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人不在京城,甚至於不知所蹤,卻仍能把京城玩弄於股掌之中!
皇帝是看明白了,就算他蘇槐不在,他們所有人也休想安生!
皇帝著急上火,又一時怒極攻心,直接就倒下了。
太醫院一團忙碌,好不容易皇帝才緩過勁來,結果朝中就有大臣開始鼓動著立儲一事,上呈的摺子上連立哪位皇子都給定好了。
皇帝怒不可遏,這定又是蘇槐的詭計!就是想氣死他,連他的皇位繼承人都提前給他安排好了!
那他偏不如他的意!
皇帝一怒之下,將大臣提及的兩位皇子連同著生母後妃,以其與奸相蘇槐勾結為名,要將其廢黜。
朝中也有看得清的大臣,及時站出來阻止道:「皇上萬萬不可!此事還需調查清楚,等水落石出之際再做定奪也不遲啊!」
長公主得知這一消息,在下朝以後,前去覲見,憤然道:「蘇槐連皇儲都替皇上準備好了,如此狼子野心,實在可誅!」
皇帝在朝堂上被朝臣給阻止,正煩不勝煩,眼下聽見長公主如是一說,心裏才覺順暢了一些,抬起頭來,雙眼熬得通紅,道:「你覺得朕做得是對的?」
長公主道:「他什麽都算計好了,皇兄豈能如了他的意!他要是回來,隻怕焲朝就徹底毀於他之手了!」
當日,皇帝不顧朝臣反對,下了廢黜兩位皇子的詔書。
後宮裏人人自危,此事卻是如了長公主的意。
被廢的皇子在朝中多少都是有母家的勢力的,來日要是登基,也不易為她所掌控,更會與母族外戚起爭端。
來日登基的,理應是個沒有任何根基的皇子,才能徹底被她拿捏在手。
後宮裏人心惶惶,靜妃聽聞有皇子後妃被廢,她心裏也惶恐不安,唯恐禍事也會落到她頭上。
嬤嬤私下勸她道:「娘娘莫怕,相爺離京的時候怎麽說的,讓娘娘安心待在宮中,凡事不出頭不冒尖兒,旁人自不會想起娘娘來。
「那長公主還指望著娘娘和小皇子呢,也會竭力保全娘娘的。」
靜妃一聽到嬤嬤提起長公主,就恨得攥緊了手咬碎了牙。
嬤嬤又勸道:「知道娘娘恨,可當下相爺不在,唯有靠她保全。相爺若不是考慮到這一點,又豈會容忍她至今。娘娘放心,照相爺的手段,最後是一定會讓娘娘解氣的。」
第878章 少了個關鍵人物
很快,南淮兵馬齊備,與雲金對陣而立。
這局麵,這場仗要是不打,好似誰都不會甘心。
敬王麾下戰將們齊聚主帳議事,大家都神情凝重。
原以為這回一麵與焲朝聯姻穩住他們一麵屯兵於此,必是搶占了先機,到時候打他們一個兵荒馬亂,可而今這先機好似也不剩下多少了。
南淮的兵馬不在少數,看這架勢,定也是早早就暗度陳倉了。
敬王看著軍報地圖,久不言語。
他原先的打算,是通過聯姻一事,致使蘇相與焲朝朝堂徹底決裂,如此搞得他們內政混亂之時再行出手。
蘇相有這個能耐與朝廷抗衡,隻是他卻沒有這麽做,而是順水推舟抽身離了京都。
各方兵馬早在他離京之前就已動身,恐怕這事做得滴水不漏,焲朝朝中也無人得知,不然那京都不乏雲金眼線,雲金這邊也不至於絲毫沒有收到風聲。
他這是以退為進。
假意妥協,交了相權,順理成章地到得南淮。
隻要他到了南淮,南淮匯聚的各方大軍則盡在他手。到時候他若揮師回朝,到時候隻怕帝王也得對他畢恭畢敬。
敬王本以為這次他占兩分優勢,可結果發現他卻又再一次成為了助他蘇槐成事的一環。
蘇槐不可能會把陸姑娘送來給他,他向來隻會將計就計,再反客為主。
可眼下到了南淮,也不見他在南淮坐鎮,那麽,他們還能去哪兒?
敬王神思清明,他取來紙筆,一邊下筆如飛地寫著,一邊條理十分清晰地部署著軍中事宜,令麾下將領們各司其職。
而後當夜,他便帶著一支兵馬,連夜離開了邊境大營。
將領們頗為不解,道:「眼下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王爺為何又突然離營了?」
另有將領答道:「這裏是萬事俱備了,但南淮那邊卻少了個關鍵人物。」
將領恍然道:「焲朝蘇槐始終未曾露麵。」
「王爺素來小心謹慎,那蘇槐又詭計多端,隻要他未露麵,就怕還有其他陰謀。」
這廂,姬無瑕跟著行淵,登船出海,一同前往蓬萊。
走這條直通的海路抵達蓬萊的碼頭,需得十日的行程左右。
到碼頭後離蓬萊的京都城也就不遠了,便隻剩下幾日的陸路行程。
起初姬無瑕精神頭足得很,上船以後從船頭躥到船尾,先觀摩觀摩這艘大船大致是怎麽個構造。
等船上的水手們開始借風調整船帆時,姬無瑕還跟著去拉了兩把。
行淵出來甲板上,正好看見她站在上頭,幫忙拽著帆繩,並且很快跟水手們很快打成一片,有說有笑,十分爽朗。
水手們見她親和無架子,幾番聊說下來,也都願意跟她講講這海上行船的事。
姬無瑕忽有所感回過頭來,就看見阿綏背著手正站在甲板上。
阿綏臉上保持著習慣性的笑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皇帝是看明白了,就算他蘇槐不在,他們所有人也休想安生!
皇帝著急上火,又一時怒極攻心,直接就倒下了。
太醫院一團忙碌,好不容易皇帝才緩過勁來,結果朝中就有大臣開始鼓動著立儲一事,上呈的摺子上連立哪位皇子都給定好了。
皇帝怒不可遏,這定又是蘇槐的詭計!就是想氣死他,連他的皇位繼承人都提前給他安排好了!
那他偏不如他的意!
皇帝一怒之下,將大臣提及的兩位皇子連同著生母後妃,以其與奸相蘇槐勾結為名,要將其廢黜。
朝中也有看得清的大臣,及時站出來阻止道:「皇上萬萬不可!此事還需調查清楚,等水落石出之際再做定奪也不遲啊!」
長公主得知這一消息,在下朝以後,前去覲見,憤然道:「蘇槐連皇儲都替皇上準備好了,如此狼子野心,實在可誅!」
皇帝在朝堂上被朝臣給阻止,正煩不勝煩,眼下聽見長公主如是一說,心裏才覺順暢了一些,抬起頭來,雙眼熬得通紅,道:「你覺得朕做得是對的?」
長公主道:「他什麽都算計好了,皇兄豈能如了他的意!他要是回來,隻怕焲朝就徹底毀於他之手了!」
當日,皇帝不顧朝臣反對,下了廢黜兩位皇子的詔書。
後宮裏人人自危,此事卻是如了長公主的意。
被廢的皇子在朝中多少都是有母家的勢力的,來日要是登基,也不易為她所掌控,更會與母族外戚起爭端。
來日登基的,理應是個沒有任何根基的皇子,才能徹底被她拿捏在手。
後宮裏人心惶惶,靜妃聽聞有皇子後妃被廢,她心裏也惶恐不安,唯恐禍事也會落到她頭上。
嬤嬤私下勸她道:「娘娘莫怕,相爺離京的時候怎麽說的,讓娘娘安心待在宮中,凡事不出頭不冒尖兒,旁人自不會想起娘娘來。
「那長公主還指望著娘娘和小皇子呢,也會竭力保全娘娘的。」
靜妃一聽到嬤嬤提起長公主,就恨得攥緊了手咬碎了牙。
嬤嬤又勸道:「知道娘娘恨,可當下相爺不在,唯有靠她保全。相爺若不是考慮到這一點,又豈會容忍她至今。娘娘放心,照相爺的手段,最後是一定會讓娘娘解氣的。」
第878章 少了個關鍵人物
很快,南淮兵馬齊備,與雲金對陣而立。
這局麵,這場仗要是不打,好似誰都不會甘心。
敬王麾下戰將們齊聚主帳議事,大家都神情凝重。
原以為這回一麵與焲朝聯姻穩住他們一麵屯兵於此,必是搶占了先機,到時候打他們一個兵荒馬亂,可而今這先機好似也不剩下多少了。
南淮的兵馬不在少數,看這架勢,定也是早早就暗度陳倉了。
敬王看著軍報地圖,久不言語。
他原先的打算,是通過聯姻一事,致使蘇相與焲朝朝堂徹底決裂,如此搞得他們內政混亂之時再行出手。
蘇相有這個能耐與朝廷抗衡,隻是他卻沒有這麽做,而是順水推舟抽身離了京都。
各方兵馬早在他離京之前就已動身,恐怕這事做得滴水不漏,焲朝朝中也無人得知,不然那京都不乏雲金眼線,雲金這邊也不至於絲毫沒有收到風聲。
他這是以退為進。
假意妥協,交了相權,順理成章地到得南淮。
隻要他到了南淮,南淮匯聚的各方大軍則盡在他手。到時候他若揮師回朝,到時候隻怕帝王也得對他畢恭畢敬。
敬王本以為這次他占兩分優勢,可結果發現他卻又再一次成為了助他蘇槐成事的一環。
蘇槐不可能會把陸姑娘送來給他,他向來隻會將計就計,再反客為主。
可眼下到了南淮,也不見他在南淮坐鎮,那麽,他們還能去哪兒?
敬王神思清明,他取來紙筆,一邊下筆如飛地寫著,一邊條理十分清晰地部署著軍中事宜,令麾下將領們各司其職。
而後當夜,他便帶著一支兵馬,連夜離開了邊境大營。
將領們頗為不解,道:「眼下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王爺為何又突然離營了?」
另有將領答道:「這裏是萬事俱備了,但南淮那邊卻少了個關鍵人物。」
將領恍然道:「焲朝蘇槐始終未曾露麵。」
「王爺素來小心謹慎,那蘇槐又詭計多端,隻要他未露麵,就怕還有其他陰謀。」
這廂,姬無瑕跟著行淵,登船出海,一同前往蓬萊。
走這條直通的海路抵達蓬萊的碼頭,需得十日的行程左右。
到碼頭後離蓬萊的京都城也就不遠了,便隻剩下幾日的陸路行程。
起初姬無瑕精神頭足得很,上船以後從船頭躥到船尾,先觀摩觀摩這艘大船大致是怎麽個構造。
等船上的水手們開始借風調整船帆時,姬無瑕還跟著去拉了兩把。
行淵出來甲板上,正好看見她站在上頭,幫忙拽著帆繩,並且很快跟水手們很快打成一片,有說有笑,十分爽朗。
水手們見她親和無架子,幾番聊說下來,也都願意跟她講講這海上行船的事。
姬無瑕忽有所感回過頭來,就看見阿綏背著手正站在甲板上。
阿綏臉上保持著習慣性的笑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