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兩人進來,見到皇帝,並不下跪,隻是傲然立著。皇帝並不著惱,隻是上下打量了孟得一眼,道:“當年賽馬時,朕便曾讚你言出必踐,你果然沒叫我失望。”
孟得聞言,鼻子裏重重一哼。皇帝絲毫不以為意,又道:“朕現在便可放你和香馨走,隻是有一件事情,需得你們幫朕去做。”
孟大娘抬頭望著孟得,眼裏似十分躊躇。孟得放聲大笑道:“我當初答應了二姐,如今我們家便是香馨作主。大小事情,你不必同我說,隻要香馨願意,我自然無話可說。”他對皇帝絲毫不敬,說話更不客氣,可皇帝竟然毫不責怪。孟大娘聽了,臉上泛起了紅暈,嘴角上翹,望著孟得笑著點了點頭。
“很好。”皇帝又看著孟大娘,眼神裏有幾絲哀傷之情,良久才道,“香馨,你和孟得去吧,朕的事情另外會派人告訴你們。”
“可心兒……”孟大娘遲疑道。
“心兒?”皇帝這才抬頭看章清,章清和他目光一對,竟然滿臉緋紅。碧落平日裏見到章清都是孤高冷傲的樣子,第一次見到她露出小兒女的羞澀之態,不由得又是好奇,又是好笑。
“朕曾經說過,要待她如女。”皇帝道,“就讓心兒就留在朕的身邊。”
“皇上,心兒曉得她爹娘的事情……”
“無妨,”皇帝抬手阻止道,“朕自有分數。”
孟大娘一聽,沉吟了片刻,問道:“心兒,你可願意?”
章清麵上緋紅漸退,低聲道:“我叫章清,莫要叫我什麽心兒。”孟大娘聽得苦笑,碧落愈發覺的章清的脾氣古怪,若常人聽到皇帝要待己如女,一定是大喜過望,唯有章清,還在隻顧著與自己娘親爭執自己的名字;可她看章清的神情,又似並不抗拒留在宮裏。
皇帝揮了揮手道:“你們去吧,朕會好好地管教她。”孟大娘朝著皇帝拜了一拜,拉著孟得的手出了乾極殿。
章清似對孟大娘的離去也不在意,隻是忽然又輕聲道:“我不要做你女兒,我的名字叫章清。”
皇帝看著章清半晌,淡淡道:“毫無規矩,可讀過書了麽?”章清咬著唇,搖了搖頭。
皇帝微一沉吟:“朕要教你好好念些書,懂上些道理,莫要再這樣野性難馴。”皇帝又看了看碧落:“你這昭南的女子,似乎也未讀過書?”
“隻是不識字而已,可書中的道理都明白,便算讀了一半。”碧落不甘示弱,忙自我找補。皇帝哼笑了兩聲,才道:“很好,很好……”
他沉吟了片刻,又道:“你先留在曲靖,你們昭南女子都喜歡自在。朕便讓你住到……先住到常明候府,明日隨瑜兒進宮來。”
“常明候府?”碧落一愣,抬眼瞧了一眼喬瑜,可他仍是清清淡淡的,一副冷漠之色。
“你每日下午帶碧落入宮來,”皇帝對喬瑜道,“就在朕的乾極殿。將她的……你的那一套,便從老聃開始,教她們也好好學一學。”
他望著章清,微微出神:“朕的安排,她定然喜歡……”
※※※※※※※※※※
殿外雪勢漸小,地上一片雪白。這一夜之間,發生了無數事情,無數人粉墨登場齊聚一堂,所言所語皆教碧落捉摸不透。章清並非孟大娘夫婦親生,喬桓暗指朝中有人謀害,這倒還罷了,最叫人難以捉摸的是孟大娘和這宮中諸人的關係。豫王說孟大娘是皇帝的舊仆,可孟大娘在宮中禮數雖然周到,態度卻高傲,她和孟得便是連一句“小人”“奴婢”都不肯自呼。皇帝對喬桓嚴苛,對喬瑜淡漠,對端王豫王親厚,對孟大娘夫婦反倒異常寬容。
碧落望著地上的白雪,腦子裏梳理不清這紛雜的訊息。反而隻回憶起皇帝曾在三鏡湖黯然撫碑,適才望天低歌時那般寂寞的身影,她不禁低聲自言自語道:“他究竟在思念誰?
“誰?”
碧落猛然回過神來,見到邱繹和喬瑜各牽著馬,回頭正望著她。她不知從何說起,隻是笑了笑,道:“我隻是想起適才的簫聲淒婉,心有所感罷了。”
她忽然低聲道:“邱繹,我一直以為那吹簫的人是謙王,可你早知道了是常明候,卻不告訴我。”
邱繹微微一哂:“是你自己告訴我說你曉得那人姓喬,是位皇子,住在東城,我才以為你確實見過瑜兄。”
“可你說那人送了你一朵花,我才有些不敢相信。”他拍了拍喬瑜的肩膀,輕笑道,“你瞧他衣著這樣樸素,哪像是拈花惹草的人?。”
喬瑜淡笑了一聲。邱繹又歎了口氣道:“謙王的脾氣,也實在太急了些,皇上隻問了幾句,便立刻扯上了泰王。皇上雖然不置可否,可心中隻怕已經有了芥蒂。”
喬瑜搖了搖頭,淡然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由著他們去吧!”他對邱繹說:“邱兄,父皇有命,我須得帶碧落回府,你與我們同去,還是……”
邱繹笑道:“碧落有瑜兄照顧,我怎會不放心。”
碧落聽得奇怪,蹙眉問道:“你們兩人,互稱兄長,究竟誰的年紀大?”
邱繹笑道:“我癡長一歲,隻是他是皇子,便賣他幾分麵子,稱他一聲瑜兄。”說完,他和喬瑜相望一眼,哈哈大笑。碧落見他在喬瑜麵前毫不拘束,十分隨性,喬瑜也渾不介意,想必兩人該是相知好友,不由得也微微而笑。
前麵便到了雲龍門,邱繹扶著碧落上了馬,低聲道:“我明日去見你。”待喬瑜也翻身上馬,又笑道:“拜托瑜兄了。”
喬瑜淡淡一笑,策馬便行,碧落見他也不招呼,心中一急,二話不說,也催馬趕了上去。
夜闌人寂,曲靖城內被白雪覆蓋,一片悄悄,隻有兩匹馬的馬蹄,敲在地上的石磚上,發出清脆的蹄聲。喬瑜馬速不疾不徐,在前麵朝東馳去。碧落跟在喬瑜的後麵,望著他在馬上的背影蕭肅,又看見他那根黑中帶黃的短簫束在背後。她心緒難平,幾次張口欲問,又不知從何問起。
孟得聞言,鼻子裏重重一哼。皇帝絲毫不以為意,又道:“朕現在便可放你和香馨走,隻是有一件事情,需得你們幫朕去做。”
孟大娘抬頭望著孟得,眼裏似十分躊躇。孟得放聲大笑道:“我當初答應了二姐,如今我們家便是香馨作主。大小事情,你不必同我說,隻要香馨願意,我自然無話可說。”他對皇帝絲毫不敬,說話更不客氣,可皇帝竟然毫不責怪。孟大娘聽了,臉上泛起了紅暈,嘴角上翹,望著孟得笑著點了點頭。
“很好。”皇帝又看著孟大娘,眼神裏有幾絲哀傷之情,良久才道,“香馨,你和孟得去吧,朕的事情另外會派人告訴你們。”
“可心兒……”孟大娘遲疑道。
“心兒?”皇帝這才抬頭看章清,章清和他目光一對,竟然滿臉緋紅。碧落平日裏見到章清都是孤高冷傲的樣子,第一次見到她露出小兒女的羞澀之態,不由得又是好奇,又是好笑。
“朕曾經說過,要待她如女。”皇帝道,“就讓心兒就留在朕的身邊。”
“皇上,心兒曉得她爹娘的事情……”
“無妨,”皇帝抬手阻止道,“朕自有分數。”
孟大娘一聽,沉吟了片刻,問道:“心兒,你可願意?”
章清麵上緋紅漸退,低聲道:“我叫章清,莫要叫我什麽心兒。”孟大娘聽得苦笑,碧落愈發覺的章清的脾氣古怪,若常人聽到皇帝要待己如女,一定是大喜過望,唯有章清,還在隻顧著與自己娘親爭執自己的名字;可她看章清的神情,又似並不抗拒留在宮裏。
皇帝揮了揮手道:“你們去吧,朕會好好地管教她。”孟大娘朝著皇帝拜了一拜,拉著孟得的手出了乾極殿。
章清似對孟大娘的離去也不在意,隻是忽然又輕聲道:“我不要做你女兒,我的名字叫章清。”
皇帝看著章清半晌,淡淡道:“毫無規矩,可讀過書了麽?”章清咬著唇,搖了搖頭。
皇帝微一沉吟:“朕要教你好好念些書,懂上些道理,莫要再這樣野性難馴。”皇帝又看了看碧落:“你這昭南的女子,似乎也未讀過書?”
“隻是不識字而已,可書中的道理都明白,便算讀了一半。”碧落不甘示弱,忙自我找補。皇帝哼笑了兩聲,才道:“很好,很好……”
他沉吟了片刻,又道:“你先留在曲靖,你們昭南女子都喜歡自在。朕便讓你住到……先住到常明候府,明日隨瑜兒進宮來。”
“常明候府?”碧落一愣,抬眼瞧了一眼喬瑜,可他仍是清清淡淡的,一副冷漠之色。
“你每日下午帶碧落入宮來,”皇帝對喬瑜道,“就在朕的乾極殿。將她的……你的那一套,便從老聃開始,教她們也好好學一學。”
他望著章清,微微出神:“朕的安排,她定然喜歡……”
※※※※※※※※※※
殿外雪勢漸小,地上一片雪白。這一夜之間,發生了無數事情,無數人粉墨登場齊聚一堂,所言所語皆教碧落捉摸不透。章清並非孟大娘夫婦親生,喬桓暗指朝中有人謀害,這倒還罷了,最叫人難以捉摸的是孟大娘和這宮中諸人的關係。豫王說孟大娘是皇帝的舊仆,可孟大娘在宮中禮數雖然周到,態度卻高傲,她和孟得便是連一句“小人”“奴婢”都不肯自呼。皇帝對喬桓嚴苛,對喬瑜淡漠,對端王豫王親厚,對孟大娘夫婦反倒異常寬容。
碧落望著地上的白雪,腦子裏梳理不清這紛雜的訊息。反而隻回憶起皇帝曾在三鏡湖黯然撫碑,適才望天低歌時那般寂寞的身影,她不禁低聲自言自語道:“他究竟在思念誰?
“誰?”
碧落猛然回過神來,見到邱繹和喬瑜各牽著馬,回頭正望著她。她不知從何說起,隻是笑了笑,道:“我隻是想起適才的簫聲淒婉,心有所感罷了。”
她忽然低聲道:“邱繹,我一直以為那吹簫的人是謙王,可你早知道了是常明候,卻不告訴我。”
邱繹微微一哂:“是你自己告訴我說你曉得那人姓喬,是位皇子,住在東城,我才以為你確實見過瑜兄。”
“可你說那人送了你一朵花,我才有些不敢相信。”他拍了拍喬瑜的肩膀,輕笑道,“你瞧他衣著這樣樸素,哪像是拈花惹草的人?。”
喬瑜淡笑了一聲。邱繹又歎了口氣道:“謙王的脾氣,也實在太急了些,皇上隻問了幾句,便立刻扯上了泰王。皇上雖然不置可否,可心中隻怕已經有了芥蒂。”
喬瑜搖了搖頭,淡然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由著他們去吧!”他對邱繹說:“邱兄,父皇有命,我須得帶碧落回府,你與我們同去,還是……”
邱繹笑道:“碧落有瑜兄照顧,我怎會不放心。”
碧落聽得奇怪,蹙眉問道:“你們兩人,互稱兄長,究竟誰的年紀大?”
邱繹笑道:“我癡長一歲,隻是他是皇子,便賣他幾分麵子,稱他一聲瑜兄。”說完,他和喬瑜相望一眼,哈哈大笑。碧落見他在喬瑜麵前毫不拘束,十分隨性,喬瑜也渾不介意,想必兩人該是相知好友,不由得也微微而笑。
前麵便到了雲龍門,邱繹扶著碧落上了馬,低聲道:“我明日去見你。”待喬瑜也翻身上馬,又笑道:“拜托瑜兄了。”
喬瑜淡淡一笑,策馬便行,碧落見他也不招呼,心中一急,二話不說,也催馬趕了上去。
夜闌人寂,曲靖城內被白雪覆蓋,一片悄悄,隻有兩匹馬的馬蹄,敲在地上的石磚上,發出清脆的蹄聲。喬瑜馬速不疾不徐,在前麵朝東馳去。碧落跟在喬瑜的後麵,望著他在馬上的背影蕭肅,又看見他那根黑中帶黃的短簫束在背後。她心緒難平,幾次張口欲問,又不知從何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