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顏料和紙得省著用,連光都是借來的。有的洞窟淺,光線能直接照進來,稍微深一點的就得把鏡子放在洞口折射陽光,還得時不時隨著太陽運轉調整角度。有時甚至鏡子都不夠用,就把白紙釘在木版上替代。
現在這月份,窟裏冷得滲人,畫一會兒就得搓搓手跺跺腳。但他們癡迷此道,一旦畫起來,就什麽也顧不上了。
當前的 285 窟是一座西魏時期開鑿的洞窟,以「褒衣博帶,秀骨清像」聞名。
一整座洞窟都被畫得滿滿當當。中西異域, 佛道諸教, 各路菩薩、飛天、神怪原本隔著萬水千山,卻在方寸裏相遇。曾經的供養人和畫匠在這裏寄託信仰,杭柳梅一無所求,隻是看到就足夠歡喜,神性和人性在一念之間,不分彼此。
小芳正在臨摹東邊上方人首蛇胸的伏羲女媧,頭幾乎仰成九十度,畫一會兒就頭暈眼花。杭柳梅站在一旁,覺得自己的呼吸聲都是種打擾,但一入迷又忍不住湊近。
「我畫得不好,你應該去看賈誌鵬畫畫,連所長都說他是基本功最強的。」小芳笑著勸杭柳梅。
自從杭柳梅來到研究所,已經不下十次聽人提起這個名字,大家都說他畫得好,但卻都欲言又止。隻有祁繡春透露給她說,賈誌鵬在畫的時候愛加入自己的想法,總被所長批評,但他不服氣也不改正,所以受表揚多,受教育也多。
賈誌鵬在 57 窟畫那尊有名的美人菩薩,杭柳梅有些猶豫要不要去觀瞻。外麵突然嘈雜起來,隱隱約約還有人在大聲呼救,杭柳梅和小芳跑出去看怎麽回事。
原來是三個男同事用蜈蚣梯爬到高處臨近崖頂的洞窟,人進去了,梯子卻掉了,被困在裏麵束手無措。底下的人擠成一團。
「讓一讓!讓一讓!」幾個小夥子扛著木梯衝過來,但梯子太短,根本夠不到洞口。
大家又想出新辦法,兩個結實小夥一個站在另一個的背上搭成人梯,讓上麵的人踩著他們的肩膀下來。剛才的梯子好歹是硬的,現在的人可是軟的,冬天穿得又厚又笨重,上麵的人剛伸下來一隻腳,一個沒踏穩險些掉下來不說,還差點把接應的人踹下去。
他們都嚇出一身冷汗,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杭柳梅往遠跑幾米,看那個洞窟距離崖頂也就兩三米距離,站到高處大聲呼喊讓大家都別吵吵。大家閉嘴看向杭柳梅,還有不少人不認識她,在下麵小聲討論這個陌生的女孩是誰。
杭柳梅顧不得他們的議論,紅著臉扯著嗓子說:「向下出來太危險,不如幾個人去崖頂放下繩梯,讓裏麵的人順著爬上去,外麵的人再拉一把,這樣總比現在強。」
大家說幹就幹,照她說的合力從上麵把人解救出來。被困住的幾人還專門跑到杭柳梅麵前道謝。
自此以後,大家都記住了杭柳梅,她和同事們打成一片,在石窟裏穿梭學習也自如起來。
不到一個月,所長就從蘭州回來了,陸續出現的還有在懿德太子墓臨摹和考古的前輩們。杭柳梅被正式安排進 285 窟,和小芳一起,不過她是從《五百強盜成佛圖》的局部臨摹開始。
線條是壁畫的精髓,杭柳梅臨摹起來才發現自己的功力遠遠不足。於是她和自己較上了勁,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離開,隻恨太陽走得太快,每天還沒怎麽畫天就黑了。
她吃飯的時候左手捏著饅頭,右手在腿上劃拉,好幾次啃完了饃卻還剩大半碗白菜燉土豆。睡覺時盯著天花板上糊著的破報紙,紙上浮現的也是壁畫。
這天她剛躺下,燈都沒熄,就驚喜地彈坐起來晃著祁繡春說自己明白了,有一個人物的布局不對,可算被她揪出來了。
祁繡春說杭柳梅入魔了。
確實,明明是同一幅畫,她每次看它都能琢磨出一絲不同。等到她終於能看出來千百年前工匠如何落筆,就從琢磨畫變成了琢磨人。有時石窟裏隻有杭柳梅一人,她反而覺得有濟濟一堂的畫匠和自己切磋技藝。
她在描摹時間的流逝,而忘卻了時間本身。
今天在石窟裏一畫又是一上午,眼見就要畫上關鍵一筆,杭柳梅決心一氣嗬成,一個怒氣沖沖從洞窟跑過的身影卻撞倒了她用來反光的鏡子。杭柳梅也來了氣,追出去一看,竟是賈誌鵬。
不光她跑了出來,這一排同事都在外麵看熱鬧,賈誌鵬頭也不回地向小院衝去。當天晚上吃飯才聽說他又在臨摹的時候即興創作,被老前輩們批評,和所長大吵一架,決定離開敦煌回老家了。
「他天賦好,心氣又高,不願意一直照著別人的來也正常。賈誌鵬以前說他是看了張大千的報導才來的,張大千就說了,照著古人的畫來畫,是為了把古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張大千成了大師,賈誌鵬怕是也想學他吧,誰知道呢?」祁繡春洗著碗和杭柳梅嘮閑嗑。
杭柳梅卻不理解賈誌鵬。她也是一路聽著老師的誇獎畢業的,之前懷著一些驕傲來敦煌,後來反而越畫越心虛。每當她不自覺地運用以前熟悉的技法,畫麵就會變味,敦煌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取巧。這裏的寶藏太多了,她現在怕是連滄海一粟都沒學到。
入夜得閑,大家便會聚在一起練習線描,這是所裏一直以來的傳統。今天他們仍舊坐在一起畫畫,但比之前沉悶許多。
就在這時,所長抱著一摞畫冊走了進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現在這月份,窟裏冷得滲人,畫一會兒就得搓搓手跺跺腳。但他們癡迷此道,一旦畫起來,就什麽也顧不上了。
當前的 285 窟是一座西魏時期開鑿的洞窟,以「褒衣博帶,秀骨清像」聞名。
一整座洞窟都被畫得滿滿當當。中西異域, 佛道諸教, 各路菩薩、飛天、神怪原本隔著萬水千山,卻在方寸裏相遇。曾經的供養人和畫匠在這裏寄託信仰,杭柳梅一無所求,隻是看到就足夠歡喜,神性和人性在一念之間,不分彼此。
小芳正在臨摹東邊上方人首蛇胸的伏羲女媧,頭幾乎仰成九十度,畫一會兒就頭暈眼花。杭柳梅站在一旁,覺得自己的呼吸聲都是種打擾,但一入迷又忍不住湊近。
「我畫得不好,你應該去看賈誌鵬畫畫,連所長都說他是基本功最強的。」小芳笑著勸杭柳梅。
自從杭柳梅來到研究所,已經不下十次聽人提起這個名字,大家都說他畫得好,但卻都欲言又止。隻有祁繡春透露給她說,賈誌鵬在畫的時候愛加入自己的想法,總被所長批評,但他不服氣也不改正,所以受表揚多,受教育也多。
賈誌鵬在 57 窟畫那尊有名的美人菩薩,杭柳梅有些猶豫要不要去觀瞻。外麵突然嘈雜起來,隱隱約約還有人在大聲呼救,杭柳梅和小芳跑出去看怎麽回事。
原來是三個男同事用蜈蚣梯爬到高處臨近崖頂的洞窟,人進去了,梯子卻掉了,被困在裏麵束手無措。底下的人擠成一團。
「讓一讓!讓一讓!」幾個小夥子扛著木梯衝過來,但梯子太短,根本夠不到洞口。
大家又想出新辦法,兩個結實小夥一個站在另一個的背上搭成人梯,讓上麵的人踩著他們的肩膀下來。剛才的梯子好歹是硬的,現在的人可是軟的,冬天穿得又厚又笨重,上麵的人剛伸下來一隻腳,一個沒踏穩險些掉下來不說,還差點把接應的人踹下去。
他們都嚇出一身冷汗,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杭柳梅往遠跑幾米,看那個洞窟距離崖頂也就兩三米距離,站到高處大聲呼喊讓大家都別吵吵。大家閉嘴看向杭柳梅,還有不少人不認識她,在下麵小聲討論這個陌生的女孩是誰。
杭柳梅顧不得他們的議論,紅著臉扯著嗓子說:「向下出來太危險,不如幾個人去崖頂放下繩梯,讓裏麵的人順著爬上去,外麵的人再拉一把,這樣總比現在強。」
大家說幹就幹,照她說的合力從上麵把人解救出來。被困住的幾人還專門跑到杭柳梅麵前道謝。
自此以後,大家都記住了杭柳梅,她和同事們打成一片,在石窟裏穿梭學習也自如起來。
不到一個月,所長就從蘭州回來了,陸續出現的還有在懿德太子墓臨摹和考古的前輩們。杭柳梅被正式安排進 285 窟,和小芳一起,不過她是從《五百強盜成佛圖》的局部臨摹開始。
線條是壁畫的精髓,杭柳梅臨摹起來才發現自己的功力遠遠不足。於是她和自己較上了勁,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離開,隻恨太陽走得太快,每天還沒怎麽畫天就黑了。
她吃飯的時候左手捏著饅頭,右手在腿上劃拉,好幾次啃完了饃卻還剩大半碗白菜燉土豆。睡覺時盯著天花板上糊著的破報紙,紙上浮現的也是壁畫。
這天她剛躺下,燈都沒熄,就驚喜地彈坐起來晃著祁繡春說自己明白了,有一個人物的布局不對,可算被她揪出來了。
祁繡春說杭柳梅入魔了。
確實,明明是同一幅畫,她每次看它都能琢磨出一絲不同。等到她終於能看出來千百年前工匠如何落筆,就從琢磨畫變成了琢磨人。有時石窟裏隻有杭柳梅一人,她反而覺得有濟濟一堂的畫匠和自己切磋技藝。
她在描摹時間的流逝,而忘卻了時間本身。
今天在石窟裏一畫又是一上午,眼見就要畫上關鍵一筆,杭柳梅決心一氣嗬成,一個怒氣沖沖從洞窟跑過的身影卻撞倒了她用來反光的鏡子。杭柳梅也來了氣,追出去一看,竟是賈誌鵬。
不光她跑了出來,這一排同事都在外麵看熱鬧,賈誌鵬頭也不回地向小院衝去。當天晚上吃飯才聽說他又在臨摹的時候即興創作,被老前輩們批評,和所長大吵一架,決定離開敦煌回老家了。
「他天賦好,心氣又高,不願意一直照著別人的來也正常。賈誌鵬以前說他是看了張大千的報導才來的,張大千就說了,照著古人的畫來畫,是為了把古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張大千成了大師,賈誌鵬怕是也想學他吧,誰知道呢?」祁繡春洗著碗和杭柳梅嘮閑嗑。
杭柳梅卻不理解賈誌鵬。她也是一路聽著老師的誇獎畢業的,之前懷著一些驕傲來敦煌,後來反而越畫越心虛。每當她不自覺地運用以前熟悉的技法,畫麵就會變味,敦煌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取巧。這裏的寶藏太多了,她現在怕是連滄海一粟都沒學到。
入夜得閑,大家便會聚在一起練習線描,這是所裏一直以來的傳統。今天他們仍舊坐在一起畫畫,但比之前沉悶許多。
就在這時,所長抱著一摞畫冊走了進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