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不是說前男友嗎?你為什麽還摸他??!
答:可是他哭了啊……
說實話,她當時真的以為韓致一哭了。
後來才發現並沒有。男人,尤其是這個年紀、這種性格的男人,真的很難流出眼淚來。
叢欣自問自省,確實沒有任何與韓致一複合的欲望。
但她也知道,要是換成旁的異性,同樣情境之下,自己是絕對不會上手的。
再細想,卻也有例外。如果是比較熟悉的男同事,比如穀燁或者禮賓的小胡哭了,她一定也會這麽安慰他們。可這話說出來好像不會有什麽好作用,關鍵連她自己都盤不清楚這裏麵的邏輯,隻是再一次記起韓致一和彭聰倩對她的評語,表裏不一,渣了八百個,或許她這個人真的有點問題。
相較其他人,時為自然是不一樣的。但這種不一樣究竟是因為他們一起長大,認識了三十幾年,一起經歷過許多事,有過無數共同的記憶,還是別的什麽呢?在如此度過了三十幾年之後,是否要與他走出那一步,以及那一步走出去之後,兩人之間又會變成什麽樣子,她竟發現自己毫無把握。
她自己都覺得奇怪,哪怕是酒店裏那一攤子的事情,都不曾讓她有過這種畏難逃避的情緒,隻想著好煩啊不管了,慢點再說吧。
此後幾天,她和時為一直有見麵的機會,但兩人似乎默契神會,誰都沒再提起醫院發生的事。
叢欣不禁想,他或許也有相似的想法吧。對兩個陌生人來說,戀愛是往前一步,但對他們這樣的關係來說,究竟是往前,還是往後,甚至摧毀,都不一定。
接觸,對話,都僅限於工作。行政酒廊的半自助菜單開發已經基本完成,中西套餐各十種,再經排列組合,周一至周五三餐,周末兩頓飯,brunch加晚餐,便是一周七天不同的選擇。客人可以在官網和小程序選擇預定,或者入住的時候到前廳加購。
整個計劃做出來,叢欣一路跟進,盯著走完了從行政總廚到總經理、業主代表的審批流程。
待到一切既定,ma那邊也加入進來,安排了一個項目經理負責,最先便是帶了美工過來,和時為他們一起開會討論菜單的設計定版。
叢欣過去做籌開,也接觸過類似的工作,但瀚雅的酒店絕大多數都是中餐,一本菜單做出來,厚厚幾十頁,菜色是西餐的幾倍有餘,編製過程卻簡單得多。
是時為讓她看到了完全另一種level的細緻程度,江亞飯店的菜單都是中英文雙語對照的,他一個詞一個句子的細究,追求的卻不是omni那樣高分小作文,而是準確,沒有歧義,以求讓顧客,以及幫助點菜的餐飲部員工,哪怕是初來乍到的實習生,都能很清楚地知道菜的口味、分量,還有最重要的——裏麵有哪些可能的過敏原。
叢欣看著他這樣做,感覺他似乎早已經考慮到了所有細節。
事實也確實如此,開發新菜單的過程不過一個月有餘,羅耀江和奚溪貢獻巨大,但他們也都說,這次之所以能這麽快這麽順利地完成,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時為積累的那厚厚一本portfolio打底,其中很多菜品的味型和組合都是他反覆研究,實際嚐試過的,隻需要根據本地食材的特色稍做調整就能用上了。
這段時間,時為也曾無數次翻看那本他用了許多年的筆記,卻並不因此居功,他反倒覺得是他們所有人幫他實現了一種夙願。全日製廚房幾乎全員參與研發和培訓,在職工食堂試菜也已經成了一種慣例,以及叢欣,如果沒有她,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拋開其他不談,他由衷感謝她在五月的那個深夜忽然出現在孚日廣場他的麵前。但這種感謝,也隻是拋開其他不談。
菜單經過審核定版之後,ma又開始拍攝宣傳物料。
那一天,攝影,攝像,gg演員,齊聚「對月閣」。除了菜品和環境,廚師也有入鏡。
經專業人士過目,都認為時為、奚溪,羅耀江不太適合擺拍,但是工作照和短片出來效果極好。
彭聰倩也撥冗關心了一下,看過物料,特別打電話找叢欣談了談,說:「米其林三星cdp回國,建築師轉行的女廚師,老廚師與年輕人合作轉型融合菜,三位其實都挺有宣傳爆點的,尤其你那個……」
「那挺好啊。」叢欣打斷她的話,以避免再聽到「光屁股朋友」這個稱呼。
彭聰倩笑,轉給她看ma做的輿情監測報告,其中赫然就有江亞飯店719那天的「最佳員工食堂」。
如今社交媒體的算法也挺神奇的,哪怕沒關注,也一定會讓相關人等刷到。
那篇筆記下麵很快就有全日製廚房的實習生出來說:chef看起來很冷酷,但其實人老好了,讓我們給每天早上來酒店收廚餘垃圾的環衛工人打包兩份早餐,還教我們磨刀。
有網友問:磨刀是什麽?
實習生回答:你看我主頁。
由此便發現了一大堆時長僅幾秒十幾秒的中二短視頻,有磨刀的,也有展示磨刀成果的,是那種隨意切紙的鋒利程度,橫切,豎切,斜切,紙仿佛毫無防備,揮刀自斷。
那篇筆記同樣頗有流量,有網友表示看得很歡樂,也有人說感到下身一涼。
於是那兩個帳號後續又發布了幾條相關內容,有員工食堂裏的試菜,也有後廚結束之後的收尾清潔,甚至還有時為拖地刷灶台的視頻。<="<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答:可是他哭了啊……
說實話,她當時真的以為韓致一哭了。
後來才發現並沒有。男人,尤其是這個年紀、這種性格的男人,真的很難流出眼淚來。
叢欣自問自省,確實沒有任何與韓致一複合的欲望。
但她也知道,要是換成旁的異性,同樣情境之下,自己是絕對不會上手的。
再細想,卻也有例外。如果是比較熟悉的男同事,比如穀燁或者禮賓的小胡哭了,她一定也會這麽安慰他們。可這話說出來好像不會有什麽好作用,關鍵連她自己都盤不清楚這裏麵的邏輯,隻是再一次記起韓致一和彭聰倩對她的評語,表裏不一,渣了八百個,或許她這個人真的有點問題。
相較其他人,時為自然是不一樣的。但這種不一樣究竟是因為他們一起長大,認識了三十幾年,一起經歷過許多事,有過無數共同的記憶,還是別的什麽呢?在如此度過了三十幾年之後,是否要與他走出那一步,以及那一步走出去之後,兩人之間又會變成什麽樣子,她竟發現自己毫無把握。
她自己都覺得奇怪,哪怕是酒店裏那一攤子的事情,都不曾讓她有過這種畏難逃避的情緒,隻想著好煩啊不管了,慢點再說吧。
此後幾天,她和時為一直有見麵的機會,但兩人似乎默契神會,誰都沒再提起醫院發生的事。
叢欣不禁想,他或許也有相似的想法吧。對兩個陌生人來說,戀愛是往前一步,但對他們這樣的關係來說,究竟是往前,還是往後,甚至摧毀,都不一定。
接觸,對話,都僅限於工作。行政酒廊的半自助菜單開發已經基本完成,中西套餐各十種,再經排列組合,周一至周五三餐,周末兩頓飯,brunch加晚餐,便是一周七天不同的選擇。客人可以在官網和小程序選擇預定,或者入住的時候到前廳加購。
整個計劃做出來,叢欣一路跟進,盯著走完了從行政總廚到總經理、業主代表的審批流程。
待到一切既定,ma那邊也加入進來,安排了一個項目經理負責,最先便是帶了美工過來,和時為他們一起開會討論菜單的設計定版。
叢欣過去做籌開,也接觸過類似的工作,但瀚雅的酒店絕大多數都是中餐,一本菜單做出來,厚厚幾十頁,菜色是西餐的幾倍有餘,編製過程卻簡單得多。
是時為讓她看到了完全另一種level的細緻程度,江亞飯店的菜單都是中英文雙語對照的,他一個詞一個句子的細究,追求的卻不是omni那樣高分小作文,而是準確,沒有歧義,以求讓顧客,以及幫助點菜的餐飲部員工,哪怕是初來乍到的實習生,都能很清楚地知道菜的口味、分量,還有最重要的——裏麵有哪些可能的過敏原。
叢欣看著他這樣做,感覺他似乎早已經考慮到了所有細節。
事實也確實如此,開發新菜單的過程不過一個月有餘,羅耀江和奚溪貢獻巨大,但他們也都說,這次之所以能這麽快這麽順利地完成,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時為積累的那厚厚一本portfolio打底,其中很多菜品的味型和組合都是他反覆研究,實際嚐試過的,隻需要根據本地食材的特色稍做調整就能用上了。
這段時間,時為也曾無數次翻看那本他用了許多年的筆記,卻並不因此居功,他反倒覺得是他們所有人幫他實現了一種夙願。全日製廚房幾乎全員參與研發和培訓,在職工食堂試菜也已經成了一種慣例,以及叢欣,如果沒有她,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拋開其他不談,他由衷感謝她在五月的那個深夜忽然出現在孚日廣場他的麵前。但這種感謝,也隻是拋開其他不談。
菜單經過審核定版之後,ma又開始拍攝宣傳物料。
那一天,攝影,攝像,gg演員,齊聚「對月閣」。除了菜品和環境,廚師也有入鏡。
經專業人士過目,都認為時為、奚溪,羅耀江不太適合擺拍,但是工作照和短片出來效果極好。
彭聰倩也撥冗關心了一下,看過物料,特別打電話找叢欣談了談,說:「米其林三星cdp回國,建築師轉行的女廚師,老廚師與年輕人合作轉型融合菜,三位其實都挺有宣傳爆點的,尤其你那個……」
「那挺好啊。」叢欣打斷她的話,以避免再聽到「光屁股朋友」這個稱呼。
彭聰倩笑,轉給她看ma做的輿情監測報告,其中赫然就有江亞飯店719那天的「最佳員工食堂」。
如今社交媒體的算法也挺神奇的,哪怕沒關注,也一定會讓相關人等刷到。
那篇筆記下麵很快就有全日製廚房的實習生出來說:chef看起來很冷酷,但其實人老好了,讓我們給每天早上來酒店收廚餘垃圾的環衛工人打包兩份早餐,還教我們磨刀。
有網友問:磨刀是什麽?
實習生回答:你看我主頁。
由此便發現了一大堆時長僅幾秒十幾秒的中二短視頻,有磨刀的,也有展示磨刀成果的,是那種隨意切紙的鋒利程度,橫切,豎切,斜切,紙仿佛毫無防備,揮刀自斷。
那篇筆記同樣頗有流量,有網友表示看得很歡樂,也有人說感到下身一涼。
於是那兩個帳號後續又發布了幾條相關內容,有員工食堂裏的試菜,也有後廚結束之後的收尾清潔,甚至還有時為拖地刷灶台的視頻。<="<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