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片龍鱗(四)
養個貓貓狗狗, 年歲上來了都有感情,更何況是人,還是曾經秉燭夜話紅袖添香無比纏綿的女人,這個女人還為他生了一兒一女, 再加上柔情似水善解人意, 怎麽都比冷淡如冰的皇後來得叫皇帝喜愛。
對皇後,愛是真的愛過, 不愛了也是真的, 隻是顧念著舊日的情誼, 她又不曾犯下什麽大錯,可真要說起在皇帝心裏,皇後跟惠妃孰輕孰重, 那天平絕對是朝惠妃那兒倒的。
隻他寵愛後妃,不代表他糊塗, 如今見惠妃款款而來, 容色蒼白,眼波含情,完全沒有因為他不曾去看她而有絲毫怨懟。在皇帝麵前惠妃向來如此體貼懂事, 這也是她跟皇後徹底區分開來的原因。
當年皇帝許下誓言,後來無法遵守,皇後便與他徹底決裂, 再無二話, 眼見每年選秀宮中進了無數新人, 一顆心早冷了死了, 再不在乎。惠妃卻不同,她依戀皇帝的誓言,卻從不會流露出絲毫嫉妒,這就是皇帝最想要的,他的女人們都愛他,互相友好,從不爭風吃醋——惠妃這一點做的太好了。
因此當皇帝看見惠妃的臉色,還沒來得及叫人賜座,就聽見他手邊那花骨朵兒般的小妃子發出銀鈴般的笑聲:“惠妃娘娘今日是怎麽了,我曾聽宮人說,惠妃娘娘巧手匠心,總是能研究出許多新奇的發型與妝容來,民間迄今還流行著娘娘的桃花妝,怎地今日惠妃娘娘連胭脂都沒有塗好?”
她語氣天真又可愛,真誠極了,仿佛就是單純地詢問,可在場的都是女人,誰不知道誰啊,這容妃是在跟惠妃宣戰呢!
沒等皇帝先說話,皇後便笑了,她在這一屋子的鶯鶯燕燕中,著實稱不上美麗,可那份雍容寬厚的氣度,卻是惠妃等人遠遠不及。“你這孩子,你又知道人家的胭脂塗沒塗好?”
“我自然知曉。”玲瓏理直氣壯,“要不姑姑跟我打個賭?惠妃娘娘今日的胭脂確實是沒塗好,才顯得臉色不夠紅潤,若是洗掉了,定然看起來如二八少女。”
說完又握住皇帝的手輕輕搖晃撒嬌:“姑父也想看吧?若我贏了,便要姑姑答應我一個條件,不許反悔,我可想讓姑姑吃虧呢,姑父千萬要做這個見證人。”
她撒嬌又軟又甜,皇帝對她正是恩寵深厚,哪裏有不同意的,便對惠妃輕笑:“愛妃便允了這孩子吧,朕聽著也覺著有趣,可玲瓏,倘若你說的不準,又待如何?”
“不準就不準唄,還能如何?”
亮晶晶的水眸裏閃爍著狡黠,皇帝登時放聲大笑,“好好好,朕允了,便是惠妃不同意,朕也想看看!”
皇後娘娘早已叫人送了水與幹淨的布巾上來,眾妃心中一頓感慨,逼著人當麵卸妝,這也太可怕了。上妝點出憔悴之色,爭寵的後妃基本上都用過,可這要當麵洗掉的……惠妃恐怕是古往今來第一人。
由此可見,容妃並非年少輕狂,而是心機深沉,又有皇後為她撐腰,她們暫時還是不要去打其他的主意為好。
惠妃這會兒臉色是真難看了,可她慣常體貼順從,皇帝提出的要求若是拒絕,那人設可就崩了。於是忍著一時之氣,在宮女的伺候下洗掉胭脂,露出一張素淨麵容。
美是美的,宛如雨後新荷,楚楚動人,惹人憐惜,如果說皇後娘娘是寧折不彎的青鬆,那麽惠妃就是百依百順的菟絲花,男人在苦難之中,總是希望自己的女人能夠堅強勇敢與自己並肩共同奮鬥,然而江山一定天下太平,他們便會覺得糟糠之妻太過陳舊,他們開始渴望溫暖與柔軟,渴望美好與單純——這就是光明正大的變心的理由。
然而這一次,還沒等皇帝再次體會到與惠妃四目相對怦然心動重燃愛火是種什麽感覺,就被玲瓏打斷了注意力,不覺將視線停駐在她身上。“我說的沒錯吧,惠妃娘娘這氣色看起來好多了,昨日還說著身體不適,今兒個就好了呢,這禦醫還是一日既往的厲害。啊,姑姑,你看惠妃娘娘是不是比昨日前日看起來都康健?”
皇後淡淡地道:“本宮沒那個福氣能日日見到惠妃,今日還是托了容妃的福,惠妃一如既往沒什麽變化。”
惠妃最擅妝點自己,怎麽可能會發生胭脂沒塗好的失誤?皇帝能從一個不起眼的皇子到坐擁江山的帝王,他的心機不可小覷,女人之間爭風吃醋在他看來是小情趣不足為奇,可若是因此壞了規矩,那就不是他能容忍的了。
連帶著看惠妃的眼神都少了些溫度,惠妃心裏有些急切,她擅長的那些個手段,總不好在這眾目睽睽之下使用,外人麵前她總是華貴端莊的,因此便主動跪了下來:“陛下,臣妾最近幾年總是身子不適,早晨昏沉沉的起不來,實在是不該耽誤請安,還請陛下責罰。”
玲瓏哇了一聲,水潤的大眼看向皇帝,充滿感歎,分外真誠:“惠妃娘娘好可憐啊,身子不適好幾年了,姑父都不知道關心一二,剛才誇過禦醫醫術高超,沒想到現在就要收回,病了這麽久,肯定很難過吧?”
她憐惜地看向惠妃,眸子裏滿是同情,皇後涼涼道:“既是身子不適數年,為何從來不提?病體侍奉陛下,若是將病氣傳染了該如何是好?這病了好些年,怕是一朝一夕也難以痊愈,本宮便做主,暫且撤了惠妃的綠頭牌,等到惠妃身子康複了再侍奉陛下,這段時日,容妃就多擔待著些。”
惠妃臉色一變,尚未來得及求情,玲瓏就掩口而笑,大膽地挽住了皇帝的胳膊:“隻要姑父不嫌棄我就成。”
皇帝見她小臉懵懂猶帶幾分稚氣,對這放肆的舉動也就默認了,她那樣開心,想必對他是喜歡的,這把歲數了還能有小姑娘死心塌地,哪個男人不驕傲自得?皇帝本質上也不過是個男人。
如果說惠妃是嬌柔的菟絲花,那麽容妃就像是一團柔軟的烈焰,張揚肆意,毫不客氣,她的到來就像是在一湖平靜的水麵砸入一顆巨石,令所有人猝不及防。
而受到最大衝擊的,除了惠妃沒有旁人。她怎麽也想不到就因為自己早上多撲了點粉,皇後就把自己的綠頭牌給撤下了!沒有恩寵,那豈不是——
正要據理力爭,卻又隱忍下來,麵上也帶了笑,還是惹人憐惜,“是臣妾不好,皇後娘娘如何安排,臣妾都接受,還請陛下……”
欲語還休,訴說著無限情意,若不是真心愛他,又怎會如此?
可惜媚眼拋給了瞎子,皇帝的注意力全在玲瓏身上,是半點兒沒見著。惠妃悄咪咪握緊了拳,她清楚容妃進宮是皇後的主意,說什麽帝王見之心喜促成了好事,她半個字都不信,必然是皇後讓容妃這小賤人蓄意勾引,為的便是分寵!
眼下不宜輕舉妄動,三皇子外出辦事未回,定要小心謹慎提防。皇後與容妃目的性太強,保不準還有後手,她必須得格外警惕。
這就是惠妃想多了,她習慣連環算計旁人,就覺得旁人也跟自己一樣。帝後之間如今連陌生人都不如的關係,少不了她的推波助瀾。
玲瓏在思考自己要跟皇後娘娘提個什麽要求,小臉微皺,十分苦惱。皇後見她這樣,忍不住笑起來:“你這孩子,想要什麽便說,難道本宮還會不準許?”
她卻很堅持地看過來:“那怎麽能一樣!”
皇後便又笑了,自打玲瓏入宮,隻要見著她,她總是笑容不減。皇帝冷淡地看了皇後一眼,將玲瓏的小手反握,“安請了,你該跟朕回去了。”
玲瓏不是很想走,可皇後卻揮手趕她:“快走快走,本宮也落得個清淨。”
於是眾妃隻能眼睜睜看著皇帝牽著玲瓏離開,臨走前給惠妃留了句好好將養的話,至於其他人……一個也沒搭理。
所以說這爭寵,爭來爭去也就是那麽幾個人之間的事兒,她們這些小透明最好不要胡亂摻和,萬一把自己給搭進去,那可什麽都沒了。
惠妃回宮後怎麽想怎麽不妥,立刻叫人給已經出嫁的五公主遞信,讓她入宮共同商議。她的一對兒女都聰明伶俐,決不會輸給皇後與太子。便是多了個容妃又能如何,她的女兒是陛下最寵愛的掌上明珠,她的兒子文武雙全腹有雄韜大略,她還沒當上皇後,她的兒子還沒有扳倒太子——她怎麽能輸,怎麽能低頭?
這一輩子,惠妃也就這麽點想頭,她深深愛著陛下,可陛下還會喜歡旁人,否則他為何不廢掉皇後太子,改立她為後,立他們的兒子為太子?
既然陛下不肯,那就要她自己來謀算。
養個貓貓狗狗, 年歲上來了都有感情,更何況是人,還是曾經秉燭夜話紅袖添香無比纏綿的女人,這個女人還為他生了一兒一女, 再加上柔情似水善解人意, 怎麽都比冷淡如冰的皇後來得叫皇帝喜愛。
對皇後,愛是真的愛過, 不愛了也是真的, 隻是顧念著舊日的情誼, 她又不曾犯下什麽大錯,可真要說起在皇帝心裏,皇後跟惠妃孰輕孰重, 那天平絕對是朝惠妃那兒倒的。
隻他寵愛後妃,不代表他糊塗, 如今見惠妃款款而來, 容色蒼白,眼波含情,完全沒有因為他不曾去看她而有絲毫怨懟。在皇帝麵前惠妃向來如此體貼懂事, 這也是她跟皇後徹底區分開來的原因。
當年皇帝許下誓言,後來無法遵守,皇後便與他徹底決裂, 再無二話, 眼見每年選秀宮中進了無數新人, 一顆心早冷了死了, 再不在乎。惠妃卻不同,她依戀皇帝的誓言,卻從不會流露出絲毫嫉妒,這就是皇帝最想要的,他的女人們都愛他,互相友好,從不爭風吃醋——惠妃這一點做的太好了。
因此當皇帝看見惠妃的臉色,還沒來得及叫人賜座,就聽見他手邊那花骨朵兒般的小妃子發出銀鈴般的笑聲:“惠妃娘娘今日是怎麽了,我曾聽宮人說,惠妃娘娘巧手匠心,總是能研究出許多新奇的發型與妝容來,民間迄今還流行著娘娘的桃花妝,怎地今日惠妃娘娘連胭脂都沒有塗好?”
她語氣天真又可愛,真誠極了,仿佛就是單純地詢問,可在場的都是女人,誰不知道誰啊,這容妃是在跟惠妃宣戰呢!
沒等皇帝先說話,皇後便笑了,她在這一屋子的鶯鶯燕燕中,著實稱不上美麗,可那份雍容寬厚的氣度,卻是惠妃等人遠遠不及。“你這孩子,你又知道人家的胭脂塗沒塗好?”
“我自然知曉。”玲瓏理直氣壯,“要不姑姑跟我打個賭?惠妃娘娘今日的胭脂確實是沒塗好,才顯得臉色不夠紅潤,若是洗掉了,定然看起來如二八少女。”
說完又握住皇帝的手輕輕搖晃撒嬌:“姑父也想看吧?若我贏了,便要姑姑答應我一個條件,不許反悔,我可想讓姑姑吃虧呢,姑父千萬要做這個見證人。”
她撒嬌又軟又甜,皇帝對她正是恩寵深厚,哪裏有不同意的,便對惠妃輕笑:“愛妃便允了這孩子吧,朕聽著也覺著有趣,可玲瓏,倘若你說的不準,又待如何?”
“不準就不準唄,還能如何?”
亮晶晶的水眸裏閃爍著狡黠,皇帝登時放聲大笑,“好好好,朕允了,便是惠妃不同意,朕也想看看!”
皇後娘娘早已叫人送了水與幹淨的布巾上來,眾妃心中一頓感慨,逼著人當麵卸妝,這也太可怕了。上妝點出憔悴之色,爭寵的後妃基本上都用過,可這要當麵洗掉的……惠妃恐怕是古往今來第一人。
由此可見,容妃並非年少輕狂,而是心機深沉,又有皇後為她撐腰,她們暫時還是不要去打其他的主意為好。
惠妃這會兒臉色是真難看了,可她慣常體貼順從,皇帝提出的要求若是拒絕,那人設可就崩了。於是忍著一時之氣,在宮女的伺候下洗掉胭脂,露出一張素淨麵容。
美是美的,宛如雨後新荷,楚楚動人,惹人憐惜,如果說皇後娘娘是寧折不彎的青鬆,那麽惠妃就是百依百順的菟絲花,男人在苦難之中,總是希望自己的女人能夠堅強勇敢與自己並肩共同奮鬥,然而江山一定天下太平,他們便會覺得糟糠之妻太過陳舊,他們開始渴望溫暖與柔軟,渴望美好與單純——這就是光明正大的變心的理由。
然而這一次,還沒等皇帝再次體會到與惠妃四目相對怦然心動重燃愛火是種什麽感覺,就被玲瓏打斷了注意力,不覺將視線停駐在她身上。“我說的沒錯吧,惠妃娘娘這氣色看起來好多了,昨日還說著身體不適,今兒個就好了呢,這禦醫還是一日既往的厲害。啊,姑姑,你看惠妃娘娘是不是比昨日前日看起來都康健?”
皇後淡淡地道:“本宮沒那個福氣能日日見到惠妃,今日還是托了容妃的福,惠妃一如既往沒什麽變化。”
惠妃最擅妝點自己,怎麽可能會發生胭脂沒塗好的失誤?皇帝能從一個不起眼的皇子到坐擁江山的帝王,他的心機不可小覷,女人之間爭風吃醋在他看來是小情趣不足為奇,可若是因此壞了規矩,那就不是他能容忍的了。
連帶著看惠妃的眼神都少了些溫度,惠妃心裏有些急切,她擅長的那些個手段,總不好在這眾目睽睽之下使用,外人麵前她總是華貴端莊的,因此便主動跪了下來:“陛下,臣妾最近幾年總是身子不適,早晨昏沉沉的起不來,實在是不該耽誤請安,還請陛下責罰。”
玲瓏哇了一聲,水潤的大眼看向皇帝,充滿感歎,分外真誠:“惠妃娘娘好可憐啊,身子不適好幾年了,姑父都不知道關心一二,剛才誇過禦醫醫術高超,沒想到現在就要收回,病了這麽久,肯定很難過吧?”
她憐惜地看向惠妃,眸子裏滿是同情,皇後涼涼道:“既是身子不適數年,為何從來不提?病體侍奉陛下,若是將病氣傳染了該如何是好?這病了好些年,怕是一朝一夕也難以痊愈,本宮便做主,暫且撤了惠妃的綠頭牌,等到惠妃身子康複了再侍奉陛下,這段時日,容妃就多擔待著些。”
惠妃臉色一變,尚未來得及求情,玲瓏就掩口而笑,大膽地挽住了皇帝的胳膊:“隻要姑父不嫌棄我就成。”
皇帝見她小臉懵懂猶帶幾分稚氣,對這放肆的舉動也就默認了,她那樣開心,想必對他是喜歡的,這把歲數了還能有小姑娘死心塌地,哪個男人不驕傲自得?皇帝本質上也不過是個男人。
如果說惠妃是嬌柔的菟絲花,那麽容妃就像是一團柔軟的烈焰,張揚肆意,毫不客氣,她的到來就像是在一湖平靜的水麵砸入一顆巨石,令所有人猝不及防。
而受到最大衝擊的,除了惠妃沒有旁人。她怎麽也想不到就因為自己早上多撲了點粉,皇後就把自己的綠頭牌給撤下了!沒有恩寵,那豈不是——
正要據理力爭,卻又隱忍下來,麵上也帶了笑,還是惹人憐惜,“是臣妾不好,皇後娘娘如何安排,臣妾都接受,還請陛下……”
欲語還休,訴說著無限情意,若不是真心愛他,又怎會如此?
可惜媚眼拋給了瞎子,皇帝的注意力全在玲瓏身上,是半點兒沒見著。惠妃悄咪咪握緊了拳,她清楚容妃進宮是皇後的主意,說什麽帝王見之心喜促成了好事,她半個字都不信,必然是皇後讓容妃這小賤人蓄意勾引,為的便是分寵!
眼下不宜輕舉妄動,三皇子外出辦事未回,定要小心謹慎提防。皇後與容妃目的性太強,保不準還有後手,她必須得格外警惕。
這就是惠妃想多了,她習慣連環算計旁人,就覺得旁人也跟自己一樣。帝後之間如今連陌生人都不如的關係,少不了她的推波助瀾。
玲瓏在思考自己要跟皇後娘娘提個什麽要求,小臉微皺,十分苦惱。皇後見她這樣,忍不住笑起來:“你這孩子,想要什麽便說,難道本宮還會不準許?”
她卻很堅持地看過來:“那怎麽能一樣!”
皇後便又笑了,自打玲瓏入宮,隻要見著她,她總是笑容不減。皇帝冷淡地看了皇後一眼,將玲瓏的小手反握,“安請了,你該跟朕回去了。”
玲瓏不是很想走,可皇後卻揮手趕她:“快走快走,本宮也落得個清淨。”
於是眾妃隻能眼睜睜看著皇帝牽著玲瓏離開,臨走前給惠妃留了句好好將養的話,至於其他人……一個也沒搭理。
所以說這爭寵,爭來爭去也就是那麽幾個人之間的事兒,她們這些小透明最好不要胡亂摻和,萬一把自己給搭進去,那可什麽都沒了。
惠妃回宮後怎麽想怎麽不妥,立刻叫人給已經出嫁的五公主遞信,讓她入宮共同商議。她的一對兒女都聰明伶俐,決不會輸給皇後與太子。便是多了個容妃又能如何,她的女兒是陛下最寵愛的掌上明珠,她的兒子文武雙全腹有雄韜大略,她還沒當上皇後,她的兒子還沒有扳倒太子——她怎麽能輸,怎麽能低頭?
這一輩子,惠妃也就這麽點想頭,她深深愛著陛下,可陛下還會喜歡旁人,否則他為何不廢掉皇後太子,改立她為後,立他們的兒子為太子?
既然陛下不肯,那就要她自己來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