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他身體不舒服,黎染做了麵給他吃,湯底是濃雞湯,彈滑細白的麵條,麵上碼著雞蛋絲、木耳絲、香菇絲、炒過的胡蘿蔔絲,再撒上一把青翠的蔥花。煮著麵條的時候,又給自己拌了個蔬菜沙拉。
紀成博聞著味道就覺得食指大動,但是看了眼坐在對麵的黎染,沒敢甩開腮幫子,把麵條一筷子一筷子盤在勺子上,拈點菜碼蓋在上麵,然後斯斯文文送進嘴裏。
黎染壓根沒去注意他的做作吃相,一邊叉著綠葉子往嘴裏放,一邊看手機。
紀成博偷瞄了一眼,搜索頁麵突出的紅字是「銷售的萬能話術」。
銷售?好像還真不是黎染擅長的事情……
這個念頭剛冒出來,他趕緊壓回去。
黎染是個閑不住的人,這幾年嚷嚷著要做的事情著實不少:
一開始她說要讀個歷史學的博士,紀成博立刻幫她查哪家學校歷史學出名,可以考慮跟哪位老師。首選是上海的大學,如果實在嚮往成大隔壁,可以考慮讀在職的,每兩個星期去北京待兩天……後來不了了之;
後來她又說想開個專門分享旅遊攻略,紀成博為此陪著她去了日本、紐西蘭、南美,專門選擇冷門路線去玩。冷門路線的問題就在於路程中的不可預知事件太多,光顧著旅遊就耗費了太多力氣,哪還有時間記錄心得……後來不了了之;
再後來他就謹慎了,她想當小紅書家居博主的時候他就沒有表態,沒過幾天,黎染表示如果想要火,必須要把現在家裏花了大價錢的家具換成時下熱門的款式,實在有點心疼……再次不了了之……
……
當然,那是以前,現在情況可不一樣了。
原來她在擔心銷路的問題。
「找你買茶的蔡總……」他隨意地問道。
黎染沒想到他提起這個,抬頭看他。
紀成博問:「蔡總是做什麽行業的?」
第29章 解題思路
黎染:「他以前是高校駐潭市研究院的。現在自己出來單幹,幫企業申請各種科技項目。」
現在各級政府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相當大,有各種各樣的補貼項目,比如什麽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工程技術中心等等,都能拿到不等的補貼。問題在於名目太多,企業如果不懂,一上來就會被嚇得不知從何下手。
蔡總拿手的,就是根據企業的情況,規劃申報項目的順序、節奏,比如,今年申請個市級工程技術中心,明年申請專精特新的時候,就會有加分項,還能幫忙指點一下申報材料重點是否足夠突出。
當然,他也號稱自己有一些人脈,能在某些環節適當給企業申請「加速」,至於能幫上多大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按照行規,他的抽成在補貼總金額的10%-20%左右。
紀成博點點頭,思索著問:「蔡總他們公司人數不多吧?」
黎染想了想:「除了蔡總,應該隻有一個財務,和一個小文員。怎麽?」
「我在想,蔡總為什麽會找你來買茶。」
話一說出口,紀成博有點後悔,這話說的,似乎是在暗示她的產品不好、不值得購買。
他在公司就犯過這類錯,對同事的工作內容不滿意,把對方拉過來討論怎麽改進,可是對方直愣愣地盯著他:「紀博,你是不是pua我?你要是覺得我能力不行,辭退我算了……」
可是,黎染完全沒往別處想,隻是認真問道:「你覺得是為什麽?」態度跟討論一道數學題有幾種解法沒兩樣。
她是聰明人,聰明人最大的特點是從來不把情緒和事實混淆在一起,也不會把對事實的討論上升到人身攻擊。
紀成博心中有些漣漪。
「一般公司不管採購什麽東西,流程都複雜得很,尤其是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怎麽也得把供應商內內外外查清楚,給什麽單位供過貨,有多少員工,註冊資本金有多少,然後才會考慮合作。」
黎染這才回過味兒來,在國企裏更是這樣,花一分錢都卡得很嚴,隨便買點什麽就要好幾個人簽字,金額過了30萬、50萬,流程沒有一個月根本下不來。可是這次跟蔡總呢,連麵都沒見,微信上來來回回,就把事情解決了。
也就是因為開局這麽順利,她才「膽敢」做這項生意。
紀成博繼續道:「採買禮品這件事情,在公司的日常運作中,重要性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黎染點點頭:「是。」
「蔡總公司規模小,沒有專門的人手去處理購買禮品這項工作,所以隻能由老闆來親自處理。」
「說的對,」黎染依舊應得很痛快。
「因此,蔡總才會僅憑跟中間人的信任,就做了採購的決定。所以說……」
黎染反應很快:「所以說,我要盡量找那些決策鏈條短的客戶,並且跟我之間有信任基礎。」
「沒錯!」紀成博打了個響指,心中有種棋逢對手的痛快。
黎染得意沖紀成博挑挑眉,她隻是欠缺一點社會經驗而已,論邏輯論推理,她可從來不輸任何人。不過,得意一閃而過,她隨即又陷入思索。
紀成博自然知道她在想什麽:「你在琢磨從哪裏還能挖掘到這樣的客戶,對不對?」
他心裏當然有答案,巴不得黎染立刻請他指點迷津,滿臉滿眼都寫著「來求我啊來求我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紀成博聞著味道就覺得食指大動,但是看了眼坐在對麵的黎染,沒敢甩開腮幫子,把麵條一筷子一筷子盤在勺子上,拈點菜碼蓋在上麵,然後斯斯文文送進嘴裏。
黎染壓根沒去注意他的做作吃相,一邊叉著綠葉子往嘴裏放,一邊看手機。
紀成博偷瞄了一眼,搜索頁麵突出的紅字是「銷售的萬能話術」。
銷售?好像還真不是黎染擅長的事情……
這個念頭剛冒出來,他趕緊壓回去。
黎染是個閑不住的人,這幾年嚷嚷著要做的事情著實不少:
一開始她說要讀個歷史學的博士,紀成博立刻幫她查哪家學校歷史學出名,可以考慮跟哪位老師。首選是上海的大學,如果實在嚮往成大隔壁,可以考慮讀在職的,每兩個星期去北京待兩天……後來不了了之;
後來她又說想開個專門分享旅遊攻略,紀成博為此陪著她去了日本、紐西蘭、南美,專門選擇冷門路線去玩。冷門路線的問題就在於路程中的不可預知事件太多,光顧著旅遊就耗費了太多力氣,哪還有時間記錄心得……後來不了了之;
再後來他就謹慎了,她想當小紅書家居博主的時候他就沒有表態,沒過幾天,黎染表示如果想要火,必須要把現在家裏花了大價錢的家具換成時下熱門的款式,實在有點心疼……再次不了了之……
……
當然,那是以前,現在情況可不一樣了。
原來她在擔心銷路的問題。
「找你買茶的蔡總……」他隨意地問道。
黎染沒想到他提起這個,抬頭看他。
紀成博問:「蔡總是做什麽行業的?」
第29章 解題思路
黎染:「他以前是高校駐潭市研究院的。現在自己出來單幹,幫企業申請各種科技項目。」
現在各級政府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相當大,有各種各樣的補貼項目,比如什麽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工程技術中心等等,都能拿到不等的補貼。問題在於名目太多,企業如果不懂,一上來就會被嚇得不知從何下手。
蔡總拿手的,就是根據企業的情況,規劃申報項目的順序、節奏,比如,今年申請個市級工程技術中心,明年申請專精特新的時候,就會有加分項,還能幫忙指點一下申報材料重點是否足夠突出。
當然,他也號稱自己有一些人脈,能在某些環節適當給企業申請「加速」,至於能幫上多大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按照行規,他的抽成在補貼總金額的10%-20%左右。
紀成博點點頭,思索著問:「蔡總他們公司人數不多吧?」
黎染想了想:「除了蔡總,應該隻有一個財務,和一個小文員。怎麽?」
「我在想,蔡總為什麽會找你來買茶。」
話一說出口,紀成博有點後悔,這話說的,似乎是在暗示她的產品不好、不值得購買。
他在公司就犯過這類錯,對同事的工作內容不滿意,把對方拉過來討論怎麽改進,可是對方直愣愣地盯著他:「紀博,你是不是pua我?你要是覺得我能力不行,辭退我算了……」
可是,黎染完全沒往別處想,隻是認真問道:「你覺得是為什麽?」態度跟討論一道數學題有幾種解法沒兩樣。
她是聰明人,聰明人最大的特點是從來不把情緒和事實混淆在一起,也不會把對事實的討論上升到人身攻擊。
紀成博心中有些漣漪。
「一般公司不管採購什麽東西,流程都複雜得很,尤其是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怎麽也得把供應商內內外外查清楚,給什麽單位供過貨,有多少員工,註冊資本金有多少,然後才會考慮合作。」
黎染這才回過味兒來,在國企裏更是這樣,花一分錢都卡得很嚴,隨便買點什麽就要好幾個人簽字,金額過了30萬、50萬,流程沒有一個月根本下不來。可是這次跟蔡總呢,連麵都沒見,微信上來來回回,就把事情解決了。
也就是因為開局這麽順利,她才「膽敢」做這項生意。
紀成博繼續道:「採買禮品這件事情,在公司的日常運作中,重要性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黎染點點頭:「是。」
「蔡總公司規模小,沒有專門的人手去處理購買禮品這項工作,所以隻能由老闆來親自處理。」
「說的對,」黎染依舊應得很痛快。
「因此,蔡總才會僅憑跟中間人的信任,就做了採購的決定。所以說……」
黎染反應很快:「所以說,我要盡量找那些決策鏈條短的客戶,並且跟我之間有信任基礎。」
「沒錯!」紀成博打了個響指,心中有種棋逢對手的痛快。
黎染得意沖紀成博挑挑眉,她隻是欠缺一點社會經驗而已,論邏輯論推理,她可從來不輸任何人。不過,得意一閃而過,她隨即又陷入思索。
紀成博自然知道她在想什麽:「你在琢磨從哪裏還能挖掘到這樣的客戶,對不對?」
他心裏當然有答案,巴不得黎染立刻請他指點迷津,滿臉滿眼都寫著「來求我啊來求我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