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中。


    自登基為帝,明新露少有如此情緒外露的時候,一見方柳便迫不及待問道:「為何辭官,可是有誰的閑話傳到你耳中?我即刻便去抄了他家!」


    連「朕」也顧不上自稱。


    在明新露的設想中,待到來日外祖父致了仕,泰安太平盛世的佳話,自當由他們一君一臣來共襄。


    方柳倒未曾聽過什麽閑話。


    返京之後,他便拒了賞賜的府宅,暫宿在飛鴿盟尚京的分舵中,謝絕所有前來的訪客。可他既然能獻計,且是妙計頻出,又怎會預料不到京中這許多事?


    於是,方柳搖首輕笑:「陛下,非是方某從何人那裏聽說什麽,應當說是知曉定會有人說什麽。不過這些並非請辭的本因,畢竟隻要方某想,區區蜚語流言又能奈我何。」


    聞此,明新露仍舊不解:「那是為何?」


    「如今方某自當遠去,或許餘生再無與陛下交談的機會,在此便說一句大逆不道之言——若是方某貪圖這些,當初豈會推陛下坐這九五至尊之位?」


    帝王多疑。


    若是明新露為帝十年以上,聽聞方柳此言,或許會覺得大逆不道,但如今的她尚且記得當年的逃亡與宮變,不覺得自己是什麽天命所歸、真命天子。


    便又聽方柳接著緩緩說道:「方某不過遵從本心,所作所為,林林總總無出其外。」


    明新露緘默良久。


    一旁的女侍與大太監皆埋頭,不敢於此時發出任何動靜。


    唯方柳從容不迫地端坐。


    約摸幾盞茶的時間,明新露終是輕輕嘆了一口氣,道:「朕留不住方愛卿。」


    「陛下不必多思。」方柳淡聲道,「一心想走,從來無人留得住。」


    明新露笑道:「既如此,朕便賞你金銀財寶。」


    「財寶便用於安頓犧牲將士的家屬。」不待其反對,方柳便繼續道,「此舉亦是陛下仁德執政的體現,如今卸任的文書尚未送到吏部,方某仍是大周的官員,有些話願說於陛下聽。」


    「方愛卿請講。」


    明新露態度恭敬認真,側耳傾聽。


    禦書房中,君臣二人暢談古今帝王、家國之事。


    三日後。


    方柳離開。


    明新露堅持喬裝送其出了尚京。


    站在京城磅礴的城牆之上,遠眺策馬而去的翩翩公子,一抹青白色的背影,雖已遠至瞧不清姿容,可通身的氣度舉世無雙,身家僅一柄腰間的劍。


    逍遙幹坤,自在風流。


    ————


    北州。


    方柳辭官的消息並未封鎖。


    不出幾日,北州之人便皆知曉了方軍師卸任的事。


    一時間,全軍譁然。


    方柳的功績是真刀實槍而來,軍中、朝中乃至江湖皆有擁躉,眼下正是聲量浩大之際,若非當場右相乃是皇帝的親外祖,他才應是一人之下的權臣。


    這般前途坦蕩,又有何罷官的緣由?


    武人多爽直,有人甚至趁軍中輪休,鬧到府衙顧擇齡麵前,詢問是否是返京之後,朝中有人觸怒了方軍師,抑或是有官員惡意陷害,致使其不得不罷官。


    未免謠言甚囂塵上,顧擇齡不厭其煩向來詢問的武官解釋,並拿出京中傳回的信件,其中有方柳自請離去的親筆奏摺。


    可他忘了將士們竟有許多不識字。


    隻好又耗費許多口舌,才讓他們相信方柳的確已卸甲歸園。


    那日,離開府衙之人,莫不神色惘然。


    顧擇齡亦然。


    他這才恍然大悟,憶起兩次三番提及同朝為官,提及位列三公之時,方柳眼中總似有未盡之言。


    因他便想好了去時。


    北州、軍營,像來時一樣,他將一切都安置妥善。仿佛昔日出征之時,意氣淩霄劍指蒼天的人,僅是一場夢境。


    所見所念皆是虛妄。


    .


    比鎮北軍的將士們,聞行道得知消息的時間還要晚一些。


    彼時,他正站在沙盤前,思索下一場仗該如何打,已升任指揮使的榮康便沖了進來,粗著嗓子問道:「聞將軍,方軍師可是不回來了?」


    聞行道從沙盤中抬頭:「什麽?」


    「方軍師卸任了!」見他如此平靜,榮康更是急的上頭,「屬下也是聽旁人說的,說顧知府那邊收到了皇城的信,道咱們方軍師卸任了軍中職務,如今已然都離開京城了!」


    聞行道默然不語。


    少傾,重新看起了沙盤。


    這一回,榮康反倒呆住了:「聞將軍,您不想知曉方軍師辭官原因,以及辭官後的去處嗎?」


    聞行道又沉默片刻,才緩緩道:「去他想去之處。」


    榮康怔愣:「那是何處?」


    聞行道搖頭。


    「不知。」


    聽到此處,榮康甚至有些茫然。


    若他不曾看錯,聞將軍顯然心慕方軍師已久,隻要方軍師在,便時時刻刻注視著他,眼底情深意切又時常隱忍。如今聽聞方柳離去,竟比自己表情的更雲淡風輕,卻又並非早就知曉此事的模樣。


    就在此時,忽有一人步伐匆匆進入營帳。


    榮康肅殺道:「軍營重地,怎能不報備直接闖進來?」


    來人乃是莫憑。


    此前,武林盟眾豪傑便紛紛返回中原了,唯有幾位少年人。這些少年人中,有幾位已決心投軍建功立業,餘下者則是想在沙場上多經歷幾番生死,或許能讓修習的武功有所精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人迷他恃靚行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扶子不好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扶子不好吃並收藏萬人迷他恃靚行兇最新章節