眼鏡,你何時看他,他都濃眉大眼的笑著。他在理科尖子班隔壁的重點班,成績不很拔尖,卻總是一副遊刃有餘的努力姿態,你不能說他庸俗普通,他可是富二代。他喜歡明亮純潔的顏色,縱然周末,也總穿著灰白色係的衣褲,他的一切都光整坦蕩,像一張新鋪好的沒有褶皺的床,有一些空洞有一些乏味,卻很能叫人聯想到完美之類的詞——周序的身上隱約也有一部分曲明磊,大概是因此,兩人才成了心心相惜的朋友。
當然,也不見得都是那麽回事,總的來說,友情是沒什麽定律的東西,兩個人能成為朋友,或許的確需要一些諸如共性、欣賞之類的東西,但一群人之所以成為朋友,往往隻是因為你和我好,我和她好,他和他好,一個帶一個,聚了幾次,大家稀裏糊塗就玩到了一起——而後,你們在一起,度過了數不清的青春歲月。<="<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時節去麻雞街,別的先不說,就說枇杷,幾乎沒人能毫髮無損的從叔叔嬢嬢們的枇杷攤前走過。說是攤子,其實也就一根扁擔兩個腰果形狀的竹編籃,左邊籃子裏是枇杷,右邊籃子裏也是枇杷,量不多,賣完作數,可以嚐,酸就不買,甜就買——當然總是很甜的,所以嚐了的人,少不得要稱兩斤回家慢慢剝著吃。
周文麗錢不多,買枇杷倒是相當闊綽,一出手就是10斤,有時候碰上人家快收攤了,就把人籃子裏剩的全部買回家,左鄰右舍分著吃。俞非放學,看到餐桌上一大籃子金黃的胖枇杷,甩下書包就去院子裏大喊:「周序周序,快過來吃枇杷啦!」
這樣的事,正是春天理應發生的事。
春天是這樣的美妙,俞非正是出生在這樣美妙的季節。
2008年春,俞非17歲——3月16是她的生日。
那天是個周日,俞非,呂琳,曾墨,周序,曲明磊,郭子渠,六個人,一起去了東郊江灘,搞野炊——於楨沒來。
寒假回來,學校依據學生個人誌向和開學第一次月考的成績,為高一年級做了文理分科。不出意外,周序進了理科尖子班,俞非也倚著數學成績的提高,考進了文科尖子班,雖然總成績在班上排到40名開外,好歹也算如願以償。俞非很高興,為了感謝補課老師周序,她送了他一雙美津濃的足球鞋,黑白配色,和店員磨了好久,原價799元的鞋,650元買下,那是俞非攢了大半年的一筆巨款。
收到球鞋後,周序自是樂開了花,每每出門踢球之前,都把球鞋拿出來摸一摸,想穿出去,又怕穿壞,總不穿,心又癢癢,左右都不是,直到有一日,俞非鄭重其事問他,「我送你的球鞋,你為什麽不穿,不喜歡嗎?」
周序這才開始穿那雙球鞋。開始穿美津濃後,便是次次穿,回回穿,那年歲的大牌球鞋,貴是貴,質量卻是真的好,周序穿了好幾年,踢了無數場球,鞋幫子都不見壞,隻是外皮不可避免的裂了些口,直到後來,口子實在裂得太多,周序才戀戀不捨的將它放進鞋盒封存了起來。
周序有很多很多的球鞋,然而,無論過去多久,縱然美津濃已經退出中國市場——全然不再流行,在周序心中,總也是最愛那雙舊到裂皮的美津濃球鞋。
分了文理後,一切都被打散重組,由於四人組都選了文科,俞非得以和文科年級第一的於楨同班,曾墨和呂琳商量好後,決定升到高二後,就一起進藝體班,兩人都傾向選修音樂。
學習之餘,四人組還是一如既往的湊在一塊兒,時不時出去爬個山、打個球,或是到俞非家看看鍋巴,順道蹭蹭周文麗的廚藝,自然,於楨總是缺席的那一個,十有九次聚會,她都不來,倒不是她不想來,是她爸媽不讓她來,對此,其餘三人自然是理解又同情的,但,沒辦法,於楨的爸媽向來是那麽嚴格的。
最不可思議的是初中畢業那一次,那天,班長組織了大家出去吃飯,算作畢業聚會,於楨沒來,班長特意打了電話過去詢問,接電話的是於楨的媽媽,她很客氣的代替於楨拒絕了班長的邀請,又委婉的同班長說,以後和學習無關的事,盡量不要再找於楨。
說是「盡量」,其實是「完全」、「徹底」的意味。
高一開學見麵後,於楨和大家說起這件事,她說,因為班長是個男生,她媽媽接到電話,便以為她早戀,她想出門和大家一起玩,她媽媽不讓,她哭,她媽媽視若無睹,反而將她鎖在房間裏,叫她反思,她也不知道該反思些什麽,隻是渾渾噩噩的哭了一整晚……
分了文理後,於楨越發和大家漸行漸遠,周序卻帶著他的兩個好哥們兒,曲明磊和郭子渠加了進來,幾人一道玩了幾次後,四人組漸漸變成了六人組。
郭子渠長得痞帥,成績也好,和周序同班,因為都愛好踢球,兩人總是膩在一處。美中不足的是,郭子渠是個花花公子,據說僅僅高一上學期,就換了6個女朋友,幾乎是一個月一個,或許有時候同時談兩個?說不準。呂琳久聞他大名,見了他很是不忿,嘲他浪蕩,說他耍過的女朋友都不能論個,得拿把掐,郭子渠回嗆:「耍過再多再浪蕩也看不上你!」兩人差點沒打起來。
曲明磊則不一樣,他是個典型的穩重青年,人長得端正高尚,臉上永遠戴著一副規整和氣的金絲邊眼鏡,你何時看他,他都濃眉大眼的笑著。他在理科尖子班隔壁的重點班,成績不很拔尖,卻總是一副遊刃有餘的努力姿態,你不能說他庸俗普通,他可是富二代。他喜歡明亮純潔的顏色,縱然周末,也總穿著灰白色係的衣褲,他的一切都光整坦蕩,像一張新鋪好的沒有褶皺的床,有一些空洞有一些乏味,卻很能叫人聯想到完美之類的詞——周序的身上隱約也有一部分曲明磊,大概是因此,兩人才成了心心相惜的朋友。
當然,也不見得都是那麽回事,總的來說,友情是沒什麽定律的東西,兩個人能成為朋友,或許的確需要一些諸如共性、欣賞之類的東西,但一群人之所以成為朋友,往往隻是因為你和我好,我和她好,他和他好,一個帶一個,聚了幾次,大家稀裏糊塗就玩到了一起——而後,你們在一起,度過了數不清的青春歲月。<="<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