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成博摸摸臉:「能看出來?」臉上沒顯露什麽,可是心中熨帖。
黎染點頭。
他回答,今天跟著陳方海見了華榮資本的人,「華榮資本就是華榮汽車集團自己的基金,」他生怕黎染不懂,解釋道。
黎染:「那……是他們對你公司沒興趣?」
紀成博搖頭:「有興趣,但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華榮明年推出新款乘用車,希望奧納智途提供輔助駕駛係統。」
她覺得奇怪:「華榮那麽大的集團,自己難道沒有自動駕駛的研發團隊嗎?為什麽要外包服務?」
紀成博瞪大眼睛嘿嘿樂:「巧了,我當時第一個提出的就是這個問題!」有種考完試對答案發現自己跟學霸結果相同的得意。
黎染心中無語:這是重點嗎?
接著紀成博解釋道:「華榮這類級別的車企也都在建立自己的自動駕駛團隊。但是這種傳統車企,在組織、文化和薪酬方麵,對自動駕駛人才普遍是缺乏吸引力的,所以自研的效率低、性價比低。想要保證交付目標,一般還是傾向於採用外部方案。」
難怪。
黎染點點點頭。她去過奧納智途,整個公司更像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氛圍。很難想像在一個成熟的車企裏,能容許這種氛圍自由生長。
紀成博見她瞭然,在心裏感慨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事。
黎染繼續問:「既然這樣,華榮要買你的服務,能給你帶來收入,難道不是好事嗎?」
紀成博苦笑:「可是,這相當於讓奧納智途『降維』。」
黎染單手托著下巴,等他解釋。
自動駕駛分等級,從l1到l5,自動駕駛程度逐級提升。目前被提及最多的,是l2級別和l4級別。
l2級別屬於部分自動化,但駕駛者依然需要實時關注路況,典型的l2級別駕駛輔助的功能。主要包括主動剎車、自動泊車、車道保持功能等,車輛會對駕駛員的駕駛行為做一個修正,但是絕大部分的駕駛行為依然需要由駕駛員來負責。這個級別對道路識別、算法的要求比較低,屬於「漸進式」的自動駕駛路線,現在已經在逐步實現量產和大規模落地。
與之相對的就是「躍進式」的l4級別,也就是高度自動化,車輛可以不依賴駕駛員前進,在發生緊急情況時,係統能夠自己做出判斷,而駕駛員隻需要坐在駕駛位上,完全可以把精力挪去處理工作或者娛樂,也就相當於多了一個專職司機。同樣的,這個研發路線對算力、設備要求都相當高。
相比之下 ,躍進式的l4路線更有挑戰、也更有想像力,或者用投資人慣用的說法:聽起來更「性感」,所以,在早期更容易吸引人才和投資。
奧納智途就是其中之一。
黎染明白了,相當於奧納智途自認為是數學家,結果現在有人跟他說,輔導小學奧數特別賺錢,你趕緊去吧。
一邊是自恃清高,一邊是屈尊賺錢,要選哪一邊?
這是公司戰略問題,黎染不想置喙,換了個話題:「你們公司現在研發進展怎麽樣?」
紀成博看著黎染,有些驚訝。
她之前很少關心他公司的情況,總是在有意無意間撇清她和奧納智途的關係。
他知道不少做生意的人,老闆娘恨不得都要進公司把財務、人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就連紀母年輕的時候,也時不時帶著年幼的他去老紀公司坐坐,刷一刷老闆娘的存在感。老紀覺得夫人此舉有些幼稚,可以為了家庭和諧也不敢多說什麽。
黎染過去對奧納智途的情況不聞不問,他隻能解讀為要麽黎染看不上這麽家小公司,要麽黎染不在意她。
心結擱在這兒,他也懶得主動說。
當然還有另外一方麵原因:對外,奧納智途風光得很,廣受各方麵關注,對內,他越來越覺得公司前景堪憂。
他思量了一會兒,道:「可以說,望山跑死馬。」
紀成博無奈搖搖頭:「簡單來說,技術上有限製,資金量需求太高,沒找到好的商業化落地模式,更不用說政策支持還是未知數。」
近幾年間自動駕駛技術並沒有跨越式創新,各家軟體廠商都在進行功能上的優化和升級,短時間內仍然難以有質的飛躍。
資金方麵,光是為了訓練自動駕駛模型就需要至少千億公裏路測,100萬輛車每天不間斷運行10小時,連續跑1年,這些車還要裝載雷射雷達、傳感器、晶片,平均每輛車的成本約10萬美元,總投入資金高達1000億美元。這樣的投入,幾乎沒有公司可以承受。奧納智途在業內的融資規模名列前茅,依然感覺捉襟見肘,而國外近期屢屢傳來明星自動駕駛企業破產的消息。
商業化又是另外一個難題,因為安全性和法規限製,目前,完全無人駕駛應用場景仍然是在限定區域內,比如碼頭、廠區這樣的封閉區域,根本無法進入城市開放道路。這就意味著這就嚴重限製了盈利能力。
「華榮的人說,躍進式的思路是基於網際網路思維提出的大膽想法,從一開始就希望完全顛覆傳統汽車工業,如今實踐證明這並不切合實際。人們更願意相信,或許從輔助駕駛做起,經過大量驗證並實現量產應用後,自動駕駛行業才能繼續前行。他們看在陳東的麵子上,願意給奧納智途一個機會,轉向l2路線,做量產車輔助駕駛。」
這回輪到黎染驚訝了。不光是驚訝奧納智途所麵臨的困境,更是驚訝紀成博突然掏心掏肺。<="<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黎染點頭。
他回答,今天跟著陳方海見了華榮資本的人,「華榮資本就是華榮汽車集團自己的基金,」他生怕黎染不懂,解釋道。
黎染:「那……是他們對你公司沒興趣?」
紀成博搖頭:「有興趣,但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華榮明年推出新款乘用車,希望奧納智途提供輔助駕駛係統。」
她覺得奇怪:「華榮那麽大的集團,自己難道沒有自動駕駛的研發團隊嗎?為什麽要外包服務?」
紀成博瞪大眼睛嘿嘿樂:「巧了,我當時第一個提出的就是這個問題!」有種考完試對答案發現自己跟學霸結果相同的得意。
黎染心中無語:這是重點嗎?
接著紀成博解釋道:「華榮這類級別的車企也都在建立自己的自動駕駛團隊。但是這種傳統車企,在組織、文化和薪酬方麵,對自動駕駛人才普遍是缺乏吸引力的,所以自研的效率低、性價比低。想要保證交付目標,一般還是傾向於採用外部方案。」
難怪。
黎染點點點頭。她去過奧納智途,整個公司更像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氛圍。很難想像在一個成熟的車企裏,能容許這種氛圍自由生長。
紀成博見她瞭然,在心裏感慨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事。
黎染繼續問:「既然這樣,華榮要買你的服務,能給你帶來收入,難道不是好事嗎?」
紀成博苦笑:「可是,這相當於讓奧納智途『降維』。」
黎染單手托著下巴,等他解釋。
自動駕駛分等級,從l1到l5,自動駕駛程度逐級提升。目前被提及最多的,是l2級別和l4級別。
l2級別屬於部分自動化,但駕駛者依然需要實時關注路況,典型的l2級別駕駛輔助的功能。主要包括主動剎車、自動泊車、車道保持功能等,車輛會對駕駛員的駕駛行為做一個修正,但是絕大部分的駕駛行為依然需要由駕駛員來負責。這個級別對道路識別、算法的要求比較低,屬於「漸進式」的自動駕駛路線,現在已經在逐步實現量產和大規模落地。
與之相對的就是「躍進式」的l4級別,也就是高度自動化,車輛可以不依賴駕駛員前進,在發生緊急情況時,係統能夠自己做出判斷,而駕駛員隻需要坐在駕駛位上,完全可以把精力挪去處理工作或者娛樂,也就相當於多了一個專職司機。同樣的,這個研發路線對算力、設備要求都相當高。
相比之下 ,躍進式的l4路線更有挑戰、也更有想像力,或者用投資人慣用的說法:聽起來更「性感」,所以,在早期更容易吸引人才和投資。
奧納智途就是其中之一。
黎染明白了,相當於奧納智途自認為是數學家,結果現在有人跟他說,輔導小學奧數特別賺錢,你趕緊去吧。
一邊是自恃清高,一邊是屈尊賺錢,要選哪一邊?
這是公司戰略問題,黎染不想置喙,換了個話題:「你們公司現在研發進展怎麽樣?」
紀成博看著黎染,有些驚訝。
她之前很少關心他公司的情況,總是在有意無意間撇清她和奧納智途的關係。
他知道不少做生意的人,老闆娘恨不得都要進公司把財務、人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就連紀母年輕的時候,也時不時帶著年幼的他去老紀公司坐坐,刷一刷老闆娘的存在感。老紀覺得夫人此舉有些幼稚,可以為了家庭和諧也不敢多說什麽。
黎染過去對奧納智途的情況不聞不問,他隻能解讀為要麽黎染看不上這麽家小公司,要麽黎染不在意她。
心結擱在這兒,他也懶得主動說。
當然還有另外一方麵原因:對外,奧納智途風光得很,廣受各方麵關注,對內,他越來越覺得公司前景堪憂。
他思量了一會兒,道:「可以說,望山跑死馬。」
紀成博無奈搖搖頭:「簡單來說,技術上有限製,資金量需求太高,沒找到好的商業化落地模式,更不用說政策支持還是未知數。」
近幾年間自動駕駛技術並沒有跨越式創新,各家軟體廠商都在進行功能上的優化和升級,短時間內仍然難以有質的飛躍。
資金方麵,光是為了訓練自動駕駛模型就需要至少千億公裏路測,100萬輛車每天不間斷運行10小時,連續跑1年,這些車還要裝載雷射雷達、傳感器、晶片,平均每輛車的成本約10萬美元,總投入資金高達1000億美元。這樣的投入,幾乎沒有公司可以承受。奧納智途在業內的融資規模名列前茅,依然感覺捉襟見肘,而國外近期屢屢傳來明星自動駕駛企業破產的消息。
商業化又是另外一個難題,因為安全性和法規限製,目前,完全無人駕駛應用場景仍然是在限定區域內,比如碼頭、廠區這樣的封閉區域,根本無法進入城市開放道路。這就意味著這就嚴重限製了盈利能力。
「華榮的人說,躍進式的思路是基於網際網路思維提出的大膽想法,從一開始就希望完全顛覆傳統汽車工業,如今實踐證明這並不切合實際。人們更願意相信,或許從輔助駕駛做起,經過大量驗證並實現量產應用後,自動駕駛行業才能繼續前行。他們看在陳東的麵子上,願意給奧納智途一個機會,轉向l2路線,做量產車輔助駕駛。」
這回輪到黎染驚訝了。不光是驚訝奧納智途所麵臨的困境,更是驚訝紀成博突然掏心掏肺。<="<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