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聽話,在她懷裏扭著身子要下地,杭柳梅把他放下,他又要自己去爬窗戶。她就給他讓出位置,由著他把小臉貼到車窗上。
大人覺得這趟車開得太快,小孩卻覺得開得太慢。就要到站的那天,這輛車廂和外麵的風景對他來說已經不新鮮了。但他適應得很快,似乎已經接受在火車上生活,終於可以乖乖地坐在杭柳梅腿上,讓杭柳梅抱著他,給他指著外麵的農田講故事。
下了火車再坐公交,然後搭便車,回到老薑長大的小院。他十五歲出去念書,長年不在家,上次回來還是帶著新媳婦拜祖墳。杭柳梅的公婆姑伯都等著他們開飯,給兩人做燴菜揪麵片。
老薑吃得唏哩呼嚕,杭柳梅沒胃口,邊吃邊給兒子餵麵糊。婆婆端著碗看了她一會開口說:「小梅是不是生完孩子月子沒坐好,頭髮不如上次來看著好了。沒關係,我一會去給你換點芝麻,你們走的時候帶上,補一補就好了。」
「當時忙得跟什麽似的,也沒顧上。」杭柳梅擠出一個笑容,低頭刮著碗邊。
大家看她現在還略有些精神搭話,就順著這句聊起來。二姐在旁邊說:「還是城裏的女人好,你看這生完和沒生似的,哪像我腰粗屁股大,從背後看就像個殺豬的。小梅你真得好好吃飯。把孩子放我們這你就放心吧,知道你們捨不得, 有苗不愁長, 娃不知不覺就大了,到時候再接走也是一樣的。」
說完她就要抱走孩子,好讓杭柳梅專心吃飯。杭柳梅沒反應過來,抬起胳膊攔了一下,明白她的用意之後,又收回手重新端起碗。
二姐顛著孩子在飯桌邊繞圈:「看這小子瘦的,你爹你媽把你留在這玩泥巴嘍,回頭你成個大胖小子,讓他們認都認不出來。」
杭柳梅聞言,抿著嘴,眼淚一顆顆落到碗裏。老薑看她這樣,給家人使眼色,讓大家裝沒看到。他站起身抹了一把嘴就把孩子抱過來,讓兒子在自己脖子上騎大馬,孩子被逗得咯咯笑,杭柳梅這才食不知味地吃完了飯。
晚上孩子已經睡了,兩人就著煤油燈點毛票。
「要不,再給媽多留點吧?」老薑把他們帶來的錢分成兩份,一份給母親,一份給二姐,這兩人將來是帶孩子的主力。
「媽年紀大了,有的時候不知道該給孩子吃什麽用什麽,老人過得也節省,還是再給二姐點吧,讓她多留點心。」杭柳梅東一張西一張地分著,像是把自己的心也切成了片,東丟一片西丟一片。
老薑拿著錢先給母親,她收下一半還給他一半:「不要不要,咱們這吃自己穿自己的,哪用得上這麽多,你和小梅回去路上還是得帶點,你拿走。」
「我們還有,這也不是隻給帶孩子用的,還有給你和我爸的,你倆平時也別太剋扣自己,家裏的東西該換的就換。咱家的案板都快裂成兩半了,買個新的吧。」
盯著母親收下錢,老薑又去見二姐。二姐家就在對門,看老薑半夜過來,她還有點吃驚,坐在床上繼續納鞋底:「咋了又?不會沒憋著好屁吧?」
老薑把錢一拿出來,她就「哎呀」一聲,把鞋底扔到一邊,從床上跳下來,站在老薑跟前說:「你們兩口子真是,心真重,這麽大點孩子能花什麽錢?還跟我們這麽客氣?你說你們倆真是的!快快快拿回去,你跟你媳婦說,咱們雖然都是農民,但絕不會虧待了孩子。」
「姐!我們不是那個意思!他是你親外甥,交給你有啥不放心的。但他就算是個再小的孩子,他也累人,你們田娃也要念書了,你辛苦,你拿著。不然我倆心裏不好受。」
「哎!行吧行吧,你們也別那麽傷心,都是在自己家,又不是送人了。想孩子了就回來,現在不是也挺方便的。」
姐弟倆又說了一會,老薑告別回去的時候,杭柳梅已經哄著孩子睡著了。
兩人思來想去,趁著孩子沒醒來的時候走了。回敦煌的路上,杭柳梅不時流淚。直到了柳園的時候她還在對老薑說,再往前走就要回莫高窟了,咱們掉頭就來不及了,我們還是把孩子接回來吧。
老薑摁著她的肩嚴肅地說:「小梅,可以,但咱們得想好了。要是接,那以後無論如何也要咬著牙自己帶,再也不想送出去的事。我都聽你的,可咱們不能再反悔了。」
杭柳梅在車站坐了半晌,站起來對老薑說,走吧,回敦煌。
再見到孩子就是一年之後。杭柳梅和老薑回到家裏一個人也沒有,問鄰居,說出去趕集了。他們也跑出去,在半道碰見父母和兒子。這麽小的孩子一天一個樣,更何況他們一年沒見,簡直不敢相信在母親懷裏那個又黑又胖的男孩是自己的兒子。他兩歲的年紀足有三歲的身量,掛著鼻涕,穿了條絨線開襠褲,看見杭柳梅和老薑一點反應也沒有。
他奶奶指著杭柳梅和老薑對他說:「這是你爹你媽啊,這孩子傻了,咋不叫人呢!」
他抱住奶奶的脖子轉過身去不看他們,奶奶拍了他屁股一下:「太久不見,認生了,這小沒良心的。過一會就好了,這娃性格好著呢,和咱村附近這一片的都混熟了。」
回到家,奶奶要把他放下來,杭柳梅跟在旁邊展開胳膊:「讓媽媽抱抱吧?」
他還是不要,落地以後自己跑去玩了。
但杭柳梅去水缸舀水,他遠遠看著;杭柳梅坐下摘菜,他湊到旁邊;杭柳梅要去上茅房,他都想跟著。還不到半天,他就想起了他們,成天粘著他們。<="<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大人覺得這趟車開得太快,小孩卻覺得開得太慢。就要到站的那天,這輛車廂和外麵的風景對他來說已經不新鮮了。但他適應得很快,似乎已經接受在火車上生活,終於可以乖乖地坐在杭柳梅腿上,讓杭柳梅抱著他,給他指著外麵的農田講故事。
下了火車再坐公交,然後搭便車,回到老薑長大的小院。他十五歲出去念書,長年不在家,上次回來還是帶著新媳婦拜祖墳。杭柳梅的公婆姑伯都等著他們開飯,給兩人做燴菜揪麵片。
老薑吃得唏哩呼嚕,杭柳梅沒胃口,邊吃邊給兒子餵麵糊。婆婆端著碗看了她一會開口說:「小梅是不是生完孩子月子沒坐好,頭髮不如上次來看著好了。沒關係,我一會去給你換點芝麻,你們走的時候帶上,補一補就好了。」
「當時忙得跟什麽似的,也沒顧上。」杭柳梅擠出一個笑容,低頭刮著碗邊。
大家看她現在還略有些精神搭話,就順著這句聊起來。二姐在旁邊說:「還是城裏的女人好,你看這生完和沒生似的,哪像我腰粗屁股大,從背後看就像個殺豬的。小梅你真得好好吃飯。把孩子放我們這你就放心吧,知道你們捨不得, 有苗不愁長, 娃不知不覺就大了,到時候再接走也是一樣的。」
說完她就要抱走孩子,好讓杭柳梅專心吃飯。杭柳梅沒反應過來,抬起胳膊攔了一下,明白她的用意之後,又收回手重新端起碗。
二姐顛著孩子在飯桌邊繞圈:「看這小子瘦的,你爹你媽把你留在這玩泥巴嘍,回頭你成個大胖小子,讓他們認都認不出來。」
杭柳梅聞言,抿著嘴,眼淚一顆顆落到碗裏。老薑看她這樣,給家人使眼色,讓大家裝沒看到。他站起身抹了一把嘴就把孩子抱過來,讓兒子在自己脖子上騎大馬,孩子被逗得咯咯笑,杭柳梅這才食不知味地吃完了飯。
晚上孩子已經睡了,兩人就著煤油燈點毛票。
「要不,再給媽多留點吧?」老薑把他們帶來的錢分成兩份,一份給母親,一份給二姐,這兩人將來是帶孩子的主力。
「媽年紀大了,有的時候不知道該給孩子吃什麽用什麽,老人過得也節省,還是再給二姐點吧,讓她多留點心。」杭柳梅東一張西一張地分著,像是把自己的心也切成了片,東丟一片西丟一片。
老薑拿著錢先給母親,她收下一半還給他一半:「不要不要,咱們這吃自己穿自己的,哪用得上這麽多,你和小梅回去路上還是得帶點,你拿走。」
「我們還有,這也不是隻給帶孩子用的,還有給你和我爸的,你倆平時也別太剋扣自己,家裏的東西該換的就換。咱家的案板都快裂成兩半了,買個新的吧。」
盯著母親收下錢,老薑又去見二姐。二姐家就在對門,看老薑半夜過來,她還有點吃驚,坐在床上繼續納鞋底:「咋了又?不會沒憋著好屁吧?」
老薑把錢一拿出來,她就「哎呀」一聲,把鞋底扔到一邊,從床上跳下來,站在老薑跟前說:「你們兩口子真是,心真重,這麽大點孩子能花什麽錢?還跟我們這麽客氣?你說你們倆真是的!快快快拿回去,你跟你媳婦說,咱們雖然都是農民,但絕不會虧待了孩子。」
「姐!我們不是那個意思!他是你親外甥,交給你有啥不放心的。但他就算是個再小的孩子,他也累人,你們田娃也要念書了,你辛苦,你拿著。不然我倆心裏不好受。」
「哎!行吧行吧,你們也別那麽傷心,都是在自己家,又不是送人了。想孩子了就回來,現在不是也挺方便的。」
姐弟倆又說了一會,老薑告別回去的時候,杭柳梅已經哄著孩子睡著了。
兩人思來想去,趁著孩子沒醒來的時候走了。回敦煌的路上,杭柳梅不時流淚。直到了柳園的時候她還在對老薑說,再往前走就要回莫高窟了,咱們掉頭就來不及了,我們還是把孩子接回來吧。
老薑摁著她的肩嚴肅地說:「小梅,可以,但咱們得想好了。要是接,那以後無論如何也要咬著牙自己帶,再也不想送出去的事。我都聽你的,可咱們不能再反悔了。」
杭柳梅在車站坐了半晌,站起來對老薑說,走吧,回敦煌。
再見到孩子就是一年之後。杭柳梅和老薑回到家裏一個人也沒有,問鄰居,說出去趕集了。他們也跑出去,在半道碰見父母和兒子。這麽小的孩子一天一個樣,更何況他們一年沒見,簡直不敢相信在母親懷裏那個又黑又胖的男孩是自己的兒子。他兩歲的年紀足有三歲的身量,掛著鼻涕,穿了條絨線開襠褲,看見杭柳梅和老薑一點反應也沒有。
他奶奶指著杭柳梅和老薑對他說:「這是你爹你媽啊,這孩子傻了,咋不叫人呢!」
他抱住奶奶的脖子轉過身去不看他們,奶奶拍了他屁股一下:「太久不見,認生了,這小沒良心的。過一會就好了,這娃性格好著呢,和咱村附近這一片的都混熟了。」
回到家,奶奶要把他放下來,杭柳梅跟在旁邊展開胳膊:「讓媽媽抱抱吧?」
他還是不要,落地以後自己跑去玩了。
但杭柳梅去水缸舀水,他遠遠看著;杭柳梅坐下摘菜,他湊到旁邊;杭柳梅要去上茅房,他都想跟著。還不到半天,他就想起了他們,成天粘著他們。<="<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