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一直沒有走出合並陰影、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合江村,李林熙強調:
“打鐵還需自身硬。脫貧攻堅工作,要發揮村級班子建設的堡壘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成為主心骨、增強戰鬥力,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努力建設美麗鄉村、淳化鄉風民風、搞好鄉村美化,爭做全域旅遊示範村,成為旅遊目的地,請相信,美麗鄉村正在向你們招手!”
“貧困落後不光榮!我們村部將以您此次暗訪督查為契機,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切實加強全村各級黨組織建設,既抓好村民脫貧工作,又要防止脫貧返貧工作!”村委書記胡誌雪堅定地表態。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要發揮好問責利劍作用!”
一天的密集走訪後,當晚,他們回到鄉政府,召開了脫貧攻堅、改革調研座談會,當麵了解情況、查找問題,研究對策。
至去年年底,全鄉的所有貧困村,雖然退出了省級貧困村,完成了194個貧困人口脫貧,但在去年全省二類縣市區考核排名靠後,並在去年1月9日,曾經被市政府約談。
“慚愧啊!我們去年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全省的考核排名靠後,我們不說客觀原因,今年多做主觀努力,努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年實現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人口達670人,在年度考核進入全省二類縣市區前0名,力爭進入前18名。”伍小元在座談會上表態。
“當前脫貧攻堅到了背水一戰的關鍵時期,隻許勝不許敗,必須要振奮精神、提振士氣,高質高效按期完成目標任務。”李林熙強調,“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我們要發揮問責利劍作用,采取五查十看、四不兩直、一月一通報等形式,強化督查問責,對脫貧攻堅不力的黨員幹部,堅持約談一批、調整一批、通報一批,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實行‘零容忍’,形成風清氣正的脫貧攻堅政治生態,向組織和人民交上一份脫貧攻堅的滿意答卷。”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大家麵麵相覷,幾乎可以看到今後更苦逼的工作和生活。
李林熙並沒有就此罷休的意思。
做過工作的人都知道,事後的總結,與前期的走訪同樣重要。
光說不練假把式。
他喝了一口茶,繼續發言。
我們下去工作,要帶上一顆心。比如,在走訪貧困戶晏玉平的時候,他說了一個新情況:書記,我自己三個孩子都已長這麽大,生活還過得去,自己也在努力掙錢,沒有什麽勞你費心的。就是我們組上秦天華一家,很是困難。
秦天華本人殘疾,50多歲,前幾年才組合了一個家庭,夫妻倆帶倆孩子多年來一直住在別人家的房子裏,現在不能住了想自己蓋房,可手裏隻有一萬多元,我們想幫襯他們家幾個錢蓋點房子,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還差不少,看政府能不能幫幫忙。
多麽有覺悟的群眾啊!這是一個情況。
還有,我們在走訪中,還有一個令人難忘的家庭。在高高的草虎山上,住著80歲老漢陳德才和他的侄兒媳程良梅。陳德才一生無兒無女,老伴死後,侄兒陳克友便把叔叔接過來贍養。這幾年,陳克友在外打工,一雙兒女已經長大,便在城市裏買了房。可叔叔的養老問題讓陳克友犯了難。到城區生活嘛,叔叔不習慣;在農村生活,又沒人照顧;送到福利院,老人又不肯。怎麽辦?
思前想後,陳克友決定讓妻子辭去了一年幾萬元收入的工作,回到山裏照顧老人。當我對程良梅一家的舉動表示讚揚和敬佩時,程良梅笑著說,大養小,小送老,這都是應該的事。
“我們有這樣的好群眾,也是社會之幸啊,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觀察到,有沒有一些觸動。家庭責任的背後,是社會責任。”
而我們的福利院,是全縣的模範。走進去,有綠樹花草點綴,有文體娛樂設施,院民廚房、寢室都非常幹淨,每個星期夥食安排有酒有肉。我就揣摩著院裏資金每年應該有些缺口,便問過院長王成海,有什麽需要幫助。誰料王成海說出的話,同樣令人非常意外。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他說,最近,我想做一些尺把見方的水泥板,院民們去世以後,每人墳前立一塊當個碑、刻上名字,對我們來說是個念想,一旦有他們的後人想去燒張紙,也是個點兒。這事不落實,在心裏是個疙瘩;落實吧,又怕觸犯點啥,書記你看行不行。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這些質樸的老百姓,讓我想起托馬斯·哈代的一句話,金錢比起一分純潔的良心來,又算什麽呢?
我還有一個觸動。錢少事雜多受氣,我們的村裏幹部不容易呀!”
他說:
在這一次走訪過程中,我同合江村村幹部開玩笑說,對你們,我們不說也不是,說也不是。不說,總感覺工作離要求還有差距;說著吧,你們也真不容易。這真是不打不解氣,打著又心痛。
李林熙說到了痛點。
之所以說不忍心過多批評,主要是村幹部的工作環境和待遇確實一般。比如在薪酬上,雖然這幾年我們盡力提高了不少,但畢竟財力有限、基礎較差,實際情況依然說不上好。
以合江村為例,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村會計、村治保主任,4個人一年工資加起來隻有.萬元。按照現在外出打工的普遍行情,這基本上隻是一個人的打工收入。而村幹部在工作上所麵臨的現狀是,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所有工作最終都要落到村裏。掰指頭算算,他們承擔上麵對口下來的主要任務達0多項,每年對上對下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應該過千件。
農村有句俗話,米麵的夫妻,沒有物質基礎做保證,村幹部的家屬也是怨聲不斷。出門在外工作壓力大,回到家裏嘮叨聲音大,裏外受氣作難,常常使村幹部生活得十分辛苦。靠一種信念工作,對一些人、在某一個階段來說不是不行,但要長時間堅持,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現在的村幹部,普遍是村裏的能人,能站出來把擔子擱到自己肩上,已經很不容易了。吵狠了,人跑了,不幹了,重新去選幹部,也很不好選。是吧?
這就要求我們多做工作,多幫忙,多溝通。否則,一切喊口號,都是隔著鞋子抓癢。
觸動,緣於一些見證。
走一走,轉一轉,矛盾化解一大半。
在合江村調研,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當基層幹部,不能嘴勤屁股懶,要經常到群眾家裏去看、去聽、去問、去說。走一走,轉一轉,很多矛盾就成不了矛盾,即使真有問題也能得到很好的化解。
比如,我在走訪群眾時,村民周光林說,他們組的會計現在沒當了在外打工,但前幾年退耕還林補貼有三年沒給群眾兌現,問明了情況,我請村裏一個星期之內先墊錢把群眾的賬結了,再去追償;
還有一個村民任時清說,組裏原有一處土坯房,通過公開競爭自己以4.萬元拍到了手,但組長又反悔了,現在拖了好幾年,想蓋房蓋不成,我表態半個月之內一定把事解決了;60歲的退伍老黨員吳順均,因為年齡在前後兩代身份證上不一致,造成現在仍然拿不到養老金,我需要把吳順均的情況和派出所溝通後,爭取老吳能夠把證件帶過去修改;
還有,村教學點的學生上廁所要經過一段土場子,下雨下雪幾歲的孩子常摔跤,我現場用電話和縣教育部門商量,先籌措點錢硬化了;村衛生室兩個醫護人員一年隻有幾千元收入,我請縣衛計局作一個調研,爭取再提高一下待遇;等等。
問題一路走,一路解決。不走,屁問題沒有。
陳小娟聽了這句話,有點坐不住了。與書記在同一組走訪,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這麽多呢?
這就是差距呀!
確實。等到我們開黨員群眾座談會,再問大家有什麽難題、有什麽解不開的疙瘩時,大家都興高采烈,連連擺手說沒有了沒有了,氣氛和諧融洽得就像一家人。
其實,問題多多啊!
陳小娟也說了自己最想說的。
一碗飯,一杯茶,群眾眼裏淚花花。什麽樣的語言群眾能接受、什麽樣的工作方式群眾能認可、什麽樣的幹部是群眾心中的好幹部?我們應該請基層群眾,開展群眾幫學。我們的書記說過,要想讓老百姓尊重你、親近你,就不要出門拿杯子、坐凳墊墊子、接煙看牌子、吃飯擦筷子。通過跟書記走訪,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書記說,我們在村裏調研,走到哪裏,不論家境好壞,都先坐下來;坐,不看凳子髒淨,隻管一屁股坐下;群眾遞上一支煙,不論什麽牌子連忙起身接過來,主人家如果吃煙,堅持先給他親手點著;群眾遞上一杯水,不論什麽杯子什麽水,都雙手接過來當麵喝一口;不論群眾的手有沒有泥巴,隻要拉著我的手不放,我就不先放。
她的話,有血有肉。
【作者***】:送福利嘍!素材來自作者本人早兩年的工作筆記。(未完待續)
“打鐵還需自身硬。脫貧攻堅工作,要發揮村級班子建設的堡壘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成為主心骨、增強戰鬥力,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努力建設美麗鄉村、淳化鄉風民風、搞好鄉村美化,爭做全域旅遊示範村,成為旅遊目的地,請相信,美麗鄉村正在向你們招手!”
“貧困落後不光榮!我們村部將以您此次暗訪督查為契機,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切實加強全村各級黨組織建設,既抓好村民脫貧工作,又要防止脫貧返貧工作!”村委書記胡誌雪堅定地表態。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要發揮好問責利劍作用!”
一天的密集走訪後,當晚,他們回到鄉政府,召開了脫貧攻堅、改革調研座談會,當麵了解情況、查找問題,研究對策。
至去年年底,全鄉的所有貧困村,雖然退出了省級貧困村,完成了194個貧困人口脫貧,但在去年全省二類縣市區考核排名靠後,並在去年1月9日,曾經被市政府約談。
“慚愧啊!我們去年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全省的考核排名靠後,我們不說客觀原因,今年多做主觀努力,努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年實現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人口達670人,在年度考核進入全省二類縣市區前0名,力爭進入前18名。”伍小元在座談會上表態。
“當前脫貧攻堅到了背水一戰的關鍵時期,隻許勝不許敗,必須要振奮精神、提振士氣,高質高效按期完成目標任務。”李林熙強調,“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我們要發揮問責利劍作用,采取五查十看、四不兩直、一月一通報等形式,強化督查問責,對脫貧攻堅不力的黨員幹部,堅持約談一批、調整一批、通報一批,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實行‘零容忍’,形成風清氣正的脫貧攻堅政治生態,向組織和人民交上一份脫貧攻堅的滿意答卷。”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大家麵麵相覷,幾乎可以看到今後更苦逼的工作和生活。
李林熙並沒有就此罷休的意思。
做過工作的人都知道,事後的總結,與前期的走訪同樣重要。
光說不練假把式。
他喝了一口茶,繼續發言。
我們下去工作,要帶上一顆心。比如,在走訪貧困戶晏玉平的時候,他說了一個新情況:書記,我自己三個孩子都已長這麽大,生活還過得去,自己也在努力掙錢,沒有什麽勞你費心的。就是我們組上秦天華一家,很是困難。
秦天華本人殘疾,50多歲,前幾年才組合了一個家庭,夫妻倆帶倆孩子多年來一直住在別人家的房子裏,現在不能住了想自己蓋房,可手裏隻有一萬多元,我們想幫襯他們家幾個錢蓋點房子,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還差不少,看政府能不能幫幫忙。
多麽有覺悟的群眾啊!這是一個情況。
還有,我們在走訪中,還有一個令人難忘的家庭。在高高的草虎山上,住著80歲老漢陳德才和他的侄兒媳程良梅。陳德才一生無兒無女,老伴死後,侄兒陳克友便把叔叔接過來贍養。這幾年,陳克友在外打工,一雙兒女已經長大,便在城市裏買了房。可叔叔的養老問題讓陳克友犯了難。到城區生活嘛,叔叔不習慣;在農村生活,又沒人照顧;送到福利院,老人又不肯。怎麽辦?
思前想後,陳克友決定讓妻子辭去了一年幾萬元收入的工作,回到山裏照顧老人。當我對程良梅一家的舉動表示讚揚和敬佩時,程良梅笑著說,大養小,小送老,這都是應該的事。
“我們有這樣的好群眾,也是社會之幸啊,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觀察到,有沒有一些觸動。家庭責任的背後,是社會責任。”
而我們的福利院,是全縣的模範。走進去,有綠樹花草點綴,有文體娛樂設施,院民廚房、寢室都非常幹淨,每個星期夥食安排有酒有肉。我就揣摩著院裏資金每年應該有些缺口,便問過院長王成海,有什麽需要幫助。誰料王成海說出的話,同樣令人非常意外。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他說,最近,我想做一些尺把見方的水泥板,院民們去世以後,每人墳前立一塊當個碑、刻上名字,對我們來說是個念想,一旦有他們的後人想去燒張紙,也是個點兒。這事不落實,在心裏是個疙瘩;落實吧,又怕觸犯點啥,書記你看行不行。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這些質樸的老百姓,讓我想起托馬斯·哈代的一句話,金錢比起一分純潔的良心來,又算什麽呢?
我還有一個觸動。錢少事雜多受氣,我們的村裏幹部不容易呀!”
他說:
在這一次走訪過程中,我同合江村村幹部開玩笑說,對你們,我們不說也不是,說也不是。不說,總感覺工作離要求還有差距;說著吧,你們也真不容易。這真是不打不解氣,打著又心痛。
李林熙說到了痛點。
之所以說不忍心過多批評,主要是村幹部的工作環境和待遇確實一般。比如在薪酬上,雖然這幾年我們盡力提高了不少,但畢竟財力有限、基礎較差,實際情況依然說不上好。
以合江村為例,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村會計、村治保主任,4個人一年工資加起來隻有.萬元。按照現在外出打工的普遍行情,這基本上隻是一個人的打工收入。而村幹部在工作上所麵臨的現狀是,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所有工作最終都要落到村裏。掰指頭算算,他們承擔上麵對口下來的主要任務達0多項,每年對上對下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應該過千件。
農村有句俗話,米麵的夫妻,沒有物質基礎做保證,村幹部的家屬也是怨聲不斷。出門在外工作壓力大,回到家裏嘮叨聲音大,裏外受氣作難,常常使村幹部生活得十分辛苦。靠一種信念工作,對一些人、在某一個階段來說不是不行,但要長時間堅持,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現在的村幹部,普遍是村裏的能人,能站出來把擔子擱到自己肩上,已經很不容易了。吵狠了,人跑了,不幹了,重新去選幹部,也很不好選。是吧?
這就要求我們多做工作,多幫忙,多溝通。否則,一切喊口號,都是隔著鞋子抓癢。
觸動,緣於一些見證。
走一走,轉一轉,矛盾化解一大半。
在合江村調研,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當基層幹部,不能嘴勤屁股懶,要經常到群眾家裏去看、去聽、去問、去說。走一走,轉一轉,很多矛盾就成不了矛盾,即使真有問題也能得到很好的化解。
比如,我在走訪群眾時,村民周光林說,他們組的會計現在沒當了在外打工,但前幾年退耕還林補貼有三年沒給群眾兌現,問明了情況,我請村裏一個星期之內先墊錢把群眾的賬結了,再去追償;
還有一個村民任時清說,組裏原有一處土坯房,通過公開競爭自己以4.萬元拍到了手,但組長又反悔了,現在拖了好幾年,想蓋房蓋不成,我表態半個月之內一定把事解決了;60歲的退伍老黨員吳順均,因為年齡在前後兩代身份證上不一致,造成現在仍然拿不到養老金,我需要把吳順均的情況和派出所溝通後,爭取老吳能夠把證件帶過去修改;
還有,村教學點的學生上廁所要經過一段土場子,下雨下雪幾歲的孩子常摔跤,我現場用電話和縣教育部門商量,先籌措點錢硬化了;村衛生室兩個醫護人員一年隻有幾千元收入,我請縣衛計局作一個調研,爭取再提高一下待遇;等等。
問題一路走,一路解決。不走,屁問題沒有。
陳小娟聽了這句話,有點坐不住了。與書記在同一組走訪,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這麽多呢?
這就是差距呀!
確實。等到我們開黨員群眾座談會,再問大家有什麽難題、有什麽解不開的疙瘩時,大家都興高采烈,連連擺手說沒有了沒有了,氣氛和諧融洽得就像一家人。
其實,問題多多啊!
陳小娟也說了自己最想說的。
一碗飯,一杯茶,群眾眼裏淚花花。什麽樣的語言群眾能接受、什麽樣的工作方式群眾能認可、什麽樣的幹部是群眾心中的好幹部?我們應該請基層群眾,開展群眾幫學。我們的書記說過,要想讓老百姓尊重你、親近你,就不要出門拿杯子、坐凳墊墊子、接煙看牌子、吃飯擦筷子。通過跟書記走訪,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書記說,我們在村裏調研,走到哪裏,不論家境好壞,都先坐下來;坐,不看凳子髒淨,隻管一屁股坐下;群眾遞上一支煙,不論什麽牌子連忙起身接過來,主人家如果吃煙,堅持先給他親手點著;群眾遞上一杯水,不論什麽杯子什麽水,都雙手接過來當麵喝一口;不論群眾的手有沒有泥巴,隻要拉著我的手不放,我就不先放。
她的話,有血有肉。
【作者***】:送福利嘍!素材來自作者本人早兩年的工作筆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